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多年前,孔子是怎麼給學生上課的

2021-02-13 中國教育學刊

敬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中國教育學刊關注我們,把您認可的觀點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傳播教育工作者的真知。

只有他人有意成為他自身,我才能成為我自身;除非他自由我才能自由;除非我確信他我才能確信我自己。只有相互的認識才能使得我們倆都成為我們自己。只有在一起我們才能達到每個人所要達到的目標。沒有自由的權利,真理就會始終隱匿;沒有思維方式的自由,真理就會言不由衷!

我們不能避免經驗世界中的「實存交往」,但我們更嚮往具有完善人類精神本性價值的,以「愛的鬥爭」為內容的「存在交往」!

9月28日,是孔子的2565周年誕辰紀念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中央專門舉辦了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探討儒學的古今。今天,咱們聊聊孔子的教育思想,算是對這位老先生的紀念。

孔子被封為很多「家」,我認為他首先是個教育家,整本《論語》則是他的教學實錄。從這本教學實錄裡,我們能看到作為一位教師的孔子,而不僅僅是後世傳頌的聖人孔子。

說到孔子的教育思想,很多人會想起「因材施教」,也有人會說起「有教無類」,不過在自媒體「古語今世」作者「何評時代」看來,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是「自由」,是「隨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曾經說過: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講得既是人生境界,也是教育境界。看起來教無定法,卻能夠切合教育規律,符合學生實際。這才是,作為教育家孔子的最高境界。

什麼是自由?自由就是「由自」,就是由自己決定自己自己的事情。在論語裡,孔子一句話特別適合解釋自由的含義:隨心所欲不逾矩。落實到教育教學上,隨心所欲,就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由選擇教學方式方法,而不逾矩,就是總是離不了教育教學的大規律。

孔子在教育教學中的「自由」體現在幾個方面:自由的授課地點、自由的課堂氣氛、自由的師生問答、自由的授課內容、自由的評價方式。

1、自由的授課地點:時時處處皆課堂

現在的教學,包括大中小學,主要是在課堂上、實驗室裡。孔子上課則不然,除了常用的杏壇之外,其他地方也處處皆可成為課堂。弟子們隨孔子周遊列國,課堂也就設在了風塵僕僕的路上。就算被困在陳蔡之間,上頓不接下頓,隨時有性命之憂的時候,他還給弟子們上課:「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在不同的地方,結合他們的生活現狀進行教育,最早體現了「生活即教育」的觀念。

2、自由的課堂氣氛:活躍到老師、學生「吵」起來

孔子上課,主要採用師生問答、討論,很多時候學生比老師說得都多,氣氛很輕鬆。這種課堂氣氛,讓今天看慣了滿堂灌的學生無比豔羨。體現最集中的是《侍坐》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坐在老師孔子旁邊,孔子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志向,子路談治軍,冉有談治國,公西華談祭祀,而曾皙這時卻一直在彈琴,老師點名讓他說的時候,他說自己喜歡跟幾個人一起去春遊。過後老師點評,自己最喜歡談春遊的這位同學的觀點。

孔子的課堂氣氛自由活躍,甚至到了老師和學生可以吵起來的地步,學生直接批評老師迂腐,而老師則罵學生粗野。子路問老師:「如果衛君讓老師您會治理國政,您將先做什麼呢?」孔子說:「那一定是先正名分吧!」子路說:「老師的迂腐竟然到了這種程度!那名分有什麼可正的?」孔子說「好粗野啊!子由!君子對於他不了解的事情,就不應該發表意見。」好傢夥,你看這氣氛!換了今天的有些老師,也會被這當眾頂嘴的學生氣得打顫的。

3、自由的師生問答:真正的因材施教

師生之間的問答非常自由,學生問同樣的問題,老師可以給出各種不同的答案。這要放在今天,學生們就會徹底暈菜了:老師,考試的時候我們該寫哪個才對啊?孔子對每個學生給出的不同答案,不是隨著心情來,想起什麼算什麼,而是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回答,這便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子路問孔子:「聽到了就要去做嗎?」孔子說:「你的爸爸哥哥都在,要先去請教他們,怎麼能聽到就做呢?」後來冉有也問:「聽到了就要去做嗎?」孔子說:「聽到了就要去做。」公西華被搞糊塗了,就問孔子:「同樣的問題,您老人家為什麼給他們兩個不同的答案呢?」孔子說:「冉有做事總是退縮,所以鼓勵他;子路膽大莽撞,所以約束他。」這種思想,就是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刀切。

4、自由的授課內容:綜合課程教學

孔子上課,沒有進行科目的細緻切分,學生可以向孔子提各種問題,孔子就順著學生的問題開講。子路喜歡問作戰的事兒,子張喜歡問當官(幹祿)的事兒,還有一些學生喜歡問歷史、倫理的事兒,孔子都一一作答,並順勢利導。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這就是早期的「綜合課程」教學教育教學不分科,培養學生的綜合邏輯思維能力

5、自由的評價方式:多元評價

孔子對學生的評價,沒有通過標準化的考試進行,而是在授課過程中,在進行問答時,就進行即興口頭表揚或批評。他對好學生不吝表揚,如他對顏回讚不絕口:「賢哉回也」。他對學生不好的表現,也及時提出批評。他批評最厲害的是宰我。宰我白天睡覺(不知道是課間休息還是老師講課時就睡),孔子竟然直接罵上啦:「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

通過平時自由、靈活的評價,孔子的學生不但評出了優秀,還分出了具體的類別: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

6、讓人順應天性、全面發展

自由的授課地點、自由的課堂氣氛、自由的師生問答、自由的授課內容、自由的評價方式,這五個自由使教育沒有僵硬死板的框框套住,讓教育成為真正的教育,最終服務真正的育人:讓人自由發展,從而全面發展。

讓人自由發展,在儒家經典中是有充足依據的。《中庸》開篇就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也就是說,所謂的教育就是要遵從人的個性,尊重每個個體的個性,讓教育保證他們能夠「率性」成長。柳宗元後來寫種樹的郭橐駝的「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就是從這兒引申出來的,也完全可以運用在教育中。

而讓人全面發展,孔子表達得更為明確:「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能成為一個只有特定用途的器具,應該明德守仁,全面發展。有一次,子貢問老師:「你看我的表現怎麼樣啊?」孔子說:「汝,器也。」子貢問:「什麼器具呢?」孔子說:「瑚璉也。」瑚璉是宗廟裡的玉器,非常貴重,宗廟祭祀是國之大事,那孔子是在誇子貢嗎?不是的。孔子是在委婉地提醒子貢,你在某些專業上(經商等)是個高級人才,但是還需要在明德上努力,還需要全面發展。反觀今天的學校教育,德智體美本來四足並立,最後成了智育一家獨大,智育一家也營養不良,更多的是知識的灌輸,重點落在了獲取什麼知識,而不是如何獲取知識。

人的自由發展,會讓人產生自由思想。孔子作為儒家的創始人,力主恢復禮樂,提倡仁愛,那還允許學生有自由思想嗎?答案是肯定的。他要求學生自由思考,不能對老師的觀點無條件接受。

他曾經這樣評價顏回:「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可見,孔子認為,老師講課時,從來不提反對意見,也沒有疑問,就是一個蠢蛋,而不是一個好學生。所以,他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舉一反三,而不是老師說一就學習個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就是啟發式教學的起源。

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肯定會有很多時候跟老師意見不一致。孔子能接受學生的不一致甚至批評嗎?答案又是肯定的。

孔子說:「當仁不讓於師。」意思是說,面對仁義,學生即使是在老師面前也不必謙讓。這頗有點吾愛我師,吾更愛真理的味道了。

這個要求,孔子的學生的確做到了。孔子因為一些原因,去會見了名聲很不好的南子(衛國統治者衛靈公的寵妃,有「美而淫」之名),子路非常不高興,並在老師面前表現出來,急得孔子抓緊對天詛咒發誓。

你看,不管從培養過程還是培養結果看,孔子教學的自由元素還是不少的。有很多教學思想和實踐還是值得今天學習的。(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


關心中國教育 關注你的學刊

見證師道心路 分享人人智慧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中國教育學刊關注我們,或掃描上圖二維碼點擊關注,把您認可的觀點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傳播教育工作者的真知。

《中國教育學刊》移動閱讀平臺徵稿函

您好!感謝您對《中國教育學刊》的關愛,為更方便您和您學校的教職員工閱讀和學習學刊,我社已於2014年5月20日啟動了基於微信的

「《中國教育學刊》移動閱讀平臺」

我社所屬刊物《中國教育學刊》、《中國教育學刊》增刊、《教育管理與藝術》、《教育科學與藝術》以及其他我社組織出版的各類圖書中發表的部分文章將陸續在該微信公眾平臺刊載,您們可以通過手機微信,隨時隨地閱讀學習。

使用學刊微信閱讀平臺完全免費,步驟是:用您的微信搜索微信號zgjyxk,或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掃描學刊封面左下角的二維碼(如下圖),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都能收到由我社發布的大量學習資料了。

我社微信閱讀平臺同時接受微信投稿,體裁不限,寫教育教學心得,經驗,感悟,體現「真人,真事,真情,真悟」的宗旨。所投稿件經我刊編輯部篩選編輯後刊載,讓您隨時隨地可以和數萬教育同行交流。

獲得較大閱讀量的作者和文章,將有機會入選《中國教育學刊》爭鳴欄目。期待您的關注和參與。希望能經常收到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投稿微信號:feizi2127414

投稿郵箱:zgjyxkweixin@163.com

投稿要求:作者真實姓名,真實工作單位,作者微信號或二維碼,手機號,通信地址,郵政編碼。

請您在方便的時候,將此信的內容轉達給您的朋友、同事們!請更多教育工作者參與到學刊的共建活動中。再次真誠地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學刊》!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中國教育學刊關注我們,或掃描上圖二維碼點擊關注,把您認可的觀點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傳播教育工作者的真知。

關於開展「首屆全國智慧教育成果巡禮」活動的啟事

各相關學校:

隨著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學校信息化進入一個「跨越式」發展的階段。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開始逐漸緊密圍繞「智慧」的理念,打造資訊時代的「智慧校園」。為推進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展示教育信息技術發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最新成果;總結與交流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先進經驗,中國教育學會研究決定委託《中國教育學刊》雜誌社結合「2014年中國國際智慧教育展覽會」開展「首屆全國智慧教育成果巡禮」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為教育管理部門、教育科研部門、各級各類中小學校搭建互動溝通平臺,進一步促進教育信息化事業的發展,打造智慧教育品牌。匯集學界、商界、政界的精英,圍繞教育信息化與教育發展進行前瞻性探討,探索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下我國教育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動信息產業界與教育界交流與合作,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我國教育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

本次活動將以智慧教育展覽和論壇等多種學習交流形式開展,以各省、市、區縣教委相關部門及各相關學校配合參與為主,從數位化校園、教育信息化的角度,反映本區域信息技術發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最新應用、實驗、創新和成果。在展會期間與會後整體對各省、市、區縣智慧教育成功案例進行重點推廣和宣傳,及時總結、報導。

一、活動時間

2014年12月1-3日

二、活動範圍

全國各省、市、區縣及相關學校

三、活動內容

1、「首屆全國智慧教育成果巡禮」 智慧校園成功經驗展示活動;《中國教育學刊》彩版連載刊登「首屆全國智慧教育成果巡禮」優秀學校成果;

2、「首屆全國智慧教育成果巡禮」,「2014年中國國際智慧教育展覽會」會刊展示教育系統獨立成冊;

3、參與「2014年中國國際智慧教育展覽會」開幕式及全國智慧教育高峰論壇,交流分享校園信息化應用的經驗,以案例帶動,分析未來教育信息化發展思路;

5、「校園好方案」評選活動,傳遞教育信息化企業最強音,評選出全國教育信息化實用策略研發的「最強大腦」;

6、系統集成商聯合大會,校企面對面分享智慧校園信息化解決方案,學校與信息化企業直接對話,直擊校企最想了解的話題,完善校企雙贏的最佳方案。

四、聯繫方式 

地 址:北京市東城區鼓樓外大街56號教師大廈9層901

聯繫人:郭老師(13501285855)、李老師(13911460650)

電 話:(010) 64261310;64267630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中國教育學刊關注我們,或掃描上圖二維碼點擊關注,把您認可的觀點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傳播教育工作者的真知。

相關焦點

  • 【特別關注】2500多年前,孔子是怎麼給學生上課的
    在論語裡,孔子一句話特別適合解釋自由的含義:隨心所欲不逾矩。落實到教育教學上,隨心所欲,就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由選擇教學方式方法,而不逾矩,就是總是離不了教育教學的大規律。孔子在教育教學中的「自由」體現在幾個方面:自由的授課地點、自由的課堂氣氛、自由的師生問答、自由的授課內容、自由的評價方式。
  •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很生氣,罵了弟子一句髒話,2500年後,成老師最愛的口頭禪 孔子是中國的第一個教育家,他的存在真正讓中國人有教無類,感受到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儒學教育貫穿始終,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一直影響著中國人
  • 2500年前,孔子課上罵了弟子一句髒話,現在成了中國老師的口頭禪
    中國古代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在教書育人這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也針對自己的這種思想方法自成一派,也就是儒家學派。孔子倡導仁義禮智信,有3000個學生,他的大部分學生都成了那個時代的功臣,大大推進了中國古代的歷史進程,孔子作為他們的老師也是居功至偉。
  • 孔子被氣得說了句髒話,沒想到流傳了2500多年,今成老師慣用語
    相信大家都對孔子有著自己的了解,從古至今,孔子都是我們國家歷史上非常具有影響力,並且受人敬重的思想家、教育家。自從漢武帝之後,儒家思想更是被封建統治者推崇,成為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也因為與此,孔子在我們國家歷史上的地位也在逐漸的升高,被世人尊為孔聖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等等。
  • 孔子被氣得說一句髒話,結果傳了2500年,如今成語文老師口頭禪
    相信大家都有印象,基本每一個老師都有著發火盛怒的時候,即便是孔子也不能夠免俗,平日裡舉止斯文,文質彬彬地他,竟然被一個學生氣得說了一句髒話,結果還倒黴的被弟子記在了論語中,流傳了2500年,成為如今語文老師常用語。這個學生是誰呢?
  • 孔子一句髒話成經典,2500年後成為老師的口頭禪,網友:孔子可愛
    到現在我們依舊推行孔子的儒學教派,孔子學院開遍了世界各地,讓更多的人去分享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根據史書的記載,孔子是一個非常優雅的男子,方方面面都是非常有素質,非常到位的。但這麼完美的一位男人卻也說過:「認為聖賢,孰能無過」?孔聖人也並不認為他是聖賢,也是個普普通通的人,都會有七情六慾,偶爾發電小脾氣,耍點小性子,罵一罵小髒話,這樣的孔子有誰又不喜歡呢?
  • 世上第一所孔子學院
    和2500多年前不同,那時的孔夫子處處碰壁,而今,孔夫子處處受歡迎,孔子學院全球開花。正所謂孔子之前一無孔子,孔子之後全球孔子。古老的華夏文明通過「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孔夫子,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又一次彰顯了它無與倫與的神奇活力。
  • 事關孩子的學習,我們無比虔誠,2500年前的孔子是如何教學的
    時光倒回2500年,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可沒有現在這般廣受人們關注追捧的待遇。《論語》中孔子和弟子們交流學習的對話輕鬆有趣,作為一名學生,全然沒有現在孩子們這般緊張焦慮,作為總教練的孔子,也沒有現在的教育者們這般有壓力。01那麼孔子有著怎樣的教學之道呢?首先,收學費問題。
  • 事關孩子的學習,我們無比虔誠,2500年前的孔子是如何教學的?
    時光倒回2500年,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可沒有現在這般廣受人們關注追捧的待遇。《論語》中孔子和弟子們交流學習的對話輕鬆有趣,作為一名學生,全然沒有現在孩子們這般緊張焦慮,作為總教練的孔子,也沒有現在的教育者們這般有壓力。
  • 夜讀經典 | 孔子的開學寄語
    但作為《論語》首篇,《學而》的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幾乎覆蓋了孔子思想的方方面面,包括學、仁、孝、禮、信、道、為政等,其重點是孔子的學習理念和哲學。《論語》以孔子的這三句話開篇是孔門弟子的精心選擇,亦是他們對孔子思想、智慧的心領神會。全書以「學」領銜,不僅體現孔門的為學之本、孔子對弟子求學的殷殷期許,更是他自己的人生歷練和感悟。孔子的一生好於學、樂於教,以學習成就人生,「篤信好學」「下學而上達」,登上了自己生命的巔峰。作為中華第一教師,孔子一生重在教,其教重在學。
  • 中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畫像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輩是貴族,但到其父親時家道中落。三歲喪父,家境貧寒,但孔母教育有方,使孔子從小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孔子自稱「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論語·為政》)。年輕時曾做過管倉庫的「委吏」和管牛羊的「乘田」,官職雖低,但孔子盡心盡責。由於年輕時期廣泛接觸各個階層,使孔子掌握了多方面的技藝,為他日後的教師生涯創造了有利條件。
  • 夜讀經典|孔子的開學寄語
    《論語》以孔子的這三句話開篇是孔門弟子的精心選擇,亦是他們對孔子思想、智慧的心領神會。全書以「學」領銜,不僅體現孔門的為學之本、孔子對弟子求學的殷殷期許,更是他自己的人生歷練和感悟。孔子的一生好於學、樂於教,以學習成就人生,「篤信好學」「下學而上達」,登上了自己生命的巔峰。作為中華第一教師,孔子一生重在教,其教重在學。
  • 孔子的兩個弟子:最不像孔子學生的子路與最像孔子學生的顏回
    子路這個人在沒成為孔子之前,按現在的話說有點像是混混加二次元人類,你看司馬遷怎麼寫他的:子路這個人性子很是粗曠,直率,好行俠仗義,頭帶雄雞冠一樣的帽子,佩帶著豬皮著公豬裝飾的寶劍,見到孔子時很是無禮,於是孔子就稍弱以禮樂套路他,沒想到子路後面就穿著儒服來拜師了。
  • 聖人孔子當年一句罵人的話卻成了千古名言,為什麼?
    孔子有3000多名學生,72名入室弟子,他的教育方式也一直被人們所推崇,其主要特色是「因材施教」,即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特長的學習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而孔子當年一句罵學生的話,卻成了千古名言,這是為什麼呢?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能有那麼多的學生,可謂人數眾多了,自然這其中有得意門生,比如顏回等,也就會有個別不聽話調皮搗蛋,亦或不好好學習的學生的。
  • 上課不足2月,交了2500的學費只退200,學校:多發老師一個月工資
    上課不足2月,交了2500的學費只退200,學校:多發老師一個月工資2020年的這場疫情,讓學生們不能如期開學,在某地的一所私立學校原本交了2500元的學費卻只退了200元,這就讓很多家長十分不解也很氣憤,學生們在學校學習的時間不足
  • 教師節,讀《仲尼弟子列傳》看孔子是怎麼「罵」學生的
    有一次宰予白天睡大覺,被孔子發現了,孔子罵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意思是宰予就像腐爛的木頭一樣沒有雕琢的價值,像糞土徹成的牆一樣沒有粉刷的價值。宰予這個死臉的傢伙,再怎麼批評也沒用了。以糞土比喻弟子,孔子也是被氣很了。
  • 曲阜孔子六藝城遊玩記
    孔子六藝城大門來到孔子六藝城大門,實在是沒發現它有什麼新的變化,和多年前的光景是一樣一樣的。孔子六藝城是國家4A級景區,進入大門看到的是孔子週遊國銅像。禮廳「禮廳」是個室外的模型展覽,微縮景觀,展現孔子思想「禮」的內容。由於佔地2500平方米,手機拍照表現排不全面,我們拍了一段小視頻供大家欣賞。
  • 佩服孔子!將君子與小人刻畫入木,經2500年驗證看人太準!
    孔子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將其言行、思想、語錄整理編撰為儒家經典《論語》,成為歷代儒家文人必修之學。孔子在當時社會上屬於最博學者之一,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並被尊稱為「孔聖人」。
  • 孔子在臺灣後裔共約4000人 900人錄入世家譜(圖)
    孔子在臺灣後裔共約4000人 900人錄入世家譜(圖) 2015-04-21 08:07:35圖為海內外孔子後裔參加在上海嘉定孔廟舉辦的清明祭祖大典。  (資料照片)  本報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世界孔子後裔聯誼會總會長孔德墉說,在臺灣的孔子後裔約有4000人,而在第5次「孔子世家譜」續修過程中,粗估約有900名臺灣人錄入世家譜。
  • 孔子告訴你好學生的標準,現在看猶不過時
    新教改後,語文提升了地位,也增加了難度,似乎想當個好學生更難了。畢竟從一年級起就開始背並理解《論語》了,其實啊,在《論語》裡孔子早就告訴我們他眼中的好學生的標準了,家長不妨一起看過來,幫助孩子學起來。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賢士,這裡面學習最棒的學生是顏回,當然孔子不一定最喜歡顏回,但是孔子認為顏回那肯定是個好學生,我們來看看孔子怎麼評價好學生顏回的。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