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瑞優:1歲半的孩子,怎樣才能刺激他大腦發育?

2020-09-25 花謝花開花漫天

對於小孩子的成長來說,養和育是兩個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養,讓小孩子的身體得到健康地成長。而通過育,又可以讓他們的心理得到健康地發展,形成正常的心理觀念。那麼一歲半的寶寶,怎樣才能刺激他大腦發育?



父母的模範作用
對於一歲半寶寶教育來說,父母的言傳身教是比較重要的。此時的小孩子對於外界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模仿能力強。同時,他們自身沒有判斷能力。因此,對於他們來說,經常性地模仿身邊人的行為與舉動,也就成為了較為常見的現象。如果父母自身有著良好的舉止與語言行為,那麼自然對於發育是潛移默化。
興趣培養
這個階段對於外界都很喜歡。學習力也比較強,缺點在於都很感興趣,但是時間不長,也就是泛而不精。我們作為父母的一定要培養,不能順著孩子,給他 提供長期,這樣就培養了孩子的大腦專注能力。可以推薦,現在有故事機,每天給他聽講故事,每天放音樂。而且固定時間段,讓他有意識這個時間段就是這樣。
玩遊戲
點擊查看源網頁
遊戲可以幫助孩子開發智力和語言等大腦神經。
可以買一些開發智力的玩具,和孩子一起玩,比如積木,就很能讓孩子開動腦子。引導孩子研究性娛樂,家長和孩子一起玩,玩中還可以教一些知識:顏色、形狀等等,讓孩子對這些有個概念。而且一定要一起玩,這樣能培養孩子語言能力。
鼓勵孩子問問題
通常來說,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已經開始「冒話」了,剛學會說話的孩子會變成小話嘮,讓人很頭疼,不過父母此時應該更多一些耐心,多聽一聽孩子問問題的內容和方式,從中你可以得出很多有趣的結論,孩子在被鼓勵後,也更容易和你心貼心。
音樂薰陶啟蒙
訓練一歲半歲左右大的寶寶和母親一起跟著音樂節奏打拍子、哼哼曲調、玩玩打擊樂器等等,不僅增強幼兒對音調的辨別能力,還能有效鍛鍊到孩子的社交技能;對於4-5歲的孩子來說,接受音樂訓練的直接首先除了增加才藝、培養興趣愛好,附帶的價值還有提高專注力、記憶力;此外,研究發現接受果音樂訓練的幼兒的笑容更多,安撫對他們也更有效,在陌生環境中這類孩子也不容易害怕緊張。
音樂訓練對人們的語言、語言智商,閱讀能力以及大腦的抑制功能都有著相當大的好處,並且這些認知上的好處跨越非常大,音樂訓練對幼兒到中老年人都有效。
從大腦的角度來看,很可能是音樂激活了與語言功能重合的腦區,如大腦的前額葉和頂葉區域,所以音樂訓練能帶來語言功能提升的附加效果。在一個2011年發表的研究中,研究者提到音樂訓練給兒童帶來的語言智商提升,與兒童大腦前額葉、頂葉網絡的功能可塑性有關。
此外,故事、講笑話、唱歌對幼兒來說也是相當好的語言學習方式。

相關焦點

  • 3歲前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多「刺激」寶寶,能促進大腦發育
    你是否發現3歲前的寶寶都有一個「頭重腳輕」的特點,尤其是在1歲左右非常明顯,有時候寶寶因為大笑都能摔個跟頭,那你想過這是為什麼嗎?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花費了二十年對大腦進行研究,得出結論:出生後頭3年是最重要的大腦發育期,甚至決定了人一生的智力水平!多接受外部刺激,能促進大腦發育。
  • 抓住大腦發育的3個關鍵時期,正確刺激大腦發育,寶寶會更聰明
    >一個孩子如果在3歲以前得到很好的大腦開發,那麼在後期的成長、學習和發育過程中,寶寶都能領先他人一步,對後續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萌萌非常重視孩子現階段的大腦發育,在研究了不少資料以後,還詢問我有哪些方式能促進寶寶大腦的發育。
  • 1歲半的孩子吃飯、喝奶重要?兩種食物影響孩子大腦想要發育
    一歲半的寶寶喝奶粉喝吃飯哪個更重要,很多媽媽都會走進誤區。孩子不喜歡喝奶粉,那就吃飯吧,奶粉成了點綴;孩子不喜歡吃飯,總是挑食,那麼多喝點奶吧,奶粉有營養可以代替飯,這是很多家長容易走進的誤區,對於一歲半的寶寶來說,喝奶和吃飯是一樣重要的,不能相互替代,只是要分清主次。
  • 嬰幼兒大腦發育要刺激,心理學家:警惕腦損傷,開發孩子智力3法
    例如,兒童的視聽,情感,語言和社會功能的發育敏感期都在3歲之前達到頂峰。換句話說,在孩子3歲之前,已經形成了許多習慣,因此有一句老話叫「三歲看起來老了」。入學後,即6歲以後,大腦發育的敏感性會迅速下降。因此,讓大腦發育良好,掌握「生命的最初幾年」會更有效。例如,在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中,研究表明,兒童的語言敏感性最高年齡約為1至2歲。
  • 孩子從小接受這3種「刺激」,促進大腦發育,將來智商低不了
    著名的心理學家Norman曾經指出後天的早期培養對於大腦發育的重要性,他認為科學的訓練方式可以激發大腦的潛能。智力的高低,尤其是記憶力的強弱,主要來自成長過程中的習得性訓練。而孩子早期所受到的訓練,自然具體到識字和刷數學題這些事上。更多的是來自外界的「刺激」,這種「刺激」越多,孩子的大腦發育越好,將來的智商自然低不了。刺激是如何對大腦發育產生影響的?
  • 大腦發育高峰期一生只有3次
    相對於這件事,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的大腦發育高峰期一輩子僅有3次,若是錯過會很遺憾,我們應該抓住時期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個大腦發育高峰期,6個月-3歲新生兒出生那一刻,大腦已經開啟發展模式,一般來講新生兒的大腦重量大約300克左右,是成人腦重量的四分之一。但到3歲的時候,寶寶的腦重量就和成人比較接近。
  • 孩子大腦發育有3個高峰期,父母更盡責,孩子才能更優秀
    而且越是成功的家長,就越容易踏入這個陷阱,因為他們多半忙於事業,很少有時間用於陪伴孩子,以為只要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大吉了。殊不知,只有父母親自盡責,才能真正抓住這3個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長得更加優秀。
  • 家裡房間再小,也要給孩子掛1張地圖,能刺激大腦邏輯性發育
    科學家們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的發育有10年可塑期,他們把這10年時間稱之為孩子的「機會之窗」,在0-10歲的成長階段內,孩子接觸的事物,接受的教育,都有可能影響大腦發育。,是因為圖片帶給他們更多的想像力,刺激了大腦的「運動」,有效的幫助大腦進行自主發育,也就是所謂的「智商後天發育」。
  • 大腦也有發育敏感期,父母這樣做,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在生命的前幾年,一個人的變化是最大的,從外觀到大腦發育,而在嬰幼兒和兒童時期,是大腦發育最重要的時期。科學研究發現,在2歲時,大腦的重量能佔到成人的70%,到6歲的時候,已經能夠佔到成人的90%。大腦的演變過程是從內向外的,最低等最原始的區域,如腦幹,子宮期和嬰兒早期就發展完成了,中腦和腦邊緣系統在3歲時能夠充分發展完全,而外層的管自我控制的額葉,要到青春晚期(25歲左右)才能完全發展完成。研究者認為,生命的前幾年是腦發育的敏感期。
  • 家裡房間再小,也要給孩子掛1張地圖,能刺激大腦邏輯性發育
    科學家們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的發育有10年可塑期,他們把這10年時間稱之為孩子的「機會之窗」,在0-10歲的成長階段內,孩子接觸的事物,接受的教育,都有可能影響大腦發育。
  • 孩子未滿四歲的家長,恭喜,沒錯過他一生一次的大腦發育黃金期
    但是,孩子的大腦一般有個發育的黃金期,如果家長能把握住這個關鍵期,將對孩子的智力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孩子一歲之後,其腦含量可達到成人的腦含量一半,這個時間段的寶寶,通常已經學會說話甚至能獨自行走,而接近四歲的孩子大腦的含量接近成人腦部含量的四分之三,腦部功能基本發育完全。所以,孩子的腦部發育從孕期開始直至三歲多,4歲以上的孩子大部分腦部功能已經成熟。
  • 遵循大腦發育規律,如何科學發展3-14歲孩子的大腦?
    在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大腦的發育特點不同,如果能夠按照大腦的發育規律給孩子以合適的教育,我們或將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楊志博士致力於大腦研究,他基於大腦的發育規律,結合理論和實際案例給我們提供了一條科學的培育3-14歲孩子的路徑。
  • 刺激大腦發育,開發大腦,你也可以
    人類的大腦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年齡段大腦發育程度也不盡相同,想要產生比較好的效果,採用的方式也會有所區別。在開發過程中需要根據孩子的具體年齡進行適當的調整。人類出生的時候,右腦以及大腦的腦幹部分已經初步發育,但左腦部分的發育相對滯後。直到8歲左右的時候,左腦的發育程度才初步超過了右腦。
  • 一歲多孩子會做飯,對於孩子大腦發育來說,烹飪能給予很好的刺激
    抖音上刷到一個視頻,一歲七個月的小男孩在給媽媽煮粥做飯,居然還會開火放調料,我看到第一反應就是這家長膽子真大。,他能做飯肯定是在媽媽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說明這個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非常棒,最主要的是這樣真的很鍛鍊孩子。
  • 紐瑞優:開發寶寶智力,不要忽視生活中這6個細節
    1、經常撫摸、擁抱孩子研究顯示,嬰幼兒時期缺乏擁抱的孩子愛哭、易生病、情緒易煩躁;而經常被觸摸和被擁抱的寶寶,其心理素質要比缺少這些感受的孩子好得多。3、發展孩子的語言語言是智能發展的基礎。雖然在1歲以前孩子不會說話,但是他能聽懂別人說的話。因此,從孩子一出生起,父母就要給孩子講故事,不斷地對孩子說話。
  • 研究表明:0-3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輔食營養要到位,孩子更聰慧
    研究發現:寶寶3歲前,大腦的發育完成率可達到80~80%;3~6歲的幼兒,大腦的發育完成率已接近成年人。寶寶能夠健康成長是每個父母的心願,而娃的聰慧問題自然也成了重中之重。研究表明: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關鍵時期,父母抓住此階段,孩子將來的智力能夠得到大大提升。
  • 這3種「刺激」有助於開發寶寶智力,促進寶寶大腦發育
    如果你想刺激孩子學習方面的潛能,那首先就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如何才能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呢?建議家長們讓孩子從小就去接觸書籍,好引發孩子對書籍的探索欲望。>小寶寶都很喜歡畫畫,而畫畫也正是刺激寶寶大腦,促進寶寶智力發育的一個好方法,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小白板和水彩筆,讓孩子在上面憑藉自己的想法來圖圖畫畫,不要限制孩子,一段時間過去後,你會發現寶寶的動手能力變得更強了,因為經常畫畫,並且用腦子思考的原因,寶寶的智力也會有所提升。
  • 6歲前經常給寶寶這4種「刺激」,能促進大腦發育,寶媽快學起來
    依據人類的「才能遞減規律」和人腦科學家長期的實驗,孩子大腦在6歲以前的可塑性是最強的。這個實驗印證了,寶寶的大腦發育是需要外界不同的「刺激」的,所以在6歲前,家長可以經常給寶寶這4種「刺激」,促進大腦發育,幫寶寶鍛鍊出更聰明的大腦。
  • 0-6歲語言敏感期: 父母的語言,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營養物
    3)父母的語言是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的最關鍵的營養物:「2歲到2歲半的中國貧困地區兒童裡,有53%的孩子智力發育低於中國孩子智力的平均水平。家長們不需要因為標準時間表來糾結或焦慮,只要孩子說話的時間段在標準發育的時間表的範圍內,早晚3-6個月都是正常。小嬰兒4個月:會開始很專注去看對他說話的人。如果母親跟嬰兒面對面的時候跟他說話,小嬰兒就會注視母親,甚至仔細注視母親說話的嘴型去模仿練習發音。
  • 寶寶3歲前多運動身體1個部位智商更高,大腦發育更完善
    研究表明:手指與大腦相連接的神經系統部分佔大腦中樞神經比較多,手部多運動能夠有效的刺激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從而讓智商更高。神經醫學專家指出:3歲之前是孩子大腦快速發育的高峰期。想要培養出頭腦聰明的孩子,一定要讓孩子經常動手,讓孩子手指更加的靈活,從而可以提高大腦神經的發育,進而達到提高智能。怎樣鍛鍊寶寶的手指才能夠有效刺激大腦的發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