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國內人工成本上漲迅速,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很多訂單遷到了東南亞,越南、孟加拉國、印度等都是受益國。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產業發展環境的標準,而近期海外疫情的再度爆發導致大量訂單回流國內,凸顯了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上的不可替代性。從9月開始,不少外貿企業出現爆單情況,甚至有些工廠訂單已經排到明年5月。有貨車師傅稱,自己等了3小時才裝上貨。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也向媒體透露,目前,中國幾乎每天都有一些行業和地方的外貿訂單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市場來生產。
受疫情影響,雖然上半年我國皮革行業受到的打擊可謂不小。但5月份開始,國內疫情控制得當,生產開始有序恢復,加上國內需求拉動,行業出現回暖跡象。
與此同時,國外的疫情愈演愈烈,始終沒能完全控制,導致產業鏈受到衝擊,大量工廠沒法進行生產,而中國疫情控制得力,加上原材料充足,勞動力效率高,完整的供應鏈體系無疑成為世界訂單的最佳選擇。
「最近,我們接到一批印度調過來的訂單,工廠正加班加點趕生產。」萬邦(清新)鞋業有限公司(下稱「萬邦鞋業」)行政副總經理彭毅生說。萬邦鞋業是世界知名運動品牌的供應商,過去產品九成銷往海外,然而疫情的全球蔓延致使其上半年外銷訂單有所下滑。在此情形下,過去幾個月萬邦鞋業把目光投向國內市場,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投入更多人力、經費用於技術升級,並在客戶開展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推出更符合國內市場需求的產品。
而這並非個例。「大約有78萬雙鞋調過來,貨值3000萬美元,目前工廠訂單已經排到年底。」6月以來持續回流的海外訂單,成了彭毅生甜蜜的煩惱。目前工廠正忙碌地安排生產計劃,每天增加兩小時工時,並改雙休為單休,保障訂單按期交付。
相似的一幕也在誠展(清遠)鞋業有限公司(下稱「誠展鞋業」)上演。「現在訂單下到了12月,我們每個月都可以百分百消化訂單。」該公司中國區總經理趙鴻豔說,其所屬的集團公司在越南、柬埔寨等國也設有工廠,近期客戶不斷將訂單轉移至中國。
據了解,由於印度、東南亞等地疫情形勢嚴峻,不少外企將當地訂單轉移至中國工廠,近幾個月來國內外貿鞋廠訂單回流現象顯著,提振了企業的經營信心。多名業內人士認為,訂單回流的主要推力有兩股,一是仍然膠著的海外疫情,二是持續增長的國內市場。隨著疫情在印度、東南亞等地持續蔓延,鞋廠無法正常開工、按期交貨,品牌方的訂單紛紛回流到中國。而早在今年初,中國便出臺有力舉措,打響了防疫復工的「雙線戰役」,進一步凸顯優勢。同時,中國市場消費熱情高漲,吸引外企不斷加碼布局。不過,如何將「回流」訂單變「長留」,也是擺在企業面前需要正視的一道考題。
文丨來源於中國皮革網、南方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圖丨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