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誤解,我們與鄭板橋、魏神醫差距在哪裡?

2020-12-18 騰訊網

  作者:郝加獻

  (一)大名鼎鼎的鄭板橋真的不會畫梅花嗎?

  生活中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誤解,你該怎麼辦?

  我們看看兩個典型的例子。

  那個揮毫寫下「難得糊塗」四個大字的鄭板橋,當年從江蘇興化老家來到蘇州,在城東桃花巷的東頭開了畫室。而在西頭也有一個畫室,主人是擅長畫梅花的呂子敬。鄭板橋到了蘇州後只畫蘭竹、禽鳥、蟲魚,就是不畫梅花,有人要他畫梅花,他都介紹到西頭的呂子敬畫室。

  如此一來,呂子敬更加得意,揚言蘇州城裡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這話傳到鄭板橋耳裡,鄭板橋一笑了之。三年後,鄭板橋離開蘇州,臨走時大家前來相送,呂子敬也來了。

  鄭板橋當場酣暢淋漓地畫了一幅梅花贈與呂子敬。呂子敬一看,驚得目瞪口呆,說道,鄭兄之所以不畫梅花,原來為的是給小弟我一口飯吃啊,慚愧,慚愧。

  鄭板橋的做法對應了那句話: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

  (二)魏神醫治病卻受辱還神態自若,為什麼?

  清朝初年,江蘇常州城裡出了個魏神醫。有一次,魏神醫給一個危重病人看病,他走後病人枕頭下放的十兩銀子不見了。那銀子是病人的兒子剛剛借來,預備給病人治病用的。病人的兒子聽信讒言,懷疑是魏神醫拿了,便捧了一炷香,跪倒在魏神醫的門前。

  魏神醫得知原委,痛快地承認了下來,解釋說:「我有急事需要銀子,就悄悄拿了你家的銀子。我本想今天去給你父親診脈時,再偷偷地放回原處的。」說罷,他就拿出十兩銀子,交給了病人的兒子。

  隨之而來的人們對魏神醫的非議之聲傳遍大街小巷,而魏神醫卻神態自若,毫不在意。

  半個月後,病人痊癒。在清理病床時,在褥子底下發現了那十兩銀子。於是,羞愧難當的父子倆又跪倒在魏神醫面前,垂淚認錯。魏神醫對病人的兒子說:「當時,你父親的病情正在緊要關頭,若找不到丟失的銀子,一定會邪火上攻,病情加重,很可能一命嗚呼。所以,我寧肯背上罵名,也要挽救他的生命。」

  父子倆恍然大悟,感激不盡。

  鄭板橋和魏神醫遇到的誤解不可謂不大,但人家的處理方式,那是一種境界。

  「境界」這種東西,很難用「該不該」「值不值」的功利標準去評判。今天人們在熱議「扶不扶」「讓不讓」等社會現象,大家求得共識:做是情分,不做是本分。這是基本要求,是合理合情的,人人都能夠做到,但離鄭板橋和魏神醫的境界真的相差很遠。

  面對先賢,我們是不是應該有更深刻的思考呢?

  【作者簡介】郝加獻,北京密雲人,自由撰稿人。長期致力於文化散文的創作。長篇歷史散文《曠世名園圓明園》榮獲紀念圓明園罹難150周年大型徵文優秀獎。

  成語「河東獅吼」涉及的幾個關鍵人物:蘇東坡、柳氏和陳季常

  古代人花費銀子的真相:你確定真的敢拿一坨銀子去買吃的?

  秦始皇未立皇后之謎的三種說法,哪種說法更靠譜?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鄭板橋:「糊塗」人生不「油膩」
    一個奇怪的事情是,既然鄭板橋一生「得志」之時,為何要寫下「難得糊塗」這樣易被人誤解的字眼呢?當然解釋也有很多,有人說這是他混跡官場的一生總結,也有人說這是他當時在蓬萊和一「糊塗老人」奇遇之後的感嘆。但是不管怎麼樣,這四個字用來理解鄭板橋的一生再合適不過了。
  • 難得糊塗的九品芝麻官鄭板橋到底「怪」在哪裡?
    《詩書畫三絕鄭板橋像》既然是「揚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那他「怪」在哪裡呢?其一、辭官下海怪話說這鄭板橋中年才得中進士,好不容易當個九品芝麻官,應該好好珍惜這個機會。時年遇到災荒,鄭板橋具實呈報,力請朝廷救濟百姓。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他到底怪在哪裡
    歷史上的文人雅士不少,但是和鄭板橋一樣脾氣古怪的卻不多。他是「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哦!那麼鄭板橋他「怪」在哪裡呢?第一怪,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從不畫鮮豔的花朵。他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他尤其酷愛畫竹子,他曾有詩寫到;「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 劉孟浩:鄭板橋為何棄石濤而選擇八大山人?
    在鄭板橋33歲那一年,他離開了北京駐足揚州,那時揚州已經聚集了大批成名的書畫家,而此時的鄭板橋還是個無多大名氣的人,儘管他很有文採,能寫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但人們似乎並不看好他。面對現實,鄭板橋對自己進行了重新審視。
  • 鄭板橋的字歪歪扭扭,如亂石鋪街,好在哪裡呢?
    要認識鄭板橋的書法,不得不說說他的身世,因為「書為心畫」「字如其人」,書法是一個人內在精神的反映,而生活經歷起了很關鍵的作用。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自幼隨父親就讀私塾,年輕時也曾去教書,同時在揚州城賣畫。
  • 被譽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究竟「怪」在哪裡?
    鄭板橋的父親是一位私塾先生,母親在他四歲時便離世了,由乳母費氏撫養長大。鄭板橋自幼聰穎過人,勤讀詩書。康熙五十二年,二十歲的鄭板橋考中秀才;雍正十三年,時年三十九歲的鄭板橋考中舉人;乾隆元年,四十四歲的他考中進士。乾隆七年,五十歲的鄭板橋開始出任山東範縣知縣,後來又調到濰縣當知縣。用鄭板橋自己的話來說,做官主要是想:「得志加澤於民」。
  • 鄭板橋《竹石》詩,竹子在巖縫中頑強生長,面對困難,人也應那樣
    ——清代: 鄭板橋《竹石》鄭板橋,原名鄭燮,號板橋。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其詩、書、畫,世稱「三絕」,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 「吃虧是福」和「難得糊塗」,讓我們學學鄭板橋的處世智慧
    這是鄭板橋對於世人的警示,也是他自己的處世智慧。我們都知道鄭板橋最擅長的是畫竹。在世人眼中,竹是君子的化身,正直、挺拔、堅韌、長青(清)。這樣的品質,正是鄭板橋所擁有的。所以,他喜歡畫竹,也是以物喻志。 一個人能夠在青史上留名,自然是要有與眾不同的地方的。
  • 鄭板橋是由於什麼樣的身世和時代背景造成了他的「矛盾人格」?
    鄭板橋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出生在揚州府興化縣(今江蘇興化市)一個貧寒的書香世家。其曾祖鄭新萬,字長卿,明末癢生。祖父鄭提,字清之,曾在縣學做過小官。父鄭之本,字立庵,號夢陽,凜生。鄭板橋說「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為士先,教授生徒數百輩,皆成就,板橋幼隨其父學,無他師。」
  • 當鄭板橋幫窮老嫗畫扇之後
    這次,鄭板橋出離憤怒了!給兒子下葬後,便衝到醫館討說法,你們既然明知醫不好,還收這麼多錢幹嘛?醫館的館長只投來一個白眼:「我們如果一開始就說醫不好,讓你們回家等死,你們幹嗎?」鄭板橋瞬間無語了。生活還得繼續,賣畫,考試,考試,賣畫,這窮困潦倒的日子,一晃,就是十年,鄭板橋的名氣越來越大,性情也越辣越古怪,最後,還被好事之人冠以了揚州八怪的名號。
  • 鄭板橋是誰?是你、是我、是他,是我們做人想企及的高度
    文/齊志琳鄭板橋是誰?每個人都知道,是清朝畫家,做過縣令,會書畫,他清廉、清高、孤介、正直。鄭板橋是名人,也是與我們普通人最貼近的一個名人。所以,你想做鄭板橋那樣的書畫大家,卻只能想想而已,在藝術的追求上,他是我們想,卻無法企及的高度。板橋後來是學而優則仕,作了縣令的。他平生好罵人,都罵的什麼呢?他罵過富而不仁的富翁,罵過以科名自負,貶低他人的官員,罵過鑽營的秀才,罵過黑心的訟棍,就像我們也是點評時局,遇上看不慣的人、事,也是要罵上一番,這一點又是我們和板橋相同的地方。
  • 鄭板橋的判詞
    原標題:鄭板橋的判詞   在他當年的「工作痕跡」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好玩的地方。   鄭板橋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這爺仨一個個躺下去,鄭板橋卻一步步爬上來。   只可惜,雖然當了進士,卻不走官運,年過半百,才到山東做了小縣令。鄭板橋一生窮困,他的父親是餓死的,兒子也是餓死的。   即使當了縣令,也還是窮。可在那個時候,當個清官,就這待遇。
  • 在鄭板橋的詩歌中,他所表現的「狂」態,體現在哪裡?
    詩人在這些詩中表明自己「不要烏紗要歌板」,願作「一江南梗頑」的決心,顛狂的背後表達的是鄭板橋內心對社會現實無盡的憤慨。其次,鄭板橋這一類型的詩歌還表達了對世風、文風浮弱的不滿。鄭板橋的詩歌並不僅僅局限於對自己和一班友朋的命運遭遇的憤慨,有相當一部分詩歌表達了對社會風習頹一炎、敗壞的悲憤。如《揚州》之四江上澄鮮秋水新,幹嚇溝幾日雪迷津。
  •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鄭板橋,是"
    鄭板橋醉畫竹影牆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詩、書、畫"三絕聞名於世。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中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範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他曾"開倉賑貸""捐廉代輸",引起了貪官汙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後唯有賣畫維生。
  • 鐵骨錚錚的鄭板橋,親自承認自己是同性戀
    鄭板橋,相信每個人都應該聽說過,鄭板橋是清朝著名的畫家,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變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不過,鄭板橋並不是這個人的名字,板橋也不是他的字,他真正的名字是鄭燮,板橋是他的號。因為他在所做書畫的下面都題板橋鄭燮的字樣,後來人們就逐漸稱它為鄭板橋。他同時也是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
  • 鄭板橋整惡學官的故事
    他是揚州八怪之一,才華自不必多說的,而且鄭板橋為官時的政績也非常的好,等於就是一個全才,當時很多的老百姓是都很敬重他的。在鄭板橋還沒有當官的時候,那時他才考中秀才,當時就發生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非常的有意思,故事是這樣的,清朝時期考上秀才之後還得繼續上府學讀書學習,鄭板橋當時也一樣他考上秀才之後就離開家鄉到揚州去上府學了,這個故事就發生在他上府學的時候,我們今天就講一講這個故事。
  • 鄭板橋的拳拳為民心
    來日剩一身,茫茫即長路……」百姓的苦,百姓的難,鄭板橋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長夜難眠,秉燭提筆,洋洋灑灑一首《逃荒行》,詳細描述了饑荒下流民的艱難處境。鄭板橋,原名鄭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於江蘇興化。
  • 鄭板橋是個怎樣的人?鄭板橋的趣聞軼事
    鄭板橋,原名鄭燮,字克柔,人稱板橋先生,揚州八怪之一,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這一輩子只畫蘭、竹、石這三樣東西,他曾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歷史上的鄭板橋是個幽默風趣、脾氣古怪的人,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鄭板橋的故事。
  • 面對誤解,要保持理智
    後來派出所出面調查,證實張老漢並沒有偷牛,是老人誤解了,但由於張老漢的傷人行為,他既要向老人道歉,還要承擔老人一萬多元的醫藥費。不難看出,這個事件一開始時張老漢並無過錯, 只是八旬老人一味的誤解讓他情緒失控,出手傷人,最終釀成禍端。可以說,張老漢有一個被誣陷者變成一個害人者,全因他不能理智地面對誤解。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怪」在哪裡?他為何一生只畫蘭和竹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清代畫家,其實「板橋」只是他的號,鄭板橋原名叫鄭燮。後來畫家創作的鄭板橋形象「揚州八怪」以「怪」聞名於世,作為「揚州八怪」代表人物的鄭板橋自然與「怪」也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