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不如君|黃庭堅最深刻的詩,竟是他七歲時所作

2021-02-07 擇鄰學社


牧童詩

(宋)黃庭堅

騎牛遠遠過前村,

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

機關用盡不如君。


  這是一首饒有理趣,借題發揮的警世詩,誰能想到,這竟是詩人黃庭堅七歲時所作。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作品有《山谷詞》。

黃庭堅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黃庭堅幼年便聰穎過人,讀書數遍就能背誦。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驚奇。以為他是千裡之才。

據《桐江詩話》中記載,黃庭堅七歲時,即公元1051年(皇祐三年辛卯),黃庭堅的父親黃庶邀請幾位詩友一起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 !」這時,黃庭堅想起了吹笛子的小牧童,便以牧童為題,作了這首詩。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描寫牧童自在自得的神情,悠然牛背上,短笛信口吹,宛然如畫。牧童騎著牛兒,從前村慢慢走過;吹著笛兒,笛聲在田間隨風飄悠。「騎牛」與「吹笛」,生動地描摹出牧童灑脫的形象、悠閒的心情:同時,詩人把牧童放在「村」與「岸」的背景上,使畫面境界外闊,顯得「野」味濃鬱。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即事論理,拉出逐利爭名、機關算盡的「長安名利客」與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場上爭名逐利的庸人,費盡心機,其實不如牧童自在快樂啊!在一貶一褒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賞、不與俗流合汙的心態,同時也在讚美牧童。


  該《牧童詩》與《紅樓夢》裡的名句「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中悠閒自得,吹笛牛背,早出晚歸,不愁食衣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自然既飄逸而又理想,可惜在當時的封建制度下,只不過是文人學士們的「空想」而已。

相關焦點

  • 黃庭堅七歲時寫的一首詩,字字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
    黃庭堅七歲寫的一首絕句,雖然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一個七歲男孩寫的詩,字字如話,真正讀懂時已過中年!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 牧童詩
    牧童詩宋代: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黃庭堅最有哲理的一首詩,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也是一位天才,還在七歲的時候就寫下了充滿諷刺的《牧童詩》,一位七歲的小孩,放在今天可能還在父母的身邊撒嬌,可是黃庭堅表現的很老練,對於現實的感知也比別人要更加深刻,在這首詩中寫得很深刻:「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黃庭堅的詩詞與書法,古樸遒勁,均達盛極,千秋翹楚,流芳百世
    北宋不過319年的歷史,但青史留名的人卻數不勝數,除了我們熟知的蘇軾、王安石、歐陽修、晏殊、秦觀、範仲淹、李清照等等,還有一位絕對不能忘記的人,那就是黃庭堅。他是蘇軾的門下,後來與蘇軾齊名,被稱「蘇黃」。他以能詩,能詞,擅行草而聞名。生於1045年8月的黃庭堅,號山谷道人。
  • 在以「詞」最盛的宋代,能以「詩」成一派宗師者,唯其一人耳!
    他在七八歲間,曾作《牧童詩》寫道: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牧童詩》與《紅樓夢》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在所作《雙井茶送子瞻》中寫道: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我家江南摘雲腴,落磑霏霏雪不如為公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這首詩原意是;黃庭堅把老家分寧特產的雙井茶送給蘇軾品嘗
  • 盤點古代神童後,我發現七歲是個坎!
    這個數字在中國最神奇的地方,是它與中國的古代神童緊密地綁在一起。 北宋的文學巨擘司馬光七歲砸缸救人,在一個幾乎石頭都舉不起來的年紀,就懂得了救人的方法。 北宋文學家蘇軾,自幼成名,幼時就立志成忠臣直臣範滂,七歲就會吟詩作對,名聞鄉裡,可惜沒有留下詩文。
  • 黃庭堅一首簡單的古詩,雖然冷門,但狠狠地諷刺了爭名奪利之人!
    ,則不會有任何的突出點與閃光點,宋朝的詩人也不太想再走唐朝詩人的老路,在進行時文創作時喜歡有點「彎彎繞」。這幾首詩都說明了宋詩的這一特徵,而體現得最明顯的要數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詩人寇準七歲寫下一首二十個字的詩,卻成為了人人會背的千古名作
    作為詩詞文化的巔峰,唐宋時期優秀的詩人詞人層出不窮,這其中就有很多我們所熟知的大文豪是少年成才的。比如寫下《長恨歌》的白居易十六歲就寫出了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還有黃庭堅七歲的時候仿佛就看透了人生,寫下了「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不如君」這種意蘊深沉的詩句。
  • 彤嫿新韻和唐宋詞之心有靈犀(黃庭堅篇)
    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蘇(蘇東坡)、蔡(蔡襄)、米(米芾)、黃(黃庭堅)「宋四家」之一。黃山谷,是「蘇門四學士」中我最喜歡的一位,喜歡他的通透。
  • 歷史上神童詩那麼多,為什麼只有《詠鵝》被選入小學課本?
    古時很多神童都是憑藉一首「神童詩」成名的,比如駱賓王七歲作《詠鵝》、杜甫「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杜甫的神童詩已失傳)、寇準八歲詠《華山》、黃庭堅七歲作《牧童詩》。在古代詩歌史上,神童詩比比皆是,即使經歷千年,依然有很多傳世。
  • 「歸來晚,文君未寢」為你品讀中華好詩詞-黃庭堅茶詞《滿庭芳》
    其一生所作有關茶的詩詞、文賦等等共有一百多篇之巨。黃庭堅的遠祖在唐朝即為朝廷官員。祖父黃湜為嘉佑二年進士,父親黃庶為慶曆二年進士,均為朝廷命官。母親李氏亦出身江西望族,舅舅李常官至御史中丞(相當於現在的中紀委書記)。李常在皇祐元年(1049)中進士後。將藏書9000多卷捐獻,成立了第一個私人圖書館。蘇軾知道後寫了《李氏山房藏書記》、《白石山房》等詩予以褒獎。
  • 5歲娃陪爺爺散步寫首詠花詩,短短20個字流傳至今,後成一代高僧
    因為這份純粹,駱賓王才能在不起眼的大白鵝身上,尋到「曲項向天歌」式的美感;因為這份純粹,所以唐代詩人繆氏子在7歲時才能在《賦新月》中寫出「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因為這份純粹,所以宋代名家黃庭堅在《牧童詩》中才能寫出「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 書法人物黃庭堅
    李常非常奇怪,以為他是千裡之才。宋皇祐三年(1051年),作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宋皇祐四年(1052年),作詩送人赴舉:「萬裡雲程著祖鞭,送君歸去玉階前,若問舊時黃庭堅,謫在人間今八年。」
  • 十龍及第,進士之家,黃庭堅自小「人生開掛」,為何仕途不盡如意
    黃庭堅幼時聰穎早慧,屬於神童。他5歲就能背誦五經,「堅幼警悟,讀書五行俱下,數過輒憶。」他的父親黃庶追慕古代大哲,用上古時。舅父李常也是一位詩人兼藏書家使黃庭堅從小生長在文學空氣濃厚的書香家庭。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書問他,他沒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為他是千裡之才,史記:」一日有千裡之功「。
  • 兒童節|上樹掏鳥窩,下河抓魚蝦,你的童年趣事有多少
    這是詩人寫給自己小女兒的詩。小女剛能聽懂大人的話,就咿咿呀呀的學著說話了;因為貪戀小車,連覺都不肯睡了。而因為衣服上少繡了一朵或數朵金線花,就一個晚上哭鬧不止。詩人抓住小女孩學話、貪玩、愛漂亮和喜歡哭鬧的特點,刻畫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女孩形象。而一個嬌字,又使詩人的愛女之情溢於言表。
  • 黃庭堅的一首六言詩,構思精妙,最後兩句更是寓意深刻
    可是世事難料,禍福難測,朝夕之間也許就有機遇,眨眼之時也可能陷入困境。有人正張網以待,有人卻毫無警戒,北宋一位才子目睹了這一切之後,就深有感觸。下面分享黃庭堅的一首六言詩,構思精妙,最後兩句更是寓意深刻。蟻蝶圖北宋:黃庭堅蝴蝶雙飛得意,偶然畢命網羅。
  • 江西詩派黃庭堅和江西茶派寧紅茶
    黃庭堅領導的江西詩派,不僅僅影響著整個北宋詩壇,而且,南宋的文化也深受其滋潤,以至於後來的南宋文壇四大家:尤袤,楊萬裡,範成大和陸遊。都繞不開黃庭堅的影子。因而被江西人推為「宋詩宗祖」。修水也有千餘年的產茶歷史。後唐清泰二年(935年),毛文錫同志所著《茶譜》載:"洪城雙井白芽,製作極精。至兩宋,更蜚聲國內"。
  • 黃庭堅前腳批評王安石的詩,後腳就效法寫下一首詞
    用這種方法所作的詩就叫做集句詩,所作的詞叫做集句詞。集句詩最早出現於西晉傅鹹的《七經詩》,盛行於宋神宗元豐年間。而集句詞則隨集句詩的盛行出現,一般認為王安石是集句詞的最早作者。公元1082年,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五年,王安石營居半山園時,就作了一首集句詩《示元渡》,不過當時卻遭到了詞人黃庭堅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