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吳乙真用太空泥還原青島迷你裡院 造型之外還有色香味的呈現

2020-12-22 半島網官網

  如果要票選最具青島特色的建築,裡院一定是位列其中,甚至還有人將其與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弄堂、福建的土樓相提並論。青島的裡院是頗具特色的地域性傳統民居建築形式,由西式洋樓與四合院巧妙結合而來,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裡院曾作為青島中下層市民的民居形式而普遍存在著,於上世紀四十年代達到鼎盛時期,據1933年的統計資料,青島有各類裡院建築506處,房間16701間,建國時青島留存的裡院仍有400多處。

  現如今,隨著高樓大廈和鋼筋水泥的「圍攻」,裡院日漸成為了老青島們記憶裡的家園,封存著青島的歷史,也封存著久違了的煙火氣。而曾經在裡院長大的孩子們,也開始用各種形式去找尋記憶中的裡院,雕塑家吳乙真就是其中之一,他用孩童時的記憶和頗具孩子氣的太空泥還原了一個迷你裡院——不僅僅是靜態的原貌呈現,還包含著更為豐富的色香味的5D打造。

「我是裡院長大的孩子」

  從16歲開始,吳乙真就師從著名雕塑家徐立忠教授學習雕塑,25歲進入青島當地一家房地產企業的環藝中心,做起了景觀設計、裝飾構件研發的工作。後來,吳乙真還做過文物修復師、做過兒童雕塑老師,可以說,從接觸雕塑藝術到現在的20多年時間裡,他從未停止過雕塑創作。對於吳乙真而言,雕塑已經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他表達思想、從容生活的一種方式,而將自己深愛的雕塑與兒時的記憶聯繫起來的契機,還要從2018年那一場在青島產生轟動影響的「青島敘事·裡院致敬綜合藝術展」開始說起,當時策展方徵集藝術家參展,「裡院」的主題勾起了吳乙真對兒時場景的回憶,那時候他就有了給裡院做雕塑的念頭。

  「我是裡院長大的孩子」,採訪過程中,吳乙真不止一次地說到,他從小在裡院長大,很多的童年回憶都與裡院有關。 「我出生在西鎮,後來又舉家搬遷到高密路居住。 」這份經歷讓吳乙真從小就對裡院生活格外熟悉,「青島大大小小的裡院,在我的記憶中幾乎是一個模子刻畫出來的,在中山路附近有大洪泰,還有芝罘路上的安慶裡,黃島路上的平康五裡,那時候閒不住,放了學就跟著同學各個裡院玩,上樓下樓,胡同街道,幾乎每天都要轉個遍。 」「一個裡院住著幾十戶人家,每天到了下班的時候,偌大的裡院瞬時熱鬧了起來,打水、洗衣、做飯,還有孩子們的瘋跑鬧騰,這家小兩口的吵架聲,那家呵斥孩子的打罵聲,鍋碗瓢盆的叮叮噹噹,混雜成一出出難忘的生活交響曲。生活在裡院的人們雖然居住條件簡陋,但鄰裡間的感情深厚,鄰居包餃子總會給我家送來兩碗,我家包包子,也會給鄰居送去幾個。 」

用廢舊材料融入真摯情感

  藉由展覽的契機,吳乙真在閒暇之時用了20多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微縮版「平康五裡」的製作,長和寬都超過2米,高1.3米左右,整體造價不過200元。 「這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 」吳乙真笑言,許多人覺得雕塑就是高大上的,距離生活千裡之遙,而他本人更喜歡用觸手可及的物品和材料去完成自己的作品,「很多靈感不是提前想出來的,有的時候看到某些物品,靈感瞬間湧向大腦,感覺物品稍微一整合就是一件雕塑。 」吳乙真說。

  而此次製作裡院雕塑的材料,大多是塑料泡沫和太空泥,「我得感謝身邊搞建築裝修的朋友,當時他正負責為樓體做保溫層,有很多下腳料,全部用卡車給我拉到了工作室,而我所要做的就是根據這些下腳料的形狀拼接、粘合,像搭積木一樣粘成建築模型的框架,然後在框架表面用太空泥進行雕塑造型,再用雕塑刀刻出磚瓦肌理的質感。」之所以想到用太空泥,不過是吳乙真「陪孩子玩時,發現這種材料挺不錯」。

  迷你版的裡院可不僅僅是構架的搭建,仔細看來,還有許多細節上的呈現,斑駁的牆壁,地面上的井蓋、門口的自行車、還有裡院過道裡擺放的煤爐子、水缸,甚至家門口曬的鹹魚、牆上貼的掛曆……看著吳乙真的裡院雕塑,恍惚間如同時光的定格,只待一鍵重啟時再回喧鬧的過往。

造型之外還有色香味的呈現

  「雕塑是一種立體的記錄形式,記錄了過往的經歷和走過的路,也記錄了時間延展性的痕跡。 」在完成了微縮版的裡院雕塑後,反響強烈,吳乙真開始了更大號的裡院雕塑群創作,而這一次,他期待能夠為老舊的裡院注入更多的元素。 「對於青島來說,裡院是個符號,是這座城市的建築象徵,但對於我個人來說,裡院更像是內心深處的一個空間,裡院的每一個房間裡都保存著我曾經的各種美好回憶。我現在做的,正是要把這個空間用雕塑的形式呈現出來,把那些美好回憶分享給更多的人。 」為此,吳乙真率先推出了「概念相框」系列。

  何為「概念相框」?吳乙真說:「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迷你美術館,這個美術館就是我的裡院雕塑。 」目前,吳乙真正向身邊的藝術家朋友們徵集作品,要求全部製作成10釐米大小的迷你尺寸,有油畫、水彩畫、書法,還有攝影作品等,這都是裡院「概念相框」裡的參展作品。等裡院雕塑全部完工後,他要把裡院打造成一個迷你美術館,在裡院雕塑裡的各個角落,展示藝術家們的迷你作品,讓裡院模型變成藝術品的載體,讓裡院通過這種全新的形式發光發熱。

  除此以外,這位天馬行空的雕塑家還有著更為龐大的裡院藝術計劃,而5D般的色香味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閉上眼睛回憶,裡院的煙火氣一定少不了味覺的因素,就好比一進大院就能聞到李家叔叔燉肉的香氣,王家阿姨吃哈餅的韭菜味道,所以後續的作品我希望能夠把這些人間煙火氣都注入其中,甚至還有香水公司找來合作,希望能夠將這座城市獨特的海風鹹潤氣息與裡院作品融合到一起。 」吳乙真希望,有朝一日,有關裡院的記憶不再僅僅拘囿於青島本土,「如果有可能的話,裡院可以承載起更多的青島記憶,成為青島在大海、帆船、啤酒之外的又一個文藝標識。 」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 記者 周潔圖片由本人提供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青島雕塑師:用太空泥蓋起迷你裡院
    我現在做的,正是要把這個空間用雕塑的形式呈現出來,把那些美好回憶分享給更多的人。」在位於市北區的工作室裡,青島雕塑師吳乙真看著自己製作的裡院雕塑模型,微笑著告訴記者。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這位42歲的雕塑師僅花費200多元,用最普通的泡沫板和太空泥,把老城區的裡院建築「平康五裡」做成了一個雕塑模型。
  • 太空艙造型的小鴨牌迷你洗衣機,能不能成為你的好幫手呢
    今天葉紫小編就要給初期的工作者們推薦一個生活神器:小鴨牌迷你洗衣機。該款迷你洗衣機採用太空艙的造型,當你一眼看過去的時候就能被它特別的造型所吸引,絕對是和其他的「妖豔賤貨」不一樣呢。機身採用全白設計簡潔明了而又高端大氣上檔次。當一天工作回家面對堆積如山的衣服時,打開小鴨迷你洗衣機輕輕鬆鬆就可以為您帶來潔淨的衣物。
  • 晚讀:新都心將添公辦幼兒園 青島最大裡院將改造
    2.裡院是具有青島特色的建築形式,多為二到三層的木質結構房子圍城的院落,是西式商住一體樓房與中國傳統四合院相結合的產物。位於山東青島海泊路上的廣興裡始建於1897年,建築面積達4000餘平米,是一座典型的裡院建築,在住戶數量、年代久遠等各方面,都堪稱青島之最。日前,這座青島最老的裡院開始修繕,有關部門拆除了院內1500餘平米違章建築。據了解,改造完成後這裡將成為裡院博物館。
  • 解讀青島:揭開大學路「網紅牆」、裡院、波螺油子…背後的那些秘密
    裡院:市井煙火裡的青島獨特表情 一位名叫希姆森的德國漢堡商人在回憶錄裡記下20世紀初為青島大鮑島華人區所做的房屋設計:「我設想了一種特殊的建築形式。沿著完整的方形街坊四周,是臨街店鋪和樓上的住間,街坊中間留下一個大的內院供交通之用,也可以成為兒童遊戲的場所。
  • 2020中國·青島公共藝術大展開啟 一大撥藝術家體驗青島裡院和臺東...
    數十位藝術家應、邀,前往青島的老城區參觀體驗裡院街區、臺東步行街彩繪……用作品普及公共藝術藝術 與生活更加親密無間7月11日下午,青島市雕塑館內外的80餘件來自全國各地的公共藝術作品,吸引了數以百計的參觀者,其中沿雕塑園海岸展陳的15件室外大型公共藝術創作,以及來自青島手工藝協會的20餘位本土手工藝創作者的市集展示,更讓這裡成為周六夜間的人氣打卡地
  • 回歸本真——雕塑家黃震的自述和自塑
    做城市雕塑沒有頭銜讓黃震一戰成名的是青島五四廣場的那座著名的《五月的風》,黃震笑言,自己在藝術圈裡被人揶揄為「包工頭」,「都是藝術圈開的一種玩笑,我已經50歲了,已經不構成擊打力了,我們有金鐘罩。」黃震工作室擺滿雕塑和畫作,還有萌萌的愛犬,「多一點時間思考和梳理,前大半生,我覺得是一種自己對自己沒有主動權的姿態完成人生的行走。可能源於自己不是一個智慧的人,特別孬,特別傻的人,這是我對自己的一個認識。擁有一些主動權來把握自己,不至於過於渙散,我想把自己拾起來。」黃震笑言早年做城市雕塑,是個「三無」人員,沒有頭銜沒有組織沒有學歷,以至於緊張到詢問記者,之前的預告稿件「沒有頭銜吧?」
  • 青島公交司機用太空泥捏制小動物 兒童節送乘車小朋友
    半島記者 王洪智呆萌的小章魚,微笑的小恐龍,可愛的小烏龜,一件件泥捏的小擺件是孩子們的最愛,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市北巴士第三分公司駕駛員王愛春用太空泥捏制了很多可愛小動物,送給乘車的小朋友。在六一兒童節到來之時,王愛春捏制了很多泥制小物件,有小兔子、小恐龍、小烏龜、小熊、蝸牛、章魚、小豬、小雞等,打算送給乘車的小朋友,送他們一份六一兒童節的禮物,讓他們開心乘車。返回半島網首頁>>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藝術,陶瓷雕塑造型分類及尺寸把握
    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和大家說說陶瓷雕塑造型藝術從功能上分類吧,陶瓷雕塑從造型功能上可以分為實用陶瓷雕塑與陳設陶瓷雕塑兩大類。景德鎮瓷器陳設陶瓷雕塑以體現藝術美為主,通過陶瓷雕塑造型題材表現雕塑的造型藝術美。
  • 中國傳統文化,陶瓷雕塑造型,仿實物造型和抽象造型形式
    仿實物造型陶瓷雕塑陳景亮創作的仿實物造型的作品《橋》,通過對紫砂泥的運用,準確地抓住了木板橋木紋肌理的結構,對自然界露天環境中腐朽木頭進行精心雕刻仿製,表現出自然現實中的真實伴隨著這種結果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可以是我們觀賞到的活生生的一段歷史,或是一場場現實生活的場景。藝術造型似乎又將我們的思路帶回到過去那個時代與哪種生活。
  • 《天氣預爆》極致造型還原「神仙風貌」
    杜鵑首次古裝造型,氣質翩翩「仙女」下凡;小瀋陽5小時特效化妝,凡人蛻變成「大BOSS」;常遠放下偶像包袱,實力詮釋「禿頂」美男子;全封閉塑膠服裝讓仙氣滿滿的神仙們汗如雨下,散發「鹹魚味兒」。此番特輯可以說是全程「高能」不斷,眾多從未公開的拍攝花絮大放送,不由得讓人更加期待在12月21日去電影院親身體驗。
  • 新世紀青島標誌性雕塑「五月的風」:五四廣場
    最著名的雕塑是「五月的風」,雕塑的所在也是五四廣場的中心地帶,由填海形成。五四廣場外圍海面為2008年夏季奧運會水上帆船項目的賽場,而五四廣場的內陸外圍是青島新東部商圈,北面是青島市政府所在地。五四廣場分南北兩部分,分布於中軸線上的市政府辦公大樓、隱式噴泉、點陣噴泉、《五月的風》雕塑、海上百米噴泉等。穿過東海路,就來到五四廣場南區的濱海公園。沿廣場中軸線自北向南依次排列著可進行露天演出的下沉式廣場、旱地點陣噴泉和雕塑「五月的風」。露天廣場由半圓形四級觀眾看臺和圓形露天舞臺組成,舞臺下的地下室是五四廣場的辦公室和總控制室。每當節假日及重大活動時,露天舞臺上會舉行各種演出。
  • 裡院老鄰居們歡聚一堂 重現鄰裡和諧文明風貌
    半島記者 王濱 通訊員 由健 王恩全 報導「窗外是你我走過千百次的小巷,夜晚照在窗前是一樣的月光……」一首青島鄰居節主題歌《鄰裡一家親》9月18日上午響徹在海泊路63號廣興裡上空。日後隨著戲臺、說書場、茶社等諸多娛樂休閒場所匯集於廣興裡,曾有「有錢不用出裡院」的說法。「那時候大傢伙兒住在一起,什麼時候出門都能碰見,一起看過幾次戲、聽過書,喝上幾次茶,慢慢就都熟絡了。」老住戶王兆才一講起「廣興裡」當年的盛況就眉飛色舞起來。
  • 青島雕塑遇尷尬 「五月的風」含義到底是啥?
    ■尷尬 「五月的風」讓遊客猜不透      位於五四廣場的「五月的風」雕塑,高30米,直徑27米,採用螺旋向上的鋼體結構抽象組合成旋轉騰升的「風」之造型,設計者的本意是想充分體現「五四運動」(青島是「五四運動」的起源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基調和張揚騰升的民族力量,但由於雕塑旁沒有文字說明,因此,不少市民和遊客並不知道其內涵。
  • 製作簡單,造型可愛的迷你南瓜糕,10分鐘輕鬆學會
    南瓜富含胡蘿蔔素、果膠以及人體所需的多種胺基酸,有保護胃腸黏膜、促進消化和新陳代謝等功效迷你小南瓜作為一款中式糕點,做法簡單,造型可愛,裡面的餡料可以包紅豆沙,也可以根據個人需求,比如包巧克力,包戒指呀,哈哈,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馬上開學了,周末給家裡的孩子做這道營養美味甜點吧
  • 潮汕大吳泥塑,用泥土傳承千年藝術
    大吳泥塑,是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大吳村的一項泥塑藝術,於2008年6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潮汕民間一直流傳著「銀湖小姐,大吳翁仔」的說法,意思是大吳村出產的塗安仔能與嬌俏的銀湖村小姐媲美。潮州泥塑是一種捏泥藝術,俗稱「土安仔」。
  • 火影忍者展覽館:第七班造型還原度高,3D九喇嘛形象成亮點
    至於展覽館內,不僅有許多火影劇情的物品成列,更是存在不少以假亂真的火影人物雕塑。第七班首先亮相的,赫然就是漫迷再為熟悉不過的第七班陣容。並且圖中的人物形象,不論是服化道還是面部刻畫,還原度可謂是相當的高。
  • 千變萬化,創意無限——雕塑家SCULPTOR顯示器
    而如何做到二者的功效統一且優缺互補是雕塑家SCULPTOR顯示器一直追尋探索的目標。如今,他們做到了。 你是否還在為出差進行商務洽談的途中扛著那沉甸甸的電腦而煩惱?又是否在沒有主機與外設的環境下抱怨不能暢玩質量端遊?雕塑家一鍵為你輕鬆解決!
  • 青島九中120周年校慶 校友獻7.2米「九生萬象」雕塑
    在今天120周年校慶之際,青島九中收到了一份大禮,三位九中校友親自操刀設計,為母校捐贈了一座名為「九生萬象」的雕塑。 這座雕塑是由青島九中劉青硯、林建業、趙高潮三位校友設計。設計者之一青島科技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林建業告訴記者,這座雕塑高達7.2米,採用五蓮紅花崗巖材料雕鑄基座,以篆書形拓「禮賢1900"和青島九中校友王大珩院士書寫的「見賢思齊」,以及臺階式錯落疊積的三部圖書,構築成雕塑的石質基座,揭示青島九中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
  • 青島最具文藝範的地方在哪 細數11個青島老建築
    ;2015年支持民間對保定路10號裡院進行保護更新利用,開辦起特色客棧;2016年支持了安娜別墅修繕及青島書房項目,同年,完成了德國水兵俱樂部舊址的整修,按照原功能開辦了光影·1907休閒文化產業。  5、青島中山路劈柴院——草根文化的老街坊  中山路北端的劈柴院是青島民俗商業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佔地一萬多平方米,是一個完整的街坊。20世紀初,青島成為貿易自由港,青島的民族資本進入發展時期,也催生了青島獨有的一種本土商住建築形式——裡院。
  • 返鄉加工「太空泥」,90後帶動2000村民家門口就業!
    現在訂單多了,現有的太空泥加工車間小了,不夠用,還得再擴大規模。」11月15日一早,在平陰縣孔村鎮南毛峪村的村委大院裡,宋京偉一見到村支部書記吳召河,就開始求援。「現在村裡還有老村委那塊地有空,清理乾淨搭上棚子就能用。」聽了吳召河的話,宋京偉這才放下心來。太空泥分包。今年28歲的宋京偉是土生土長的平陰南毛裕村人,別看年紀輕輕,卻已返鄉創業近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