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發展的同時,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在不斷的提高。在之前,農民種植出來的糧食還要上稅,要是遇到個天災人禍,那就得餓著肚子了,所以那時的農民都是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艱苦生活。發展到現在,農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觀,現在農民生活在提高的同時,國家也有部分對農村農民的補貼。比如近幾年的扶貧攻堅項目,也是在幫助一些還沒發展起來,和生活上有困難的農戶過上好的生活,因為現在一些農村還是存在著很大的貧富差距。
現在很多農民也開始大量種植、養殖等,接著網際網路的趨勢自主創業,直接通過網絡的渠道去出售自己的東西。當然有些比較偏遠的農村,或者是網線沒拉到的地方的農民依然靠著農作物的種植來賺取收入,當然對種植的農戶上面也是有補貼的,比如之前種植核桃,現在還是有補貼錢可以拿的。最近又有一個種植椿樹的項目,同樣也是有補貼的,而且一顆苗補貼10~15塊錢,所以不少農民看著有補貼,也紛紛加入其中。
大家都知道,椿樹發出的芽是可以吃的,而且市場上的價格還是不錯的,所以很多村民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椿樹發的芽也叫「椿菜」也有的人叫「香椿」,在雲南這邊有專門補貼種植椿樹,去年種植的,今年春天一斤陸續開始發芽了。椿樹比較喜歡陽光常照的地方,而且非常耐溼耐寒。基本上在農村附近都可以看見,從前一個村子裡基本上都有那麼幾十棵,甚至更多。春天到來發芽的時候,就可以採摘做成桌上菜吃了,而且越嫩越好吃。
以前小的時候每到春天的時候,椿樹發芽,就在村子附近的椿樹上摘「香椿」,小時候比較喜歡吃,於是找了一個很大的袋子把全村的椿樹爬了個遍,出來特別高的地方摘不到,能摘的全都摘回家。結果被媽媽教訓了一頓,說摘這麼多「香椿」吃得完嗎?不會給別人留一點,別人也要吃。說完之後便把我摘了一天的「香椿」給鄰居家和其它家發去了,想想當時還是挺可笑的。直到現在還是挺喜歡吃的,你喜歡吃「香椿」嗎?
據說「香椿」對於男性朋友有「神奇功效」,還消炎止血和止痛的效果。曾經椿樹比較少,所以「香椿」也賣出過「天價」,最近幾年種植的人多了,價格也平緩了許多,但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是比較貴的,一斤椿菜在市場上可以賣到20~35塊錢左右,可能也是它有很多功效的原因吧,而且市場上的銷量還是很不錯的,一會兒就賣光了。
現在雖然是春天了,但椿樹還沒發芽,一般椿樹一般會在3月份到5月份之間發芽,因為地區的環境溫度不同,所以發芽時間也有快有慢,一般就是清明節前後吧。即使現在是春天,少部分植物也才慢慢開花,慢慢發芽。
關於補貼種植,我感覺對農民還是不錯的,之後的市場也可能會有一段紅利期的,尤其是它的藥用價值還是很高的,所以前景還是不錯的。但隨著種植的人慢慢多起來也會慢慢萎縮,你覺得呢?歡迎評論,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