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多孩子會做飯,對於孩子大腦發育來說,烹飪能給予很好的刺激

2020-11-14 雨田育兒

抖音上刷到一個視頻,一歲七個月的小男孩在給媽媽煮粥做飯,居然還會開火放調料,我看到第一反應就是這家長膽子真大。



但是不可否認這個孩子很優秀,他能做飯肯定是在媽媽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說明這個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非常棒,最主要的是這樣真的很鍛鍊孩子。



姑且先不談女孩子,對於男孩子,有很多父母覺得他們與其幫忙做家務,還不如多花點精力去學習。這大概是受「君子遠庖廚」這句話影響深遠的緣故,就算是到了如今這種社會形態下,認為小男孩不應該進廚房媽媽還是有不少。

不過,男孩子就算燒飯做菜也完全沒什麼不應該做的,其實烹飪這件事有需要力氣才能完成的成分,和女孩比起來,男孩子有更適合的一面,而且男性成為大廚的也是相當多的。



不過比那些都更為重要的,是烹飪的作用。對孩子的大腦發育來說,烹飪能夠給予非常好的刺激。

處理食材需要充分調動眼、鼻、舌等五官,要使用好菜刀或是筷子也必須靈巧地運用手指,還要有想像好完成品是什麼樣子的計劃性。可以說,烹飪簡直就是為開發大腦潛能而存在的秘籍。

此外,把男孩子完全關在廚房之外,可以算作是對男孩子的性別歧視。更何況,如果媽媽得了感冒之類的病倒下了的時候,讓那些只有一個兒子的家庭可怎麼吃飯呢?

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所以不僅是女子,孩子也要儘早地教會會他們做家務。這既對男孩本身有好處也對家庭有好處。



我老公在上小學的時候,婆婆下班比較晚,就算什麼都沒囑咐過他,他也理所當然地把粥煮好等婆婆回來。剛開始只是簡單地煮粥之類的,到後來炒菜等等都不在話下。

所以從小我老公就特別獨立,他上高中那年就是自己找的學校,考上大學後,除了剛開始上半年的學費是公公婆婆交的之外,後面的三年半都是我老公自己賺生活費和學費,大學畢業後我們結婚買房子買車也從來沒問公公婆婆要一分錢。



並且在家裡我老公也常常做飯,做家務,都不用我說他都是主動做的,責任感也特別強,根本不用我公公婆婆操心。

所以孩子學會了烹飪,等到以後獨立了、自己一個人住的時候也很方便。再往遠點說,結了婚以後,萬一媳婦去世得比兒子早,到時候也不會犯難。如今這個時代,再也沒有讓男孩子遠離廚房的理由了,但是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相關焦點

  • 3歲前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多「刺激」寶寶,能促進大腦發育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花費了二十年對大腦進行研究,得出結論:出生後頭3年是最重要的大腦發育期,甚至決定了人一生的智力水平!多接受外部刺激,能促進大腦發育。所以說在寶寶3歲之前,多接受「刺激」,能促進大腦發育,也能
  • 抓住大腦發育的3個關鍵時期,正確刺激大腦發育,寶寶會更聰明
    「3歲看大,7歲看老」、「 三歲定八十」。這些俚語都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對於新手奶爸奶媽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不過很多媽媽心裡重視寶寶智力發育階段,但是對於如何刺激寶寶大腦發育、具體如何去做不知如何下手。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
  • 父母多陪孩子進行親子遊戲,能完善孩子大腦發育
    ,大腦也必然是能夠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完善的,但在這一方面,有不少父母們也會發愁,畢竟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是學霸,如何才能給予孩子更好的智力發展呢?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多陪孩子進行親子遊戲,是能夠有利於完善孩子大腦發育。
  • 紐瑞優:1歲半的孩子,怎樣才能刺激他大腦發育?
    對於小孩子的成長來說,養和育是兩個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養,讓小孩子的身體得到健康地成長。而通過育,又可以讓他們的心理得到健康地發展,形成正常的心理觀念。那麼一歲半的寶寶,怎樣才能刺激他大腦發育?父母的模範作用對於一歲半寶寶教育來說
  • 孩子從小接受這3種「刺激」,促進大腦發育,將來智商低不了
    著名的心理學家Norman曾經指出後天的早期培養對於大腦發育的重要性,他認為科學的訓練方式可以激發大腦的潛能。智力的高低,尤其是記憶力的強弱,主要來自成長過程中的習得性訓練。而孩子早期所受到的訓練,自然具體到識字和刷數學題這些事上。更多的是來自外界的「刺激」,這種「刺激」越多,孩子的大腦發育越好,將來的智商自然低不了。刺激是如何對大腦發育產生影響的?
  • 家裡房間再小,也要給孩子掛1張地圖,能刺激大腦邏輯性發育
    科學家們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的發育有10年可塑期,他們把這10年時間稱之為孩子的「機會之窗」,在0-10歲的成長階段內,孩子接觸的事物,接受的教育,都有可能影響大腦發育。進一步剖析後,相關科研人員和教育學者,普遍達成了一個共識:地圖這件物品,能提高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能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和創造能力。正因如此,近些年國外興起了一種說法:「即便房間再小,也要給孩子掛1張地圖,因為能刺激孩子大腦發育,能培養孩子邏輯思維創造力。」
  • 家裡房間再小,也要給孩子掛1張地圖,能刺激大腦邏輯性發育
    科學家們經過一系列的調查研究發現,兒童大腦的發育有10年可塑期,他們把這10年時間稱之為孩子的「機會之窗」,在0-10歲的成長階段內,孩子接觸的事物,接受的教育,都有可能影響大腦發育。
  • 研究表明:0-3歲是大腦發育黃金期,輔食營養要到位,孩子更聰慧
    0-3歲的寶寶,大腦內的感官、語言、情緒、邏輯、社交、記憶等等,都在「快速」發育,所以想要寶寶更聰明,孩子3歲前的這段時間,千萬不能錯過,而要給予正確的幫助哦~根據寶寶發育特點,總結出了聰明公式,一起來看一下:聰明的大腦=正向的新鮮刺激
  • 貧窮會制約孩子的大腦發育!不富裕的家庭,如何讓孩子更聰明?
    今天看到了一個研究結論:貧窮會制約孩子的大腦發育。一開始,我出於本能地抗拒:我窮不窮,和孩子的大腦發育有什麼關係?要是果真這樣,窮人豈不是沒有活路了?後來,我耐心地把相關數據和分析看完,才明白:原來這個結論是有條件的,不富裕的家庭,孩子同樣也可以很聰明。
  • 嬰幼兒大腦發育要刺激,心理學家:警惕腦損傷,開發孩子智力3法
    這時,父母應該多與孩子交談,描述和解釋不同的事物,並儘可能地刺激孩子。語言中心。以後,孩子對語言和學習速度的敏感性會提高。這些兒童經歷過早期的腦驚厥或腦出血,但是無論是左半球還是右半球受傷,兒童的語言發展都有一定的延遲,並持續到3歲半左右,這一事實表明兒童的語言功能在早期受到大腦的廣泛影響。但是到了5歲,這些孩子的詞彙和語法技能已經趕上了普通孩子。大腦的未受傷區域,無論是左半球還是右半球,都能彌補受損功能區域的功能。科學家還發現:與語言相比,早期腦損傷對空間能力的影響更大。
  • 孩子大腦發育情況,其實不用靠閱讀而是靠刺激,比如這種娛樂方式
    ,而玩具卻因為對孩子釋放了豐富的刺激信號,成為了刺激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其實孩子的大腦發育快慢和孩子所接受的環境刺激大有關係,顯然對於理解能力尚未完善的孩子而言,玩具帶來的刺激會更多。繪本的故事雖然有趣但是對於邏輯思維並不靈敏的孩子來說,更加直接的刺激才會更容易產生影響。
  • 開發孩子大腦潛能的幾個方法
    這個削減非常厲害,在整個兒童期和青少年期,一共要削減大約40%;而經常被刺激的腦網絡的突觸,會被加強,這就是「神經可塑性」。我們每個人一輩子都有神經可塑性,而0-6歲孩子的神經可塑性最強。給予大腦刺激,就是增強大腦的驅動力;神經元連接和修剪的過程,就是塑造孩子大腦的過程。
  • 6歲前經常給寶寶這4種「刺激」,能促進大腦發育,寶媽快學起來
    這個實驗印證了,寶寶的大腦發育是需要外界不同的「刺激」的,所以在6歲前,家長可以經常給寶寶這4種「刺激」,促進大腦發育,幫寶寶鍛鍊出更聰明的大腦。一.視覺刺激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還沒有說話的能力,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多給一些感官方面的刺激,其中首先就是視覺刺激,視覺神經系統受到刺激能間接刺激大腦的發育。也就是說,多讓孩子觀察可以讓孩子發育得更好。
  • 孩子錯過大腦發育黃金期無法彌補?權威專家:3歲定終身是謠言
    很多父母在生下孩子之後,一直對於孩子的成長抱有很多的擔心,他們覺得孩子的智力發育和身高成長非常重要。而身高只需要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就好,而大腦發育這件事就有點玄學了。再加上,有些父母聽信一些所謂的老師,說著孩子3歲的智商就決定了孩子以後的趨勢,更是讓不少家長覺得有些擔心。
  • 寶寶出生頭兩年,家長做到「3要2不要」,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一個新生命的降臨,對於一個家庭來講,既包含著喜悅,也有慌張。尤其是在寶寶出生的「頭兩年」,對於新手父母來說,被寶寶莫名其妙的哭鬧搞得不知所措。所以讓很多家長把精力放在了,寶寶吃沒吃飽、睡沒睡好、拉沒拉、尿沒尿這些瑣事上,卻忽略了這兩年是大腦飛速發育的時期。
  • 大腦也有發育敏感期,父母這樣做,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2、兒時的成長環境和經歷會永久性影響大腦。在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環境不利於大腦發育,就會造成永久性的影響,一些傷害一旦造成,就再也無法挽回和彌補了,錯過的,也無法改正,這也是很多育兒專家呼籲在孩子3歲前要自己帶的原因。刺激剝奪會造成大腦的永久性損傷。
  • 孩子10歲前有三次大腦發育高峰期,家長正確引導,能助娃快人一步
    哈佛大學著名的心理學教授理察,經過研究發現:孩子的一生只有三個大腦最佳的發育時間。而在這三次高峰期內,如果父母能多鍛鍊孩子一些技能,刺激孩子的大腦發育,那麼這樣的孩子以後會更聰明。家長若能抓住一次,孩子的智商只高不低!
  • 對於語言發育遲緩兒童來說,早期幹預有多重要?
    顧名思義,語言刺激是指家庭在孩子開口說話前進行的幫助孩子學習說話的最重要的方式。父母通過與孩子交流,給孩子展示各種視聽資料,不斷地引導孩子,以期寶貝早日開口說話。大多數的語言發育遲緩都是語前語言刺激不足導致的。
  • 孕期是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育的?
    本書中從探討大腦與心智發育是天生還是後天培養開始,再從孕期營養、行為、環境、情緒到孩子的各項智能的發育再到0-5歲的養育分別為準爸媽們提供了專業科學的指導。老話常說「懷孕是皇后、生完是老媽子」,這句話就闡述了自古對於女人懷孕都是諸多重視和保護,營養也是面面俱到,即使條件窮苦也會給孕婦最好的,而這樣的做法在古代和上一代更多是為了讓孩子長得好,白白胖胖健健康康,鮮少有人會特別關注營養與孩子大腦發育的關係,而在第2個章節作者就為大家先普及了這個概念。
  • 三歲之前多給孩子補充三種元素,孩子智力發育會快,會變得聰明
    這是家長害怕孩子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和物質生活,所有造成了很多家長都是新手媽媽沒有餵養孩子的經驗,很容易造成孩子營養缺失或者是營養不均衡,這樣導致孩子不能協調發展,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發育變慢。經常會聽一些人講述他們帶孩子經驗,但是對於小超就不一定能適合。由此聽別人說孩子早斷奶好,於是小超在兩歲這樣就斷了奶粉,造成小超免疫力下降,出現一些感冒。只有繼續吃奶粉孩子抵抗力上升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