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讀」還記得上海公交車的售票員嗎?(附滬語音頻)

2020-12-20 百家號

以前,上海還沒有無人售票的時候,坐公交是要把車票錢交給售票員的。而且售票員不只是記住誰買誰沒買票,還能記住誰到哪個站,誰買幾鈿的票,一心二用,從來不錯。

有時候人太多,大家擊鼓傳花一樣,把錢給到售票員;售票員還會在擁擠不堪甚至是顛簸的車廂裡,靈活地走到你的身邊來賣票。

今天我們來跟隨作家董鳴婷的書《上海十八行》,回味一下那個年代的售票員的故事。

音頻由「上海新聞廣播」提供

誦讀:雪瑾(《直通990》首席主持人)

電車賣票員是老吃香的工作

在我面臨畢業分配時,我父親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去做個電車賣票員蠻好的,不用學徒,又能免費坐汽車,而且滿上海可以兜圈子,這種工作勿要太好啊。」

是的,在我們那個時候,電車賣票員是老吃香的工作,可以穿漂亮的工作服上班,還可以認識很多人,但我沒有這份福氣去做這個工作,這份福氣卻讓我的同學「大眼睛」享受到了。

▲1983年製造的SK-562G鉸接式可控矽無軌電車。

▲1984年製造的SK-562GP鉸接式可控矽無軌電車(浦江底盤)。

但「大眼睛」並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工作優越在哪裡,每次和我們一起玩時總是說這份工作太累,一邊賣票,一邊要看上下車子的人,一邊還要開關車門,開關了不好,就要被乘客罵。

看到車子上有小偷要偷乘客的皮夾子,自己扯開喉嚨叫:「朝裡走,不要擠在一起。」其實這是在向大家「豁翎子」,意思是車子上有小偷了,要注意身邊那些「勿三勿四的人」。

可有的乘客還不領情,說她聲音老大的,吵死了,人家剛下了夜班想在車子上打瞌睡,卻被儂這個賣票員的聲音哇啦哇啦地吵醒。

賣票員的溫馨愛情

有陣子,「大眼睛」和我們說,自己賣票的帆布包不知道什麼時候總會塞進幾隻油煎饅頭或是幾隻生梨,有時候還有電影票。

我們聽了就眼睛瞪了老大的,這是屬於什麼情況呢?賣票怎麼會賣出油煎饅頭和電影票呢?

為了幫「大眼睛」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就和幾個女同學輪流去跟她的車,觀察情況。後來,這件事情還是「大眼睛」自己發現了!

▲1989年製造的SK-562GP無軌電車(異型管)。

▲90年代上海公交車內景

原來是和她一輛車子上的駕駛員,叫大李。大李的個子長得高高的,人也老實,他比「大眼睛」大五歲,自從「大眼睛」上了這輛車子成為一位賣票員後,大李就喜歡上了「大眼睛」,一直關注她的一舉一動。

他發現「大眼睛」喜歡吃油煎饅頭,就在食堂裡買油煎饅頭,用牛皮紙把饅頭包好,趁「大眼睛」沒有發覺時偷偷放進她賣票的帆布包裡。大李知道小姑娘怕發胖,他就在「大眼睛」的包裡放只生梨,因為生梨是會刮油水的。

有時候,他們的車子停在電影院的站臺時,他從駕駛員位子上那塊反光鏡中,看到「大眼睛」對著電影院的海報發呆,他就下了班去電影院買來兩張票子,一張塞進了「大眼睛」的包裡,一張自己拿著。

大李拿了電影票,早早等在電影院的一個角落裡,看「大眼睛」什麼時候出現,如果「大眼睛」出現了,他就會佯裝自己也有這場電影票,於是,陪「大眼睛」看電影。

終於,大李公開對「大眼睛」進行了表白。而「大眼睛」對大李也是有好感的,於是談起了朋友。

賀友直《畫畫說說上海老行當》節選

上海電車賣票的本領,在全國是頂尖的……

上一站上車的,還有幾個沒有買票,悶聲勿響,他打招呼: 『買票啊,勿買,查著罰啊。』車到東新橋,幾個人搶著下車,他攔著一個: 『票?』『……』『嘸麼?買。』隨手撕下一疊最高值的票……逃票的服服帖帖掏錢受罰。

高峰時,車廂被擠得密不通風,那麼多的頭粘在一團,他認出一隻面孔: 『大家當心袋袋啊。』扒手上車了,他不好指明,但會打招呼。

(售票員)不僅管賣票,肚皮裡還裝著這條路線經過的地理圖: 有幾條橫馬路,哪幾條大的馬路,哪幾條小的馬路,有幾條有名的弄堂,有幾爿名店商行……

第41期【享讀】薦書目錄

以上文字、圖片來源於本書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上海十八行》

董鳴亭 著

施振華 繪

欄目介紹

今天是閱讀類專欄「享讀」的第41期,本欄目由上海發布和市新聞出版局合作,推薦好書給大家,每周六和你見面,享受好書、分享閱讀。

音頻支持:上海新聞廣播

編輯:景雯

相關焦點

  • 【享讀】明天二月二,講講老上海剃頭店(附滬語音頻)
    今天,讓我們來聊聊老上海剃頭店的故事。也歡迎收聽由上海廣播電視臺新聞主播印海蓉老師帶來的滬語音頻哦!襯衫仔細燙平沒有褶皺,襯衫裡還通常有件白色背心打底。上海女人稱去理髮店為做頭髮。那是因為,三千煩惱絲當真是用手工一絲不苟「做」出來的,否則,燙好的頭髮就像只雞窩,毫無美感!
  • 【滬語】這段上海話繞口令,你知道怎麼讀嗎?
    【滬語】這段上海話繞口令,你知道怎麼讀嗎?這段繞口令怎麼讀、為什麼這樣讀,讓我們趕緊來看看吧↓上海話繞口令《比瓜》東園有隻大西瓜西園有隻大冬瓜等到瓜熟來比瓜勿曉得是東園個西瓜大還是西園個冬瓜大
  • 「享讀」上海人夫妻相互哪能叫法?(滬語音頻)
    上海人夫妻淘裡相互哪能叫法?此問貌似多餘,如今誰家不是老公老婆的叫著的?其實這樣的叫法成型還不到30年。今朝,我們來讀一讀畸筆叟的《上海小日腳》這本書,聽聽老上海夫妻之間的叫法,歡迎留言裡告訴小布你們家夫妻之間互相怎麼稱呼噢【享讀】帶你獨享上海丨每周六發布
  • 【滬語】用上海話讀古詩原來這麼好聽,你也來試試?
    【滬語】用上海話讀古詩原來這麼好聽,你也來試試?澎湃新聞 政務 小布發的《回鄉偶書》,大家都讀過了嗎
  • 【享讀】你喜歡南京東路or南京西路?(附滬語音頻)
    音頻由「上海新聞廣播」提供誦讀:雪瑾(《直通990》首席主持人)左中為寶成銀樓,隔壁為三陽南貨商店,馬路對過轉角為茶樓隨後,南京路逐漸成為上海第一的商業大街。而南京路外灘路口,作為引領上海金融業的外灘和引領上海零售業的南京路交匯之處,這裡的發展和變化從根本上代表著整個老上海的發展和變化。
  • 「滬語」這段上海話繞口令,你知道怎麼讀嗎?
    勿曉得是東園個西瓜大還是西園個冬瓜大熱心網友朗讀片段&正音示範點擊上方,收聽音頻正音示範在最後,大家要記得聽到底哦↑感謝微信網友@妙韻 @申威 @a文房四寶 的熱情獻聲。歡迎大家今後積極給小布投稿呀!說文解字入聲,發音短促。
  • 二"怎麼讀?滬語大賽喊你來PK!
    二"怎麼讀?滬語大賽喊你來PK!時間:2019/3/27 8:55:58 來源:縱相新聞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上海小朋友不會說上海閒話,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各界關注。
  • 「滬語」上海話讀這首五言絕句,真的絕了!
    當腔調滿滿的上海話碰上韻味十足的《絕句》,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這首詩不長,不過有好幾個字是書讀音,和我們平常上海話發音不同,大家也一起來讀一讀吧,小布期待在留言區看到你喲!上海話讀古詩《絕句》唐·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 上海話童謠,你還記得嗎?
  • 3路車上的兩位"帥哥" 他們是紹興第一代公交車司機和售票員
    還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公交車是什麼樣子嗎?近日,紹興攝影發燒友魯慧川翻出一些「壓箱底」老照片,通過第一代公交車駕駛員和男售票員的畫面,講述了我們這座城市發生的成長和變化。  首開3路公交車  魯慧川從事攝影已有40年時間,是紹興較早玩攝影的一批發燒友。1978年底,他在紹興市五交化公司負責美工,觸類旁通開始接觸攝影。
  • 「滬語」這段繞口令用上海話怎麼說,你知道嗎?
    上海話繞口令《三六九》三六九,九六三, 熱心網友朗讀片段&正音示範點擊上方,收聽音頻。正音示範在最後,大家要記得聽到底哦↑感謝微信網友@小欣欣很皮 @申威 @Susie xu 的熱情獻聲。歡迎大家今後積極給小布投稿呀!
  • 這些上海小囡最愛的童謠,你還記得嗎?
    原標題:【滬語】這些上海小囡最愛的童謠,你還記得嗎?  據上海發布官方微信,「落雨嘍,打烊嘍,小八臘子開會嘍」弄堂裡的童謠,曾是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美好回憶。有的還搭配遊戲,有的要有點點朗讀技巧,你還記得幾首小時候聽過的滬語童謠?小布期待在留言區看到你喲!
  • 公交地鐵與飛機"上海話"響起來 普通話、滬語、英語兼容
    原標題:公交地鐵與飛機,「上海話」響起來  「上海閒話」在申城公交車廂響起。記者昨天從巴士集團獲悉,隨著各公交企業加快車輛更新和線路調整,滬語報站將和普通話、英語一起基本覆蓋市區公交線路。  自2011年12月5日開始,公交785、11路、松江24路首批試點滬語報站。
  • 滬語綜藝節目創滬近五年收視之最 滬語亟待"正音"
    編者按  近年來,憂患於90後、00後的上海小囡缺乏學講上海閒話的環境與氛圍,市政協委員多次提案,要讓小學生學上海閒話。漸漸的,公交車報站名有了滬語版、電視臺做節目有了滬語主題,就連滬劇院也面向孩子開辦了滬語訓練營……學說上海閒話的氛圍有所好轉。
  • 「滬語」這首家喻戶曉的古詩,儂用上海話讀得來伐?
    阿拉魔都的上海話一開口就是腔調滿滿。當有腔調的上海話碰上韻味十足的古詩詞,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今天這首古詩,大朋友小朋友應該都很熟悉了,不過用上海話來讀可不太容易啊,你也來試一試吧,小布期待在留言區看到你喲!
  • 怎麼叫「一念隨喜」?(附音頻)
    汝見:你明白嗎?你懂得這個道理嗎?那麼多天龍八部。「「龍王」,不講了;「夜叉」是夜叉鬼呀;「乾闥婆」,這都是些鬼神之類。下面「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闢支佛者、求佛道者」,把天龍八部、妖魔鬼怪還放在四眾弟子之前。
  • "上海味道老靈呃" 滬語版《斷奶》在電視劇頻道開播
    他還建議,除了螢屏外,老上海的經典電影也可配成滬語版播映,如《烏鴉與麻雀》《天涯歌女》《一江春水向東流》等,觀眾一定非常踴躍。   申城觀眾有基礎   這次播出的首批滬語版電視劇大多是上海題材。如金牌編劇王麗萍的力作《保姆》,當年在上海播出時正值春節期間,其收視率之高甚至還超越了央視春晚,爆出了當年一大新聞,此劇聚焦申城百姓的平凡生活,這次播出滬語版,若能讓「小保姆」陶虹說上一口帶有家鄉口音的「洋涇浜」滬語,效果則更佳。
  • 「一」什麼時候讀「いち」什麼時候讀「ひと」?
    「一」有的時候讀作「いち」,比如「一芸」、「一面識」,有時候讀作「ひと」,比如「一安心」、「一工夫」。
  • 出門問問推出「魔音工坊」 盡享AI音頻創作樂趣
    近日,人工智慧公司出門問問推出AI語音系列產品「出門問問魔音」,並重磅上線專業AI音頻內容生產一站式解決方案——「魔音工坊」。應用出門問問魔音平臺,用戶能夠高效便捷地以AI語音技術模擬具有清晰性格特徵的真人語音,進行AI音頻內容創作,讓文字隨聲音躍出紙面。
  • 包尿布上班的泰國公交車售票員
    泰國曼谷的公交售票員就沒這麼幸運,他們不得不穿戴紙尿褲來工作。這事聽起來雖然有點雷,但其實讓人著實感到有點悲哀。泰國很多地方的藍領工作者都無法在工作時用上廁所,但公交車售票員更慘——他們甚至沒有可以上廁所的時間,於是他們只好全天穿戴紙尿褲。不是在逗你,紙尿褲讓售票員們感到很不舒服。Watcharee Viriya就是其中一個受害者,由於長時間憋尿不能上廁所使其尿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