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桂丹國家旅遊局月前公布了2005年度全國旅行社百強排行榜,我市桂林國旅和廣西中青旅兩家國際旅行社榜上有名,分別名列第12名和第74名,而有70多家之眾的我市國內旅行社卻無一與全國百強有緣。
桂林國旅從1993年起,已連續多年進入全國國際旅行社百強,而且排名一直朝前進步,桂林也曾有桃源、鐵旅、航空旅行社等旅行社入圍國內旅行社百強,但那已是2001年前的事了。
業內業外人士都認為,我市的國內旅行社無緣全國百強,這與桂林著名旅遊城市地位十分不符。什麼原因導致桂林無「國內百強」產生?如何做大、做強、做精、做好桂林國內旅行社?桂林國內旅行社應如何躍進全國百強?——桂林市旅遊局局長李志剛7月上旬邀請了市部分旅遊企業總經理、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及媒體人士做客「旅遊沙龍」,就上述問題進行討論,
「識時務」而「棄幻想」?
從事旅遊研究的人士普遍認為,桂林的國內旅行社大都弱小,缺乏核心競爭力,自然難以做大;學者認為,桂林的國內旅行社多是單一經營,缺乏多種行業支撐。市社科聯副主席、市旅遊協會會長龐鐵堅則從桂林人的性格上去找原因,他認為桂林人精明實在,然魄力不足,對出名上榜好像也天生不如別人敏感,估計旅行社對申報「百強」之類的事情不是太用心。
桂林國內旅行社對全國「百強」「漠視」的程度也出人意料,雖然「如何躍進全國百強?」這一話題是提前預定的,但做客「旅遊沙龍」的包括國內旅行社協會會長、副會長在內的旅行社總經理們,無一了解國內旅行社百強指標,倒是桂林工學院旅遊學院的書記王力峰博士收集了「百強」資料。是旅行社沒有品牌意識,還是這塊牌沒有實際意義,使旅行社對之淡然?
說不重視品牌嗎,似乎也不完全是。許多旅行社都在廣告和名片上打出了「桂林十強」、「廣西十強」的牌子,因為年年評「十強」,因此「十強」已是「滿天飛」。
業內人士道出了個中原委——曾經進入全國「百強」的桂林市桃源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孫杰說,桂林旅遊做得早,現在別的城市發展了,而桂林的發展空間已不大。
而桂林旅行社的確很少靠品牌吃飯,桃源旅行社外聯人員出外聯繫業務,總是說「我們團量大,抗風險能力強」,「有集中採購的價格優勢」,而不是講我們曾經是國內百強。因為桂林似乎「還沒有哪家能靠品牌吃飯。」
孫杰還說,現在桂林旅行社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生存問題,不進行低價競爭就無法生存。在此種狀況之下,「百強」目標「看得見,摸不著」,因此不再關心「百強」,「反正那牌子作用也不大」。
看來,「作用不大」和「不易到手」 是「務實」的桂林旅遊人不重視百強」的重要原因。
「百強」於桂林意義重大
但是,旅遊是桂林最具城市競爭力的產業,桂林旅遊一直在中國旅遊中佔有重要地位。桂林的國內旅行社在「全國百強」榜上無名似乎說不過去。沙龍召集人李志剛就認為,創「百強」意義重大,而且「百強」也不是高不可攀,國際社能,國內社也曾經能,這都說明桂林是有基礎的。作為桂林市旅遊局局長,李志剛希望桂林明年就有國內旅行社能進入「全國百強」行業。
記者此後採訪了與桃源旅行社一樣被認為有希望衝刺「全國百強」的和順旅行社總經理張博,他亦持同樣觀點。他說:「這關係到桂林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榮譽。」
入圍全國國內旅行社「百強」有一些條件,如未受過任何處分,無重大安全、質量責任事故和重大投訴等,其排序是按照旅遊業務營業收入、旅遊業務毛利潤、國內旅遊組織人數和天數、國內旅遊接待人數和天數、實繳稅金五項指標位次之和來決定全國「百強」排序的。其中,旅遊業務營業收入、旅遊業務毛利潤、實繳稅金三項指標必須進入單項排序前800名。
桂林是中國著名旅遊城市和旅遊目的地,長期以來,接待人數、天數具有優勢,並可拉動營業收入、利潤和稅收增長。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都在大幹快上旅遊,雖然桂林的接待量還在上升,但桂林上升的空間相對小些,同時,作為一個經濟發展平平的中等城市,在出遊指標上就缺乏競爭力。從數字上看,桂林去年遊客總量是1200餘萬,旅行社接待的國內遊客僅130萬人次,除去一日遊遊客,旅行社接待應仍有很大空間。
還有人認為,由於管理原因和納稅方面的考慮,旅行社普遍存在少報業務量和收入情況,也連帶了稅金的下降,直接影響了5個指標的競爭力。
做大做強 共創「百強」
參加沙龍的各路「神仙」為旅行社如何進入國內百強開了許多「藥方」:有的認為,旅行社應該打造不可替代的特色,樹立旅行社品牌來擴大本旅行社的業務量;有的認為應該擴大業務和經營範圍,如上海春秋旅行社就在全國有大量的分公司;有人建議政府通過行政手段減少旅行社數量來增加旅行社的業務量;有人提議以資本為紐帶,對旅行社進行重組,通過兼併、聯合的方式建立旅行社集團,「做」大旅行社;也有人問能否將延伸到縣裡旅遊的遊客列為組團人數,通過統計方式改變增加組團數量。有人還提議,政府各部門的接待任務全部交由旅行社做,以提高旅行社的接待量。
對於上述部分觀點,有人持不同見解。反對者認為,市場問題怎能再依靠行政力量來解決?把小旅行社人為地捏合在一起,蛋糕並沒有做大,就算排名上去了,又有什麼意思?對於通過統計方式改變「做大」的方式,就像「一個人本不是百萬富翁,把他的人民幣換成越南盾就成『百萬富翁』了,這又有什麼意思?」
「百強」議題,重新燃起了業務量大的旅行社對進入「百強」的希望之火。
灕江大瀑布飯店總經理李克強提出的「以資本為紐帶,對旅行社進行重組,通過兼併、聯合的等手段做大做強旅行社」的建議,被李志剛認為是可行的。因為桂林旅行社業界缺乏這樣的企業。他說,桂林入「百強」首先需要旅行社企業自己重視,同時他也認為政府也應加強引導,為旅行社營造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做強做大的環境。
至於結果如何,旅遊局與旅行社在此問題上倒是達到高度共識,即不管桂林能否有旅行社進入「百強」,但為此而努力的過程必將帶來旅行社經營和內部管理的提高,這對旅行社和桂林市來說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