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天起,劈柴燒火煮飯,割草挑糞,犁田插秧,過鄉野農家生活

2020-12-19 吳方波頻道

詩人海子熱愛生活,所以寫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作為生活在鄉野的農人,春耕來臨,從明天起,我劈柴燒火煮飯,割草餵牛犁田插秧,自產有機田野美食,過健康鄉野農家生活。

海子的詩歌人人會背: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這種心態與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帶月荷鋤歸的悠然自得一樣。

劈柴燒火煮飯,吃一頓香噴噴的飯菜後,再打包一點飯菜帶上山,在做農活累了補充營養,割草餵牛,挑糞犁田,插秧收谷。

遠離喧囂,遠離鋼筋水泥,遠離辦公室和電腦,背著包往山上走走,走在稻田邊,走在菜地旁,走在山間的小路上,聞聞花香,聞著帶有春天泥土的氣息。

雷山是苗族聚居縣,也是最大苗寨所在地。散落在大山深處的苗寨,就像天上的繁星,這些村寨沒有經過渲染裝飾,吊腳樓古樸簡約,村寨的附近,就有村民在稻田裡勞作。

他們有的在割草餵牛,這是當地品種的黃牛,過去養牛在農忙時節來耕地,雖然現在都用小型機器耕種了,但是農村裡的老人閒不下來,還是保持有養牛的習慣。

前面有一位挑牛糞的大哥,挑著牛糞到自家耕好一次的稻田裡,他的稻田上已經有了好幾個牛糞堆,這就是最好的農家有機肥,牛糞提供的營養能種出最好最香的高山稻米。

日落時分,大山的晚霞很美。我們在回來的路上看到勤勞的村民們,有的肩上扛柴有的挑著柴或者是挑豬菜回家。

晚上與農家大哥交流才知道,這叫「人到貨到」,只有自己家的屋前屋後都堆滿了幹木柴,才能保證有幹木柴來燒火用。誰家的木柴多,誰家牛棚的牛糞多,就能證明他勤勞,是勞動能手,生活也一定不會差。

從明天起,劈柴燒火煮飯,吃鄉村野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歇,過農家健康生活。如果你有時間,你現在願意去體驗這樣的生活嗎?

相關焦點

  • 客家人農村舊時的生活,你經歷過嗎?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的生活很普通>燒夥煮飯▼摘花生▼看牛▼種番薯▼挖番薯▼插秧▼割稻穀▼曬穀▼搖風谷車▼割草、砍柴▼餵豬▼無論是乾旱少雨,還是霜重雪深無論是年景豐收,還是收成受損都不能動搖這裡人耕種不輟的決心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來自農村而覺得丟人我從來不嫌棄家鄉是個小山村那是許多人一生的根
  • 煮飯為何放箢箕?浦北農村大鑊飯不是誰都能做的!
    煮飯,首先用的是大鍋,一鍋煮出來的飯可是能管一二百人用餐 ,而且農村辦事煮的大鍋飯有時是單口鍋煮,有時是連鍋(幾口鍋並連一起)煮,後者難度更大,沒點技術活的人可不敢輕易攬這「瓷器活」。火候不到,夾生;柴火過了,糊了還粘鍋;水多了,那就稠……總而言之,難以下咽。做不好自然不能只怪米不好。浦北,世界長壽之鄉,富硒之地,這裡盛產優質大米。尤以五皇山大米最為出名。
  • 閆景雲:孤山割草記
    我是頭一回上山割草,還有些激動,上了南門坡,拐上一條新開路,轉過彎就到了麻溝村隊部,我們就在隊部隔壁的一眼窯洞裡安營紮寨。窯洞一個窗戶,一扇門,在地上鋪上麥草就是床。天黑了,窯洞沒有電,只有一盞煤油燈,大夥簡單說笑後就倒頭睡了。十多個人的呼嚕聲,腳汗味交替來襲。翻來覆去睡不著,腦子裡想著明天上山割草會如何如何。
  • 男孩3天沒完成作業被帶回鄉挑糞……
    連續3天未完成作業父親讓兒子兌現挑糞「承諾」視頻中挑糞的少年,是廣安市鄰水縣城某小學的六年級學生明明。不久前,他被父親周偉帶回鄉下老家,接受了一次「苦難教育」——挑糞。原因很簡單,在連續兩天未完成家庭作業後,他跟父親保證,再不完成作業就回鄉下挑糞。第三天,他仍然沒有完成作業。
  • 春耕起,還有多少龍潭人記得這個情景……
    春耕起,還有多少龍潭人記得這個情景……
  • 陽山縣太平鎮「開耕節」農家姑娘唱歌來插秧
    今天的太平鎮熱鬧非凡,像過年一般,當地群眾一大早就起床忙前忙後了,他們為家中健碩的耕牛披戴紅花,牽到田頭,村民手握犁把,揮動牛鞭,戴著大紅花的水牛在主人的吆喝聲中奮蹄向前,犁鏵翻起肥沃的泥土,激起陣陣水浪,村民將稻穀撒向農田,共同祝願今年有一個好收成。沙陂村的知識分子伍伯特意為開耕節即興創作了一首勞動號子,唱出了當地村民支持和感謝政府大力推進土地整治整合,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 《我的2348回憶錄》之十:支農生活:鬥螞蟥,挑擔子,巧吃攤雞蛋
    作者:苗保忠生活的味道,隱藏在豐富的細節裡。當時的匆忙,讓我們無暇細細品味,如今,時間已經過濾掉當時的苦澀,當我們再次咀嚼,這些往事竟然在苦澀之餘,散發出獨特的滋味,讓人百感交集。十七、插秧:與螞蟥的戰鬥春天支農主要是插秧。稻田分為水田和湖田,水田水淺,水深接近小腿肚子;湖田水深,水深至膝蓋處。蒲圻這裡多為水田。拋完秧後,我們下到水田裡。
  • 小時候做過的農活,你做過幾樣?現在的小孩子基本沒看過!!!
    田裡的泥土翻兩到三遍,將秧苗從育苗田裡把秧苗拔出來捆成小捆,再挑到水田邊,將那一小捆一小捆的秧苗均勻地拋入水田,然後下田,解開捆著的秧苗,開始均勻的插秧。農村裡都是燒柴火,所以需要常常去山上砍柴,也會去山坡上的弄一些枯樹枝回去當柴燒。雖然常被樹枝刮傷,但想著家裡又有柴火煮飯了,頓時覺得也不疼了。
  • 嚮往的生活|農家飯·做點心·幹農活·聯歡會
    行走在鄉間道路中,體驗了一次農家生活。離開了喧囂的城市,離開了父母的關懷,開啟了我嚮往的生活。 ——初二11班 朱欣語農家主十分熱情,一到便領著我們去挖小青菜。菜園子雖然不算很大,但種的菜品卻數不勝數,有小青菜、捲心菜、小辣椒、秋葵等。滿眼望去,一片綠色。——初二8班 周雨欣可是燒著燒著,火突然變小了。奶奶告訴我要把竹子堆到鍋的兩旁。
  • 李子柒自製麵包窯,劈柴的時候動作亮了,網友:這就是腰馬合一啊
    隨著網絡的發展人們在網上可以隨時隨地的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視頻,網絡也促使直播行業的興起,其中直播節目中的生活累直播最近十分的受人歡迎。當人們受夠了城市的喧囂就會懷念起小時候農村的僻靜,正好李子柒這種展示的那種鄉村自給自足的鄉村生活十分迎合人們的心裡,再加上古樸的製作美食的方法讓她在眾多主播中脫穎而出。
  • 「嘿喲嘿喲嘿」,喊著號子,跟著飯糰一起去插秧
    今天是飯糰家插秧的日子,吃過飯後,飯糰先生將家裡的一切拜託給孩子,然後自己戴上草帽、穿上雨靴,用獨輪車推著秧苗往稻田的方向去了。 那麼到底該怎樣插秧呢? 飯糰先生和他的夥伴們喊著號子「嘿喲~嘿喲~嘿」,手裡拿著秧苗,彎下腰,將秧苗插進水田裡,這樣插秧的工作就完成了。
  • 男孩3天沒完成作業被帶回鄉挑糞……爸爸只想告訴孩子:讀書才是最...
    不久前,他被父親周偉帶回鄉下老家,接受了一次「苦難教育」——挑糞。原因很簡單,在連續兩天未完成家庭作業後,他跟父親保證,再不完成作業就回鄉下挑糞。第三天,他仍然沒有完成作業。明明沒想到,父親這次認真了。 當天一大早,周偉便帶著兒子回到鄉下老家。他讓兒子拿出家裡平時挑糞的糞桶,到糞坑旁舀糞灌玉米。
  • 男孩沒完成作業被帶回鄉挑糞…爸爸:讀書才是最容易走的那條路
    他讓兒子拿出家裡平時挑糞的糞桶,到糞坑旁舀糞灌玉米。「糞桶沒有裝滿,一挑估計三四十斤重。」挑著糞桶的明明沿著小路往玉米地走,父親就跟在他後面監督。到玉米地這段300米的距離,挑一趟要一二十分鐘,明明記不清中途歇了多少次。整個上午,他一共挑了七八趟。
  • 想起吊罐煮飯的歲月
    想起吊罐煮飯的歲月陳慶華大凡現在年紀在五十歲以上的出身農村的人,一定還記得一種我們叫做吊罐的煮飯的器具。吊罐消失的時間並不長。知道它的人,可能也還殘存著些微的記憶。但後期的人們,把它作為烹煮食物和盛裝肉類的一種器具,說明它與人們的生活才近了一步。但大多都以青銅鑄成,笨拙得很,好像真正用到它的人也不多;而口徑大腹豐且深、頸部內收、大底足的罐,絕大多數是陶瓷製品,也是作為盛放和烹煮食物之用的,卻又有容易摔碎的缺點,而且烈火也易於把它燒裂。所以,民間取「鼎」和「罐」的功能併合起來貫名,就不難理解了。
  • 男孩3天未完成作業 被父親帶回老家挑糞
    &nbsp&nbsp&nbsp&nbsp視頻中挑糞的少年,是鄰水縣城某小學的六年級學生明明,挑糞的事情,發生在上周六。&nbsp&nbsp&nbsp&nbsp劉玉文說,自己每天都會詢問兒子作業情況,但沒想到兒子竟然對自己撒謊,最後決定讓兒子回鄉下挑糞接受體驗式教育。剛開始,扁擔總會從兒子的肩上滑下來,畢竟兒子從未乾過農活。儘管兒子不情願,但「必須得挑,讓你知道到底是這個(挑糞)苦,還是讀書苦。」兒子每次都說:「還是這個(挑糞)苦,讀書輕鬆些。」
  • 金華過大年之鄉野:帶孩子來鄉村體驗農家生活
    來自金華市區的10位爸爸,帶著自己的孩子們,趕在臘月最後幾天,來到鄉村體驗農家生活,感受山鄉裡濃濃的年味,上演了一出金華版的「爸爸去哪兒」。  從金華市區出發,驅車90多公裡,一半是崎嶇的山路,到達上陽村。村莊現有900多人,其中400多人姓項,傳說是西楚霸王項羽的後代。  來到鄉村的第一天,爸爸們帶著孩子,拎著禮物去「認親」。
  • 所謂高品質生活,就是和心愛的人一起煮飯烹茶,賞月賞花賞明天
    所謂的高品質生活,就是和心愛的人一起煮飯烹茶,賞月賞花賞明天原創/靜月荷現在,人們的日子是越過越好。於是,有人開始追求生活品質。而有些人以為高品質生活,就是擁有很多奢侈品。用真金白銀把自己包裹起來,就是過上了優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