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江西詩派三宗

2020-12-12 漢語言文學學習

甲 黃庭堅

黃庭堅畢生精力於詩歌的創作,工於鍊字和用典,以善用動詞、形容詞、語助虛詞的鍊字法著稱,講究語意老重和規模宏遠,筆勢奇縱,句法尤高,於蘇軾之外獨樹一幟,自成一家,為宋詩創作的一大變局,為後世稱為「山谷體」。山谷體的基本特徵是求生避熟和求雅妥善,其藝術特點有三:

1,以學杜為宗旨,重視語法,發展了拗句,拗律的體制

2,強調「無一字無來處」用典以故為新,變俗為雅,長於點化鑄造,富有思想和機趣。

3,好奇尚硬,造語洗淨鉛華,獨標雋旨,風格生新硬峭拔,但兼有瀏亮芊綿的一面。

簡述山谷詞的兩種不同風貌

一是黃庭堅青年時代創作的「淫詞豔曲」,二是晚年時嚴肅的「言志」之作。

早期詞作多寫男性對女色的傾心和相思離別之情,豔冶俚俗;晚年詞作受蘇軾詞風影響,一洗婉轉纏綿之態,而轉為以詩為詞,蒼勁峻峭而真率自然。

乙 陳師道

陳師道的詩歌被稱為「後山體」,藝術風格是樸拙瘦硬。

後山體名詞解釋:

指陳師道的詩風。陳師道作詩全憑學力專精,講苦吟,求奇拙,標舉「寧拙勿巧,寧樸勿華」。其詩力求簡省字句以摒卻華詞麗藻,往往以拙為工、簡妙雅淡、瘦而有骨。

丙 陳與義

陳與義的詩歌被稱為「簡齋體」。

簡齋體名詞解釋:

指陳與義創作的具有獨特詩風的作品,以直致語,淺語入詩,重意境,重白描。

陳與義的詩歌創作以南渡為界,前期多抒懷、詠物、唱和之類,風格清新可喜。後期寄託遙深,趨於塵與悲壯、胸闊慷慨。

「客子光陰詩卷裡,杏花消息雨聲中」(《懷天經智老因訪之》)是陳與義的名句,曾經得到宋高宗的激賞。

相關焦點

  • 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之「二陳」
    江西詩派,宋代影響最大的詩派,得名於北宋末年呂本中所作《江西詩社宗派圖》。以黃庭堅為首,下列陳師道、陳與義等二十五人,因黃庭堅為江西人,故名「江西詩派」。該派作詩取法杜甫,強調「無一字無來處」,主張「脫胎換骨」、「點鐵成金」。(名詞解釋)    江西詩派有「一祖三宗」,「一祖」為杜甫,「三宗」為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
  • 江西詩派:宋代文壇上影響最大,藝術風格各具特色
    由於朝廷內部新舊黨爭,新黨上臺執政後,舊黨官員一律被貶,黃庭堅也不例外,他先後幾次被貶謫,最後,在宜州(今廣西宜山)去世。江西詩派的開山者之一黃庭堅的詩歌創作成就很高,現存詩有一千九百多首。其詩主要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具有積極進步意義,以押擊時弊,反映人民群眾生活疾苦為主的詩。
  • 他是江西詩派之宗,詞作僅十餘首,這首成千古名篇
    我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有正式派別名稱的詩派,是為江西詩派。這個派別把黃庭堅創作理論為中心,其成員多學習詩聖杜甫,因此尊杜甫為江西詩派之祖。而把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三人稱為詩派之「宗」今天我們要分享的,便是詩宗之一陳與義的作品。陳與義作為江西詩派的領袖之一,以清新自然的詩風著稱。
  • 2019年高考,陳與義又雙叒叕火了,《題許道寧畫》賞析
    圖片來自網絡其實題畫詩在中小學階段雖然少見,但其實並不陌生。如今年的全國卷三卷選取了劉禹錫的《插田歌》,江蘇卷選取了韓愈的《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圖片來自網絡陳與義的詩歌在中小學課本中的確少見,所以小夥伴們對他不如高岑王孟那麼熟悉也很正常。但是只要同學們認真閱讀了詩歌就會發現,就算是對作者不熟悉也不影響對詩歌的理解。
  • 宋代陳與義《臨江仙》詞,杏花疏影,往事如夢
    宋詩群體江西詩派有著「一祖三宗」之說,即一「祖」杜甫,三「宗」黃庭堅、陳師道和陳與義,指的是江西詩派在詩歌創作上所尊崇的幾位詩人。今天就來分享一首它的三「宗」之一陳與義的詞,我個人感覺其造詣頗高,當屬一流佳作。
  • 宋代名人大觀 陳與義:壯歌一曲伴大宋
    有意思的是,後人對他頗有爭議:有人把他奉為宋代著名的江西詩派「三宗」之一;也有人說,他根本就算不上江西詩派成員……  一  按照古代戶籍劃分,陳與義算不上地地道道的洛陽人——他的老祖宗本來一直居住在京兆,也就是現在的陝西,後來趕上安祿山造反,只得跟著玄宗入蜀避亂,遷居青神。後來,陳與義的曾祖陳希亮又把家搬到了洛陽。  陳與義也算出生在書香門第。
  • 齊名蘇軾的江西詩派開山鼻祖,寫的詩卻能讓人憋出心臟病
    今天所說的這位,大家都非常熟悉:黃庭堅。黃庭堅是宋代「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之一,也與張耒、秦觀、晁補之同為「蘇門四學士」。在當時,黃庭堅的書法、詞作都與蘇軾齊名,被後人推為「江西詩派」的一代宗師。所謂「江西詩派」,源自宋朝文學家呂本中。他做了一部《江西詩社宗派圖》,將崇尚錘鍊文字、注重章句、精雕細琢、追求新奇、師承古人等類型的詩人歸為一派。
  • 高考詩詞賞析,陳與義再度入選,《題許道寧畫》難理解嗎
    高考詩詞賞析,陳與義再度入選,《題許道寧畫》難理解嗎詩詞隨著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因為風格的不同,衍生了許多派別,在北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詩派,叫做「江西詩派」,這個詩派有「一祖三宗」,由前到後分別是杜甫、黃庭堅、陳師道
  • 黃庭堅書法高清大圖欣賞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黃庭堅書法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是宋書尚意的重要人物。
  • 黃庭堅57歲行書《千峰詩》欣賞
    黃庭堅行書《千峰映碧湘》拓本(偽)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 陳師道的一首五律,精於鍊字,不愧為江西詩派的卓越人物
    陳師道是江西詩派的重要人物,他一生窮困潦倒,卻始終愛好作詩,幾乎將一生的精力都傾注於詩歌創作上。當時有人問黃山谷,當今詩人誰屬第一?山谷十分乾脆地回答說,沒有人超過陳師道!可見陳師道在北宋詩壇上,享有何等崇高的地位。
  • 陳與義的一首《臨江仙》,蒼涼悲愴,滿目皆是物是人非
    陳與義是宋朝的著名詩人,他詩學杜甫、詞近蘇軾,文學成就極高。他生活與南宋與北宋之交,身經國破家亡之苦、偏守一隅之困,因此,對於家國之難感觸頗深。對於不了解詩詞的朋友來說,可能並不熟悉陳與義其人,但其在詩詞領域裡有著極高的造詣,被後代的江西詩派詩人列為江西詩派的「一祖三宗」(「一祖」:杜甫,「三宗」: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正因為身處國破家亡的時代,陳與義對於物是人非的感慨十分深刻,他的一首《臨江仙》中,便抒發了這種黍離之悲。
  • 黃庭堅從《瘞鶴銘》學到了什麼?
    ),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黃庭堅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學書尤為推崇王羲之《蘭亭序》。
  •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六個江西人,個個才華橫溢
    文天祥——江西吉安人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18歲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中選吉州貢士,在殿試中,他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狀元,此後逐步成為朝中重臣。後來保宋抗元,失敗後英勇就義。王安石——江西東鄉人王安石,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 黃庭堅七歲時寫的一首詩,字字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
    黃庭堅七歲寫的一首絕句,雖然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一個七歲男孩寫的詩,字字如話,真正讀懂時已過中年!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不如君|黃庭堅最深刻的詩,竟是他七歲時所作
    牧童詩 (宋)黃庭堅  這是一首饒有理趣,借題發揮的警世詩,誰能想到,這竟是詩人黃庭堅七歲時所作。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作品有《山谷詞》。
  • 陳與義的八首詩詞,寫盡生活和興衰,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漢族人,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陳與義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黃庭堅素有「一祖三宗」之稱。
  • 寫「扁舟三日秋塘路」的詩人陳與義借病為由三日去旅遊,偷賞秋荷
    如果單說陳與義這個名字,估計純中文系的同學不陌生,而許多沒有接觸過陳與義文字的朋友,可能就有點陌生了。生在宋朝,卻沒有蘇軾的出名,有點時代之下的背影落寞嘆息,但是,喜歡陳與義詩的人大有人在。陳與義的宋詞僅次於蘇軾。
  • 陳與義此詞,豪放處可比蘇軾,真是人間絕句
    翻檢古詩詞,常常會讀到令人驚豔的詞句,讓人感嘆,這樣的人間絕句,就是再給我八輩子也寫不出,今天小樓推薦一首自覺可稱人間絕句的詞,陳與義的《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這首詞唐圭璋先生認為豪放之處, 可比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