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呼和浩特的房價是3位數,每平米的房價均價是700~900元;10年前,呼和浩特的房價是4位數,每平米的房價均價是4500~6000元,漲了6倍;現在,呼和浩特的房價是5位數,每平米的房價均價是12000+元以上,和20年前相比漲了多少倍呢?
曾經,我有一套小房子,我把它賣了,然後貸款買了大一點的房子,再賣。再買,再賣。現在我是千萬富豪。
曾經,我有一套大房子,我一直住著,打工掙錢。一直住著,打工掙錢。現在,我還守著原來很大,現在很逼仄的房子裡,依舊在打工。
20年,原來的新房子變成了「老破小」,但是,價值卻漲了數十倍。可是,對於後者,賣了自己的「老破小」,卻再也沒有能力去購買新房了。
歷盡千帆皆不是,物是人非。不知道有多少人南下北上,想用盡餘生,尋找傳說中的「後悔藥」,以彌補當年對房價的誤判,而導致人生走上了另一條軌跡。
那麼,短短十幾年,支撐呼和浩特房價上漲的動力是啥呢?
其實在2010~2020年新世紀第二個10年的節點上,很多呼和浩特人能夠感到呼和浩特房價高速提速的失重感。這個節點就是2017年開始的棚戶區改造,貨幣化補償。
從那一年開始,呼和浩特的房價一天一個價。許多著急買房的人急得像無頭蒼蠅到處轉,而很多房產中介公司也是在那一年,開始出現在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成為繼藥店、彩票站的第三大街邊風景。
數據顯示,2017-2019年,呼和浩特共計投資1200億元用於城中村改造、棚戶區改造項目,徵收土地近5萬畝,涉及11萬戶家庭。而2017年呼和浩特全面開展的146項工程總投資才只有299.84億元。
正是在有如此「財東」的深厚背景下,呼和浩特「棚改貨幣化」得以大力推動,而呼和浩特的房價也得以在騰籠換鳥後水漲船高。呼和浩特房價坐上「火箭」的直接後果就是,2019年呼和浩特房價以18.5%的漲幅,位列全球城市房價漲幅榜第4位。
如今,呼和浩特的房價依舊居高不下,但是,夜晚到許多據說已經售罄的樓盤訪一訪,你就會發現,多數的燈都沒有亮。
這些不亮燈的房產,不一定是沒賣出去,而是很多都被炒房客掃入囊中。燈光開啟的儀式是留給下一位接盤俠或者是下下一位接盤俠的榮耀。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烏蘭察布再往西走,就是呼和浩特家門口。距離北京500公裡的呼和浩特一向被稱之為是「北京的九環」,也是除了石家莊之外,距離北京最近的首府省會城市。
而高鐵的開通和城市地鐵的運營,「在外,讓呼和浩特融入了京津冀2小時經濟圈,在內,讓交通更便捷,出行更方便。當然,房價就更需要往上提一提」,以上是炒房客的言論,而現在的情況是,2小時經濟圈的輻射半徑沒有500公裡那麼長,地鐵的冷清也說明地鐵房概念步子邁得有點大。
進入房價考驗期的2020,支撐呼和浩特房價的3駕馬車,棚改和炒房跑偏了倆,唯一還能讓房價漲一波的發力點就剩下了學區房。
截至2019年,呼和浩特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計736所,在校生44.14萬人,在職教職工3.9萬人。而學區房正在成為另類剛需房,成為許多「再窮不能窮教育」家長的心聲。
尤其是在今年,呼和浩特實行「就近入學」前提下的「陽光分班」,重點學校的學區房一下子比房價均價翻了近一倍。但是,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可以預見的是,以房入校的鐵律隨時都會被打破。
支撐呼和浩特房產事業大發展的三停去了兩停,學區房也即將走遠,這還不是最鬧心的。在呼和浩特,還有一個讓房產房價遭受飽和打擊的事件馬上就要發生。
官宣顯示,呼和浩特市房地產項目建設手續存在問題的住宅項目有477個,涉及辦證難、回遷難、入住難的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的超過38萬戶。一旦把這38萬戶的住宅問題解決,那麼隨後開啟的就是其可以無障礙上市售賣的通途。
計算一下,哪怕有十分之一解決了的歷史遺留問題房產上市,每戶面積按70平米,那麼上市的二手房面積也有266萬平米。
要知道,今年1~8月份,呼和浩特已經有近200萬平米的新建商品住房沒有銷售出去,目前掛牌的二手房數量也超過了2萬套,而讓呼和浩特不得不解禁房地產限購令的房產庫存是900萬平米。
也就是說,讓呼和浩特難以承受的房地產庫存壓力已經堆累超過600萬平米,離觸發「警報的紅線」只有一步之遙!
老呼和浩特人都見證過5年前呼和浩特房地產蕭條的景象,這一回,一旦行差落錯,歷史就將重演。房價是該硬撐,還是該順勢而為?選擇已經出現,就看怎麼選了。老鐵們,你咋選?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房價,鐵口會斷房。」我是鐵口斷房,每日陪你判斷呼和浩特房產趨勢。今天的房,就斷到這裡。靈驗不靈驗,時間來考驗,老鐵們拭目以待。特別提示:看完文章,評論點讚轉發關注,好運自然來。
#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