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從《瘞鶴銘》學到了什麼?

2021-03-01 至善書法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黃庭堅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學書尤為推崇王羲之《蘭亭序》。其有一首讚頌楊凝式的詩可以說明他對《蘭亭序》習練體會之深:「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這其中不能沒有其對王羲之書法學習的深悟。

黃庭堅行楷大字書風的形成當為其於京口見斷崖《瘞鶴銘》之後並不斷師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

黃庭堅師《瘞鶴銘》有一個誤會,即他把《瘞鶴銘》看做右軍所書,且深信不疑,故而傾力揣摩師習。不過也算是歪打正著,這倒促進了黃庭堅長槍大戟、綿勁遲澀書風的形成。從客觀上看,黃庭堅與蘇東坡是中國書法史上早於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書風的籠罩而遠溯先唐碑版或者說進行碑帖結合的書家。對於蘇軾書風形成的淵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詩帖》與洛陽《龍門二十品》做一比較,即可得出明確答案。黃庭堅則明確標榜師法《瘞鶴銘》。

鎮江焦山江心島《瘞鶴銘》摩崖石刻刻於南朝-梁天監13年(514年),由南北朝時期隱士華陽真逸撰文和上皇山樵書丹。點畫靈動,字形開張。北宋書法大家黃山谷於此刻石得力獨多,變態後形成山谷書「中宮內斂,橫豎畫向四周開張」的「輻射式」的獨特風貌。黃山谷有言:「大字無過《瘞鶴銘》,小字莫學痴 凍蠅。隨人學人成舊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歷代評價極高。明王世貞評:「此銘古拙奇峭,雄偉飛逸,固書家之雄。」銘字連筆圓潤,落筆超逸,神採脫俗。《東洲草堂金石跋》雲:「自來書律,意合篆分,派兼南北,未有如貞白《瘞鶴銘》者。此銘後來遭雷擊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後來,上半段也消失了,傳世的拓片多為偽作。此為梁任公飲冰室藏帖也。

 

再看看黃庭堅傳世墨跡《砥柱銘》,與《瘞鶴銘》是不是有點神似?

相關焦點

  • 趙之謙此《桓子新論》有黃庭堅的影子嗎?
    談到這件作品的重要性,首先要說到趙之謙的入京情況。 趙之謙一生三次入都,四次參加禮部試,皆名落孫山。同治三年(1863)時在京城參加禮部考試時,趙之謙結識了一位山西壽陽的好友祁秀聞,即祁之(字秀聞),為清道光二十三年舉人,曾官灤州知州。
  • 書法人物黃庭堅
    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這其中不能沒有其對王羲之書法學習的深悟。黃庭堅在上溯晉唐、學習前人經典書法時,對其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蘇軾,可以說黃庭堅的手札小行書在很大程度上是學蘇軾的。黃庭堅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不能不受蘇軾書風的影響。在黃庭堅書論中,評東坡書頗多,且多為推崇備至者。蘇東坡不僅是黃庭堅文學上的老師和提攜者,而且也是其書法的學習榜樣。
  • 文徵明晚年「大收放」,仿黃庭堅大字行楷書
    文徵明的行書大致可分兩大類風格:一是以王羲之《聖教序》筆意為主所寫的行書小品;一是以黃庭堅筆意書寫的大行楷。 書法密碼微店 黃庭堅大字取法《瘞鶴銘》,欹側宕逸,不失法度。
  • 黃庭堅《行書華嚴經疏卷》,盛年時行草書代表作
    黃庭堅《行書華嚴經疏卷》,花綾,25.1×115cm,上海博物館藏。是黃庭堅寫給化緣僧人換取銀兩的。整卷運筆沉凝渾厚,筆勢遒健,剛健中含妍媚。頗得顏真卿的遺韻,是他盛年時行草書代表作。黃庭堅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詩人、書法家,深受蘇東坡賞識,交誼甚厚。故與秦少遊、晁無咎、張文潛並稱「蘇門四學士」。其詩名頗著,他師法杜甫,提倡「無一字無來處」」、「點鐵成金』,等,追求奇拗硬澀風格,反對庸俗,尤重形式美,開創了江西詩派。作詞好用生字、俚句。著作有《山谷集》、《山谷精華錄》等 。
  • 新書推介 | 陳志平:《黃庭堅書學研究》
    詳閱該著作,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陳志平對於「黃庭堅書學」這一研究課題,是抱著虔誠之心,投入勤謹之力,而自信地展開深入有序的研究工作的。陳志平有敏銳的學術眼光。其次,作者通過對當前已有的黃庭堅研究成果的解讀,既注意到了有關學者就宋代儒學的轉型對黃庭堅書學的影響所取得的一定成果,也覺察到當代學者對黃庭堅書學與禪學的關係揭示不足,而這恰恰是深入研究黃庭堅書學所須突破的一大障礙。
  • 陳志平:黃庭堅研究還缺什麼
    ○陳志平博士所著的《黃庭堅書學研究》在近年出版的書學研究專著中是最值得推薦者之一。○詳閱該著作,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陳志平對於「黃庭堅書學」這一研究課題,是抱著虔誠之心,投入勤謹之力,而自信地展開深入有序的研究工作的。陳志平有嚴肅求實的學術態度。這首先表現在他對這一研究課題的整體框架的把握與闡論內容的選擇上。
  • 黃庭堅書法全集
    另外,由於他是蘇門「四學士」之首,所以,他的書法還時常得到蘇東坡的指點(元祐年間),「黃魯直學吾書輒以書名於時」(《蘇軾文集》卷七十),東坡曾指出他的草書有俗氣,而這一點在他的自檢中也可以得到證實:「餘書姿媚而泛老氣」(《豫章集》),「姿媚」之意就是指其早期受《蘭亭序》的影響這在其詩「少時草聖學鐘王」及跋唐本蘭亭中可見一斑。
  • 黃庭堅與四川江安偶住亭
    偶住亭與一位歷史文化名人有關,他的名字叫——黃庭堅。壹因忤旨流寓戎州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北宋年間文壇巨星,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因忤旨流寓戎州(宜賓),曾來江安。  元符三年(1100年)十二月,黃庭堅兒子黃相娶江安縣令石瓊女兒為妻,並在江安與石瓊女兒完婚。
  • 黃庭堅戒酒15年 為何偏在宜賓破了戒?
    40歲生日那天,黃庭堅偶然路過蘇州一佛塔,眼見經綸,耳聞梵音,駐足感嘆:「天天這樣搞酒,感覺對不起佛祖菩薩啊 ,畢竟……我還是個有信仰的男人啊。」說罷,一股滾燙的愧疚之情,湧入心頭,衝到臉上。為了戒酒,拿自己的命發誓,黃庭堅是個狠人。果然這一戒,就是15年。15年裡,黃庭堅以茶代酒,生活過得樸實、無華,且枯燥。不管遇到什麼宮廷玉液,什麼名貴美酒,他都不為所動,只是雙手合十,阿彌陀佛。
  • 「四海一家皆兄弟」上句是什麼?出自黃庭堅的妙作,令人不寒而慄
    其實這是一句詩,出自北宋大文人黃庭堅的一篇妙作。雖然這句詩是越讀越豪氣,但它的上一句卻令人不寒而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竹枝詞二首》北宋.黃庭堅(其一)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其二)撐崖拄谷蝮蛇愁,入箐攀天猿掉頭。
  • 江西詩派黃庭堅和江西茶派寧紅茶
    一覺醒來,沒有到達香港九龍,卻是到了江西九江。當我拉著行李一晃一晃走出九江車站的時候,天還沒有完全亮。回頭望望,霧靄茫茫,月亮還孤寂地懸掛在車站的上空,連一顆做伴的星星也沒有,九江站還沉睡在昨夜的睡夢中,除了剛才和我一起下車的遊人,街頭尚未出現行人,更沒有早行的車輛。連清潔工也沒有看見,也許,我闖來得不是時候。
  • 黃庭堅對蘇軾書法的繼承:創新精神與學問氣節
    黃庭堅論書,重學問氣節。他說:「士大夫下筆,須使有數萬卷書氣象,始無俗態。不然,一楷書吏耳!」(見袁裒《題書學纂要後》)他批評時人王著和周越,認為二人的問題在於缺乏必要的學養,「若使胸中有書千卷,不隨世碌碌,則書不病韻」(《跋周子發貼》)。
  • 黃庭堅的字有多好?為什麼說黃庭堅是「字中有筆」
    關於「字中有筆」的論述,黃庭堅在《自評元祐間字》中也曾提及:往時王定國(鞏)道餘書不工,書工與不工是不足計較事,然餘未嘗心服。由今日觀之,定國之言不謬。蓋用筆不知擒縱,故字中無筆耳。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豈易言哉!
  • 黃庭堅書法高清大圖欣賞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黃庭堅書法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是宋書尚意的重要人物。
  • 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江西詩派三宗
    甲 黃庭堅黃庭堅畢生精力於詩歌的創作,工於鍊字和用典,以善用動詞、形容詞、語助虛詞的鍊字法著稱,講究語意老重和規模宏遠,筆勢奇縱,句法尤高,於蘇軾之外獨樹一幟,自成一家,為宋詩創作的一大變局,為後世稱為「山谷體」。
  • 七夕夜晚,黃庭堅悲傷摯愛,寫一首代表作詞語美豔卻讓人想要大哭
    說什麼愛戀卻無法愛人,是什麼感受?我想要,這一代詞宗黃庭堅,也許最懂其中嘗到。古時做官的女性,46歲卻是青壯年的時候。而在志得意滿時忽然被削職,一貶再行被貶,這應當是妥妥的老年政治危機了吧?這兩句既寫出了織女、牛郎的真愛方式的特徵,又闡釋了黃庭堅以及更多人的情愛,因而也就具備了橫跨時期、跨國度的美學商業價值和美學品味。真愛很幸福,但也常常是很不得已的,要星期和相距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