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立法治理校園霸凌:願青春裡的所有等待,都恰逢花開

2020-12-20 百家號

天津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天津市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若干規定》自11月22日起施行,《規定》是全國首部規範校園欺凌預防和治理的地方性法規,是以法治方式解決校園欺凌問題的重要法治保障。

其《規定》的適用範圍涵蓋天津市所有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院校,且明確了欺凌的一方和被欺凌的一方應當是學生,或者以學生為主要主體。 並對校園欺凌的行為作出界定,從主觀上的蓄意或者惡意、行為造成的後果、行為的方式等方面,比如一般性打架鬥毆、打鬧嬉戲區別開來。 另外也強調了,學校是預防校園欺凌的責任主體,應當將預防校園欺凌納入學校安全管理制度。

雖然說,天津市顯性的校園欺凌並不突出,但此現象客觀存在,網友更是呼籲推廣全國,我們相信凡事總要有個開頭,這一天不會來得太晚。

學生時代本應該是每個人最美好的回憶,但有一部分人對他們來說,那是人生最黑暗的時段。沒經歷過的人可能會覺得真有那麼嚴重麼?是的,這種心靈上的創傷真的足以嚴重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據統計

全球每年2.46億學生

因欺凌而痛苦

32.5%的學生遭到過校園欺凌

而近年來國內校園暴力欺凌的事件不斷發生,更有一些施暴者手段殘忍的令人髮指,絕非學生間的嬉戲打鬧:

2017年一名叫張超凡的15歲學生因為在學校不斷的被同學欺負毆打,於是輟學了。之後在一個網吧打工後又遇見之前欺負她的6名學校。

這6名學生在網吧門口手拿木棍對他進行圍毆,周圍的路人都裝沒看見。之後又將張超凡抓到附近的叢林裡繼續對她進行毆打。

一小時後張超凡被6名學生活活毆打致死,身上全是傷痕,渾身骨骼80%斷裂。

(圖片源自網絡)

2013年浙江一名小學男生被四個同學囚禁在一個黑屋子裡。四名學生對小男孩拳打腳踢還用燒紅的菸頭塞進他的衣服裡,用繩子綁住他的手腳,將他囚禁了兩天不斷虐待他逼他求饒,還大聲取笑他將虐待的經過錄製成視頻發上網絡。

2011年某學校內一名叫做小靜的女學生因為得罪了班長,被班長叫到宿舍內班長叫四名學生對他進行圍毆。

將他打趴在地拳打腳踢打的遍體鱗傷鼻青臉腫,昏倒在地,之後班長還用打火機燒他的腳趾頭導致受害者殘疾被送入醫院。

(圖片來自網絡)

成長在光明裡的人,即使面對黑暗也會想到光明;而生長在黑暗裡的人,即使有一天來到光明,也會永遠記得黑暗裡的痛。

已經從學生變成大人的我們,對校園霸凌的感觸可能更多是限於新聞事件或影視作品之中,要說近期比較火的,那一定是《悲傷逆流成河》了。這部電影是由郭敬明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乍看是一部校園青春片,但實際上講的是校園凌霸,反應了當下的一些真實情況。

本片的女主角易遙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從事著令鄰居們不齒的職業——按摩,母親平日裡對易遙總是沒有好臉色,動輒打罵。

因為母親的疏忽,客人使用了易遙的毛巾,易遙因此染上了婦科病。大醫院的治療費用太昂貴,易遙怕受到母親責罰不敢向母親開口,只能偷偷去小診所。

這一切被易遙的同學唐小米知道,唐小米一向嫉妒易遙和鄰居,所以故意將易遙得病的事大肆宣揚。

本就因為家境貧寒不受待見的易遙,得病的事更成為同學們欺凌她的理由,不管是精神上還是肢體上。

顧森湘的死被同學們怪罪到易遙頭上,易遙又背負起了殺人兇手的罵名,這讓她徹底絕望,最後她選擇了自殺來控訴那些欺凌過她的「兇手」:「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我不知道是誰,但殺死我的兇手,就都在這兒了。」

易遙用最慘烈的方法敲打這些愚昧無知的少年,他們的生活太過無聊,才會一次次以傷害他人取樂,但他們全然不覺自己有錯。

面對校園欺凌,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沉默,自以為只要不傷害就是善良。但實際上只是因為自私和膽小,害怕擔心幫助別人自己也會成為被欺凌的對象,擔心自己和「異類」交好會失去朋友。

可是在校園暴力中沒有旁觀者,當看客變成助推,這一場名為「玩笑」的鬧劇中,只有施暴者。

被霸凌的傷痕會跟著一個人一生,影響著他的行為模式、人際關係。

我們希望,在面對校園霸凌時,不要害怕、不要退縮,把法律作為最堅實的後盾;更衷心希望校園欺凌預防和治理能更加完善。

願青春裡的所有等待,都適逢花開,悲傷不再逆流成河。

文章由【邏馬生涯】整理髮布。

專注於國內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為學生和家長解決生涯規劃的煩惱。

相關焦點

  • 代表建議對校園霸凌進行單獨立法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電影《少年的你》令不少觀眾對校園霸凌感同身受。如何遏制校園霸凌?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擬提交《關於校園霸凌立法的建議》,建議對校園霸凌行為進行單獨立法,如《反校園霸凌法》或《懲治校園霸凌法》。
  • 代表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你怎麼看?
    近年來,關於「校園霸凌」、「校園暴力」、「校園欺凌」等方面的報導層出不窮。校園本應該是輸出知識,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地方,但隨著「校園霸凌」案件數量越來越多,如何讓孩子遠離「校園霸凌」成了一個日益重要的課題。
  •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校園霸凌立法」,教育部答覆
    12月2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137號建議的答覆》(以下簡稱《答覆》),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校園霸凌立法的建議」予以答覆。《答覆》指出,「全國人大常委會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已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列為擬安排初次審議的法律案。目前,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正在牽頭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修改工作,維護校園安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事項是此次修改的重點問題。」
  • 「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網友熱議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校園霸凌問題成為代表委員關心的熱點話題。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表示,禁止校園霸凌發生,法律不能缺位,為此她今年帶來了關於對校園霸凌行為進行單獨立法的建議。她表示,目前校園霸凌法律概念模糊,界定不清淅,無法明確判定具體行為是否構成校園霸凌。同時,很多校園霸凌行為在性質上極為惡劣,但傷害後果並沒有到達傷殘鑑定標準中輕傷或是重傷「量」的要求,也無法對其追責懲治。
  • 美國校園霸凌治理的有效對策
    當前,美國的校園霸凌治理主要是在社會生態系統理論框架下進行的,該框架有利於分析校園霸凌的形成原因、事先預防、過程演變、後期幹預以及效果評估等,在實踐中採用系統、互動、聯繫、整體的方法提升校園霸凌治理的實效性。針對當前校園霸凌的特點以及面臨的主要挑戰,美國在總結以往校園霸凌治理的經驗和教訓基礎上,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 校園霸凌何時休,立法是根本,教育是源頭。
    校園欺凌案件一件接一件,刺透了人們的心,件件令人髮指,這些少男少女沒有敬畏的心,甚至出現了大姐大,大哥大,好像流星花園裡的F4一樣,凌辱群歐自己的同窗,因為不丁點大的事,就大打出手。美國解決霸凌問題,首先加強立法,把霸凌的定義逐漸降低標準,反霸凌法都明確規定了學校在反霸凌上的責任
  • 立法治理校園欺凌具有裡程碑意義
    作為全國首個吃螃蟹者,天津此次《規定》的出臺,對轄區內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保護學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園良好的教育環境等具有直接的積極意義。就現實來看,這一《規定》的出臺,已然超出了本身的作用,而被賦予了更多內涵,具有裡程碑意義。  首先,讓校園欺凌的治理更有法治張力。
  • 樸常赫 夏紀森:運用法律手段治理校園霸凌
    對於校園霸凌行為的懲戒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怎麼懲戒和誰來懲戒。第一個問題涉及諸如「校園霸凌」的法律內涵如何界定?如何區分校園霸凌與嬉戲打鬧?性質惡劣的校園霸凌如果沒有達到傷殘鑑定的輕傷或重傷,如何對其進行追責?目前,我國對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懲治手段主要有:責令父母嚴加管教、工讀教育、當地派出所的監督幫扶、緩刑和監外執行、收容教養等。
  • 李亞蘭代表: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 細化懲治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向記者表示,禁止校園霸凌發生法律不能缺位,為此她今年帶來了關於對校園霸凌行為進行單獨立法的提案。李亞蘭在提案中指出,很多校園霸凌行為在性質上極為惡劣,但傷害後果並沒有到達傷殘鑑定標準中輕傷或是重傷「量」的要求,也無法對其追責懲治。對此她建議,制定校園霸凌專項法律法規要更加細化懲治「量」的標準。
  • 關於抵抗校園霸凌
    對你來說,在學校的每一天都是在地獄裡的一天。他們叫你」人渣」、」肥豬」,甚至很多更難聽的外號。他們故意撞向你,走廊裡故意把你的書從手裡打掉。午飯時沒有人和你坐在一起,即便有哪些人也會不斷找人家的麻煩直到再沒有人和你坐在一起。這些人不是連環畫裡那樣粗野的霸凌者,他們不是沒有人喜歡,或者偷別的小孩午飯錢的那種霸凌者。相反,它們是很受歡迎的孩子,比如運動員、啦啦隊隊長或者有私立學校派頭的學生。
  • 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動漫《聲之形》,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
    昨天,對於學生們來說有一個特別的好消息,那就是人大代表建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而如果這部法案確定通過的話,那麼對於校園霸凌事件將是一個強心劑,而對於受害者的同學們來說,也是一種好事。而石田將也作為一個熊孩子果然去做了一件好事呢:將聾啞人西宮硝子的助聽器給惡意丟掉了,順便還特別的欺負她,比如:作業本丟到水池裡等等。而這些就是我們常見的校園霸凌,熊孩子在到處的欺負他人,欺負同學。而最終作為男主角的石田將也也獲得了眾人的報復以及災難,不管是三次元,還是二次元也罷,都無法解決的災難——內心的自我封閉。
  • 校園霸凌:願所有的青春,都可以被溫柔以待
    以上是對校園霸凌的解釋,其實很多人在青春期都或多或少經歷過一些校園霸凌事件,無論是受害者,霸凌者還是作為冷漠的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起鬨者。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女主人公全程都在受著校園霸凌,因為母親是性工作者,被母親的客人用了自己的毛巾從而間接傳染了性病,被學校人知道後就開始各種被言語和行為上的攻擊。
  • 《少年的你》直面校園霸凌,看看歐美國家都是怎麼做的?
    解決「校園霸凌」這個問題,絕不能只依賴於學校一方之力,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美好和睦的校園環境,需要學校和家長的雙方努力,才可能實現。 那麼,面對校園霸凌,其他國家都是怎麼做的呢?
  • 人大代表提議對校園霸凌單獨立法。反思校園霸凌為何屢禁不止?
    今年兩會已經到來,很多代表們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議。這兩天,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建議,制定校園霸凌專項法律法規,要更加細化懲治「量」的標準。最近幾年,或者要說一直以來,校園霸凌就是一個被大多數人深惡痛絕,卻又沒辦法真正解決的教育問題。
  • 對校園霸凌說不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校園霸凌事件高達61.2萬件,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減少校園霸凌,日本學校採取了各種措施以抵制校園霸凌現象。 如今的校園霸凌現狀如何?日本的校園霸凌現象究竟有多嚴重?各國如何避免和應對校園霸凌現象?
  • 《印象》誰的等待,恰逢花開
    沒搬家前,離家不遠一戶人家門前就有一株木槿花,只是那時每年都能看到它滿枝花開,老遠就能看到那樹花團錦簇,卻一直不知道它的芳名,雖然也每每因為喜歡而特意去路過它,靜靜的賞,真的是一種美的享受。  認識木槿,是今年初夏的事,那時候房子剛裝修好。有一天過來看房子,順便去樓前的公園走走,不經意就遇到了木槿,成片成片的,許是氣候不適宜,只是偶爾有幾朵花在開。
  • 成年人的世界,「霸凌」遠比校園裡的殘酷
    最近上映的電影——《少年的你》,獲得了極大的關注,電影講述校園霸凌的故事,引起了許多 人的共鳴。至於共鳴從何而來?在於絕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或見證過校園霸凌,在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裡,有的扮演施暴者,有的扮演受害者,而更多的是扮演旁觀者。校園裡的霸凌觸目驚心,是不是隨著孩子們長大成人,進入職場了,霸凌就隨之消失了?
  • 所有經歷過校園霸凌的孩子,悲傷都逆流成河
    這已經是霸凌行為!霸凌,這麼近又那麼遠!小編第一次看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 ,還是初中的時候。那時候郭敬明風靡了整個中學圈。沒看過幾本郭敬明的小說,都不好意思是小說粉。那時候小編刷了一遍他的小說,觀感只有他的小說套路——所謂的青春傷痕文學,不是死就是傷,集齊了現在人們知道的所有狗血的套路。
  • 全國政協委員李賢義:建議建立專項治理校園暴力的司法制度
    全國政協委員李賢義:建議建立專項治理校園暴力的司法制度 澎湃新聞記者 張成傑 2020-05-24 15:23 來源:
  • 民進中央建議強制工讀懲戒校園霸凌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有的家長可能會給孩子灌輸這樣的理念:在學校裡要「狠」一點,否則孩子就容易被人欺負。也有的家長可能對孩子疏於管教,送到學校裡就不管了,放任自流。還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孩子在家稱王稱霸,到學校裡他自然而然也可能會有這種傾向。當然還有一些社會因素,比如孩子看的一些影視作品,含有暴力因素的,可能孩子也會受到影響。    對於此類事件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