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青年才俊楊東傑「攀上珠峰」創造了又一個奇蹟,作為楊東傑的父母和《勇攀世界之巔》主編的楊宗夫婦、人生的「四字謎底」——「春大、小牛」也被揭開。此前這段佳話誰也不知道,這個隱秘了半個多世紀的「小名」「愛稱」,縱然與之交往多年的老友都未必知曉,可老楊為兒子的壯舉一高興就「抖露」出來。
春大者,是老人(奶媽奶爸)對幼時楊宗的愛稱,預示著:具有春天一般廣闊的人生舞臺,寄語著:耕耘不輟,「不需揚鞭自奮蹄」的情懷。一度時期「楊春大」在小夥伴心目中比楊宗知名度更高;小牛呢,是老楊的夫人李麗瑜,在山西省人民醫院做「白衣天使」時,同事們送她的愛稱。想得見她曾擁有一支青春活潑的團隊,只因端莊秀麗的李大夫不僅吃苦耐勞、作風果敢,更喜歡扎兩枚朝天的髮髻像牛犄角,便「小牛、小牛」地呼喚她……這齣處是聽老楊說的,也有筆者的猜測和想像,正與楊氏家族奮鬥不息、和美有加之情狀吻合吧。
作為楊宗的長輩(奶媽奶爸),當初或許沒想這麼多、這麼複雜,只就一個「愛」字、一個愛字足矣。誰料,幾十年過去後的今天,當老楊的新書出版在即,先睹為快地翻閱書稿時,撲面而來的依舊傳承著這個大寫的「愛」——稱得上「世紀之愛」了。楊宗同志頭銜頗多,業績卓然,光「國字號」頭銜和由他所開創的事業就數不勝數。於是,大家乾脆省略了這些稱謂,就都親切地直呼他老楊。在老楊主編的圖文並茂的洋洋數十萬言之新書《勇攀世界之巔》中,筆者依然能夠感到「篇篇傳情,頁頁附愛」——當年的愛,如今的愛,家國的愛,親友的愛。對成就了自己的母校的愛,對承載了奮鬥成長故事的舞臺的愛……我相信,都是發端於「一輩一輩往下親」的親人的愛,都是因了這場曠日持久的不忘初心的愛,也都是因了楊氏後人楊東傑「攀頂珠峰」成功後的喜悅,所帶來的持久的愛——接力的愛。
於是,在領受了為該書寫一「書評」的任務後,先是受寵若驚,接著就沉浸在「愛」的幸福裡。深切地感受著愛的力量——原來,愛是鼓勵、愛是救贖、愛是鞭策、愛是方向……這些愛,於廣大讀者、於我本人,都是啟蒙也都受益匪淺。書中多次讀到了這個由來已久的、良苦用心的、驕傲無比又感同身受的愛。但剛剛回過神來,接著就是誠惶誠恐——面對這樣一部出自前輩之手的文採噴張、激情四射之鴻篇巨製,又有多位名家大咖已然從第三人稱角度,對楊東傑成功成長做了幾近詳實的精彩評說,你要再想寫出點新意怕是很難。
絕不能滿足於書面的生動感人之圖文而敷衍了事、老生常談,想去按照慣例採訪一回書的著者和主人楊東傑,甚至於了解更多的家庭主要成員眼中的楊東傑。這是我寫作紀實文字的一個「毛病」或者態度,何況我很樂意走近老楊「一家人」,不僅感悟他們變化著的新生活,近距離聽他們講述那些非常震撼與偉大而又平凡的故事……當然,更多的是學習、學習、再學習——因為老楊一直是我們的榜樣。過去是,現在是,永遠是。這絕不是客套的「虛話」讀者看得出來,因為老楊一家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但因了忙、因了病、因了累,就連想要「走近」他們的機會都不多了,哪裡還有講虛話假話的閒情與必要?還是說點實話吧。
兩地之間隔空對話,有時會有不暢。你想要的東西畢竟不如面唔來得真切,面對面聽他們講述那些驚人的歷險和從平凡到成功的親歷親為的往事,拿到第一手感知的和想要的素材,得到來自他們——愛和被愛的更多實情真意……於是,只好憑點滴印象「閉門造車」了,對不起,還是不能叫「書評」吧,充其量叫做讀後感或一點心得印象。
對於楊東傑,真的記不大清了——印象中,老楊夫婦有兩個兒子楊魯和楊東,此楊東是彼楊東(楊東傑)嗎?一時裡可以說「不認識」,但又想認識。就像你的街坊院鄰的一個似曾相識的小夥,這個小夥考上了北大,幾年之後又創辦了家喻戶曉的「橡果國際」,再過了幾年又把五星紅旗插上了珠峰峰頂……大家都在議論、都在祝賀,你能不關注一下嗎?
細想之,早年我們是見過面的,那時老楊工作已調北京回來時住在迎澤賓館,老楊喚來在太原五中讀中學的兒子,說讓他學習我的出版不久的散文集《無言的愛》後記中「分配生命」的文章。楊東傑,一個很有禮貌的充滿朝氣的英俊少年,他時而洗耳恭聽,時而用心閱讀……但時日久遠印象卻不深了。你可以對楊東傑本人沒有太多記憶,但日後他的成長卻給我留下了許多感動甚至于震撼——堂堂北大學子,名揚海內外的「橡果國際」之領軍人,超乎常人想像的,一舉攀上珠峰的運動健將……刻苦學習的身影,排除萬難的毅力和智慧,甚至於在登頂前行的「路」上屢屢歷險:有報導稱「一長隊的登山者跨過一根綁在冰封屍體上的繩子,這根繩子懸掛在海拔8000多米高的山上——這是一個為了理想獻出青春生命的、不屈的靈魂,他警醒著、也鼓舞著後人無畏艱險勇敢登峰!」
不是要大家都去「好高騖遠」地走雪地、攀珠峰,創造怎樣的奇蹟。但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青年爭當一名對社會對家庭都有益的青年,努努力總該做到吧!忘記說了,老楊夫婦的兩個兒子楊魯、楊東不僅事業有成,還都是孝順有加的好孩子。俗話說「妻賢夫事少,子順父心寬」——好一個「心寬」!天下事,家國事,真正做到「心寬」的能有幾人?鬥膽說一句——老楊,知足吧,你真是有福之人啊!
書中圖文,已然對楊東傑之成長成才、做了幾近詳實的介紹,更有同學、同事、友人送來真摯與熱情的祝賀、勉勵、關懷,故不需以我拙筆贅言。粗略閱讀《勇攀世界之巔》,撲面而來的是一部青年勵志的好書,開卷有益。一如老楊辦過的報紙、雜誌、書刊《山西日報》《我的大學》《山西青年》《童話大王》《小讀者》《中華合作時報》等等,每一版、每一頁,都耀動著青年人勵志、奮爭和跋涉人生的光彩。於是,作為晚輩學生的我,此時更想傳承接續這種責任、這種愛——對青年讀者說幾句話。
由此,我想到了偉大的長徵——為了中華民族的自由解放,冒著槍林彈雨爬過皚皚雪山,走過茫茫草地——有著超乎常人想像的艱險的長度,完成了世界矚目的兩萬五千裡長徵;想到了前赴後繼的人們為著他人的利益而奉獻的精神,用短暫的生命創造的輝煌的人生!再看楊東傑,再看今天的這群莘莘學子、有志青年,他們不僅用自己的睿智、膽略和情懷,創造了屬於自己也屬於大眾的優異的學業、事業,也以今天登頂珠峰的事實,展示了青春生命的「高度」。這個高度不容易,不簡單——讓五星紅旗在世界山峰之巔的藍天白雲間升起,也讓自己的凌雲之志與天公比肩!
跟所有普通青年一樣,楊東傑出生在平凡的勞動者家庭,父親是新聞出版工作者,母親是治病救人的醫生。若說楊東傑有什麼特質、本領,或者說他是百裡挑一的「神童」都不是,從小他也多愁善感、也體弱多病、也命運多舛……那麼這位楊東傑是如何從一個普通的家庭、平常的孩子成長為服務社會、造福人類,繼而登頂珠峰的英雄,究竟有著怎樣的秘籍?我想,是永不放棄,是輕騎突進;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奮鬥,是絕地逢生,創造了驕人的奇蹟!更是因為心中有愛——家庭的愛、父母的愛、學校的愛、社會的愛……這種愛,是信仰是力量,是可以持續燃燒的希望。
給他們愛吧——我們身邊那些缺失信仰、缺少文化自信的青年,無助、無奈,迷惘的可愛的青年。愛,或是你人生路上唯一的嚮導……得到愛,付出愛。
捧讀楊宗同志的新書《勇攀世界之巔》,眼前看到的不僅是楊東傑和曾經的北大學子們創造的「登頂珠峰」之成功案例,更是對青年一代樹立的光芒四射又落地可行的樣板,像一面飄飛在你前行路上的旗幟,伴著「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你不屈不撓,勇敢前行。在這個舉國上下為偉大祖國走過70年慶生的日子裡,在這個千山紅遍、萬裡花開的收穫的季節,謹以這篇小文送上我真摯又迫切的愛和祝願:
祝願青年朋友都有「春大」一樣的前景,更會有「小牛」一樣「不須揚鞭自奮蹄」的勇氣和創造!
祝福你們!
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