河源紫金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工程

2020-12-17 騰訊網

「老闆,還有肉丸嗎?來一份!」下午3時許,位於河源市紫金縣城的「鄧氏亮堂肉丸」店鋪,客人絡繹不絕。「已經過了飯點,客人怕肉丸賣完了,所以這樣問。」身兼大廚與店主的鄧亮新笑著說。

牛肉丸是紫金的美食名片,以個頭大、口感勁、味道鮮而聞名。當地流傳這樣一句話:沒吃牛肉丸、八刀湯,等於沒到紫金。在紫金縣城,大街小巷幾乎隨處可看到懸掛牛肉丸招牌的餐廳,其中「鄧氏亮堂肉丸」店鋪最有名。

作為河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鄧氏亮堂肉丸」乘「粵菜師傅」工程和「紫金客家菜師傅」工程春風,越做越大,吸引了一批學徒和食客。

河源紫金「鄧氏亮堂肉丸」非遺傳承人鄧亮新。南方日報記者 石磊 張冠軍 攝

發掘編制名菜小吃菜譜

紫金是客家古邑。經過一代代技藝精湛的客家菜師傅的傳承、改良和創新,紫金人製作出了種類繁多、風味獨特的紫金客家菜系。這些客家菜既延續了濃厚的客家風情,又迎合了現代人對綠色、健康飲食文化的追求。八刀湯、天光牛肉丸等客家菜久負盛名,涼粉、蘿蔔粄等客家小吃廣受歡迎。

把實施「紫金客家菜師傅工程」與鄉村振興、鄉村旅遊、精準扶貧緊密結合起來,紫金正在發掘培育紫金客家名菜,培養「紫金客家菜師傅」人才,不斷提升紫金客家菜品位,打造紫金客家菜品牌和紫金客家菜師傅名片。

紫金從八方面實施「紫金客家菜師傅」工程——培養一批紫金客家菜師傅;評選一批紫金客家菜名廚、名菜、名店;認定一批紫金客家菜師傅培訓基地;參與河源市組織製作的一部「尋味河源」客家美食專題宣傳片;編著一本「紫金客家名菜」教材(菜譜);組織一系列紫金客家菜師傅賽事;建設一批紫金客家菜綠色食材生產基地;申報一批紫金客家菜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爭取到2022年,實現培訓紫金客家菜師傅800人次以上,帶動就業創業8000人次以上;建設紫金客家菜師傅培訓基地5個,客家菜烹飪技能人才省級重點和特色專業1個;認定3家以上「紫金客家菜大師工作室」。

去年5月,「紫金客家菜師傅」工程啟動儀式暨首屆「十大名菜」「十大小吃(點心)」美食品嘗活動,在紫金縣文化活動中心舉行。在活動現場,紫金縣人社局與紫金縣技工學校、紫金縣廚師廚藝協會、紫金縣郵政儲蓄銀行籤訂了烹飪專業學歷教育、紫金客家菜師傅短期培訓、小額貸款貼息等協議。

為大力宣傳推介「紫金客家菜師傅」工程,紫金每兩年舉辦「紫金客家菜十大名菜」「十大小吃(點心)」「紫金客家菜十大名師」「紫金客家菜十大名店」「紫金客家菜十大創新名菜」等系列評選活動,著力提升紫金客家菜名菜、名師、名店的品牌影響力,引領紫金客家菜發展成為高端品牌和美味典範。

為促使「紫金客家菜師傅」工程落到實處,紫金將編制紫金客家菜產業發展計劃、紫金客家菜製作標準,制訂就業創業計劃,優化就業創業環境,拓寬就業創業渠道,舉辦名師技能交流活動,發掘編制名菜小吃菜譜,挖掘名菜典故。到2022年,整合建立3個以上紫金客家菜師傅創業孵化基地,認定15家紫金客家菜綠色食材生產基地,打造3個以上鄉村客家菜美食旅遊點,建設1條以上鄉村旅遊美食精品線路。

4小時賣出300碗八刀湯

當前,紫金共有餐飲行業單位1143家,餐飲從業人員3229人。在紫金、河源開有多家店鋪的鄧氏亮堂肉丸店負責人鄧亮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多年前,鄧亮新接過祖傳技藝,並不斷改進、完善它。「先將鮮牛腿肉解去白膜及牛筋,切成薄肉片晾乾。然後將牛肉片放在大砧板上,雙手緊握錘刀,用錘、掰、推、拼等刀法,將牛肉打成纖維狀肉羹。」鄧亮新說,「學徒就是這麼跟我學,我毫無保留地將技藝傳給他們,已經帶出30多名學徒,現在他們都能獨立開店了。」

鄧氏亮堂牛肉和肉丸真材實料,汁滿彈牙。經過20多年的細心經營,「鄧氏亮堂肉丸」獲得「河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廣東最具代表性地方美食」「中國粵菜名菜獎」「粵港澳餐飲業金牌供應商」等榮譽。店鋪從20多年前的1家發展到如今的5家,生意越做越紅火。

鄧亮新還在店裡建成了河源市牛肉製作技藝傳習基地、河源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紫金縣客家農耕文化綜合展示館。這些場館有助於他手把手傳授技藝,吸引學徒、市民前來學習、參觀。

在紫金縣城附城飯店,每天來喝八刀湯的食客絡繹不絕。新派八刀湯創始人餘少宜製作的八刀湯,是紫金縣的另一項市級非遺保護項目。

1992年,餘少宜精選紫金本地藍塘土豬,不斷改進附城飯店客家豬雜湯,探索出廣受歡迎的新派八刀湯。八刀湯售價雖比原來的豬雜湯貴一倍,但依然很受歡迎。該店每天早晨6時30分開賣,10時30分打烊收鋪,曾4個小時賣出300碗八刀湯。

食客遍及海內外

紫金客家菜得益於得天獨厚的綠色生態環境,食材用料講究,製作技藝多用煎炒,少做生冷,形成「燒、香、熟」為主的特點,口味偏鹹。牛肉丸、八刀湯、豬肚蠔豉髮菜湯、釀鴨飯、炆豬肉、蠏丸等是廣受食客喜愛的食品。

每天天亮前,鄧亮新就去選購本地放養的水牛、黃牛。「紫金牛肉丸的一大特點是新鮮,素有『天光牛肉』(天亮前宰殺的牛肉)之稱,這個時候的牛肉肉質最鮮美。」鄧亮新介紹,鄧氏亮堂肉丸選用本土新鮮肉,通過祖傳錘打辦法精製而成。

原汁原味的紫金優良食品不僅在河源本地廣受歡迎,還得到珠三角、香港、馬來西亞等地食客的認可和追捧。據統計,順豐快遞每天從紫金縣城寄出去的肉丸多達1000斤。以紫金八刀湯等為主菜的餐館遍布廣州、深圳、惠州、中山等地。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蔣才虎 肖文舸

【見習記者】黃敏立

【通訊員】黃從高

【作者】 蔣才虎;肖文舸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紫金首屆「十大名菜、小吃」出爐,你最愛哪一款?
    廣電君馬上帶你到「紫金客家菜師傅」工程啟動儀式現場,紫金「十大名菜」「十大小吃(點心)」正展開一波美食誘惑~「客家風味·紫金美食」——「紫金客家菜師傅」工程啟動儀式暨紫金首屆「十大名菜」「十大小吃(點心)」美食品嘗活動由紫金縣人民政府以及河源市人社局主辦,紫金縣人社局承辦,將進一步對外展示紫金美食魅力和飲食文化
  • 想跟師傅學做客家菜嗎?毫無保留的那種!
    在紫金縣城,大街小巷幾乎隨處可看到懸掛牛肉丸招牌的餐廳,其中「鄧氏亮堂肉丸」店鋪最有名。作為河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鄧氏亮堂肉丸」乘「粵菜師傅」工程和「紫金客家菜師傅」工程春風,越做越大,吸引了一批學徒和食客。河源紫金「鄧氏亮堂肉丸」非遺傳承人鄧亮新。
  • 如何成為專業的「粵菜師傅」? 八項考核標準出爐
    近日,省人社廳鑑定中心以廣府菜、客家菜、潮汕菜等粵菜系列為重點,完成廣府風味菜烹飪等8個「粵菜師傅」專項考核標準。  同時,今年首批「粵菜師傅」還將持證上崗。記者從省人社廳了解到,今年年底前,按計劃將在廣州、梅州、潮州市組織首批「粵菜師傅」專項職業能力考評測試,對考評合格的,頒發粵菜師傅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 廣東「粵菜師傅」工程弘揚粵菜文化 促進群眾就業創業
    2018年,廣東省提出在全省各地全面推進實施「粵菜師傅」工程,帶動人民實現就業創業,有效促進廣大城鄉勞動者實現技能就業和脫貧致富。17歲的麥祖傑是江門技師學院現代服務系「粵菜師傅」工程專業一年級的學生。成為一名出色的粵菜廚師是他的夢想。「(我)暑假的時候接觸了這個行業,開始慢慢熱愛了,發現這行才是我的興趣,(所以)來到這個學校讀書。在這裡我學到很多東西、很多知識。
  • 韶關以客家美食為媒 推進「粵菜師傅」工程
    自實施「粵菜師傅」工程以來,韶關舉辦了各類培訓活動,去年,劉文宏抓住機遇主動報名參加,經過系統培訓,不僅在廚藝上得到了提高,更獲得了創業的勇氣和信心。如今,在相關創業政策的扶持下,劉文宏圓了自己的「老闆夢」。
  • 陽春市:大力推進「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三大工程
    記者近日從陽春市人社部門獲悉,該市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三大工程,面向普通勞動者有針對性地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從技能培訓到吸納就業、再到創業扶持,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了解,陽春市委市政府把「粵菜師傅」「南粵家政」「廣東技工」三大工程列入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和實施鄉村振興任務考核指標,出臺了「三大工程」實施方案系列文件,大力推進「三大工程」勞務對接,建立與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三大工程」培訓與勞務合作機制,組織貧困勞動力參加珠海對口幫扶陽江「粵菜師傅」「南粵家政」技能培訓,參加珠海對口幫扶陽春貧困勞動力挖掘機操作技能培訓
  • 「粵菜師傅」工程獲廣東衛視報導,六大舉措助力扶貧之路!
    「粵菜師傅」工程又上電視了! 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鎮玉水村村民郭國青就是「粵菜師傅」工程的受益者,成為粵菜師傅創業帶動就業的典型榜樣之一。郭國青通過「粵菜師傅」工程接受了系統的技能培訓,從一名「土廚師」成長為掌握精湛粵菜烹飪技能的粵菜師傅。
  •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本周日在順德開幕
    佛山將派出8名選手參賽  本次活動主題為「聚合粵味力量 賦能產業發展」,旨在高質量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弘揚粵菜文化,促進粵菜的傳承,深化粵菜產業融合,打造「粵菜師傅」文化品牌。  本次「粵菜師傅」技能大賽在廣東省大灣區城市群的基礎上擴大到全省21個地級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共23支隊伍約150人同臺競技,還首次以「廣府菜」「潮汕菜」「客家菜」三大菜系進行比拼。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市參與「潮汕菜」的菜系競賽;梅州、河源、惠州、韶關4市參與「客家菜」的菜系競賽;其餘地市和港澳地區參與「廣府菜」的菜系競賽。
  • ...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 唱響「鄉村振興...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宋巖參加活動時指出:「『粵菜師傅』工程實施以來,新會作為『中國陳皮之鄉』,立足本地特點和優勢,搭建競技平臺,深化校企合作,推動新會陳皮美食不斷創新製作方式,打響特色品牌。」在推進「粵菜師傅」工程中,新會立足本地特點和優勢,作為「陳皮之鄉」,新會發揮陳皮最大的優勢和特點,讓新會陳皮搭上「粵菜師傅」這趟快車,發揮出「1+1>2」的效果。
  • 「粵菜師傅」工程為東莞傳統美食注入新活力 多位粵菜名廚聯手創新...
    「粵菜師傅」工程為東莞傳統美食注入新活力 多位粵菜名廚聯手創新東莞菜金羊網  作者:謝穎;甘楚賢  2020-12-01 近兩年東莞市積極實施
  • 推動「粵菜師傅」走向世界
    通過深入推進「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等三大民生工程,學校正致力於培養更多高水平的技能人才。目前,學院開設專業30多個,建有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校級技能大師工作室5個,與200多家名優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 「粵菜師傅」工程讓老闆底氣十足
    據高培強介紹,潮州市饒平縣開展的「粵菜師傅」工程培訓讓他學到一手好廚藝,他便底氣十足地創業當老闆。現在大排檔每日營收超過3000元,讓他的收入大大提高。  據悉,2019年起,潮州市饒平縣人社局依託新豐鎮培訓基地,針對有一定文化程度且有技能提升意願的勞動力分期分批開展粵菜(潮州菜)師傅培訓,至今共組織潮州菜「中式烹調師」技能培訓三期,參訓86人,其中精準扶貧戶49人,高培強就是其中之一。此前,他在舅舅家的農家樂做廚師,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新豐鎮的首期粵菜師傅培訓班,生活節奏從此改變。
  • 【粵菜師傅·產業融合系列報導】——乘「粵菜師傅」工程東風,杜阮...
    近年來,杜阮涼瓜乘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東風,實現了種植、深加工、銷售、餐飲、旅遊多位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大大提升了品牌價值,成為蓬江區乃至江門市一張響亮的「美食名片」、「生態名片」杜阮鎮上巷村是江門市「粵菜師傅」工程特色食材供應基地,有得天獨厚的種植環境和政府補貼的支持,7年來堅持種植高產、抗病的杜阮涼瓜良種 「試管苗」,黃伯的涼瓜畝產量比普通種苗高出三分之一,高達每畝三至四千斤。
  • 惠州惠陽舉行2020年「粵菜師傅」工程「千年歸善·尋味惠陽」美食...
    惠陽共開展「粵菜師傅」培訓571人次據介紹,2018年《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實施方案》《惠州市「東江菜師傅」工程實施方案》相繼印發,開始在全市推廣實施。2年多來,惠陽區開展了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結合;與富民興村、產業興旺結合的系列活動。
  • 河源惠民工程!每天500餘份愛心早餐免費贈予市民
    據河源市餐飲協會副會長張鵬介紹,從12月1日起,公益愛心早餐在河源市區首次推出後,河源市區目前就有眾多愛心餐飲企業紛紛加盟,逢周一至周五工作日,由這些愛心企業每家輪流一天為河源市民免費提供500份以上的愛心早餐,其中規定愛心企業提供的愛心早餐至少有2個品種以上,分別由蒸炒米粉、腸粉、飯粥、麵包、饅頭、糕點、雞蛋、紅薯等多種常見早餐食材組成。
  • 全國粵菜大師「香山論劍」!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開幕
    為更好地推廣粵菜師傅工程,再燃中山粵菜風華,中山市人民政府、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中國烹飪協會聯合舉辦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暨粵菜烹飪全國邀請賽活動,誠邀來自全國各地的粵菜大師聚首中山、同場獻藝、香山論劍。1月8日,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暨粵菜烹飪全國邀請賽活動在中山市金鑽酒店正式啟動。
  • 江海區首家「粵菜師傅」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正式投入運營
    近日,江海區首家「粵菜師傅」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廣東僑鄉烹飪職業培訓學校於正式投入運營並開始對外招生,為江海區「粵菜師傅」技能人才培養提供新的優質服務平臺。廣東僑鄉烹飪職業培訓學校位於江門市江海區麻三東環路3號,是江海區首家專注於「粵菜師傅
  • 粵菜師傅示範工程暨特區40年餐飲圖片展在深圳啟幕
    展示菜品昨天下午,以「文化小康·愛上粵菜味道」為主題的粵菜師傅示範工程暨特區40年餐飲圖片展在深圳東海朗廷酒店星願庭24樓啟幕,來自主承辦單位、深圳各大知名酒店、酒樓、連鎖餐飲名店粵菜名廚、嘉賓及餐飲同行等逾200多人到會參加。
  • (鳳崗)鳳崗鎮組織開展「粵菜師傅」技能競賽
    「民以食為天」,粵菜作為八大菜系之一,烹飪不僅講究技藝的精細,而且講究菜餚的美感,深受群眾的歡迎和喜愛。今年我分局組織開展了4期中式烹調師培訓班,145名學員參加了培訓,通過學習食材製作、工序流程、火候把握等技巧,粵菜烹飪技能明顯提升。
  • 我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之「名師名店名菜」評選頒獎
    本報訊 (記者黃鈺然)昨日上午,梅州市「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之「名師名店名菜」評選頒獎暨梅縣區成果展示活動在梅縣區人民廣場舉行,為「十大客家菜名師」「二十家客家菜名店」「三十道客家菜名菜」的獲獎者頒獎。副市長張晨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