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將出版英譯本的消息傳出來之後,中國網友操碎了心:擔心武俠的意境太難翻譯,擔心西方人不能理解金庸,擔心英譯版賣不動……
討論最多的還是各種武功招式和人物名號應該如何翻譯。「打狗棒法」、「降龍十八掌」、「九陰白骨爪」、「碧海潮生曲」、「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中神通」……這些意蘊無窮的詞彙,真的能被完整地翻譯和傳達嗎?
據澎湃新聞28日報導,譯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接受採訪時表示,其實武功招數並不難翻譯,她覺得最困難的,是如何讓這些武功招數「打」得流暢。
郝玉青(圖片來自澎湃新聞)
在距離創作發表足足60年之後,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第一次有了正式出版的英文譯本。據報導,英國Maclehose Press出版社將於2018年2月出版該書英譯本。
翻譯者郝玉青來自一個相當多元的家庭文化背景: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瑞典人,先生是中國臺灣人,兒子說三門語言。她的母語是英文,自小又向母親學瑞典語,牛津大學求學期間開始學中文,從事英語、瑞典和中文之間的翻譯工作。
2005年她第一次來到中國,很快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回英國後便入學牛津攻讀當代中國研究碩士。她曾多年從事中文圖書版權經紀工作,金庸是她一直想引介到西方的作家。
對於金庸小說在英語世界的接受度,郝玉青和她的合作夥伴比較樂觀。她認為,「俠」文化與西方文學傳統其實有聯結,而且好故事沒有國界,甚至,陌生感能帶來新鮮感。她還透露,英國出版社已經買下《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的版權——「射鵰三部曲」已到齊。
由於《射鵰》英譯本(Legends of Condor Heroes)還未正式出版,郝玉青沒有在採訪中透露具體的譯法。不過她說,大家都以為最難的部分是翻譯那些武功招數的名稱,但對她而言,「最困難的部分是如何讓這些武功招數『打』得流暢。」
網友貢獻的各種「中國式英譯」
【對話】
記者:有些讀者對書名的英譯有異議,「射鵰」的「雕」,為什麼翻譯成表示「美洲禿鷲」的「Condor」,而不是通常譯作「鷹」和「雕」的「Eagle」?
郝玉青:我認為翻譯一本文學小說未必要逐字翻譯,而應該根據書本的內容做一個合適的演繹。在網絡上《射鵰》的英文書名 Legends of Condor Heroes是一個已經存在的譯詞,每當有人討論這本書時都是引用這個譯名。所以,在經過與編輯的討論之後,我們決定沿用這個名稱,避免造成誤解。
在《射鵰》裡,雕本身是一種非常有靈性的動物。雖然「Condor」是一個來自美洲的原生物種,但其體態及美感更接近小說中的雕,對西方讀者來說,也許「Condor hero」念起來更有韻味,讓讀者可以更容易進入作者的小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