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應懂得向孩子「示弱」,做到這3點,孩子會越來越出色

2020-12-20 寶寶知道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強大到無所不能,能為自己買到喜歡的一切,為自己洗衣、做飯,掃清生活中的一切障礙。因此,孩子們不管遇到什麼難題,都會向父母求助,即使是很簡單、自己能夠做的事,也會求助於父母。而大部分父母也是對孩子有求必應,恨不得為孩子解決一切困難。

一位女強人媽媽在事業上呼風喚雨,由於工作忙,把孩子送進了條件最好的私立學校,而且還配備了一位專職「傭人」,結果孩子只迷戀電子遊戲,為了玩遊戲甚至連家門都不出。

強大的父母,弱小的孩子,成為親子互動模式的常態,這看似沒什麼問題,因為家長愛護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然而「強父母、弱小孩」的模式卻也很容易令孩子積累一些弱小感,增加孩子消極的自我體驗,容易成為自卑、負性情緒的來源。

有位媽媽,自己生病了,還要強撐著給孩子做飯、洗衣服,而孩子一邊玩遊戲,一邊抱怨媽媽做的飯不好吃。而同樣是生病了,另一位媽媽卻明確告訴孩子,現在自己發燒無力,孩子要自己做飯,而且要給媽媽端水送藥。結果孩子不但自己做了飯菜,還跑前跑後地照顧媽媽。

在孩子眼中,父母越強大,他們的依賴性可能越強,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反而成就了孩子的「強大」。父母一定要理解,示弱並不是軟弱,示弱也是一種智慧。父母藉助孩子渴求獨立的心理,適當地向孩子示弱,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激發孩子的雄心和信心,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有人說:如果事情我們都做了,孩子自然就什麼都不用做了;如果我們有20%的事情不做,孩子就能完成20%。

之前演員劉燁帶著兒子諾一參加了一檔親子節目,節目裡劉燁諾一常常顛倒父子身份,相比兒子諾一,爸爸劉燁更顯得「不懂事」。比如採訪時要諾一誇他帥,做好晚餐後要暗示諾一投票給自己,分開執行任務時會假哭要諾一安慰自己。這讓網友大呼這不是「爸爸帶孩子玩」,而是「兒子帶傻爹上節目」!

有些網友認為劉燁的做法非常幼稚,不懂得當父母。其實劉燁恰恰選擇了一種輕鬆的教育之道,那就是跟孩子示弱。其實適當的示弱不僅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主意識和責任感,還可以拉近孩子的距離,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示「膽小」之弱,讓孩子更勇敢

當下的「育兒指南」中,有一種很有影響力的觀點,那就是為了避免孩子受到消極暗示,父母即使害怕特定的事物,最好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以免孩子「觀察學習」到了父母對特定事物的恐懼,這樣的「逞強」非常難為父母不說,未必真的把孩子影響的更勇敢。相反,父母適當地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恐懼,更容易激發孩子孩子的保護欲和對特定事物的勇氣。

有一位媽媽從小就害怕蟲子,但是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也難免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小蟲子,擔心自己的女兒也害怕,所以一直都極力掩飾自己對蟲子的恐懼,有一次陪孩子讀書的時候,翻到一頁有著很讓人害怕的蟲子,嚇得把書扔老遠,本來以為女兒也害怕的,沒想到她這個樣子卻把孩子逗樂了,發現了媽媽害怕蟲子,一直安慰媽媽不要害怕。這件事,並沒有讓媽媽消掉對蟲子的恐懼,卻因為這件事,讓孩子更勇敢,從此不害怕蟲子了,再出去玩的時候,孩子還會拿著蟲子來嚇嚇媽媽,也會懂事的保護媽媽!

示「差距」之弱,向孩子學習,讓他更自信

孩子雖然弱小,但他們的很多能力,比如音樂感知能力、語言學習能力、想像力等,卻是成人望塵莫及的,而且,由於自小就有著更好的教育條件,當今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往往比父母更強。如果父母能夠善於發現這些差距,並適當示弱,則更容易激發孩子的自信。許多成功家庭的實例告訴我們,父母要想在孩子面前成為一個合格的家長,不妨先當孩子的學生。可以常對孩子這樣說:

「……你太厲害了,媽媽小時候還不會呢!」

「……能不能告訴媽媽,你是怎麼做到的,太棒了」

通常情況下,當孩子發現連作為成人的媽媽不如她時,都是更添信心並樂於幫媽媽一起進步的。父母向孩子示弱與求助有助於建立學習型家庭。父母在與孩子共同的學習過程中,平等互助、不恥下問、勤學苦練,對親子雙方都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示「笨拙」之弱,讓孩子更獨立

善於偷懶的媽媽,更容易養出獨立的孩子,怎麼個「偷懶」法呢?

就拿孩子上學整理書包這件事為例。我朋友的孩子上學第一天,她就告訴孩子,媽媽沒有整理書包的經驗,以後你的書包就靠自己整理了,媽媽不會,幫不了你。孩子一聽媽媽搞不定,自然就自己去整理了,上學再也沒管過他的書包。

對於習慣媽媽幫他整理書包的孩子而言,媽媽可以在整理時故意遺漏一些東西,讓孩子次日上課時發現依賴媽媽帶來的不便,在這個基礎上,父母再提出孩子親自來整理的要求,一旦孩子「就範」,就及時鼓勵孩子的進步,以此類推,逐個擊破孩子依賴性較強的行為。

父母示弱是一種策略。通過這種方式,促成父母與孩子的有效溝通。就像與孩子的交流形成雙向迴路:不僅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期望,也能通過與父母分擔困難,幫助他人獲得自我成長來回饋父母。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用「心」教育)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聰明的父母應懂得向孩子「示弱」,做到這3點,孩子會越來越出色
    導讀:聰明的父母應懂得向孩子「示弱」,做到這3點,孩子會越來越出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聰明的父母應懂得向孩子「示弱」,做到這3點,孩子會越來越出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孩子12歲以後,真正聰明的父母都懂得「示弱」
    ,向孩子示弱這種「認慫」的行為,很難接受。然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的個性越來越強,主見也越來越多。如果父母只會一味地用身份和權威壓制孩子,難免出現激烈的衝突。懂得示弱的父母,可以用柔軟化解雙方的衝突。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誠,也更容易接納父母的意見。
  • 李玫瑾:當孩子12歲以後,聰明的父母都懂得「示弱」
    這位同樣被問這個問題的父親,很乾脆的回道:我真不會,要不然教教我啊,被批評的孩子瀟灑一笑,找回來自己的自信,乖乖的修改作業去了,其實,真正會與兒的家長,並不是一味的強勢壓制孩子,聰明的父母知道:學會對孩子「示弱」,比強勢更有用。
  • 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教會孩子這3點,難怪孩子越來越優秀!
    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教會孩子這3點,難怪孩子越來越優秀!有了孩子之後,想必每一位父母都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夠成長為一個足夠優秀的人。那麼我們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呢?其實關於孩子的培養,還是有很多小技巧的,這些小技巧體現在生活瑣事中,只要父母們能夠有意識地做好這些事,那麼孩子將會越來越優秀!
  • 父母向孩子示弱很丟人?智慧的家長都很「弱」,孩子卻很優秀
    在飯桌上討論有趣的的事情是可以增進家人感情的,但懂得向孩子示弱的家長也是聰明的,他們知道自己的示弱不僅是可以讓孩子繼續說下去,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很多時候,孩子向家長詢問問題的本意不是想知道問題的答案,而是想要告訴家長自己懂得也很多。這個時候家長的示弱更彰顯的無比重要。那麼,家長向孩子示弱對孩子成長有什麼好處呢?
  • 真正聰明的媽媽,都懂得跟孩子「示弱」,孩子以後獨立有自信
    而且,懂得示弱的母親,培養出的孩子會更加獨立,也更加有責任心和自信心,不信往下看。她將這件事分享到網上,網友紛紛點讚,並羨慕她有一個這麼勇敢和懂事的寶寶。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有一個"英雄夢",有些孩子夢想著成為孫悟空,有的孩子會裝扮成超人、美國隊長,有些孩子的偶像是奧特曼。所以,在爸爸媽媽適當示弱的時候,寶寶會感到自己的重要性,是能夠幫助他們的小英雄。在幫助父母做事的過程中,寶寶會肯定自我的價值,也可以收穫很多生活經驗、掌握許多技能。
  • 媽媽越強,孩子越弱!每個出色的孩子背後都有個會示弱的媽媽!
    作為媽媽,再能幹,也要懂得示弱。在生活中,經常聽父母抱怨:孩子一點都不懂的心疼父母,太冷漠了!我的一個同事是位「超級好媽媽」,對孩子事無巨細。孩子小時候出門,她要自己帶鍋,給孩子做營養餐,這樣才衛生!孩子出門旅行,行李她一樣一樣打包好,貼上標籤。
  • 父母在孩子面前懂得示弱,孩子就會更有擔當和責任心
    能幹的父母,厲害的父母都是懂得「示弱」的。當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視野會越來越寬,個性也會越來越強,這個時候如果父母還是用自己的權利和威信來要求孩子,必然會產生很嚴重和激烈的衝突。,如果我們還是和他們較真,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僵。
  • 每個出色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會「示弱」的家長
    當我們父母能放下姿態,向孩子「示弱」,你會發現自己更能和孩子打成一片,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也會更加親密。比如生活中我們可以故意說些示弱的話:媽媽拎不動這麼多東西,你幫我拎一些好不好?媽媽今天忙了一天好累,幫媽媽拿雙拖鞋換一下好不好?
  • 獨立又有擔當的孩子,是因為父母懂得「示弱」
    ,懂得示弱的父母卻罕見。這件事情讓陶虹特別感慨:原來父母越能幹越厲害,反而會傷害孩子的信心,甚至會讓他逃避失敗。慢慢的孩子長大了,他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個性越來越強,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依然用身份和權威去要求孩子,自然會產生激烈的衝突。從孩子的成長規律來說,所謂叛逆,只是孩子走向獨立的宣言。
  • 李玫瑾育兒觀火了: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跟孩子「示弱」
    你會你教教我唄~這位煩躁的女兒,微微一笑,背姿挺直,繼續自己內心的小驕傲。原來,真正厲害的父母,並不是靠強勢去壓倒,或者反覆去嘮叨。他們懂得:會對孩子「示弱」,才是家庭教養的利器。可惜,強勢的父母常見,懂得示弱的父母卻罕有。對許多人來說,父母意味著必須強大,甚至必須保持威嚴。向孩子示弱,這種近乎「認慫」的行為,無疑會帶來強烈的衝擊。更何況,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榜樣和引導者,怎麼能向孩子低頭呢。
  • 孩子12歲以後,真正厲害的父母都懂得「示弱」
    向孩子示弱,這種近乎「認慫」的行為,無疑會帶來強烈的衝擊。更何況,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榜樣和引導者,怎麼能向孩子低頭呢。其實,示弱並非是軟弱,也不是對孩子無底線的讓步。示弱的本質,是一種養育的智慧,是用柔軟化解衝突的技巧。小時候,父母是孩子的全世界,他們心甘情願地跟著父母的腳步走。
  • 想讓孩子獨立又有擔當,父母要懂得示弱
    ,懂得示弱的父母卻罕見。這件事情讓陶虹特別感慨:原來父母越能幹越厲害,反而會傷害孩子的信心,甚至會讓他逃避失敗。在我們長期的教育文化中,父母與孩子天然的就擁有著「高低」之分。慢慢的孩子長大了,他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個性越來越強,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依然用身份和權威去要求孩子,自然會產生激烈的衝突。從孩子的成長規律來說,所謂叛逆,只是孩子走向獨立的宣言。
  • 李玫瑾:孩子12歲以後,真正厲害的父母都懂得「示弱」
    原來,真正厲害的父母,並不是靠強勢去壓倒,或者反覆去嘮叨。他們懂得:會對孩子「示弱」,才是家庭教養的利器。對許多人來說,父母意味著必須強大,甚至必須保持威嚴。向孩子示弱,這種近乎「認慫」的行為,無疑會帶來強烈的衝擊。更何況,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榜樣和引導者,怎麼能向孩子低頭呢。其實,示弱並非是軟弱,也不是對孩子無底線的讓步。
  • 厲害的父母,懂得對孩子「示弱」
    他們懂得:會對孩子「示弱」,才是家庭教養的利器。對許多人來說,父母意味著必須強大,甚至必須保持威嚴。向孩子示弱,這種近乎「認慫」的行為,無疑會帶來強烈的衝擊。更何況,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榜樣和引導者,怎麼能向孩子低頭呢。其實,示弱並非是軟弱,也不是對孩子無底線的讓步。示弱的本質,是一種養育的智慧,是用柔軟化解衝突的技巧。
  • 懂得示弱的父母孩子會更優秀
    父母從孩子出生的那刻起,就暗暗發誓要做他的superman,愛護他、保護他。而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確像超級英雄般的存在,不管是什麼樣的困難,只要有父母在那一切都能迎刃而解。但這造成了孩子對父母的過度依賴,明明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知道父母會替他做所以自己也就不動手了,而很可惜的是很多父母也願意「代勞」。
  • 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一點兒也不丟人
    不管對與不對,這都代表了孩子已經開始在為自己抗爭。以前的孩子可能是十三四歲進入青春期,同步會出現叛逆的現象。但現在隨著物質條件的豐富,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身高體重都像是個小大人,所以孩子的叛逆期也在提前。尤其男孩子力氣也大,所以無論是從智力或體力上,父母早已經漸漸跟孩子拉開了距離,不是他們的對手。
  • 「你贏了,孩子就輸了」!真正厲害的家長,都懂得向孩子「示弱」!
    真正厲害的父母,並非一味地強勢,他們通常懂得在這三個方面巧妙示弱,讓親子關係得到緩和,護佑孩子健康成長↓↓↓1.在孩子的選擇面前示弱有人說,高考填的志願,大多數都不是孩子的志願,而是家長的。中國的父母太擔心孩子做錯決定,總是一廂情願地替孩子做選擇。
  • 如何引導青春期孩子走向獨立?做到這5點,孩子會越來越出色
    立足於生活中,學會獨立是必須會的,親子之間漸行漸遠的分離也是最深的愛,孩子會長大,會離開父母的保護,怎樣才能減低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對自己負責的人?孩子的考試成績如果考差了,要首先認可孩子的努力,再跟孩子分析出錯的原因,查漏補缺。千萬不要孩子一回家,你二話不說就對孩子來個「棍棒教育」。不要責罵孩子不如誰誰誰,這對孩子會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一輩子的陰影。
  • 每個出色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會「撒嬌」示弱的媽媽
    更為重要的是向孩子示弱,能煥發孩子內心那份最純樸的感情——愛與感恩。相反,如果我們處處表現得無所不能,孩子成長的動力就會被壓抑和弱化。結果孩子不但自己做了飯菜,還跑前跑後地照顧媽媽。在孩子眼中,父母越強大,他們的依賴性可能越強,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反而成就了孩子的「強大」。父母一定要理解,示弱並不是軟弱,示弱也是一種智慧。父母藉助孩子渴求獨立的心理,適當地向孩子示弱,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激發孩子的雄心和信心,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