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自學札記5:以馬斯洛「需要理論」為例,談談自我成長規劃

2020-09-05 藍蓮聽雨TT

今日學習小貼士:

1.《公關心理學》(主編張蕊)第二章 公眾的心理傾向

2.一般來說,公眾在進行有選擇的活動時總有個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和五個方面有關:喜歡與否(興趣)、需要與否(需要)、值得與否(動機)、能夠與否(價值觀),最後歸結為是否付諸行動。

01 案例分享:放飛夢想,心想事成

上世紀90年代,擁有私家車的人非富即貴。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旗下有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等品牌。在某次別克凱越的新品發布會上,上海通用採用了情景劇的手法讓其亮相,一上市就出盡風頭,引人矚目。

場景一,1994年,轎車已開始逐步地進入了普通百姓家,當時,市場上的車型並不多,能買得起的人也不多。丁銳,劇中的主人公,還只是一個普通的公司小職員,但是他懷揣著一個大夢想: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並且向妻子鄭重地許下了諾言。

場景二,時光荏苒,時刻為夢想而努力準備著的丁銳,已經榮升為部門經理,也擁有了買車的實力和資本,但讓其苦惱的是,市場上沒有他理想的車型,他遲遲未下訂單,買車的計劃因此擱淺。

場景三,2002年,中國的馬年,或許「春風得意馬蹄疾」,這一年的中國車市紅紅火火,然而,依然沒有什麼汽車能打動丁銳的心。

場景四,時間再次推移,此時的丁銳已經在公司擔任中層經理,事業穩步發展,一輛別克凱越出現了,他猛然眼前一亮,購車的熱情終於點燃,並完成了夢想,實現了承諾。

分析,別克凱越的這場公關策劃是圍繞著公眾的興趣、需要等心理傾向來作宣傳的,有別於通常的香車美女,它講述了一個「放飛夢想 心想事成」的故事,也符合普通人渴望自我實現的需求。



02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於1943年在《人類動機理論》一文中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該理論的影響非常廣泛,也最為深遠,時至今日,還被人一再地引用。

馬斯洛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人類有五種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需要彼此聯繫、彼此重疊,呈現由低到高逐漸上升的趨勢。總體來說,他的這個需要理論揭示了人類需要的發展規律,但是他認為,只有低級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出現高一級的需要,這就把人的需要看成機械化的運動了,與現實不符。因此,對於馬斯洛的需要理論,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03 借鑑馬斯洛的需要理論,合理規劃自我的成長藍圖

馬雲的「996」觀點一出來,就引發了大眾的熱烈討論,有反對的,當然也有力捧的。對照馬斯洛的理論,你就不必先忙著爭論了。「民以食為天」,當你連最基本的吃穿住等生理需要都還沒能滿足的時候,謀生是第一位的事,是不是「996」都不在考慮範圍內。

當一個人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問題之後,就可以逐步地滿足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這幾條,我認為並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滿足,可以彼此疊加。

至於最後一條,自我實現的需要,我覺得還是放在最後來實現比較的妥當。比如,有IT精英,身價地位經濟都有了一定的實力,放下曾經忙碌拼搏的一切,轉而去鄉間或山裡,去做自己的熱愛的事。



最後奉上馬斯洛的一段經典名言:「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動物,除短暫的時間外,極少達到完全滿足的狀況,人生本來就充滿缺憾,完美人生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人生雖不完美,卻是可以令人感到滿意和快樂的。」

相關焦點

  • 淺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淺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興起的人本主義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的需要層次理論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也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他在1943年的《人類動機理論》中提出人類需要的五個層次理論,在1954年《動機與人格》中補充了認知和審美,形成了由低到高的不同層級排列的需要系統,今天就從七個層次的角度來談談如何理解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 醫學心理學資料:馬斯洛需要的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理論是醫學心理學重點內容,也是事業單位常見考題。其主要的考點在於對每個層次的理解和記憶。首先,讓我們先來做幾道題:1.【單選題】馬斯洛認為需要的最高層次為:A.歸屬與愛 B.自我實現C.尊重 D.安全E.生理1.【答案】B。解析: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由低級到高級依次為:生理的需要(空氣、食物、水、性等)、安全的需要(迴避危險和恐懼等)、歸屬和愛的需要(社交、歸屬、愛等)、尊重的需要(成就、權利、名譽等)、自我實現的需要(理想、抱負等)。因此本題選B。
  • 心理學解讀:2分鐘,全面了解「馬斯洛需求理論」
    大家好,今天是「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26講。今天這一講,我們來詳細講一講心理學「人本主義運動」的奠基人—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和他著名的「馬斯洛需求理論」。
  • 談談馬斯洛需求理論形成過程以及歸類
    我們做產品在分析用戶需求時候,需要將用戶需求分類或分層,在學術上形成依賴關係,確保需求的可靠性和科學性。按照第一性原理,我們在此要確保我們的依賴條件是準確的、真實的,那此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滿足第一性原理的條件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依賴的第一性原理又是什麼?
  • 對安全生產影響巨大的馬斯洛理論真的對嗎?:談談安全心理學(一)
    筆者恰巧學習了心理學,借這個機會和大家一塊務務虛,聊聊天。今天先談馬斯洛理論。    為什麼談馬斯洛理論?這個理論是心理學在安全生產上應用及廣的理論。它直接導出了安全是社交、自尊和更高層次自我實現的前提,為「安全第一」提供了心理學基礎,但是,這個理論正確與否?是否構成真理,如果它不是正確的,那麼是不是就從理論層面對安全生產產生了錯誤的引導呢?我們今天來探究這個問題。
  • 教師不可不知的心理學 :馬斯洛需求理論
    不但需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相關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在課上和課下更好地了解學生。今天我們一起來談一談馬斯洛需求理論的初步認識以及馬斯洛需求理論在教學當中的使用。而馬斯洛需求理論,就是這樣的一個工具,幫助我們從現象判斷出對方的需求。那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人類激勵理論》的論文當中所提出。
  • 馬斯洛理論:需求的五個層次
    DouglastHall和KhalilNougaim對馬斯洛需求水平理論進行了5年的相關研究,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為一種規律,是研究人類社會的後天規律,不是本質規律,即使需求層次存在,二者之間的關係也不明顯。換句話說,需求的層次結構沒什麼。
  • 《西遊記》與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一個,那麼,這一塊的知識點應該如何理解呢?中公老師帶領各位考生一起來理解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劃分為五個層次。一、生理需要。它是指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需要,通俗點來講,就是吃喝拉撒睡。二、安全需要。安全是指保護自己免受身體和情感傷害的需要。
  • 關於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解讀
    一、考情分析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學習動機中的重點知識,關於學習動機的理論主要有:強化理論、需要層次理論、成就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自我效能理論。考察形式主觀、客觀都有。客觀:單選、多選重在通過一個例子反選區分不同的需要層次;判斷重在辨析關於馬斯洛需要層的觀點。主觀:案例分析題考察案例中學生的學習動機。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再解讀
    20世紀以來,人的需要及其滿足不僅受到心理學界廣泛關注,也是諸多學科廣泛討論和研究的話題。其中,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影響最廣。他不僅構建了廣為流傳的由五個層次組成的需要層次理論,還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理論,提出了超越型自我實現需要,並在管理學領域延伸為X、Y、Z理論。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重點學
    1.選擇題例如:以下屬於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缺失性需要的有?( )A.求知B.審美C.自我實現D.尊重 答案:D2.簡答題例如:請簡要闡述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內容。【答案】馬斯洛屬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注重以人為本、促進人的自我價值實現,關注學生情感發展。
  • 所學如何應用的思考,以馬斯洛需求理論在現實如何實際活用為例
    一、馬斯洛5階段需求層次理論的理解和說明有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呈金字塔狀,從最底層開始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情感和歸屬)、尊重需求(被承認)、和自我實現需求。* 生理需求,是生存必須的必要最低限的生理欲求。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興起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主要創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這個知識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客觀題都會考察到,常以單選題、辨析題或案例分析題等題型呈現,以下針對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這個知識點進行詳細介紹。
  • 心理學三大勢力之馬斯洛的人本主義
    他認為,科學心理學的宗旨是要創造一種「闡述人的心理生活史的新方式」,從而為建立合理生活奠定普遍的理論基礎。亞伯拉罕 · 馬斯洛馬斯洛的需要動機理論是其影響最大的理論之一。需要問題是馬斯洛人本主義思想中最受關注的內容,也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支柱性理論。馬斯洛將人類的需要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基本需要,或缺失性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這些都是人生存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普遍的生理和社會需求,屬於低層次的需要。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的需求有這5個
    這些人的思想都對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理念產生了影響。馬斯洛在心理學領域、人類思想領域至今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例如「需求層次」、「自我實現」、「高峰體驗」等,其中最出名的要數他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了,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內容。
  • 陝西特崗: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在陝西特崗考試中,《教育理論知識》題型為單選題、多選題、論述題和案例分析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屬於特崗中的重要考點,需要大家全題型備考。比如:單選題考查題幹中任務缺乏哪種需要;多選題考查哪幾個是成長性需要;論述題考查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並舉例說明;案例分析題給段材料讓你分析人物當前的現狀。接下來,我們來學習馬斯洛的需要層次。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需要有5類,乾貨!
    馬斯洛1926年~1929年先後在康乃爾、威斯康星大學攻讀心理學,並在著名心理學家哈洛的指導下,1934年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桑代克學習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紐約布魯克林學院副教授。二戰後轉到布蘭戴斯大學任心理學教授兼系主任,開始對健康人格或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進行研究。
  • 自我實現理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項主要理論
    歸因理論是從結果來闡述行為動機的,它的理論價值與實際作用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有助於了解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係;二是有助於根據學習行為及其結果推斷出個體的穩定心理特徵和個性差異;三是有助於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預測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行為。
  • 看心理學資料: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生理性需要是指個體對維持其生存和種族延續所必需的條件的要求,如充飢解渴、避暑禦寒、睡眠及性的要求等等。社會性需要是指個體對維持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條件的要求,如人們對勞動、人際交往、獲得成就、符合道德規範等方面的需求。社會性需要受社會發展條件的制約,多為精神性的,比較隱諱不易直接察覺且具有連續性。
  • 馬斯洛理論:成功自我實現的人,其實「人脈」並不廣?
    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是美國心理學家,提倡人本主義心理學,在以理解精神病理為目的的精神分析,與不區別人類與動物的行為主義心理學之間,成為所謂的「第三勢力」。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主張人的需求有分層次,是最廣為人知的理論。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簡單地說,馬斯洛將人的需求結構,分成五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