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是誰?是你、是我、是他,是我們做人想企及的高度

2020-12-18 生活囈語

文/齊志琳

鄭板橋是誰?每個人都知道,是清朝畫家,做過縣令,會書畫,他清廉、清高、孤介、正直。

鄭板橋是名人,也是與我們普通人最貼近的一個名人。如果你深入了解一下他的經歷、他的性格、他的想法、他的作派、他的態度、他的行為,你會長嘆一聲,我不也是這樣的麼?

比如,他的出身,就像我們大部分人一樣,不是皇天貴胄,也沒有含著金湯勺出生,就出生在普普通通的家庭,他甚至還沒有我們大多數人幸運,因為他很早就失去了親生的母親,靠乳母養大。他很聰明,也很用功,為迎戰會試,他曾經整整一年,蜇居在揚州對面江中的一個小島——焦山上攻書,就像我們高三衝刺的學子。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金榜題名,中了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你是不是覺得,他其實就像我們村的那個誰誰?聰明、有天賦,又因為明白自己的家境、出身,知道只有考上大學才能出人頭地,所以也就比較爭氣,學習很刻苦,最後終於靠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前途。

從他的出身,他的求學,我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常常想,假如我們能穿越回去,我們跟他是有很多共同話題的,我們可以跟他講自己的高三或者高四,他會講自己考秀才、考舉人、考進士的艱辛經歷。反過來,如果板橋能穿越而來,生活在現代,他也一定能適應和我們一起的生活,因為他可以和我們一起上高三或者高四,還能代課掙錢,養活自己,在沒有當官之前,板橋就是一名私塾先生。沒準代課之餘,他還會向我們訴苦說「課少父兄嫌懶惰,功多子弟結冤讎」,感嘆「教館本來是下流」,和我們當前感嘆教師地位低異曲同工。不過,他可能比當前的我們更能抵禦電子產品的誘惑,因為他有一個很痴迷的愛好——那就是美術。他尤其愛畫竹,是「揚州八怪」之一,造詣水平應該能入選國家級會員,還愛書法,還自創書體——亂石鋪街體,放到現在,那應該是大師級的水平。

你是不是也有愛好?是不是也想達到大師級的水平?但是你可能有愛好卻不像板橋那樣有天賦,即便有天賦可能還沒有他那份鑽研勁和刻苦勁。所以,你想做鄭板橋那樣的書畫大家,卻只能想想而已,在藝術的追求上,他是我們想,卻無法企及的高度。

板橋後來是學而優則仕,作了縣令的。他平生好罵人,都罵的什麼呢?他罵過富而不仁的富翁,罵過以科名自負,貶低他人的官員,罵過鑽營的秀才,罵過黑心的訟棍,就像我們也是點評時局,遇上看不慣的人、事,也是要罵上一番,這一點又是我們和板橋相同的地方。不過,在罵人這一點上,讓作了縣令的鄭板橋與我們普通人相比,是不太恰當的,應該讓他跟現在同級別的縣官比,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可能會罵人罵是酣暢淋漓,但假如讓你同鄭板橋那樣,作了縣官,你還敢肆意像他那樣點評時局,批評名人嗎?恐怕不敢吧。畢竟,板橋不作縣令,還可以憑書畫掙錢養家,如今的縣官不做官了,靠什麼吃飯?這恐怕又是我們想,但無法企及的一個高度。

最後,鄭板橋和我們還有一個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對居住環境的嚮往,鄭板橋喜歡住在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據他在給其弟鄭墨的信中說,他想住在「……一土牆院子,門內多栽竹樹草花,用碎磚鋪曲徑一條,以達二門,其內茅屋二間,一間坐客,一間作客,……俱用草苫」這樣一個地方。看,板橋想要住的地方多麼田園,多麼詩意,又多麼素樸,是不是我們也常常想住在這樣一個地方。可是,鄭板橋後來住到了,我們卻住不到。首先是除非你有勇氣,辭去工作,回到鄉下老家,城裡是沒有這樣一處地方供你居住的。其次是即便你辭了工作,回到了鄉下的老家,你還是住不成。因為,到了老家,沒有工作,你吃啥?喝啥?人家鄭板橋可是靠著書畫就有人自願上門送錢的。你能嗎?不能,還是老老實實地呆在城市的鴿子籠裡討生活吧。最後是,鄉下wifi信號那麼差,你忍受得了上不上網,打不了遊戲?

所以,鄭板橋所思所想所為,跟我們所思所想所為,是一樣的。鄭板橋是名人,鄭板橋也是普通人,鄭板橋是你,是我,是他,鄭板橋又不是你,不是我,也不是他,他是一個人生的標杆,永遠懸在那裡,是我們每個人做人都想企及的高度。

(本文為「生活囈語」百家號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複製)

相關焦點

  • 鄭板橋的判詞
    在他當年的「工作痕跡」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好玩的地方。   鄭板橋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這爺仨一個個躺下去,鄭板橋卻一步步爬上來。   只可惜,雖然當了進士,卻不走官運,年過半百,才到山東做了小縣令。鄭板橋一生窮困,他的父親是餓死的,兒子也是餓死的。   即使當了縣令,也還是窮。可在那個時候,當個清官,就這待遇。
  • 「吃虧是福」和「難得糊塗」,讓我們學學鄭板橋的處世智慧
    這是鄭板橋對於世人的警示,也是他自己的處世智慧。我們都知道鄭板橋最擅長的是畫竹。在世人眼中,竹是君子的化身,正直、挺拔、堅韌、長青(清)。這樣的品質,正是鄭板橋所擁有的。所以,他喜歡畫竹,也是以物喻志。 一個人能夠在青史上留名,自然是要有與眾不同的地方的。
  • 像鄭板橋這樣有天賦的學者,當了一個縣令,那他是怎麼斷案的?
    有一天早上,當鄭板橋走進大堂,發現沒有什麼不對勁時,他拍了拍木槌,剛想說「退堂」,有人敲著鼓抱怨冤枉。他皺著眉頭說:把原告帶上來。這個起訴者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人,他抓住兩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走了進來,衝著鄭板橋喊道:大人,我想告這兩個不孝的兒子。鄭板橋看了一眼,只見老人一把鼻涕一把淚,然後看著那兩個年輕人顫抖著,老人告他們,他們沒有為自己辯護。他們聽天由命。
  • 趣事,沒錢的糊塗人鄭板橋的一段風流佳話
    趣事,沒錢的糊塗人鄭板橋的一段風流佳話提到鄭板橋,人們就會想到他的「難得糊塗」,然而這樣一個難得糊塗之人,也是個「風流」種子,這是他自己承認的,他曾這樣描述自己:「酷嗜山水,又好色,尤多餘桃口齒,及椒鳳弄兒之戲。」這也是文人常態,沒有那才是不正常。
  • 面對誤解,我們與鄭板橋、魏神醫差距在哪裡?
    我們看看兩個典型的例子。   那個揮毫寫下「難得糊塗」四個大字的鄭板橋,當年從江蘇興化老家來到蘇州,在城東桃花巷的東頭開了畫室。而在西頭也有一個畫室,主人是擅長畫梅花的呂子敬。鄭板橋到了蘇州後只畫蘭竹、禽鳥、蟲魚,就是不畫梅花,有人要他畫梅花,他都介紹到西頭的呂子敬畫室。
  • 正直畫家鄭板橋,一心為民善良做官,他做過什麼讓百姓如此敬佩?
    於是他即興給小偷說了一首詩。詩的意思大概是「在這個刮著大風,月亮當頭的深夜裡,來到我這個貧窮的家裡實在是辛苦你了,我家裡的字畫,收藏的書倒是非常的多,但是床頭上的錢實在是連半個也沒有。」小偷聽了以後,連忙轉身就跑,這個時候,鄭板橋又作了一首詩為小偷送行,詩的意思是「你出去的時候不要驚動了那條黃尾巴的狗,如果爬上的話不要打碎了牆頭上的花盆。」
  • 鄭板橋的茶緣豔遇你知道嗎?鄭板橋的茶詩與《揚州雜記》品讀
    鄭板橋告知說:「我就是鄭板橋。」婦人大喜,忙著邊向內走,邊呼喚道:「女兒快起來,女兒快起來,鄭板橋先生在這裡啊。」待我吃好,婦人的女兒,梳妝打扮齊整而出,向鄭板橋款款行禮並謝道:「久聞您的大名,讀您寫的詩詞,很是喜歡,聽說你有《道情》十首,很想一讀,能為小女書書寫一份嗎?」鄭板橋答應了。女子立即取來了淞江蜜色花箋紙,湖穎毛筆,紫端石硯臺,並以纖纖玉手為之磨墨,請鄭板橋當場書寫。
  • 鄭板橋:一個有趣的靈魂和他獨創的「亂石鋪街體」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鄭板橋說到做到,他顛沛了一生,經歷了妻子和兒子的早逝,做人仍如磐石般堅強,如清竹般勁挺,如蘭花般高潔。他的舅父精通書法,鄭板橋的書法薰染就來源於此,但他的書法能取得成就,全靠日積月累的努力。鄭板橋從幼年起,如痴如狂地臨摹古人墨跡,平日裡練習書法更是廢寢忘食,就連走路,手指還在隔空比劃。娶妻後,仍每日起早貪黑地練習。一日深夜,在妻子的催促下終於上床就寢,誰知他躺下後,他把自己的手指當毛筆,在自己的肚子上寫,還劃到到妻子的肚子上。
  •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怪」在哪裡?他為何一生只畫蘭和竹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清代畫家,其實「板橋」只是他的號,鄭板橋原名叫鄭燮。鄭板橋創作的《竹》局部鄭板橋曾經告訴人們說竹子外硬內空即結實又虛心。竹子有節,節裡有氣,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樣有節有氣。竹子很樸實,它一生不開花,不像別花卉那樣炫耀,華而不實的。
  • 鄭板橋的三幅畫,人生的三種境界
    《蘭花佛手圖》一想到這裡,她馬上向禪師詢問:在喧囂的塵世中,我們如何才能保持心靈的清靜呢?禪師聽後,反問她說:「你每天來佛殿獻花,想必一定是個愛花之人。那我問你,如何才能使花朵保持新鮮並且散發香氣呢?」
  • 原來你是這樣的鄭板橋|「宰客」趣事
    鄭板橋是誰?諸位看官也許會說,就是那個畫竹子特別好的那個......那他本人長啥樣您知道嗎?說到這兒,您可能得撇嘴了:「為啥要知道他長啥樣,我認識不就行了......」可您想啊,自古以來風流才子數不勝數,您都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怎麼能在芸芸人海中認出他來呢?不知道,也沒關係,下面我就和您一起,穿過這厚厚的故紙堆,去見一見這位才華橫溢的老爺子......
  • 揚州三怪之一,有趣生活的鄭板橋,關於他的三則小故事
    下面我給大家帶來鄭板橋的三則有趣的小故事,讓我們從其他方面來了解這個特別厲害的文人。鄭板橋中「狗肉計」鄭板橋特別喜歡吃狗肉,他的鄉鄰親朋每次將狗肉送給他,他就忍不住揮毫作一幅畫送給他們。有一些富商用千金去求鄭板橋的畫,但是鄭板橋都不願為他們作畫,那些富商都特別的苦惱。
  • 鄭板橋曾國藩鍾情「吃白飯」 淡泊方能成大業
    鄭板橋畫作  史上  在中國古代,想做聖賢,其中有一項指標必須達標:口味淡。  正的而言是鼓勵窮小子忍受艱苦,埋頭奮鬥,將來能提升人生的物質待遇和地位,今日吃苦,是為他日做人上人;負的而言,這個「為人上人」的理想,說明當年吃苦的動機就不太純正,說明人生的物質待遇和地位雖然提高了,但人生的境界卻下滑了,因此某些特能吃苦的人一旦成為「人上人」,比誰都貪婪,瘋狂彌補當年吃苦的代價,中國古代這種例子不少。
  • 揚州八怪之鄭板橋,他做的對聯惟妙惟肖,真令人回味無窮
    只見鄭板橋微笑著說:「我聽說之前濰縣的官吏橫徵暴斂,至使濰縣百姓民不聊生,我到任之後,決定把衙門裡的腐敗之風放走,所以特意鑿孔用來透透氣!並張榜告示:「本府剛到任,不分時間,有冤申冤,有苦訴苦」。鄭板橋還親自做了對聯一幅:黑漆衙門八字開有錢沒理莫進來頓時只見壓抑已久的百姓,有冤的明冤,有苦的訴苦,只見縣府衙門口被圍得水洩不通,由於他秉公辦案剛正不阿,所以被當時的百姓稱之為「青天大老爺」。自此以後,鄭板橋在當地的名聲大躁。
  • 當鄭板橋幫窮老嫗畫扇之後
    不想,老嫗卻指著他對兒子兒媳說道:「就是他。」那漢子上前打量了他一番:「就是你說的扇子你全包了?」鄭板橋一聽,不對啊,東門畫坊的老闆隔三差五就上門求畫,這如今這送上門的,怎麼可能不收呢?正要詢問,卻聽漢子一聲冷笑道:「既然說了全包,就趕緊把剩下的畫完,我們就不追究你了,不然,我們已報官,看我們縣太爺不打死你!」
  • 個性名人,鄭板橋
    其父也認真教育和指導著鄭板橋的學習,加之鄭板橋自身慧根甚高,其在八九歲就會寫文章和作對聯了。提起鄭板橋,就不得不提他的愛竹人生了。他的竹,清瘦有力 畫筆遒勁簡約,格調清新而恬淡,畫風頗為粗獷,聞名於世。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僅愛畫竹,更是以竹的氣節為自己的人生標準,淡泊名利,清雅脫俗。
  • 鄭板橋僅用6個字,說透成功的真相
    比如我們都知道的這句「求人不如求己」。很多人會用於勸人獨立、自強等。這是對的,但也不全對。這句話,其實出自清代詩人鄭板橋的一首詩,題為《籬竹》。他不得不賣畫為生,但收入依然微薄,日子過得相當清苦。慢慢的,生活的壓力,加之對現實的不滿,鄭板橋得了「氣淤之病」。有一天,因為風雨交加,鄭板橋沒有出去賣畫。百無聊賴的他,躺在床上看風景。這時,大風大雨中的竹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 清朝怪人,鄭板橋軼事一二
    響聲驚醒了鄭板橋,接著月光他已經看見是一小偷,他沒有立馬叫喊,也沒有抓賊。只是默不做聲,假裝繼續沉睡。小偷暗自慶幸,繼續伸手偷米,一探米缸,結果大吃一驚,因為根本沒有米。鄭板橋此時已經看清楚了小偷樣子,看他衣裳破爛、瘦弱矮小不但早已不想抓他,並且還可憐他起來,可轉念一想,人窮志不能窮,做「梁上君子」總歸不光彩,於是怪人想怪辦法,他忽然大聲呤道:「大風起兮月黃昏,有勞君子到寒門。」
  • 難得糊塗的鄭板橋,官小卻能有所成,看他怎麼樣做一個清官?
    鄭板橋,人稱"揚州八怪"之一。他出生之前家裡有近三百多畝的田產,是當地真真正正豪門大族。然而在他出生以後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隨著鄭板橋的慢慢長大,家裡的經濟條件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鄭板橋小時候不是母親一手養大的,而是由自己的乳母養大的。他的乳母是他奶奶的一個侍女。她經常買餅給小鄭同學吃,當鄭板橋家裡再也沒有辦法支付乳母工資以後,他的乳母不得不離開了鄭家。
  • 原創:鄭板橋是一個非常卓越的人,他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的優秀
    鄭板橋這個時候也知道這是家務事,他這個父母官也不好管你,就靜靜的想了一想,然後詢問老婦人:「老人家,按照你的意見對你的兒子應該怎樣處理?」老婦這個時候更加的憤怒,一想到他對他的兒子這麼好,而他的兒子卻如此對他,所以一想到孽子所為,老婦人就被氣得渾身發抖,她對著鄭板橋說:「縣老爺,我是生了這麼一個畜生。就是殺了他,也不解我心頭之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