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孩子的學習,我們無比虔誠,2500年前的孔子是如何教學的?

2020-12-09 抱樸講堂

事關學習這件事,咱們中國人可以說是再虔誠不過的民族了。比如,世界上所有的著名景觀裡面,中國高考的壯觀場景,絕對夠得上申報一項世界級文化遺產。但凡有點條件的家庭,在孩子出生之前可能就在策劃孩子的北大、清華之夢了。

比如,買房子要想著購置學區房,因為好的小學與一般意義的小學考入名中學的機率真的是相差懸殊。那麼,選擇中學就更是一門學問,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造成千古遺恨。

只要孩子能夠爭氣,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那麼家長們砸鍋賣鐵供孩子讀書那也是在所不惜。在陪伴孩子讀書學習的道路上,家長們需要關注研究的類似購學區房之類的問題實在太多太多。所以,實際上,我們的高考制度不僅僅是在培養祖國的接班人,同時也培養了一批民間教育學家。

這樣的一種文化現象,就像一場馬拉松比賽,關注的人們除了場內的隊員、隊員家庭還有各個主管部門的管理者,以及社會大眾。一年一度的高考涉及的群體之龐大,可以說絕不亞於一場世界級賽事。

期間的故事豐富多彩,感人之處如果記錄下來,可能比佛經還要浩瀚得多。每次高考結束,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評論,有人鼓掌有人抨擊,有人欣喜有人嘆息,總之是非常地熱鬧。無論如何,這樣的一種現象,表達著國人對學習這件事發自內心的認可。

時光倒回2500年,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可沒有現在這般廣受人們關注追捧的待遇。《論語》中孔子和弟子們交流學習的對話輕鬆有趣,作為一名學生,全然沒有現在孩子們這般緊張焦慮,作為總教練的孔子,也沒有現在的教育者們這般有壓力。

01那麼孔子有著怎樣的教學之道呢?

首先,收學費問題。《論語》中有記載,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但凡想學習的學生,只要用一串幹肉表達心意,就可以成為孔子的學生了,只要願意學習,入讀名校門檻很低。所以,孔子開創了民間私塾教學之先河,使得原本只有貴族才能享受到的學習待遇,普及到了民間。

其次,學習態度。孔子收學生的門檻很低,但對學生的教學要求可不低,進門的弟子必須要有學習態度。

(一)、專注。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一個人心中充滿理想,目標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發自內心的重視學習,表現出來的狀態自然會充實著一股英氣,學任何東西才會專注,才會堅持,才會有效。所以孔子最喜歡這樣的學生,也啟發引導學生成為這樣的人。

(二)、淡定。哀公問曰:「弟子熟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不遷怒,不貳過。」不隨意給周圍放送負面情緒,不在同一件事情上犯同樣的錯誤。學習是為了修為自己,和自己比賽,時時刻刻的修為狀態累積著自己生命的品質。所以,孔子對顏回非常讚賞,因為顏回的狀態表現出了孔子的教學理想,希望大家都能夠達到這樣的學習狀態。

(三)、注重觀察。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少說自以為是的話,多多用心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就會發現學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然後把學習到的再傳授給別人,時時提醒自己做的怎麼樣,這樣才會越學越得到提升。

(四)、謙虛。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增益自己。只有做時刻增益自己修為的事情才是有價值的,才是對社會有幫助的。

(五)、勤勉。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顏回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的優點不僅僅是「不遷怒,不貳過」更重要的還有「不惰」。心態好又努力的人哪有不成功的。孔子終其一生都是活在勤勉中,但他自己樂在其中。所以,成了通才也不自知,好像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

(六)、實事求是。子曰:「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實事求是才是學習的最佳態度,這就是孔子的態度。

02再次:教育理念

(一)、啟發式的教育。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返,則不復也。」

不是發自內心的思考追問,不去啟發他,不是非常想表達而不知道怎麼表達,也不要去啟發他。一個問題不能從幾個方面來思考,也不要隨便啟發。可見啟發學生思考,是孔子的教育重點。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導之,不可則止。」

對待朋友也是同樣,朋友遇到問題需要幫助的情況下,可以給予善意的忠告,並用合適的方式方法開導。如果朋友聽不進去,那麼要慢慢來,再找機會,不可強加自己的意志,造成朋友額外的壓力。

(二)、知行合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是為了做到,學中做,做中學,在反覆的學與習中不斷積累,在積累中感受樂趣。

(三)、學在生活中。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孔子的學就是在強調學與做到是一體兩面的事情。

(四)、在經典中學。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於求之者也。」孔子不僅提倡自生活中學習,還提倡跟古人學習,用古人的智慧增益自己。另外,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即學習古人流傳下來的經典,可見孔子對古人文獻的重視。

(五)、在天道中學。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若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不僅引導弟子們在生活中學,在經典中學,還引導弟子要觀察天道的運行方式,向天地大道學習。

(六)、通才教育。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

孔子的學習都是為了生活所需,並不是為了成名的。只要是生活中所必須的就是孔子要學會的,所以,孔子是實用的通才教育家。

孔子的通才不是啥都會一點但啥都不精通,他的啥都會是啥都精通。「入太廟,每事問」, 孔子時刻注重在生活中觀察積累各種學問,到任何地方都能夠 「不恥下問」,絲毫沒感覺到累和懈怠,而是越學越有趣。

03最後:學習的目的

(一)、服務社會的價值理念: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是為了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對於個人而言,生命的價值就是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不斷成長成熟完滿。所以,學習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才對。活到老,學到老。

這句話實際上也就是說:人生的價值就是終其一生為社會做服務。在服務中歷練,在服務中升華,在服務中結束自己的一生。人生不過就是一個學習、創造並不斷奉獻的過程。愉快地享受生命,並與生命中的每一個當下相應是大智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同樣是在說,做事一定要樂在其中,讓自己的生命與事情本身同在,那麼這就是最佳狀態了。

(二)、和諧融洽的社會理想:

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社會安定和諧,人與人之間相處融洽,彼此信任,當離開這個世界時,人們能夠發自內心地懷念,這就夠了。多麼溫暖,不宏偉不華麗,那樣的踏實深沉,這就是孔子。

通讀《論語》,我們不難發現,傳說中的孔聖人並不是一位嚴肅的、不苟言笑的、把自己貢在那裡讓人崇拜的大人物。而是一位樸實的、有溫度的、平易近人的、勤勉務實的、心懷社會的鄰家爺爺。我們今天的教育應是與時俱進,豐富多彩固然很好,但凡事都是有度的,過猶不及。列舉以上《論語》中孔子的為人處世言論,與諸位共勉。

原創來源:杜保瑞教授國學經典私塾碩博班·燕然

相關焦點

  • 事關孩子的學習,我們無比虔誠,2500年前的孔子是如何教學的
    事關學習這件事,咱們中國人可以說是再虔誠不過的民族了。比如,世界上所有的著名景觀裡面,中國高考的壯觀場景,絕對夠得上申報一項世界級文化遺產。但凡有點條件的家庭,在孩子出生之前可能就在策劃孩子的北大、清華之夢了。比如,買房子要想著購置學區房,因為好的小學與一般意義的小學考入名中學的機率真的是相差懸殊。
  • 【特別關注】2500多年前,孔子是怎麼給學生上課的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9月28日,是孔子的2565周年誕辰紀念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中央專門舉辦了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探討儒學的古今。今天,咱們聊聊孔子的教育思想,算是對這位老先生的紀念。
  • 2500多年前,孔子是怎麼給學生上課的
    敬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中國教育學刊關注我們,把您認可的觀點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傳播教育工作者的真知。 9月28日,是孔子的2565周年誕辰紀念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中央專門舉辦了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探討儒學的古今。今天,咱們聊聊孔子的教育思想,算是對這位老先生的紀念。孔子被封為很多「家」,我認為他首先是個教育家,整本《論語》則是他的教學實錄。
  • 如何在鋼琴教學中喚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鋼琴的過程應該是審美的過程,而教授鋼琴則以學生掌握一定技術技巧的同事完成美育任務,發展學生多種能力為目的。此外,學習鋼琴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這樣又會提高孩子的音樂理論知識。學習鋼琴中與其他學科的聯繫還會加強學生多方面的知識。可以說,鋼琴教學如果走出純技巧練習的誤區,它一定能在提高一個人的素質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著名鋼琴教育家劉詩昆說過「不要苛求人人都是天才。
  • 我們該如何盡孝道?看孔子怎麼說?
    孔子曾經告訴他的弟子,仁者愛人。孔子認為,這種愛是有順序的,先要愛我們的父母,叫孝,然後愛我們的兄長,叫悌。然後把這種孝悌推而廣之到全天下,就是仁了。孔子特別重視孝道,在論語中,有大量的闡釋,這種思想,在現在對我們,仍然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孔子的孝的思想,最主要是敬。要求我們拿出心底那些最為柔軟的部分,獻給我們的父母,用最虔誠的敬意,孝順我們的父母。
  • 先師孔子的因材施教
    先師孔子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而最早的踐行者是中國教育界的先師聖賢——孔子。他的學生子路和冉有問同一個問題,「要是聽到正確的主張應該立刻去做麼?」孔子當然不會誤人誤事。相反,他是讓學生能更好地做事情。因為他對這兩個學生有透徹的了解:冉有性格謙遜,辦事猶豫不決;子路逞強好勝,辦事不周全。於是冉有臨事要果斷,子路遇事要三思而行。孔老夫子真不是浪得虛名啊,從現在看來,完全符合教育心理學的科學理論。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和心理能力都是不同的,那麼採用的教育教學方法就應有所差別,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 教師節,我們最不能忘記的一位老師——孔子
    在這個感恩教師的日子裡,我們最不能忘懷的就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個教師——孔子。三、提出先進的教育理念除了積極參與教學實踐,孔子更是提出了許多先進的教學理論,直到今天仍然讓我們受益無窮。由此可見,孔子對於自己的學生有多麼的用心!為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他提出了舉一反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 從孔子「憤悱啟發」到蘇格拉底「產婆術」給我們啟發式教學的啟示
    從孔子「憤悱啟發」到蘇格拉底「產婆術」給我們啟發式教學的啟示1.正確看待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學習是一個主動與環境交互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而不是一個被動容納知識的容器。只有改變這種認識,才能真正地實施啟發式教學。
  • 儒風浩蕩 衢州南宗孔廟紀念孔子誕辰2570周年
    浙江在線9月29日訊  昨天,來自全球11個國家的孔子學院代表、留學生代表、數百名社會各界人士,匯聚衢州南宗孔廟祭奠孔子誕辰2570周年。  2570年前的9月28日,儒學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誕生於山東曲阜。890年前,孔子後裔南遷至浙江衢州,至此安居樂業繁衍生息。
  • 關於學習,孔子如是說
    今天,就讓我們穿越到兩千多年前,看看孔子是如何教導自己學生的。孔子是我國第一位真正意義的教育家。相傳,他有三千弟子,其中取得突出成就的有七十二人。這七十二人,都是能名留史冊的,正所謂「文能定國,武能安邦」。用我們現在話的來說,學文的都能領國務院津貼,學武的都能成為軍區司令。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四年級課文《孔子學琴》學習案帶你了解孔子是如何去學習琴藝的
    教學目標:1、認「痴、抑、純、浸」4個生字,會寫「倦、懇、溢、浸、抑、爐、純」7個字,掌握「厭倦、曲譜、洋溢、沉浸、抑揚起伏、爐火純青」等詞語。2、默讀課文,抓住描寫孔子學琴的語句,理解孔子的琴藝是怎樣達到爐火純青的。
  • 孔子被氣得說了句髒話,卻流傳了兩千多年,如今成班主任的口頭禪
    孔子是我國的著名教育家,在世界範圍內影響極大。作為教育家的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先進的,因而他也廣受推崇,很多老師會引用他的話。然而在2500年前,他也曾被氣得說出一句髒話,而這句話儼然成為班主任的口頭禪。
  • 100年前,毛主席當小學校長的做法,是不是還可以學習借鑑一下
    這樣讓很多工作的父母可以在下班後,順便到校再接孩子回家。這也是面對社會現實,為廣大市民著想,政府推出一個值得稱讚的舉措!上五年級的兒子也參加了課服。上過幾天課後,我問兒子感覺如何?兒子說不錯呀,就是兩節自習課,一節課就能早早地把作業做完。我問,你們第二節課那幹啥呀?
  • 孔子一句髒話成經典,2500年後成為老師的口頭禪,網友:孔子可愛
    中國儒學的代表人,又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在推崇儒學的歷朝歷代成為學習的對象,古代的帝王見到孔聖人的畫像也要行禮,可以說孔聖人給我們帶來的儒學,是中華文化長河中最為璀璨的一顆。到現在我們依舊推行孔子的儒學教派,孔子學院開遍了世界各地,讓更多的人去分享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根據史書的記載,孔子是一個非常優雅的男子,方方面面都是非常有素質,非常到位的。
  • 2500年前,孔子課上罵了弟子一句髒話,現在成了中國老師的口頭禪
    中國古代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在教書育人這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也針對自己的這種思想方法自成一派,也就是儒家學派。孔子倡導仁義禮智信,有3000個學生,他的大部分學生都成了那個時代的功臣,大大推進了中國古代的歷史進程,孔子作為他們的老師也是居功至偉。
  • 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我國2500年前的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提倡以德治國和以禮治國,並通過開辦私立學校培養以德治國和以禮治國的人才,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一生教過的學生有三千多個,著名的學生有七十二個。在教學中,孔子注意培養學生們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們積極思考,指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受到愚弄,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要求學生們注意分辨所學知識和道理的真假、對錯。在教學上,孔子充分注意學生們在個性、天賦和學習情況上的不同,採取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 佩服孔子!將君子與小人刻畫入木,經2500年驗證看人太準!
    孔子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將其言行、思想、語錄整理編撰為儒家經典《論語》,成為歷代儒家文人必修之學。孔子在當時社會上屬於最博學者之一,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並被尊稱為「孔聖人」。
  • 孔子被氣得說一句髒話,結果傳了2500年,如今成語文老師口頭禪
    他率先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門下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面對這些弟子,孔子是一名優秀的老師,可以針對他們的長處短處實行多樣化教學,而我國也有一段時間,將孔子誕辰的9月28號作為教師節,體現了對其的尊重。
  • 洪厚甜課徒稿-《孔子廟堂碑》的學習(上)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唐代虞世南的楷書《孔子廟堂碑》。《孔子廟堂碑》是虞世南最著名的代表作,虞世南是唐代楷書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初唐四家裡面,歐、虞、褚、薛,虞世南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虞世南也是和歐陽詢一樣是隋代人,從隋入唐,在唐代擔任官職,虞世南學書法是從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身上學得。
  • 孔子「有教無類」的歷史局限性與負面評價
    當然2500年前提出的消除種類與類別的教育理念與教育主張——「有教無類」,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輝,還有許多可借鑑之處,但是人們對它的認識卻始終存在一些模糊認識,有必要在此澄清。「六藝」是周朝貴族教育體系中的教育精髓,從儒家開設的這六種傳統課程中發現,孔子是把農業排斥在教育之外的,這是與他骨子裡看不起農民,蔑視農民,輕視農業不能救治天下的思想是決然分不開的。所以,我們在接受學習儒家思想、儒家學說時,要取其精華,揚其糟粕,不能全盤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