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海破產法庭的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則「雙11特輯」,推的是正在破產程序中的艾格品牌,在淘寶上有一些款式1折變現。
    
    在今年3月,上海市第三中級法院發過一則通告,根據上海陸洲針織服飾有限公司的申請,於2019年10月8日作出(2019)滬03破155號民事裁定書,裁定受理債務人上海艾格服飾有限公司破產清算一案,並指定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為管理人。
    接下來,就是一系列企業進入破產後的債權人申報債權,召開債權人大會等等都在今年6月和7月陸續進行。
    
    知道艾格破產的消息後,網友們不淡定了——
    「我要把塵封在衣櫃裡的那件艾格外套拿出來洗乾淨,好好留起來,以此紀念我逝去的青春……」
    「小時候買一件艾格的衣服要求著媽媽,現在可以自己買了艾格卻不在了……」
    「艾格也破產了,姐們的青春還剩下什麼!」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2006年1~11月女裝在全國重點大型零售終端的銷售排名中,艾格穩居前三甲。作為總部在法國的女裝時尚品牌,艾格1995年開出第一家店,而在2007年時,其中國市場的銷售和利潤貢獻就已經佔全球市場近20%。到2013年艾格在中國市場的店鋪數增至3200家,風頭一時無兩。
    有專家分析,隨著ZARA、優衣庫等品牌的進入和衝擊,各商場顯眼的位置也逐漸被奢侈品、輕奢侈、快時尚等各種層次的品牌所取代。消費者才發現,原來可以用更低的價格去買知名度更高的品牌,同時還有更為豐富的產品選擇。以前的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為謀取更高的毛利率,將商品價格普遍定在較高的區間。而後進入的品牌,一開始就用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去衝擊市場,結果可想而知。
    達芙妮:曾經的「鞋王」雖風光不再,卻也在破繭重生
    今年8月25日,達芙妮在其半年報中宣布,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關閉旗下所有其他品牌的業務銷售點。
    達芙妮曾被譽為「平價鞋王」,有清晰的定位,既時尚也接地氣。甚至當年S·H·E穿著達芙妮鞋在電視上蹦蹦跳跳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但自2015年開始,受外部環境影響加上經營成本壓力增加,達芙妮開始進入虧損階段。事實上,高峰期的達芙妮,門店規模非常龐大。根據其2013年的中期業績報告,截至當年的6月底,達芙妮旗下核心品牌業務共設有6581個核心品牌銷售點。自2013年6月底至今年6月底的7年,達芙妮整體門店減少了6761個,核心品牌門店減少了6288個。
    真的「爺青結」了嗎?達芙妮也在發力「自救」。達芙妮表示,作為新的業務增長點,線上業務將是集團在後疫情階段重點發力的方向之一。在業內人士看來,達芙妮正在收縮聚焦,門店的調整也是具體舉措之一,此外還包括不斷進行產品升級、提升銷售渠道效率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等。小編還注意到,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裡,達芙妮每日都在線上直播,平均每場直播的觀看人數均在2000人以上。
    露華濃:為申請破產做準備 天貓旗艦店仍在正常銷售
    這兩天,因為破產上熱搜的還有化妝品公司露華濃。
    據外媒報導,知情人士表示,化妝品公司露華濃已經與一家財務顧問合作,為債權人不接受一項重組提議的情況下該公司可能申請破產做準備。不過,該報導指出,部分知情人士稱,一些債券持有人周二尚未決定是否接受一項重組提議,以挽救露華濃免於破產。這些人士表示,協議仍可能達成,協商仍在繼續進行。
    記者查詢發現,露華濃天貓旗艦店所有商品正常銷售,雙十一期間的打折活動也在正常進行。目前沒有接到相關通知,付款訂單仍會安排送貨。而在露華濃第三方銷售平臺,客服也表示露華濃產品仍在正常銷售。
    露華濃於1932年在紐約成立,中文名字取自中國古詩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如此「信達雅」的品牌,在中國買家的記憶中,也是極為深刻的。露華濃為申請破產做準備的消息一出,露華濃幾隻經典口紅單品隨即登上熱搜。其品牌下的一款粉底液,也是多年來被美妝愛好者稱為某一線大牌的最佳「平替」。
    
    曾經連奧黛麗·赫本都「打call」的露華濃怎麼了?業內人士認為,「露華濃長期處於被資本玩家支配的環境,主業一直得不到投入發展,只是一味仰賴現金流維持,所以雖然空有悠久的品牌但早已沒落。」露華濃已經不能像對手那樣聚焦主業、長期發展。
    據悉,2018年,中國美妝行業年產值約4000億元左右。預計至2022年,中國美妝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美妝行業發展前景巨大。然而,此時的中國化妝品市場競爭激烈,不僅有準備上市的完美日記,還有像寶潔、雅詩蘭黛、歐萊雅等國際巨頭的擠壓。露華濃品牌老化、產品缺乏創新、市場定位不清晰是其折戟的主要原因。
    曾經的「大牌」難道都沒落了,終究還是逃不過品牌周期的魔咒?也不是。
    「常青樹」也曾不順 創新陣痛過後便可去腐生肌
    在眾多衰落的鞋履企業中,百麗正在追求成為新一代的「鞋王」。百麗旗下的眾多品牌也是我們青春的見證者——思加圖、他她、天美意、真美詩、妙麗、森達……2013年,百麗公司到達市值巔峰1500億港元,但是之後就隨著市場佔有率的降低而一路下滑。2017年,百麗退市的市值僅為526 億港元,和IPO市值基本持平。其中,隨著電商渠道對於傳統門店產生越來越大衝擊,百麗自有品牌在2015、2016 年分別關店391、752家。
    退市後的百麗,積極展開「自救」:門店的數位化轉型,打造智慧零售新基建、全面布局電商渠道、打造現代感的品牌形象、邀請眾多時尚KOL進行體驗和觀點分享,在年輕顧客中種草傳播等。
    同樣伴隨我們長大的的中國李寧,現在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國潮運動領軍品牌。但在2003年,李寧保持了9年的國內市場份額TOP1的位置被耐克搶去,2004年,第二名的頭銜又被阿迪達斯取代。後來,安踏、鴻星爾克、匹克、Kappa等垂直品類的對手出現,讓李寧仍有優勢的「下沉市場」也不再有優勢。
    李寧開始選擇在「專業化」「時尚」「渠道」等方面進行市場突破。但真正引發質變的還要屬子品牌「中國李寧」的誕生。2018年,「中國李寧」以「悟道」為主題登陸紐約時裝周,就像李寧在90年亞運會上出現一般,驚豔全場。2018 年,「中國李寧」服裝系列銷售量超過550萬件,售罄率超過70%;鞋系列銷售量超過5萬件,售罄率超過70%。
    
    如今中國新生的消費力量明顯更有文化自信,喜愛國風,對國貨的接受能力更強。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國力的整體上升和人們消費能力的提高,國際品牌佔據高、中端,國內品牌佔據低端市場的鐵律開始動搖,這給本土品牌提供了施展拳腳的可能性。C-BPI數據顯示,2019年李寧在運動服飾品類中的品牌力超越阿迪位居國內第二;運動鞋方面,李寧位居國內第三,僅次於耐克和阿迪。11月4日,據英媒報導,中國香港私募基金LionRock Capital(萊恩資本)將斥資1億英鎊收購英國百年鞋履品牌Clarks多數股權,萊恩資本現任董事長是李寧的創始人李寧。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王雨萌 綜合新華網、中新網、中國經濟網、北京商報、中國零售平臺微信公眾號、螳螂財經、觀潮新消費、新浪財經、新浪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