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悟說原創,歡迎轉發分享
自閉症孩子在語言交流表達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發育障礙,無法開啟或維持與她人談話,那自閉症孩子在語言發育上都有哪些特徵?如何在生活中幫助孩子進行訓練呢?
六大語言發育特徵:
重複「回聲式」:當你說一句話時,她會自動重複,甚至重複多遍。
自閉症兒童重複「回聲式」說話方式可能收到某種程度或區域的腦功能失調的影響做造成;也可能沒有聽到孩子回應,父母心急而為孩子重複說,同時孩子重複說時,父母能多說話感到高興,而不去幹預她重複的問題。
「代名詞」使用錯誤:孩子會混淆你、我、她的概念,會將「我要」說成「你要」。
可能父母一人扮演兩個角色,自閉症孩子理解能力弱,缺少回應,心急的父母往往會替孩子去說,孩子很難反應過來,導致混淆不清。
缺乏語調變化:很多自閉症孩子說話時,音調高低、音質、節律、音量等明顯與他人不同,有些會用平淡的音調,像機器人一樣說話等
電報式說話:自閉症孩子不能正確使用語法,如名詞、對介系詞、語氣詞、連接詞的應用較為困難,說話時一個字一詞如電報機,如「媽媽去哪裡了」她可能說成「媽媽哪裡」。
固執性語言行為:自閉症孩子常常會自言自語,有時試圖和她人交流,如寶寶喜歡小汽車,她可能一天會說上百次「喜歡小汽車」。
缺乏類化能力:孩子不會「造句」,只是去重複她人的話,學會一種表達方式只能在一種情景中使用,不能類推到其他情景。
自閉症孩子語言訓練的7種方法:
語言是自閉症孩子未來訓練、生存底層技能, 無論是語言還是使用非語言形式交流至關重要,父母在日常生活種可以採用一下7種方法幫助孩子進行訓練:
誘發溝通意願:父母可以營造一個使她產生好奇或生理需求的環境或氛圍,吸引孩子的溝通意願。如拿一個她喜歡的玩具,在她面前玩一下,然後馬上收起來或者讓她能看見卻拿不到,再觀察孩子反應。
使用肢體語言:絕大多數自閉症孩子都不會使用肢體語言及面部表情來與人溝通,但肢體語言不僅可以作為主要的溝通方式,也可以輔助口語進行溝通。因此,在與孩子進行溝通使配合肢體語言效果會大大提升。
仿說式訓練:也成為鸚鵡學舌,是孩子語言發展初期的表現,開始時可以先不要消除,先利用仿說來幫孩子擴充詞彙或句型,如媽媽問:「這是什麼」,孩子也會跟著說「這是什麼」,媽媽在回答:「小汽車」,孩子也會跟著「小汽車」等。
代名詞訓練:如把小汽車玩具放在他面前,媽媽可以問:「你要玩小汽車嗎?」,孩子伸手時在她耳邊說:「我要玩」以此類推。
重複固執行為:孩子一直重複一句話是沒有意義的,父母可以採取建設性活動來刺激她,如聽兒歌或簡單的小故事,當他說某一句話的時候使用相匹配的兒歌或故事。
日常生活中取材:生活中可以訓練的場景非常多,並且無需額外準備,如家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老師等;生活中的事件,如喝水、吃飯、睡覺、早晚安等。在不同的場景中多誘導孩子開口說。
及時給予讚賞:當孩子開口說或使用肢體語言表達式、表達有進步時,一定及時讚揚,慢慢培養孩子的積極性,構建語言環境,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自閉症孩子的語言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生活中處處都有語言場景和環境,而生活中很多場景都是每天高頻發生的,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對孩子不僅方便,而且效果好。當孩子的溝通能力和效率提升了以後,他的認知發展、情緒表現及生活質量將獲得改善。
更多相關文章:#自閉症#
他是兒科醫生也是自閉症女兒父親,從診斷治療到上學,父母應深思
自閉症兒童家長指南:表現和症狀、測試和診斷、治療……
孩子坐不住,到處跑!看自閉症媽媽「一招」教你克服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