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收拆遷中的幾個重要的選擇,事關被徵收人的補償利益

2020-11-14 在明律師事務所

■點擊右上角【關注】「在明律師事務所」頭條號,私信回復「諮詢」,即可享有一對一法律諮詢服務。

■本文作者:王小明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

導讀:選擇,是人生的重大命題,也就自然是徵收拆遷過程中擺在被徵收人面前的重大命題。選擇對了,獲取公平、合理的補償有保障,心裡也會安穩又踏實;選擇錯了,補償利益可能會受損,心裡也始終不會痛快。本文,我們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拆遷中的幾個關鍵性的選擇,希望能對大家接下來的選擇有所幫助。

【選擇之一:是否在項目啟動後第一批籤約】

這一選擇的意義在於,你是準備走上依法救濟權利的道路,還是直接對補償方案表示滿意,籤約騰房配合拆遷。

在《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深入人心,《土地管理法》經修訂變得更加科學合理的今天,真正完全意義上不合法的徵收項目幾乎不存在,爭議主要就集中在補償條件的多寡上。

而在項目啟動之初的第一批籤約,往往關係到全額的獎勵金和先選房、先入住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現。一旦錯過了,起碼從面兒上看,被徵收人所能得到的補償利益將會直接有所減損。

故此,究竟是籤約窗口開啟後的第一天就搬著小板凳去拆遷辦籤約,還是先持觀望態度看看再說,亦或者直接諮詢專業律師準備複議、訴訟,這的確需要被徵收人慎重選擇。

最忌諱的,莫過於明明認為補償標準不合理,但卻在進行了初步諮詢之後猶豫不決、瞻前顧後,最後獲取獎勵金的期限也過去了,補償協議也給籤了,這樣的猶豫著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作出選擇的重要價值之一就在於,一味消極等待和觀望對於徵收拆遷雙方而言都沒有積極意義。

【選擇之二: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選定,參與比不參與好】

任何一個程序性環節在徵收拆遷中都不是可有可無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的選定就是這樣。

從《條例》到《評估辦法》再到各地方的具體規定,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都需要經過「組織協商→投票(多數決定)→抽籤或者搖號(隨機方式)」這樣的程序來選定。

房屋徵收部門會依法發布通知,明確這一環節的步驟和期限,是否參與當然要由被徵收人「用腳投票」來決定。

這一環節在一些被徵收人看來實際意義不大,但事實上參與就比不參與要好。一方面,積極參與在徵收啟動初期的程序,有助於讓大家儘早認識拆遷方的工作人員和同一項目的其他被拆遷人,這對於未來的協商、籤約只有好處;另一方面,參與的過程就是對拆遷方行為的監督,所捕捉到的違法點日後都有可能成為依法救濟補償權益時的關鍵。

而如果拆遷方並未保障被徵收人對評估機構的選擇權,而是直接替大家確定了某個評估機構,被徵收人則可明確對此提出異議,並在對房屋徵收決定、徵收補償決定的訴訟中將其列為重要的一點。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選擇之三:補償方式選擇,貨幣補償還是產權調換?】

貨幣補償和房屋產權調換是法律規定的兩種可供被徵收人自主選擇的補償方式。此外,實踐中還有提供購房券和採取「貨幣化安置」(即被徵收人自行出資購買置換房屋,之後再以購買憑證來找徵收方「報銷」,通過「給錢」的方式來實現其房屋安置的需求)等相對靈活的做法。

原則上,行使補償方式選擇權是有期限的,不能久拖不決。被徵收人應當在補償方案確定的籤約期限屆滿前的協商中對補償方式予以確定。若始終無法確定,則徵收方可以在補償決定作出前或者補償決定中要求被徵收人限期作出選擇,逾期仍不選擇的,徵收方有權根據有利於被徵收人補償利益的原則為其確定一種補償方式。

實踐中,有的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決定的訴訟中主張徵收方沒有尊重其補償方式選擇權,但通過舉證卻發現系其遲遲不作出選擇,那麼這種主張很難成為法院認定補償決定違法甚至將其撤銷的依據。

需要指出的是,《條例》並未規定用於產權調換房屋的用途、位置一定要與被徵收房屋相同。從嚴格意義上講,拆除臨街的用於經營的門面房而安置住宅的情況是客觀存在的。這種特殊的補償需求需要依靠協商溝通去尋求解決的辦法,實在無法解決的,也可以遵循市場評估價值通過貨幣補償的形式給予妥善的安排。

我們要提示廣大被徵收人的是,徵收拆遷中需要被徵收人作出選擇的事情還有很多,譬如是否在籤約期限內及時籤訂補償協議,針對哪些程序提起訴訟,選擇複議還是訴訟,是否對評估報告申請專家委員會鑑定等等。所有這些選擇都是相互關聯、一環套著一環的,都指向最終的補償安置結果。故此,被徵收人一定要重視自己手握的每一個選擇權,遇事提早和家人統一意見,及時諮詢專業律師並積極聽取其中肯、專業的諮詢意見,讓自己所做的選擇經得起結果的檢驗。

版權聲明:本文為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轉載!

如果您覺得自己的補償不合理或者有其他相關問題,可以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免費諮詢,我們將為您帶來最專業的法律幫助!

相關焦點

  • 城市拆遷中,徵收方的這幾種行為違法!被徵收人可拒籤補償協議
    2011年1月21日《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實施,更加規範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的相關事項,並加強了對被徵收人的權益的保護。與其同時還明確了被徵收人在遭受到違法拆遷時的救濟權利,被徵收人也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應得的利益。本文,我將結合《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的規定,為咱們被徵收人總結出幾個可以拒絕籤署補償協議的條件,以供廣大被徵收人參考。
  • 在徵地拆遷中如何提高拆遷補償?律師:當然是與徵收方談判啊
    在徵地拆遷中,拆遷補償是被徵收人們最為關注的一點,因為有的拆遷戶從此過上了「富二代」一樣的生活,也有的拆遷戶過著與以前一樣的生活,還有的拆遷戶,因為沾上了賭博的惡習,過的生活還不如以前,甚至還有債務,所以說,拆遷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拿到拆遷補償不好好運用,反而會害了自己。
  • 徵收拆遷中的「公共利益」到底指什麼?
    文|鄧諾編輯|王書博導讀:「公共利益」是個抽象而又寬泛的詞語,一般是指國家或不特定人所享有的受法律保護的權利,包括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我國現有法律規定,只有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才可以徵收土地,但實務中對於「公共利益」一詞的理解卻頗有爭議,在徵收拆遷中,很大一部分糾紛也是由於對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明而產生的。
  • 被拆遷人注意!收到了《徵收補償決定》,也意味著強拆大門的開啟
    導讀:實踐中,圍繞「拆遷補償」這一核心問題,拆遷雙方總是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由於相關的補償政策無法真正落實到位,對很多被拆遷人來說拆遷其實是無法保證現有生活水平的,因此拒籤補償協議也就成了一種不得不為之的選擇。雙方就補償問題僵持不下,這種情況拆遷方很可能會作出征收補償決定,隨後有的相關部門就做出了《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書》。
  • 拆遷律師講解:拆遷收到徵收補償決定,是不是就確定了補償標準?
    房屋徵收補償決定,是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依法徵收公民房屋過程中,如房屋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籤約期限內沒有達成補償協議的,或者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不明確的,房屋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按照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價格作出的徵收補償決定
  • 在徵地拆遷中怎麼與徵收方協商拆遷補償?律師:只協商別動手就行
    在徵地拆遷中,那些覺得拆遷補償款過低或者不滿意的被徵收人在拒絕籤署補償協議後,可能就不知道怎麼辦了,即使徵收方的工作人員找上門來協商補償協議,他們可能也會以為是逼自己籤署補償協議,從而拒絕協商,趕走徵收方的工作人員,這麼做的下場無非就是被徵收方迫使籤署補償協議或者由徵收方下達《房屋徵收補償決定
  • 徵收拆遷中的這些「關聯行為」,別讓它減損你的補償
    而在徵收拆遷領域中,也同樣存在類似的「關聯性行為」,看似與被徵收人的補償利益無直接關係,實則會產生「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後果。那麼,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關聯行為」都有哪些呢?被徵收人又該如何加強防範,避免自己的權益受到無辜牽連呢?
  • 想在拆遷中獲得滿意的補償,被徵收人須知「拆遷談判的八點技巧」
    拆遷公告下發之後,徵收方就會開始過來找被徵收人進行談判了,這就要求被徵收人一定要具有良好的談判能力。談判能力好不好對於補償結果的影響是非常之大的,實踐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地理位置、面積大小相當的房子,有的人拿到的補償多,有的人拿到的補償少,原因就在於善於談判的人能爭取到更高的補償。今天就跟大家談談如何通過談判去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爭取合理乃至高額補償。
  • 產權不明的房屋拆遷是否會有補償?徵收方會不會因此而放棄徵收?
    在徵地拆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如違法徵地、土地徵收補償不合理、徵地權屬不明等問題,只要是徵地拆遷問題就會出現,當然,如果出現違法徵地和徵地補償不合理的情況,就必須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此外,除了違法徵地,補償也是不合理的之外,在徵地拆遷中權屬不明也是一個常見的問題,所以在面對權不明確的情況下,在徵地拆遷中該怎麼辦呢?又該如何補償呢?
  • 被拆遷人該如何規避徵收方的陷阱,實踐中不能和徵收方談什麼?
    徵收方通過各種方式來壓榨被徵收人的利益,不僅僅是明面上的被拆遷人能明確的知道屬於違法行為的強拆、逼遷等,更有暗地裡的各種讓被徵收人防不勝防的套路陷阱。而被徵收人總會因為缺少應對經驗、有效信息匱乏、法律知識不充分等原因置於被動,於是沒有辦法爭取到合理補償。那麼被拆遷人究竟該如何規避拆遷方的陷阱,究竟不能和拆遷方談什麼?今天在這裡提示大家三點重要內容。
  • 被拆遷人該怎麼規避徵收方的陷阱,實踐中不能和徵收方談什麼?
    徵收方通過各種方式來壓榨被徵收人的利益,不僅僅是明面上的被拆遷人能明確的知道屬於違法行為的強拆、逼遷等,更有暗地裡的各種讓被徵收人防不勝防的套路陷阱。而被徵收人總會因為缺少應對經驗、有效信息匱乏、法律知識不充分等原因置於被動,於是沒有辦法爭取到合理補償。那麼被拆遷人究竟該如何規避拆遷方的陷阱,究竟不能和拆遷方談什麼?今天在這裡提示大家三點重要內容。
  • 房屋在徵收範圍內卻不給籤拆遷補償協議?法院:不能只徵收不補償
    李先生認為,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中的規定,徵收方在作出房屋徵收決定之後應當要及時的履行補償職責,對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因此,請求法院判令徵收方及時履行徵收補償職責,並按照相關規定對徵收範圍內的土地給予公平的補償。
  • 在房屋徵收拆遷中,對公房承租人怎麼補償安置?
    所謂直管公房,是指所有權歸屬國家,由房地產管理部門管理的房屋,那麼在房屋徵收拆遷中,對公房承租人怎麼補償安置?  網友諮詢:  在房屋徵收拆遷中,對公房承租人怎麼補償安置?,對公房承租人應當補償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拆遷補助等費用。
  • 上海公房拆遷,能拿徵收補償的除了產權人還有誰,你知道嗎?
    承租人你只是個租房子的,都已經分了一些補償給你了,你憑啥還覺得補償低?京尚拆遷律師今天就結合上《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房屋徵收補償利益分割民事糾紛研討會會議紀要》中對城市公房徵收補償分割給出的相關意見,和大家一起找一找這個問題的答案。
  • 拆遷律師楊在明:想提高徵收補償?做好這10件事很重要!
    導讀:如何提高徵收補償,是每個被徵收人在面臨徵收時所最關心的問題,也可以說是唯一需要關心的問題。就我國現階段的法律而言,尚沒有辦法讓徵地拆遷的推進停止下來,被徵收人所能努力爭取的,只能是儘可能的獲取公平、合理、滿意的補償,為今後的生活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本文,在明律師結合多年代理案件的實踐經驗,為您總結10件最重要的事情。都做到了,徵收補償想不提高都難。
  • 北京拆遷律師:房屋徵收補償決定中,能否只給予貨幣補償?
    北京京坤律師事務所徵地拆遷律師團隊對國有土地上房屋進行徵收,補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貨幣補償,一種是產權調換,被徵收人可以自由選擇,如果是舊城改建被徵收人還可以選擇改建地段的房屋進行調換。徵收部門與被徵收人就房屋徵收補償事宜在房屋徵收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的徵收補償期限內達不成補償協議的,徵收部門報請作出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征收補償決定。
  • 拆遷方拿著幾年前的徵收文件和補償標準來拆遷是違法的
    在拆遷實踐中,許多被拆遷人往往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即拆遷方拿著幾年前政府批准徵收土地和房屋的文件,來讓被拆遷人現在籤字搬遷。這令很多被拆遷人費解,事實上,政府在四五年前就提出征收拆遷,還做了通知,但尚未開始實施徵收。久而久之,人們慢慢就忘記了徵收這件事,但是現在徵收方又突然說要徵收,詢問情況,徵收方拿出的卻是多年前就發出的徵收文件。這到底合法嗎?
  • 拆遷律師總結:籤訂國有土地房屋徵收補償協議應注意的事項
    ,進而會影響到被徵收人本人及其家屬的生存、生活問題,所以政府在房屋徵收中規定了籤訂徵收補償協議一項,以期在房屋徵收過程中儘可能多的體現與尊重被徵收人的自由意志。在國有土地房屋的徵收中,被徵收人與房屋徵收部門籤訂房屋徵收補償協議是拆遷過程中重要的一環。若雙方無法達成徵收補償協議,則會造成房屋徵收過程的中斷。雖說《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賦予了被徵收人與房屋徵收部門協商的權利,但是房屋徵收部門基於多方面因素的考慮,可能會導致被徵收人無法完全享有該權利。
  • 廣大被徵收人注意了,在徵地拆遷中這類房屋是不給拆遷補償的
    導語:房屋徵收中,「違法建築」是最常聽到的詞。被徵收人的部分違法建築被拆除後,將得到一定的補償,但在2020年,這些違法建築可能得不到補償。《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規定的市,縣級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監理和施工活動的管理,對違反城鄉規劃建設的,依法處理。市、縣級行政部門作出房屋徵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徵收範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築進行調查、確認和處理。承認為合法的建築和未超過臨時建築的限制時間的應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築和超過臨時建築的期限,不予賠償。
  • 徵地拆遷中必須滿足的幾大條件,被徵收人要注意了
    在徵地拆遷中,被徵收人因對補償協議不滿意從而不與徵收方籤署補償協議,導致徵收方採取一些違法行為迫使被徵收人籤署補償協議或者說直接違法強拆。那麼在徵地拆遷中究竟什麼樣的拆遷才能視為合法拆遷?有沒有什麼必須滿足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