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江蘇選拔賽昨天在南京師範大學落下帷幕,13支初中生參賽隊伍經過初賽、決賽的激烈比拼,最終連雲港新海實驗中學逆襲奪冠,他們將代表江蘇出戰「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昨天的決賽現場,意外頻發,「窠臼」、「鸕鷀」、「蓬戶甕牖」等讓觀眾大呼「好難」的詞組,小選手淡定自若,各個「擊破」;相反,「間隙」、「老嫗」等常用詞卻把他們難住了。大賽命題組組長、南師大董志翹教授表示,這次比賽的思路恰好是考同學們的常用漢字,較生僻字只佔30%,「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們能夠規範使用漢字,不需要他們為了應賽而死記生僻字」。
巔峰對決意外頻發
常用字上栽跟頭 「間隙」的「隙」寫錯了
闖過初賽的鎮江市江南學校、連雲港新海實驗中學、南京市29中初中部、江蘇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四支隊伍上演了一場巔峰對決,此前他們經過了校內選拔、市級比賽、省級賽初賽,過五關斬六將才脫穎而出。昨天的比賽採用積分制,分兩輪進行。第一部分是必答題,每支隊伍派出5名小選手上場比賽,每一輪20名選手依次答題,共進行5輪。每組回答25道題,最高可得250分。每名選手有40秒作答時間,選手回答完畢後,由評委團老師現場評判。
第一個上場的是鎮江市江南學校的1號選手。「請聽題guī yī」,是指信奉佛教或參加其他宗教。聽完解釋,小選手露出了輕鬆的表情,「皈依」二字清晰地出現在田字格中。評委亮出了三盞燈,答題正確。不過第二題「bù yú」卻難住了連雲港新海實驗中學的1號選手,「是指出乎意料的事。」這名戴著眼鏡的小男生思索了十幾秒,遲遲沒有下筆,「虞姬的虞」,看臺上,著急的觀眾小聲念著,40秒時間到,小男生憋得滿臉通紅,沒能答對第一題。「有點可惜啊,不難。」
意外的事接連發生,第一輪第四題是「lǎo yù」,「是老年婦女的意思」,或許是因為太緊張,江蘇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的1號選手偏偏沒寫對。在接下來的比賽中,選手們似乎跟常用字「對上了」,頻頻出錯。在第三輪的比賽中,有同學抽到詞組「xūn zhēng」燻蒸,小選手畫蛇添足,寫成了「燻蒸」。主持人念的是「糧囤dùn」,小選手卻遺憾地寫成了「糧屯tún」。成語「bù gān bù gà不尷不尬」竟也難住了一名選手。
第四輪的比賽更讓人大跌眼鏡,鎮江市江南學校的小選手聽寫「jiàn xì間隙」,一失手,「隙」寫錯了,多出了一撇,觀眾席一片惋惜聲。接著,連雲港新海實驗中學聽寫「shuǐ tǎ水獺」,長在海邊的小選手似乎對這種生活在河邊的動物感到陌生,無從下手。
生僻詞卻錯誤少 「牝雞司晨」「龜趺」全答對
第一輪必答題部分,南京29中表現最搶眼,25道題只錯1題,拿到全場最高240分。他們抽中的第三組考題被現場觀眾戲稱「死亡之組」,這組裡有多道難題,5名選手卻表現沉著冷靜。比賽第三輪,他們遇到了「pìn jī sī chén」,是指母雞報曉,比喻婦人專政。觀眾席上一片「好難」的感嘆,「是哪個pìn呢?」「聽都沒聽過。」記者查詢詞典了解到,這個成語出自《尚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29中小選手思索片刻後,果斷下筆,「牝雞司晨」,三盞燈亮起,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很快,他們碰到了另一個挑戰,「guīfū」,是指碑下的龜形石座,「哎呀,肯定寫不出來了,這個詞他們可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29中的帶隊老師在場下捏了把汗,令人嘖嘖稱奇的是,29中的2號小選手竟然答對了。在聽寫厲兵秣馬[lì bīng mò mǎ]時,選手寫出「厲」字時,有著急觀眾輕聲說,「錯了,應該是礪,磨兵器要用石頭呀。」結果證明小姑娘答對了。聽寫常見但容易寫錯的成語時,他們沒給對手留下機會。桀驁不馴[jié ào bù xùn],不容置喙[bù róng zhì huì]等。
其他參賽隊表現同樣精彩,比如鎮江市江南學校寫對了不刊之論[bù kān zhī lùn],「四個字雖不難寫,知道這個成語的初中生可能不多」。一位帶隊老師評價說。連雲港新海實驗中學的選手答對了戎馬倥傯[róng mǎ kǒng zǒng]、蓬戶甕牖[péng hù wèng yǒu]、窠臼[kē jiù]等生僻詞。筆畫較多的成語風光旖旎[fēng guāng yǐ nǐ]沒難住江蘇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的小選手,必答題部分,他們拿下了230分位列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