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的反面不是快樂,是活力。
回頭看自己,換一種角度的衝動來臨了。如果學生是一種職業,我會怎麼看待從業20年的自己;如果我已經有了20年的從業經歷,那麼這種經歷,與所謂的走向社會的工作經歷有區別嗎?想像與探索一番的衝動襲來,不妨放開腦洞,大膽地看一看。
20年的求學生涯,恍如一瞬,20年裡我們像一隻辛勤的小蜜蜂,早起晚歸,晚上還要加班,日復一日,重複至此;假期短時間的休息,最終也要接受各種各樣的加班;無論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我們總是重複地在做一件事,做題,做更多的題;我們也每天經歷著做題,犯錯,被批評,修改,被批評,修改,直至100分。
日常的動作之外,我們接受的是嚴苛的管理。工作懈怠了,家長,班主任要三方談話;工作提升了,要繼續加碼目標;對工作沒有興趣了,不允許隨意更換賽道,即使更換也是與家庭、學校巨大的決裂抗爭才能完成。
我們工作的目標呢,總是說是星辰大海,但是業績指標不過是高分,高分,再高分,好學校,好學校,再好學校,好工作,好工作,再好工作,多金,多金,再多金。
20年裡,我們活在愛裡,所有方面與我們傳達的只有一點,考上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掙錢多,找個好媳婦/好老公,走上人生巔峰,周圍愛你的人聲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而你只是不知好歹。20年裡,我們活在別人的期望裡,我們要回報愛,回報愛的方式就是達成業績指標。20年裡,我們單調的做著一件事,未來還將終老。
那這20年是失去的20年嗎?換句話說,我們得到的多,還是失去的多,我們獲得了什麼,我們到底又失去了什麼呢?
我們獲得了20年後對自己的選擇權,選擇怎樣活著的權利;
我們獲得了好工作,好收入;
我們終於獲得了他人欽羨的眼神;
我們成為了所謂精英的代表。
然後呢?就在這樣的得到裡死去嗎?
再看一看失去吧,
要麼我們被要求嚴格地服從,自己的意見是無關緊要的,所以我們成了乖乖女,乖乖男;
要麼我們被捧上了天,除了學習什麼都不用做,看似父母老師都是你的奴僕,但卻沒有實權,所以我們成了早早登基的小皇帝,被垂簾聽政而已;
我們只能走這條工作的路,沒有其他的選擇,其他的選擇都是血與淚換來的。
我們的所謂夢想,不過是海市蜃樓,看看也就罷了,最終還是要走向正確的道路。
但我們不應該忽視現實是,我們在這20年裡,自由的權利是在增長的,為什麼大學、研究生期間人們的轉變是如此之大,是選擇的自由帶來的結果,而選擇自由的結果就是人的潛力的爆發,人們選擇了不同道路。雖然道路依然相似,但是畢竟還是有選擇。
學生作為一種職業,已經發生了越來越大的變化,時代的進步,必然要求思想觀念的更新。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是被當做玩偶,而是一個完完整整獨立的人而存在;我發現學生的選擇也越來越多,職業學校,出國就讀等等;我也發現學生生涯結束後,人們的選擇也越來越多,不再只是體制一條道走到黑;我發現保守的和激進的在我們這個社會裡並存,我們的社會在急劇的變化著,而學校動的還是慢了些。
20年的職業生涯,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如果我們用20年的時間專注的做一件事情,那麼我們能取得怎樣的成就?我們的學生20年是為了誰,又為了什麼而存在?我想我們的學生越早思考這個問題對自己是越有益的,在技巧與現實的生活之上,我們還有天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律
如果學生是一種職業,我願每個孩子在工作裡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