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嘔吐、心跳每分鐘240次,3歲幼女面臨心力衰竭……孩子出現呼吸...

2020-12-18 杭州日報

記者 柴悅穎 通訊員 張玥潔

「醫生,有位患兒剛剛入院,精神差,呼吸急促,體溫37.9℃,心率235次/分,血壓下降。」周一上午11點,市紅會醫院兒科病房醫生辦公室的電話響起,是病房護士站打來的。

電話裡提到的小患兒名叫樂樂,剛從醫院兒科門診轉過來,陪同的父母告訴醫護,女兒前一天突然發燒了,一整天都無精打採、食欲不振。這天早上起來又接連吐了三次,他們以為是「胃腸型感冒」,就抱著孩子到醫院看看。沒想到,這場看似普通的感冒,竟已威脅到了孩子的生命。

3歲女孩突發病毒性心肌炎

放下電話,市紅會醫院兒科主任詹璐趕到病房找到樂樂,只見小姑娘軟軟趴在爸爸背上,面色蒼白,大汗淋漓,精神狀態很差。她給樂樂做完詳細的體格檢查後,皺起了眉頭,孩子在安靜狀態下,心率竟高達240次/分,而1到3歲幼兒的正常心率不過每分鐘100至120次。

情況不好!詹璐立即組建兒科搶救應急小組,為女孩進行生命體徵監護。此時,床邊心電圖有了結果:室上性心動過速!

中午12點,醫生開始為樂樂靜脈推注抗心律失常藥物,可40分鐘內連續多次推注,樂樂的心率還是波動在每分鐘180至220次。此時,孩子明顯表現出了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手足冰涼的症狀。

「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衰竭的可能性很大,孩子的心肌搏動無力,隨時出現心跳驟停,必須快速復律!」此時,部分實驗室檢查結果也出來了,病房內參與搶救的醫護們都面色一緊。若樂樂持續心動過速無法緩解,必定進一步加重心肌損害,出現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詹璐立即聯繫心內科和特檢科主任,並為樂樂用上了營養心肌、抗心律失常等藥物,準備進行食道調搏復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樂樂復律成功,心率恢復正常,轉為竇性心律。看到這樣的結果,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女孩患病或與感染柯薩奇病毒相關

明明只是普通的腸胃不適,怎麼會引發病毒性心肌炎?

「根據初步的化驗結果來看,孩子可能感染了柯薩奇病毒。」詹璐說,這種病毒通過呼吸道感染,起病症狀隱匿,以消化道症狀為主。病毒可以直接破壞心肌細胞,影響心臟功能,死亡率極高,病癒後也可能留下心臟房室傳導阻滯等後遺症。

像樂樂這麼重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近幾年,詹璐遇到過三四例。病毒性心肌炎各年齡段均可發病,但以學齡前嬰幼兒及學齡期兒童多見,好發於夏、秋季。

「前幾天,我們醫院也收治了一位嘔吐、發燒入院的患兒,心肌酶譜數值高達1萬多,已經『爆表』,身體各項指標極差,最後做了人工膜肺ECMO,才救回一命。」詹璐說,柯薩奇病毒有許多亞型,感染後可以直接破壞心肌,導致心肌細胞變性、壞死和間質性炎症,也可以引發患者自身強烈的免疫反應,侵蝕心肌。

需要注意的是,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很容易漏診,越早診斷和救治,生存率越高,但許多患兒被當成普通感冒和腸胃炎,直到去世也沒能明確病因。

發病前可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症狀

病毒性心肌炎有哪些蛛絲馬跡?

詹璐介紹,多數患者在發病前1到2周,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僅似「感冒」樣表現,或表現為乏力、多汗、心悸胸悶、噁心嘔吐等不適;重者則很快出現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嚴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一般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若得到及時有效的綜合治療,絕大多數愈後良好。而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又稱為『爆發性心肌炎』,死亡率極高。」

針對一般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詹璐想提幾點建議:

患病急性期內絕對臥床,以減輕孩子的心臟負擔,休息時間不應少於3個月,出現心臟擴大的患兒延長至半年到一年;

積極治療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原發病,如病毒性感冒、流感、腸道感染等;

注意膳食營養,多吃富含鉀及維生素C的食物。

「如果孩子出現腹痛、嘔吐、胸悶氣短、心率很快、體溫不退、面色蒼白、精神差等症狀,絕不能輕易忽視,除了胃腸道疾病,一定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詹璐提醒。

編輯 鄒倩慧

相關焦點

  • 3歲女孩心跳240次/分,孩子「心動過速」怎麼辦?
    3歲女孩心跳240次/分,孩子「心動過速」怎麼辦?240次的3歲女孩。經醫生檢查,孩子在安靜狀態下,心率竟高達 240 次/分,而 1 到 3 歲幼兒的正常心率不過每分鐘 100 至 120 次。更讓人感到後怕的是,家長竟然未察覺,以為是胃腸型感冒才引發的嘔吐等症狀。這種不讓人注意,但對寶寶健康造成極大威脅的「心動過速」,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病?
  • 心臟「電路」異常 寶寶心跳每分鐘240次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蔡櫻柳通訊員劉雲芳)每分鐘心跳最高達240次,出生2個月的寶寶小彥有一顆瘋狂跳動的心臟。這是一種先天性心臟病。近期,醫生通過射頻消融術為小彥消除了這一困擾。
  • 杭州3歲寶寶發熱嘔吐,家長以為腸胃感冒,次日醫生發現不對勁,立馬...
    都市快報訊 7月26日,3歲的樂樂突然出現了發熱、嘔吐的症狀,一整天都沒什麼精神,食欲不振。第二天早上起來又吐了3次,家長以為只是「腸胃感冒」,送孩子來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科就診。她給樂樂做了詳細的體格檢查,安靜狀態下的心率甚至超過240次/分(1~3歲兒童正常心率每分鐘100~120次),於是立即啟動兒科搶救應急小組,對患兒進行了生命體徵監護。這時,床邊心電圖也有了結果:室上性心動過速!
  • 寶寶的呼吸和心跳比較快,正常嗎?
    兒童呼吸和心跳的特點 成人心率是60到100每分鐘,而嬰兒的心率是120到140左右每分鐘。 成人呼吸是16到20次每分鐘,嬰兒則是35到45次每分鐘。
  • 寶寶呼吸「頻繁」心跳「快速」新手爸媽別太慌
    兒童呼吸和心跳的特點成人心率是60到100每分鐘,而嬰兒的心率是120到140左右每分鐘,成人呼吸是16到20次每分鐘,嬰兒則是35到45次每分鐘。嬰兒尤其是新生兒,呼吸和心跳速率快,主要原因是嬰兒的肺活力比較薄弱,而身體生長又比較快,需要大量氧氣供應,只能加快呼吸和心跳來滿足機體的需要。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心率和呼吸頻率會逐漸下降,下面是我國各年齡段兒童每分鐘的心跳和呼吸次數,家庭可以對照一下。
  • 心跳每分鐘跳多少次才正常?專家告訴你答案!
    正常人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心跳的次數即為心率,一般為60-100次/分,可因年齡、性別或其它生理因素而不同。一般來說,嬰幼兒心率快,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心跳減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齡男性快,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 心跳快是怎麼回事 一分鐘心跳多少正常
    一、竇性心跳快成人竇性心率>100次/分鐘,可有心悸。見於運動或情緒激動,也可見於感染、發熱、休克、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心肌炎、心衰等多種原因。1、生理性: 生理性心跳快是很常見的,許多因素都影響心率,如體位改變、體力活動、食物消化、情緒焦慮、妊娠、興奮、恐懼、激動、飲酒、吸菸、飲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齡也是一個因素,兒童心率往往較快。
  • 醫生:每分鐘心跳60次活90歲 心跳70次活80歲
    本報記者 谷伊寧  浙江「心跳大會」昨在紹興落幕。紹興人民醫院院長郭航遠的一句解讀,令參加新聞發布會的記者們為之一振:每分鐘心跳60次,活到90歲;心跳70次,活到80歲……也就是說,略緩、有力的心跳對長壽貢獻大。
  • 心跳決定壽命 研究稱每分鐘跳60下最長壽(圖)
    心跳決定壽命 每分鐘跳多少下最長壽  正常成年人安靜時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間。國外一項研究對年齡在35~84歲的人群進行了26年跟蹤調查,結果表明,隨著心跳次數加快,死亡率呈大幅度上升趨勢,男性人群尤為明顯,當然心率過慢也不利健康。人的壽命呈現一個U型曲線,即心率長期低於50次/分或長期超過80次/分都會使死亡率增高。國內的大規模樣本調查也發現,心率過快的人壽命比一般人要短。相比之下,心跳60次/分的人壽命高於70次/分的人,而心跳70次/分的人壽命又高於80次/分的人。
  • 兒童突然心跳加快,是怦然心動還是心律失常?
    剛入院患兒心跳快達每分鐘240次家長竟然未察覺!病房裡一位年輕媽媽正在努力給她4個月大的寶寶餵奶,可寶寶拒食又哭鬧不安。小王醫生巡房時發現寶寶臉色蒼白、氣促明顯,遂立即聽診,發現心跳快到240次每分鐘,拉了床旁心電圖,經判斷是室上性心動過速。
  • 2歲男孩深夜發高燒 1分鐘心跳150餘次嚇壞家長
    宿遷網訊(記者 徐其崇)昨天上午,手機尾號為8503的韓先生報料稱,26日深夜,20多歲的女子潘某(化名)因兒子健健(化名)心跳太快,嚇得抱著兒子就往黃墩醫院急診室跑。見到醫生時,潘某嘴裡還不停地說:「孩子心跳太快了,會有危險的,孩子心跳太快了,會有危險的……」潘某告訴值班醫生,她在家給健健測脈搏,發現1分鐘跳了150多次,可把她嚇壞了。經過醫生仔細檢查,發現兩歲的健健是因化膿性扁桃體炎引起了高熱,而高熱又引起了心跳增快。醫生立即給予健健補液及降溫處理,約45分鐘後,健健體溫降到了37.8℃。
  • 41歲高齡孕婦心跳停止50分鐘後起死回生
    如今這位41歲「高齡」女士再次懷孕喜出望外時,卻在懷孕33周突然出現劇烈腹痛腹脹、噁心嘔吐,並伴有胸悶、氣促,當地醫院診斷為重型急性胰腺炎,病情加重後,送往在湘雅醫院,就診時發現胎兒已死於腹中。  王女士情緒極其低落,無法承受連續兩次的喪子之痛,加之伴有較為嚴重的肺部感染,正當醫護人員為其病情尋找有效治療措施時,她突然心跳驟停。
  • 心梗患者呼吸、心跳已停止,醫生用3分鐘實現逆轉
    近日,我院胸痛中心接診了一名60歲的胸痛患者林叔,心電圖提示廣泛前壁心肌梗死。胸痛中心立即啟動,得益於優化、高效的救治流程,在林叔呼吸心跳都已經停止的情況下,醫護團隊開展搶救並在3分鐘內完成支架植入手術。最終成功救治林叔,讓他轉危為安。
  • 每分鐘18到19次的心跳頻率,對人而言意味著什麼?
    廢墟下傳來微弱信號,貝魯特大爆炸30天後,一名救援人員透露,他們使用傳感器檢測到瓦礫下有微弱的呼吸和心跳,心率每分鐘能達到18次,該團隊安裝了熱圖像掃描設備,通過檢測救援人員確認,瓦礫下共有兩人,一個尚有生命跡象,而另一名已不幸遇難,活下來的這名很有可能是一個孩子。
  • 心跳穩定人長壽,每分鐘心跳多少次正常?心跳快了、慢了怎麼辦
    心跳穩定人長壽,每分鐘心跳多少次正常?心跳快了、慢了怎麼辦我們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生命特徵,最主要的兩個標準就是呼吸和心跳,因為只有正常呼吸,身體才能得到足夠的氧氣,只有心臟正常跳動,身體內部的血液才能正常循環,而其中心跳也是判斷身體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當然每個人的心跳速度也不盡相同,而且我們每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心跳的速度也不同,一直以來,關於心跳的快慢就存在分歧,有人覺得跳的快一點好,也有人認為慢一點好
  • 心跳穩定人長壽,每分鐘心跳多少次正常?心跳快了、慢了怎麼辦?
    將手指放在以上任意部位,從手指感受到搏動開始,記錄下一分鐘之內搏動的次數,就是我們的心率。一般來說,正常成人在平靜的狀態下,測得的心跳範圍應當是每分鐘60次至100次。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並非低於60次或高於100次就一定代表患有疾病,有很多疾病以外的因素都會導致心跳過慢或過快。心跳過慢有哪些原因?
  • 60歲以後,每分鐘心跳多少次算正常?心跳過慢過快會怎麼樣?
    有的老年人在過了60歲以後,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心跳速度變慢很多,也就會產生擔心,害怕是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過了60以後,每分鐘心跳多少是屬於正常的?年齡增長以後,心跳的速度會有變化,但也不是唯一的標準。想要知道每分鐘心跳多少算正常,還要考慮多個因素,在發生心跳速度有明顯變化的時候,看看有沒有其他的異常症狀,如果有,那就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了。一般正常的成年人心跳是在60-100次/分鐘,老年人也不例外,心跳可能會比年輕時候慢一些,但只要保證在正常範圍內就不必太過擔憂。還有就是心跳的快慢,也是分時間段的,一天當中,每個時間段的心跳頻率都是不一樣的。
  • 心跳每分鐘多少次正常
    核心提示:心臟是我們人體的發動機,心臟有任何問題都直接會影響到身體的各個功能,為了讓身體的其它功能正常工作,心臟無時無刻不在跳動,一個人的心跳速度以及心跳頻率會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健康,心跳每分鐘多少次正常?對於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並不能給出正確答案。
  • 每分鐘心跳多少次正常?心跳快了、慢了怎麼辦?醫生告訴你答案!
    日常生活中,心跳和呼吸都是我們身體生命的象徵;了解自身的心跳快慢,能夠幫助我們監測自身的健康情況。雖然我們把手掌放到左胸口的時候,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心臟的跳動,但心跳快慢並不是這樣就能夠測出來的。心跳快了、慢了怎麼辦?每分鐘心跳多少次正常?看完你就明白了!
  • 每分鐘心跳120次正常嗎?心跳過快的危害有哪些?為什麼會這樣?
    正常情況下,健康的身體,心跳保持在60—100次每分鐘,更多的人是70次,從事體力靠勞動的人,可能會稍微快一點,但也不會達到120次。當然也有一些身體健康的人除外,這就是嬰兒,在剛出生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150次每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