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vic Air:從隨行無人機看大疆的L3自動駕駛

2020-12-25 雷鋒網

今年初,大疆發布了一款Mavic系列的新成員——Mavic Air隨行無人機,號稱全球最便攜的可摺疊無人機。Mavic Air的重量有430克,最長飛行時間為21分鐘,最大飛行速度可達68公裡/小時,主打智能飛行和球型全景。

從續航、圖傳距離等性能指標上來看,Mavic Air的定位似乎介於Mavic Pro和Spark之間。但從支持智能功能的角度來說,Mavic Air比起Mavic Pro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全新的以手勢控制為核心的「慧拍」功能,其效果可見以下視頻。

可以看到,「慧拍」相比於Spark的手勢操控來說,在體驗上有了質的提升,這也許就是改叫「慧拍」的主要原因。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今天借該功能來管中窺豹,聊一下大疆在自主飛行上的技術積累。

「慧拍」——隨行攝影師

玩無人機的同學都知道,拍照和操控方式是消費級無人機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大疆的各個產品也一直都圍繞著提升拍照和遙控器的便攜化來展開。尤其對於入門級用戶來說,遙控器操作是一個相當高的門檻。例如像拍攝跟隨、刷鍋這樣的鏡頭,需要同時操作飛機的姿態及雲臺的俯仰角來對準目標來拍攝,即使對於專業的航模愛好者來說,也是有相當的難度,更不用說入門級用戶。

Mavic Air推出的慧拍功能,主要意圖就在對人像進行跟隨、拍攝和操控調整視角這一典型場景的全覆蓋,尤其對於時奔跑、跳躍、騎車、攀巖這樣的場景,以往想要完成拍攝,一定需要一個非常有經驗的專業飛手來輔助才可以,而慧拍功能就時為了解決這部分用戶使用無人機的痛點。

從教學視頻當中可以看出,用戶可以通過手勢的方式控制無人機的起飛、降落,也可以調整機位角度、和遠近距離(2米~6米),更細心的是,即使當用戶放下雙手,飛機也會始終保持跟隨拍攝目標,並且雲臺會始終鎖定在目標身上,使得目標保持在畫面的中間。

據雷鋒網親測,Mavic Air對於人的跟隨準確度和流暢度,比之前Phantom 4和Mavic Pro的Activetrack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並且在奔跑、跳躍、騎車、攀巖等場景做了強化。

當用戶使用單手手勢控制到合適的拍攝角度,雙手手勢控制到合適的拍攝距離,並找到合適的拍攝地點後,做出yeah或者相框手勢,Mavic Air就會進行拍照或者錄像動作。如果這時候有兩個人同時做出yeah手勢,還會觸發集體照的彩蛋,進行三個角度的拍攝。

可以看到,啟動慧拍功能後,Mavic Air化身成為用戶的隨行攝影師,不僅能夠跟隨用戶運動而運動,還能夠理解用戶的手勢來調整拍攝角度、拍攝距離和進行拍攝動作。起飛,跟隨,控制,拍攝,降落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在完全脫離遙控器的情況下,用戶依然可以對Mavic Air進行靈活的操控。

根據實際評測使用中可以發現,啟動慧拍模式後,通過手掌自如地控制6米外的Mavic Air進行飛行和拍攝,如同實現了Phantom X中隔空操縱無人機,可謂相當酷炫。另外,慧拍,或許會是熱愛戶外運動的用戶的福音——在進行跑步、踢球、騎車、攀巖、滑雪等運動的時候,往往不太方便使用遙控器來操作無人機對自己進行拍攝。而在這些場景下啟動慧拍功能,這個問題就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得到解決。

PhantomX概念片中,神盾局特工主演汪可盈手勢操縱無人機飛行

「慧拍」背後的技術

Mavic Air慧拍這一功能背後,是大疆在無人機自主飛行技術上的創新和突破。這涉及到多個學科、多個層面的深入技術積累和錘鍊。具體來說,包括物體檢測和跟蹤、手部手勢識別與跟蹤、肢體手勢識別、多傳感器融合定位、深度圖測距與建圖、路徑規劃、以及控制等技術,並且克服各個單點技術的缺陷,將它們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應該說,慧拍背後的技術,是大疆在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機器人這顆技術樹上,點的最為全面的一次。

物體檢測與跟蹤

物體檢測,指的是找到畫面中的感興趣物體(比如行人、車輛、船隻等)並框出來。目前採用的主流算法框架大都基於Faster R-CNN[1]。

物體跟蹤,指的是用戶選擇了要跟蹤的物體後,如果該物體以後移動了、姿態變化了,依然能夠將其找到並框出來。其中GOTURN[2]算法能夠達到每秒100幀以上的處理速度。

手部手勢識別與跟蹤

一般常說的手勢識別其實有兩種,一種是更關注於手部(手掌、手指關節),比如Deep Hand[3]可以識別用戶是否張開手掌,比yeah;另外一種是則更關注於肢體與手臂的相對位置,比如類似CPM[4]可以識別用戶平舉雙手、抬起單手等。從慧拍的實現方式上推測,或許是同時兼顧了上述兩種技術。另外,手勢跟蹤能夠利用上時序信息,將手勢識別的結果變得更加穩定、可靠。

多傳感器融合定位

Mavic Air上具有視覺、IMU、TOF等多種傳感器,使用VIO技術進行融合後,能夠構成足夠的冗餘,當單一傳感器失效的時候,依然能夠較好地估計自己的姿態和位置。

深度圖測距與建圖

深度圖的產生方法有多種,比如可以通過TOF傳感器直接得到,也可以通過雙目立體視覺來計算得到,得到深度圖後,無人機能夠知道環境中各物體距離自身的遠近,再配合多傳感器融合定位,能夠建立三維地圖,供後續避障或者軌跡規劃使用。

軌跡規劃

軌跡規劃,指的是用戶指定某個目標地點,無人機需要結合自身定位和建好的地圖,推算出一條通往目標地點的軌跡,為了最優化路徑以及後續控制上的平滑,需要考慮滿足某些約束,比如考慮了最小化速度的導數等。

無人機控制

在軌跡規劃之後,需要通過控制算法改變無人機的飛行姿態,從而完成既定的軌跡,這部分常用的算法是PID控制算法。

在上述算法中,有不少算法需要耗費巨大的計算資源,比如物體檢測與跟蹤、手部和肢體的姿勢識別等。能在Mavic Air緊湊的機身裡面濃縮集成如此高密度和高計算強度的算法,並有機整合成慧拍功能,反映出來大疆在各個相關領域的深入積累。

「空中的L3自動駕駛」——Mavic Air

大家可能會疑惑,Mavic Air又不是無人車,為何可以說是「自動駕駛」呢?其實,無人機與無人車雖然一個在天上飛,一個在地上跑,在動力系統、控制系統、硬體平臺上確實需要因地制宜。但另一方面,這兩者的內核都是要實現「無人」二字,即智能化程度要足夠高。而在無人機上的智能化,稱為自主飛行,在無人車上的智能化,稱為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的等級一般劃分為L0~L5。L0為完全受控駕駛,即完全靠人類來駕駛;L1為駕駛輔助,一般我們常說的「ADAS」屬於這個級別,能夠具有前向碰撞提醒、車道線偏離預警等功能,具有一定的安全提醒功能;L2稱為部分自動駕駛,特斯拉使用的AutoPilot系統屬於這個級別,提供了自主巡航功能,能夠在較為簡單的路況下自動駕駛,但需要司機緊握方向盤以準備隨時接管;L3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預計在今年4月開售的全新奧迪A8宣稱它是首款實現了L3的量產車型,在限速60公裡的條件下,能夠在較為複雜的路況下進行自動駕駛,並允許司機雙手離開方向盤。L4與L5由於目前沒有對應的量產車型,不在這裡展開。

仿照自動駕駛的分級,可以給出自主飛行的分級,如下表所示:

在表格中可以看到,啟動了慧拍功能的Mavic Air,在諸多核心技術加持下,已經能夠達到L3的自主飛行。它在特定的場景下脫離遙控器使用,可類比於在L3的自動駕駛中允許司機的雙手離開方向盤。

可以說,大疆從來沒有停止過在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的技術的探索,而這些技術構成了大疆最為核心的競爭力,足以在Mavic Air上支撐起了一整套「空中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慧拍。

參考文獻:

[1] Faster R-CNN: Towards Real-Time Object Detection with Region Proposal Networks

[2] Learning to Track at 100 FPS with Deep Regression Networks

[3] Deep Hand: How to Train a CNN on 1 Million Hand Images When Your Data Is Continuous and Weakly Labelled

[4] Convolutional Pose Machines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大疆Mavic Air 發布,有 7 個攝像頭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 愛範兒
    視覺定位沒有對手,只能自己幹掉自己一天前你說大疆要做自動駕駛汽車我還是不信的,今天,我是真的信了,因為有了最新一代視覺識別技術支援的 Mavic Air 看起來就像是一臺自動駕駛的…… 飛機。APAS 的實際規劃性能有待愛範兒(微信號:ifanr)全面測試,僅根據現有的官方宣傳判斷,Mavic Air 的 APAS 已經等同於半自動駕駛,飛手需要的只是告訴飛機應該往哪個方向飛行。
  • 【集微拆評】大疆Mavic Air2 拆解:如何打造影像界的「全能」無人機
    【集微拆評】大疆Mavic Air2 拆解:如何打造影像界的「全能」無人機
  • 集微拆評|大疆Mavic Air2 拆解:如何打造影像界的「全能」無人機
    大疆自然是其中的代表,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大疆的無人機系列上到電影專業級別下到入門娛樂級別均有覆蓋。近期,大疆推出了二代Mavic Air,相較於兩年前的一代,此次有了較大的更新。Mavic Air2最大更新亮點在於4800萬像素的提升以及34分鐘的飛行時間,相比第一代Mavic Air來說續航裡程提升了13分鐘。
  • 【視頻】大疆 Mavic Air 評測:丟掉手機和遙控器後,無人機還能平步...
    我們來看詳細的對比參數(左側都為 Spark):接下來我們看 Mavic Air 的 「慧拍」模式——這種手勢操縱最早「發明」自 Spark,便於小白用戶用手掌快速體驗空中攝影的樂趣,無需通過軟體界面教學模式等複雜操作,就能完成「一鍵大片」。
  • 大疆Mavic Air 2無人機4月發布 參數外觀曝光
    近日,根據外媒的爆料,大疆Mavic Air 2無人機將會在4月份發布。新款無人機採用了1/2.3英寸CMOS圖像傳感器,國內的售價可能為4999元。目前大疆Mavic Air 2的外觀和參數已經曝光,我們先來看看它的外觀。
  • 大疆御Mavic Air 2測評:飛行控制和拍照體驗的全面提升
    提到消費級無人機,相信大疆是這個領域當之無愧的王者,能打敗它的,或許也就只有大疆自己了。最近,大疆帶來了全新的御Mavic Air 2,依舊是小巧便攜的體型,但無論是拍攝能力,還是飛行控制,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 大疆Mavic Mini 一臺小白直接上手的航拍小飛機
    3、自動返航保障機制有了GPS 定位系統與下視傳感器的雙重保障,讓御Mini在室內室外均可穩定懸停;還有自動返航(RTH)功能 ,即使在電量不足或失去連接等極端情況下,御 Mini也能自動返回起飛點;下視傳感器可幫助御 Mini探測地面,協助它穩定飛行和準確著陸。
  • 大疆投資的Livox發布兩款雷射雷達 適用於L3和L4級別自動駕駛
    【TechWeb】1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大疆投資的Livox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CES2020)上發布了兩款雷射雷達傳感器(LiDAR):Horizon和Tele-15,分別適用於L3和L4級別自動駕駛。
  • 幾千塊能買雷射雷達,大疆進軍自動駕駛,旗下公司雷射雷達首亮相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蛋醬、張倩雷射雷達可以說是自動駕駛汽車最顯眼的配置。這種傳感器精度高、成本高、技術門檻高,但因為安全係數也較高,目前多數自動駕駛汽車仍然選擇搭載該設備。如今,這個行業又多了一位入局者——大疆。
  • 特斯拉嫌貴不用的自動駕駛汽車關鍵部件,被大疆內部孵化公司賣到千...
    然而,6月17日,基於DJI大疆創新內部孵化機製成立的獨立公司覽沃科技有限公司(Livox)宣布,其推出的國內零售價格僅為8999元的Tele泰覽-15雷射雷達正式發售,而且不用漫長的訂貨期,即日起可直接通過大疆創新官方商城購買!
  • 歷時4個月的Mavic Air 2 全評測
    看著手裡的Mavic Air 2 在被拉長的測試期裡一點點迭代成長完善,我有一點能體會到大疆工程師們的感覺,既然新世代終將來臨,為什麼不勇於革自己的命?大疆的產品,還是要靠自己來吊打。太長不看版:銜接消費級和專業級,照片畫質是比不上Mavic 2 Pro的,一眼差距,視頻的話僅略遜於Mavic 2 Pro一點點甚至持平,但都比Mavic Pro初代強,也都比Mavic 2 Zoom版強。
  • 大疆Mavic Pro對拼Karma:完勝!
    而在這得無人機領域,有兩家公司開創了全新的時代,分別是大疆和GoPro。   大疆Mavic Pro售價1000美元(約合人民幣6888元),GoPro Karma售價1100美元(約合人民幣7577元),二者均為目前市面上最好的這得無人機之一。二者的價格並不便宜,但是在性能上卻與大疆Phantom 4和Yuneec Typhoon 4K沒有太大的差距。
  • 高效率大疆禪思L1西安大疆無人機店面議-大疆 禪思L1_西安數碼配件...
    大疆L1集成了 Livox 雷射雷達、測繪相機、高精度組合導航系統和三軸增穩雲臺等模塊。它搭配經緯 M300 RTK 與大疆智圖軟體,可實現全天候、高效率、高精度實時三維數據獲取及複雜場景下的後處理重建。
  • 未來的駕駛是很容易的。英語到L5自動駕駛儀。你真的明白嗎?
    然而,在這一階段,能夠合法擊中道路的汽車基本上達到L2自動駕駛儀的水平,因此,在不同程度的自動駕駛儀今天已經到達的程度上,我想今天向你解釋。目前,美國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和國際自動化工程師協會(SAE)分別提出了全球汽車行業汽車駕駛技術的兩種分類標準。
  • 我們採訪了大疆產品技術總監:Mavic之後還有Phantom 5嗎?
    孫永超:大疆的所有產品線基本都有迭代,以精靈為例,從一代到四代,雖然字面上只有四代,但其實共計接近十款機型。御Mavic目前推出了配備4K高清航拍相機的Mavic Pro版本,後續值得期待。而關於為什麼這次直接發布Mavic Pro版本。其實去年精靈3發布的時候也是先發布Pro版本,之後才開始發布標準版。
  • 智能駕駛的先決條件是什麼?2020年SOP的L3級自動駕駛採用了Xavier
    智能駕駛的先決條件是什麼?2020年SOP的L3級自動駕駛採用了Xavier 李倩 發表於 2018-07-05 11:35:04 智能駕駛的先決條件是什麼?
  • 什麼是L2級自動駕駛?L0-L5級自動駕駛都有什麼區別?
    最近,L2級自動駕駛在汽車圈炒得火熱,無論是新推出的車型還是中期改款車型,只要是搭載L2級別自動駕駛的,都會把這個當做一個賣點。那麼到底什麼是L2級自動駕駛呢?自動駕駛又有哪些等級呢?L0-L2屬於駕駛輔助,L4-L5才算自動駕駛通過自動駕駛等級劃分標準可以看到,L0、L1和L2級別的自動駕駛,需要駕駛者時刻監管周邊情況,還要駕駛員完成大部分操作,無法做到自動駕駛;而L3、L4和L5級別自動駕駛,周邊環境監管、駕駛操作都是車輛自己完成。
  • 誰能掌握L3自動駕駛的話語權?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總的來說,兩款車在智能駕駛這方面表現都很不錯,但是我個人更喜歡AION LX,因為它的ADiGO 3.0自動駕駛系統中有個Model X沒有的「獨門武器」——全球首個中國高精地圖,這個地圖定位級別能達到釐米級別,並且還能預知前方1公裡的路況。
  • 還有3年,能實現L4級自動駕駛?且看廣汽怎麼說
    關於自動駕駛,真的是有很多值得暢想的地方,比如以後上班,進入車內還能多打一會盹,直到公司附近甚至公司門口,車內智能助手才把你叫醒。可惜,目前技術最高並且已經大規模應用的自動駕駛——特斯拉的Autopilot,也只能算是駕駛輔助系統,還需要駕駛者把手放在方向盤上,並實時注意前方路況。根據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的定義,無人駕駛共6個等級。
  • L3自動駕駛量產前夜,雷射雷達成智能汽車標配
    3 年前,眾多雷射雷達初創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況,在經過一輪優勝劣汰之後,留下了一批優質企業和產品。2019 年至今,隨著博世、大疆、華為等行業巨頭紛紛入局,雷射雷達行業內的競爭更加激烈,也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