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幾塊一斤的椿菜,農民開始大量種植,每種一棵補貼15塊錢!

2020-12-11 騰訊網

時代在發展的同時,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在不斷的提高。在之前,農民種植出來的糧食還要上稅,要是遇到個天災人禍,那就得餓著肚子了,所以那時的農民都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艱苦生活。發展到現在,農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觀,現在農民生活在提高的同時,國家也有部分對農村農民的補貼。比如近幾年的扶貧攻堅項目,也是在幫助一些還沒發展起來,和生活上有困難的農戶過上好的生活,因為現在一些農村還是存在著很大的貧富差距。

現在很多農民也開始大量種植、養殖等,接著網際網路的趨勢自主創業,直接通過網絡的渠道去出售自己的東西。當然有些比較偏遠的農村,或者是網線沒拉到的地方的農民依然靠著農作物的種植來賺取收入,當然對種植的農戶上面也是有補貼的,比如之前種植核桃,現在還是有補貼錢可以拿的。最近又有一個種植椿樹的項目,同樣也是有補貼的,而且一顆苗補貼10~15塊錢,所以不少農民看著有補貼,也紛紛加入其中。

大家都知道,椿樹發出的芽是可以吃的,而且市場上的價格還是不錯的,所以很多村民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椿樹發的芽也叫「椿菜」也有的人叫「香椿」,在雲南這邊有專門補貼種植椿樹,去年種植的,今年春天一斤陸續開始發芽了。椿樹比較喜歡陽光常照的地方,而且非常耐溼耐寒。基本上在農村附近都可以看見,從前一個村子裡基本上都有那麼幾十棵,甚至更多。春天到來發芽的時候,就可以採摘做成桌上菜吃了,而且越嫩越好吃。

以前小的時候每到春天的時候,椿樹發芽,就在村子附近的椿樹上摘「香椿」,小時候比較喜歡吃,於是找了一個很大的袋子把全村的椿樹爬了個遍,出來特別高的地方摘不到,能摘的全都摘回家。結果被媽媽教訓了一頓,說摘這麼多「香椿」吃得完嗎?不會給別人留一點,別人也要吃。說完之後便把我摘了一天的「香椿」給鄰居家和其它家發去了,想想當時還是挺可笑的。直到現在還是挺喜歡吃的,你喜歡吃「香椿」嗎?

據說「香椿」對於男性朋友有「神奇功效」,還消炎止血和止痛的效果。曾經椿樹比較少,所以「香椿」也賣出過「天價」,最近幾年種植的人多了,價格也平緩了許多,但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是比較貴的,一斤椿菜在市場上可以賣到20~35塊錢左右,可能也是它有很多功效的原因吧,而且市場上的銷量還是很不錯的,一會兒就賣光了。

現在雖然是春天了,但椿樹還沒發芽,一般椿樹一般會在3月份到5月份之間發芽,因為地區的環境溫度不同,所以發芽時間也有快有慢,一般就是清明節前後吧。即使現在是春天,少部分植物也才慢慢開花,慢慢發芽。

關於補貼種植,我感覺對農民還是不錯的,之後的市場也可能會有一段紅利期的,尤其是它的藥用價值還是很高的,所以前景還是不錯的。但隨著種植的人慢慢多起來也會慢慢萎縮,你覺得呢?歡迎評論,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和觀點!

相關焦點

  • 農村棉花幾塊一斤掙著種,十幾塊一斤沒人種?
    小時候在農村隨處都可以看到一大片一大片棉花,特別是棉花開的時候都是白花花的一片,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在農村能看到棉花的幾乎了了無幾,以前的棉花賣幾塊錢一斤,而現在十幾塊一斤都沒人種了,這是為什麼呢?
  • 10斤果僅3斤肉,卻常年賣30一斤,如此賺錢農民能大量種植嗎?
    昨天家裡小孩看到有小朋友在吃榴槤就買了一個,35塊錢一斤,稱了下5斤左右老闆就收了175元,重重「大果」拎回家把果肉全剝出來後稱了一下僅有一斤半的榴槤肉,還沒去掉榴槤肉裡面的核。算一下如果10斤的榴槤也就只有3斤肉而已,而10斤榴槤起碼要300-350元,也就是說一斤榴槤肉就要100塊錢左右。
  • 農民自製紅薯粉條成本要五六塊,超市卻賣3塊錢一斤,這是為何?
    農村自製的紅薯粉條成本都是五六塊,為啥超市賣3塊錢一斤?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到穀雨節氣了,在我們這裡每年穀雨節氣的時候,就要開始栽種紅薯了。想起在十多年前,村裡人還沒有大量外出打工的時候,那在穀雨前後家家都會在地裡忙碌著栽種紅薯。因為在當時紅薯種植的規模比較大,不僅人要吃,家畜也要吃,而且還會把一大部分的紅薯用來加工成為農副產品來賣錢,比如紅薯粉、紅薯粉條等。如今村裡很少有人種植紅薯了,每年製作紅薯粉條的更是少之又少。而農夫家裡每年還會製作一些,前年製作了200多斤紅薯粉條,去年有近400斤。
  • 上半年兩三毛一斤,下半年2塊錢一斤,為啥?農民:明年繼續種!
    今年五六月份洋蔥剛上市收購價每斤低至2-3毛錢,但是現在每斤卻能賣到2塊錢,這是為啥呢?最近這幾年我們這裡種植蔬菜的農民比較多,在蔬菜成熟後,農民會將大批蔬菜拉到蔬菜批發市場去販賣,賣不掉的便會到農村大集上低價賣給趕集的農民。今年夏天我在我們村子的大集上買的洋蔥,一袋子洋蔥足足有15斤,只要5塊錢,這5塊錢的洋蔥一直吃了三個多月才吃完。
  • 它叫「寶塔菜」「螺絲菜」,農民會挖回家做醬菜,收購價30一斤
    侵權必究】它叫「寶塔菜」「螺絲菜」,農民會挖回家做醬菜,收購價30一斤農村生長著很多奇特的野草野菜,這些野草野菜有些是葉子特殊有些是根莖別致,但只要是野菜,農民就會忍不住把它採回家,不管是涼拌還是炒制口味都不錯,有些口感絕佳的野菜,農民還會採回家製作成醬菜,對於野菜而言,也算是物盡其用
  • 超市賣到10元一斤,產地才1塊6,差價讓誰賺去了?農民:白忙活
    現在正值國慶假期,很多人選擇旅遊放鬆一下,但是農民伯伯們還在田間地頭勞作,就說當下冬棗已經大量成熟,又開始了一年最繁忙的採摘季節,身邊的很多老家是霑化的朋友都回家幫父母幹活,也有不少朋友趁著放假到那裡打幾天工,一天掙個140元左右,雖說不多為了生活不得不拼命掙錢。
  • 它長在水裡,不僅可以生吃,還能炒菜,一斤10元,農民大量種植
    但是對於我們農民朋友來說,那是當季的尋常蔬菜,應有盡有。農村裡面有一種生長在水裡的蔬菜,大家幾乎都見過也吃過,它的名字叫水筍。水筍這個名字,你們可能從來都沒有聽過,但是說到茭白大家都會很熟悉。水筍其實就是茭白,也叫菰,原本是一種水生的野生植物,因為被人發現它不僅好吃還營養豐富,漸漸的被端上了我們的餐桌,還被當做尋常蔬菜來種植,在市場上很容易就可以買到。
  • 兩年前還賣10塊錢一斤,今年一斤五毛錢賣不動,農民:炒作失敗
    導讀:兩年前還賣10塊錢一斤,今年一斤五毛錢賣不動,農民:炒作失敗 對於農產品的炒作,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像前幾年的「天價」農產品,無一不是通過商家炒作而來的,像大家熟知的瑪咖、肉蓯蓉、黑枸杞等等,都曾經賣到過千元一斤的天價。隨著人工種植的大量開展,加上這些產品的真實面目被揭露。
  • 種植超5千年,蛋白質比牛奶高,市場30元一斤,卻少有農民種植
    導讀:種植超5千年,蛋白質比牛奶高,市場30元一斤,卻少有農民種植水稻、小麥、紅薯、玉米等是我國十分常見的糧食作物,種植量大,價格也十分便宜,一般在幾毛錢一斤,幾乎人人都吃得起。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在糧食作物中,還有一些十分的昂貴,價格比那些常見的糧食作物貴了幾十倍,市場價差不多在30到40元一斤之間,但市面上卻不常見,甚至少有農民種植,以至於很多朋友沒有見過,也沒聽過,藜麥就是這樣一種糧食作物。
  • 農村一種野菜,過去農民不理睬,如今城裡一斤80元,大量出口日本
    以前農民吃野菜都是不用花錢,也不用可以找地方採,只需門前屋後就能尋到。農村娃尋個野果子,也不用現在這麼費勁,誰家田坎上就能吃到飽的。但現在看來,農村的野菜成了奢侈品,進了高檔飯店的餐桌,野果子成了高價水果,甚至大量出口國外成創匯產品。在地大物博的農村,還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們去發現的好東西。只不過我們雖然生活在農村,但是對農村的了解還是少之又少。
  • 農村常見的野草,農民稱之為「養肝草」,30一斤被大量種植
    要說農村裡數量裡比較多的東西,肯定少不了植物吧,因為在農村當中,一般農民都會在自己的田地裡種植一些瓜果蔬菜,作為自己家中常備的一些蔬菜。更別提按照季節種植的一些糧食作物了,在不同的季節呈現出不同的景色。
  • 「相思果」40元一斤供不應求,農民為啥不種植?
    「相思果」40元一斤供不應求,農民為啥不種植?文:三農小七明星想出名,得起個好聽的藝名兒;英雄好漢想名字霸氣,得起個外號;甚至文人墨客,也有自己的字號。中國人是最會取名字的,比如一丈青扈三娘,花和尚魯智深,入雲龍公孫勝等等,好聽又好記。
  • 曾經一斤賣3000塊,現在身價「跳水」,一斤幾十塊錢,種了沒人買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以前一斤上千還搶著買,現在幾十塊錢都沒人要,種植戶:啥原因?有人說,站在風口上,就是豬也能飛上天。的確,有時候抓住時機,就能事半功倍。 就比如說,在前幾年,農村曾掀起了一股種植中藥材的熱潮,很多農民都投身其中。除了種植常見的中藥材,還有人種一些從國外傳過來的「稀奇貨」,在這其中,瑪卡一定是最火熱的一種。
  • 農民種植紅色的「水果貴族」,城裡買30元一斤,靠種植它致富
    我們在水果店裡買到的水果,大部分都是生產於農村,在果林裡採摘,被收購以後運輸到城市售賣,這些水果的收購價格通常都不高,因為產量高種植面積廣。現在不少人開始種植一些新型的水果,雖然現在不夠普及,不想普通的蘋果、梨子一般常見,但在不少城市都能夠賣到較高的價格。農民們種植普通的水果收益不好,而新型的水果前景未知,依然有不少人敢於嘗試,今天給你們分享的就是老王的故事。
  • 畝產最高900斤,以前5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0一斤,農民:傻子才種
    很多農村的朋友都已經發現,最近幾年養生觀念被很多商家炒作了起來下文轉載自作者:雨滴說花畝產最高900斤,以前5元一斤沒人要,如今30一斤,農民:傻子才種以前的農民都是以種植糧食作物為生,不管收成為何,都能保證一家人不會被餓肚子,但不會給農民帶來什麼經濟收益。
  • 比檸檬還酸,引進我國就爆紅,曾貴到千元一斤,卻沒農民敢種植
    導讀:比檸檬還酸,引進我國就爆紅,曾貴到千元一斤,卻沒農民敢種植水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食物,基本上大多數人都時常會在家裡備一些水果,好在茶餘飯後吃,或者有客人來家裡招待客人用。在這些引進的水果當中,有不少在剛引進我國的時候,就爆紅,深受人們喜愛,隨後也在我國開始大量的種植了,比如榴槤、車釐子、牛油果、菠蘿蜜等。但有些引進水果雖然一開始也爆紅了,但卻沒有農民敢種,隨後就銷聲匿跡了,「指橙」就是這樣一種水果。什麼是指橙?
  • 種樹苗是否有補貼?補多少?附樹苗種植補貼
    雖然說農業是個苦行業,必須要勤勞致富,可現在確實有個現狀,不論怎麼勤勞,就憑自己那一畝三分地,恐怕發家致富只能想想了。所以很多農民把自己的地直接栽種了樹木,然後就出門打工了,這倒也圖了個省心。不過,很多人種樹並不是僅僅為了不讓土地荒廢,而是農民也了解到,種樹是有補貼的。
  • 白菜一個精品品種,一棵售價高達二十元,全國種植面積稀少
    在這個特殊時期,不少超市一棵白菜賣到了三四十元,有的甚至高達60元一棵,真是驚呆了全國消費者。看到這樣的價格後,村裡幾個老農民激動地說,辛辛苦苦種了大半輩子地,萬萬沒有想到一棵白菜竟然賣到了這麼高的價格,真是活久見。不過說實話,在我國還真有一種白菜每棵能賣到二三十塊錢的價格。這種白菜可能很多農民都沒有見過。
  • 農田挖的苦苣菜,賣5塊一斤被搶,咋大棚種野菜,5毛沒人要?
    他地裡有一大批苦苣菜,他去城裡賣黃瓜,把地裡的苦苣菜全部割下,摘乾淨,裝進塑膠袋,放到了黃瓜簍子上面。到現場後,有人賣他黃瓜看見了苦苣菜,問他多少錢一斤,他隨口說,五塊一斤。顧客沒有還價,5塊錢買了一斤。沒想到,他帶著的四五斤苦苣菜一會兒就賣完,到手20多元。割麥前,剛上市的新鮮黃瓜才賣三元一斤,苦苣菜5元一斤。這苦苣菜屬於多年生,種一次然後就不用栽培了。
  • 鄉下沒人撿的「大蒜」,如今卻成「農民搖錢樹」,一棵就能賣30元
    鄉下沒人撿的「大蒜」,如今卻成「農民搖錢樹」,一棵就能賣30元說起大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這可是家家戶戶必備的一種調味食材,還有些朋友更是無蒜不歡,不過對於那些不能接受蒜味兒的朋友們來說這種食材就像一個行走的毒氣彈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