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老師評價學生的標準

2020-09-04 鐵劍幫總幫主

在學校,老師評價學生的標準並非是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而是十分單一的,就是看成績。那麼為什麼會有如此單一的評價標準呢?


因為考試制度催生了老師們單一的評價標準。初中有中考制度,高中有高考制度,除此之外還有學校更多的考試,每一種考試都需要學生考高分。而中考和高考的升學率最終看的仍然是高分學段的學生。也就是說,雖然中考考體育、微機、理化生實驗,但這些分數隻佔總分很小的比重,加起來才50分,那些重點高中錄取的時候,只看學生文化課分數,並不看這50分。高考更是單一,只是看文化課的分數,藝術類的考生還有些例外。如此一來,老師們就知道在學校應該抓什麼了,什麼是主要矛盾就抓什麼。而學生分數一定是學習的主要矛盾,也是升學所要面臨的主要矛盾,不抓分數抓什麼?


在資本和政策的助推下,會製造一個又一個的考試狀元,也會讓老師們主抓那些成績好的學生。於是,成績好的學生就天然地成了其他學生的榜樣,也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雖然他們只是成績好,其他方面並不好,但是老師還是要把道德模範、體育標兵之類的獎狀給了他們,因為這些獎狀說不定會對他們的升學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呢。就是沒有什麼意義,也會讓更多學習中等和差等的學生羨慕嫉妒恨,並向他們看齊的。


成績好只能說明學習方法對頭,智力不錯,不能說明別的問題。可是,老師們大多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就一定樣樣都好。其實,大錯特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有的自律性比較好————這一點必須承認,對個人衛生和在學校的任務打理得比較好,也會一定程度的自主學習,但是並不代表會創新,會融入社會,會全面地看問題。那些成績中等的、成績差的也不一定就不自律,只是在學習方面自律性較差而已。有的在社會上都開始創業了,這反而是成績好的學生所不能比的。人的專注精神總是不能投在多處,學習成績中等和差等的學生以成績論成敗肯定不行,但他們就可能轉而搞一點經商的活動,更早地融入社會。只是 這些學生並不被老師們看好,更弔詭的是,那些畢業之後回到學校看望老師的都是這些成績中等和差等的學生,也就是經常還不被老師看好的學生,而那些成績好的學生早就考上高一級學校遠走高飛了,大多不再回學校看望老師。他們是不是學習學傷了,再也不願意回憶那段痛苦的經歷?還是不願意面對嚴厲的近乎苛刻的老師?


不過,資本和權力介入之後,這種情況有所改觀,老師評價好學生的標準成了看誰家有權有錢,其次才是學習成績。而那些有權有錢的能請得起家教,上得起輔導班,成績大多比較好,即使不好也不愁出路,老師們更是認為他們日後一定大有作為了。從這個方面來看,資本和權力介入教育並非壞事,能夠順利瓦解老師們的單一價值觀,但總讓人感覺味道怪怪的……

相關焦點

  • 學生評價老師
    近些年來,不少學校盛行每學期期末,給學生發放調查問卷,要求學生對老師進行評價,有的學校甚至一個學期甚至幾次測試。學生的滿意率將和老師的工資績效掛鈎,甚至一些私立學校將根據這個結果決定老師是否繼續聘用。學生評價老師可以說學校領導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學生的評價可以督促老師努力提升教學質量,多花一些心思在教學上,用學生督促老師。但是,最近小編聽說有的學校,越是負責人的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評分就越低。反而是那些一周一節課的科目,學習任務輕鬆,學生喜歡的科目評分較高,甚至是100%優秀。
  • 老師評價學生的標準 不只是簡單的「成績好」
    校長胡君坦言,美育是未來學校最好的打開方式,實施美育首先需要創設校園美景,讓孩子們在人文藝術氣息中,進行美的滋養。而娃小對於校園美景的創設,也希望讓孩子們更多參與進來。  確實,在娃小的校園裡,由學生自主創作的景觀還有不少,比如在學校「快活林」的一面木牆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瓷盤。這些瓷盤都是娃小的孩子們到美院體驗,直接在瓷盤上創作後燒制而成。
  • 域外|英國:學生進步是評價教師的標準
    對於評價為不滿意的老師,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限期改正,另一種是立即解僱。對於英國學校的管理者來說,他們做這種決定也很難。但他們認為,作為管理者,要明白自己工作的重點是教師還是學生,如果明白了這點,做出決定也就不難了。
  • 每節課結束後學生可以匿名評價對老師滿意度?還真有學校這麼幹了
    「五星好評」對商家的約束作用,使得不少網友期待線下的服務也能採用這樣的評價體系,特別是醫院、學校等重要機構,患者不敢挑醫生的毛病,因為自己的命掌握在醫生手裡,家長不敢挑老師的毛病,因為孩子的前途掌握在老師手裡(當然,職業醫鬧和吹毛求疵的家長除外)。
  • 終於找到了,以學生成績評價老師,才是一切的根源
    老師的主要工作是教學。雖然學生的思品道德塑造,行為規範各種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老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真正看得見的是前者——教學效果,因為教學效果可以通過學生考試分數直觀地展現出來,而後者就無法清晰地量化了。於是,評價老師的標準也就逐漸偏向主要以學生的考試分數來衡量了。的確,老師主要是教學的,而教學效果如何,不看所教的學生考試分數看什麼呢?這無疑是正確的。
  • 研究生畢業生採取分級評價,老師:不錯,學生:「頭疼」
    他建議,參照英國分級評價的方法,儘快出臺研究生畢業生等級劃分細則及評價辦法。對研究生畢業生進行等級評定,明確是幾等學位,使國內的研究生畢業評價更加公平全面,為畢業學生以及企業提供更加合理的選擇參考。老規矩看看大家怎麼看這個問題。
  • 請先讓評價學校和教師好壞的標準多元化吧
    我先來潑一瓢冷水,目前小學生家長陪寫作業的負擔重不是單純由學校和老師造成的,主要原因是整個教育部門對學校和老師的評價標準造成的。長久以來,我們教育部門對一所學校好壞的評價標準,主要依據就是教學成績的好壞;同理一所學校對教師是否優秀的評價標準,也是根據教學成績來確定的。
  • 四川射洪老師毆打、辱罵學生,學校:已停職,網友評價偏情緒化
    老師可能非常生氣,隨手就打了這名學生兩耳光,並抬腳踢了學生兩腳,還進行了言語上的辱罵。6月20日,該老師所在學校射洪綠然國際學校發布有關事件的處理通報:稱該校初中教師楊某彬體罰學生情況屬實,已被停職處理。
  • 來自學生視角的評價,被稱為最美麗的女老師,不僅是顏值!
    來自學生視角的評價,被稱為最美麗的女老師,不僅是顏值!我們都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來自學生對老師的評價,有一種最高的評價就是說這是別人家的老師。往往聽到這樣的話的時候,我們都心生共鳴,就感覺別人的老師都是最好的。
  • 平陽新聞網丨好教師的評價標準應與學生掛鈎
    我們在表達更多感激的同時,也在探討怎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從古至今都受到社會的一致尊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類的進步離不開知識的進步,而人的進步離不開思想道德的提高,此二者的關鍵在於教師。以往,社會對於好教師的評價以其自身專業水平和獲得的榮譽為主要考量,現今,筆者認為,既要重視教師專業水平,更要重視教育教學質量,應該把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教師評價的首要參考指標。
  • 莫讓分數成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
    全國政協委員張濟順說,她並不反對用分數和考試來評價學生,在她看來,評價不可能沒有,就現在而言,考試可能還是對學生最公平的考核方法。但一些學校主觀地、表面化地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並給他們貼上優劣的標籤,是她所不能理解的。她認為,孩子在智力條件和個性等方面可能會有差異,這很正常,但這種差異不應受到排擠。    張濟順認為,這種排擠勢必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對其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 學業評價就是「一張試卷」?這所學校老師說:還可以1+1+1
    學校對學生的學業評價就是「一張試卷」?重慶市江北區玉帶山小學卻有些不一樣。近日,在該校舉行的新學期學生評價論證會上,老師們提出了小學生「1+1+1」語數學業評價模式6.0版本。如何評價學生,來看看老師們有哪些新招。
  • 學校不許給學生排名,但是以班級成績給老師排名,您怎麼看?
    不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對老師還評價嗎?實際上對老師的評價,甚至排名是一直存在的,這種排名和老師的績效工資,甚至職務晉升、職稱評審掛鈎。那麼問題來了,老師的排名依據是什麼?毫不疑問,還是成績,成績是最主要的依據。成績是學生的命根子,也是老師的命根子。
  • 增值評價:關注學校為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助力
    基線測試前,使用北京師範大學腦與學習科學研究中心主導開發的測評系統對學生基礎認知能力進行測量,並將測驗得分轉換為平均數為0、標準差為1的量尺分數,用以代表學生的基礎認知能力得分,各學校所有學生的基礎認知能力得分平均值即為學校平均基礎認知能力得分。
  • 好老師成就好學生 也成就了更多好學校
    曹楊中學的田秦秦老師善於在家庭和學校之外為學生創設更多的活動空間,帶領同學們走進博物館、美術館、影劇院,提升大家的綜合素養,稱之為「成長的第三空間」。華陰小學劉芳老師追求的是「讓學生做最好的自己、讓班級成為最和諧的家園」,她依託學校非遺項目,巧用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資源,讓學生沉浸於體驗式學習中……體現在田老師、劉老師身上的教育藝術和為師之道,正是當下上海中小學校園裡優質教育水準的集中體現。
  • 西安鐵一中濱河學校刺眼的0分背後:暴露面試評價標準太空泛
    筆者認為,濱河學校此次0分風波的背後,也折射著此次小升初考試學生面談六方面,即品德修養、學習習慣、身心發展、團隊合作、藝術素養、創新實踐,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著界定難、打分難的問題,究其原因評價標準太空泛,評價細則難以把控。為什麼這個0分如此刺眼?
  • 關注兒童視力健康,《綠色學校評價標準》鼓勵設置「無屏日」
    關注兒童視力健康,《綠色學校評價標準》鼓勵設置「無屏日」 2019-08-18 1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推進素質教育 學生近視率納入學校評價指標
    學生近視率將納入學校評價指標  成都市武侯區出臺推進素質教育實施細則  本報訊(記者王迪) 「甚至學生近視率也將納入監控學校辦學水平的指標!」成都市武侯區教育局昨日印發《規範辦學行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意見》,明確一系列學校辦學實施細則。  意見規定,今後將不再向所屬學校下達中考、高考升學指標;不得統計公布中考、高考成績及升學率和升入示範性普高、重點大學的差異情況,或以中考、高考成績進行排名排位;不得對學校進行中考、高考表彰;不得以中考、高考成績及升學率為標準獎懲校長和教師。
  • 好學校、好學生的標準是什麼?權威...
    這些改革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權。什麼樣的學校是好學校? 校長問:什麼樣的學校是好學校?在努力破除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的同時,不唯分數、不再以升學率考核學校,評價學校辦學水平要用哪些標準?張志勇:關於好學校的標準,大家都有自己的標尺,但以下幾個方面應該成為共識: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其基本載體是要全面落實國家的課程方案,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學生發展首先是指全體學生的發展,其次是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最後是學生個人的創造性發展。好學校的標準還應該體現效能感和滿意度。
  • 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技能 豈能看著學生的背影下結論
    參加了比賽的老師感嘆,這樣的活動累慘了老師和校長,上課像演戲,老師變演員,並質疑:贏得賽課的老師就真的有實力嗎?這樣的比賽藏著功名,既多又濫。應該讓演員型選手退出舞臺 ,把機會留給優秀教師。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教育教學應該從教學效果出發,改變課堂評價導向,才能糾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