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被盜刷20萬,雲南一女子把銀行告上法庭!法院這樣判…

2020-11-10 曲靖珠江網

實名認證公眾號:曲靖珠江網

微信號:qjszjw

凌晨

趙某在家中睡得正香

銀行突然連續發來多條交易簡訊

她怎麼也想不到

銀行卡被盜刷的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一瞬間

卡裡的20多萬不翼而飛

……

人在家中躺,錢從卡裡「飛」

2019年8月6日凌晨0點53分至3點49分,趙某接連收到某銀行發來的通知簡訊,顯示自己的借記卡發生了多筆異國交易活動,共支出209541.77元。當日7點,趙某發現簡訊便立即撥打銀行的客服電話要求掛失該卡,並報警處理。

後趙某到銀行列印了該卡的交易明細清單,與銀行協商賠償,但銀行拒絕賠償。於是,趙某將銀行訴至嵩明縣人民法院,要求賠償存款損失209541.77元及利息。

銀行:原告自己沒有保管好密碼

趙某

銀行作為專業的金融機構,對儲戶信息和儲戶資金負有保障安全的義務,要防止儲戶信息、密碼等信息數據被輕易盜用。

趙某在使用銀行卡過程中,曾經出現過其密碼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他人操作而鎖定的情形。由此我們可以推定,趙某在使用過程當中,對其自身設置的密碼存在保管不善的行為。因此對本次的銀行卡被盜刷而造成的損失,原告應該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

銀行

法院判銀行全賠

嵩明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在被告處辦理銀行卡,原告與被告成立了合法有效的合同關係。

在本案中,對於雙方爭議的2019年8月6日原告的借記卡產生的多筆消費是否為偽卡盜刷,法院認為,本案訴爭的銀行卡交易,是發生在凌晨密集多筆的消費,且交易地在境外,而原告當時看到消費簡訊後,便於清晨7時許持銀行卡向公安機關報案,從地域上、時間上和基本生活常識看,原告自己持卡進行消費或原告將卡交由他人消費均不合常理。而被告也未能舉證證明,原告持真銀行卡或者委託他人在其他地方進行消費的事實。在無證據證明原告主動或客觀上幫助他人實施刷卡消費行為、原告就借記卡被盜刷一事報案的情況下,應當認定是他人盜取了銀行卡帳戶上的資金

被告作為銀行卡的相關技術、設備和操作平臺的提供者,理應承擔識別銀行卡真偽的義務,而被告不能提供證據證明,是由於原告自身原因導致銀行數據信息和密碼被竊。

此外,被告銀行對原告負有全面履行借記卡合同的義務,根據合同相對性的原則,被告銀行應先行向原告承擔銀行卡被盜刷的損失,再依法向犯罪分子進行追償。故對原告要求被告賠償其存款損失的訴訟請求,法院予以支持。

嵩明法院判決

由被告銀行於判決生效後十五日內,一次性賠償原告趙某的損失209541.77元,及該款自2019年8月6日起至實際支付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存款利率計算的利息;

後銀行上訴至昆明中院,昆明中院審理後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提醒:

持卡人對密碼信息有保管義務

本案中,法院審理後認定涉案卡產生的境外交易非趙某所為。同時,案件中無證據證明趙某有洩露交易密碼的行為,故應認定該卡被盜刷系他人利用金融機構的安全漏洞所致,趙某有權要求銀行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當然,並非所有的銀行卡盜刷損失,都要由銀行擔責。每位持卡人對個人銀行卡及密碼信息負有保管義務,在銀行為持卡人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密條件下,持卡人因自身過失造成銀行卡遺失或密碼洩露,從而產生的風險及損失,需由持卡人自行承擔。

出品:雲上融媒新媒體中心

來源:雲南高院、嵩明縣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銀行卡被盜刷20萬,一女子把銀行告上法庭!法院這樣判……
    因此對本次的銀行卡被盜刷而造成的損失,原告應該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銀行法院判銀行全賠嵩明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 原告在被告處辦理銀行卡,原告與被告成立了合法有效的合同關係。在本案中,對於雙方爭議的2019年8月6日原告的借記卡產生的多筆消費是否為偽卡盜刷,法院認為,本案訴爭的銀行卡交易,是發生在凌晨密集多筆的消費,且交易地在境外,而原告當時看到消費簡訊後,便於清晨7時許持銀行卡向公安機關報案,從地域上、時間上和基本生活常識看,原告自己持卡進行消費或原告將卡交由他人消費均不合常理。
  • 銀行卡被盜刷20萬!嵩明一女子把銀行告上法庭 法院判全賠
    因此對本次的銀行卡被盜刷而造成的損失,原告應該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法院判銀行全賠嵩明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在被告處辦理銀行卡,原告與被告成立了合法有效的合同關係。在本案中,對於雙方爭議的2019年8月6日原告的借記卡產生的多筆消費是否為偽卡盜刷,本院認為,本案訴爭的銀行卡交易,是發生在凌晨密集多筆的消費,且交易地在境外,而原告當時看到消費簡訊後,便於清晨7時許持銀行卡向公安機關報案,從地域上、時間上和基本生活常識看,原告自己持卡進行消費或原告將卡交由他人消費均不合常理。而被告也未能舉證證明,原告持真銀行卡或者委託他人在其他地方進行消費的事實。
  • 銀行卡被盜刷,她的操作挽回了損失
    不過,杭州姑娘小康遭遇銀行卡被盜刷後的一系列操作,卻堪稱「教科書式維權」。小康究竟是怎麼做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降低銀行卡被盜刷的機率呢?銀行卡在國外被盜刷十餘萬女子將銀行告上法庭在今年的3月25日凌晨,家住杭州的小康突然連著收到幾條交易提醒簡訊,顯示她名下借記卡在杜拜、美國等地接連發生5筆取現及消費記錄,共計人民幣10萬餘元。
  • 警方提醒 | 銀行卡被盜刷,她的操作挽回了損失
    不過,杭州姑娘小康遭遇銀行卡被盜刷後的一系列操作,卻堪稱「教科書式維權」。小康究竟是怎麼做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降低銀行卡被盜刷的機率呢?銀行卡在國外被盜刷十餘萬女子將銀行告上法庭在今年的3月25日凌晨,家住杭州的小康突然連著收到幾條交易提醒簡訊,顯示她
  • 銀行卡在泰國被盜刷 銀行被判賠
    來源:北京青年報從泰國旅遊完回國後,李某的銀行卡在泰國的ATM機上卻被盜刷了,因為認為銀行的交易系統存在漏洞,李某將某銀行告上法庭,請求判決銀行償還10132.93元存款及利息。一審法院支持了李某的訴求,銀行不服上訴,日前,北京二中院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011年12月,李某在銀行開設帳戶並申領了一張借記卡。今年2月22日,李某前往泰國旅遊。當月28日凌晨,李某乘坐航班從泰國返京,並於6時許抵達北京。
  • 一次街邊購物,銀行卡被盜刷!工商銀行吉林一支行被曝取款技術漏洞
    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19年9月末,全國均持有銀行卡5.89張,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0.53張。與此同時,銀行卡盜刷、詐騙問題也屢見不鮮。當用戶的銀行卡被盜刷了怎麼辦?銀行在其中是否應承擔責任?近日,裁判文書網公開的一則判決書,可以幫金融消費者們找到答案。
  • 蘭州一儲戶點了一條連結 銀行卡被盜刷6000多元
    儲戶點了一條連結 銀行卡被盜刷6000多元每日甘肅網12月19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記者許沛潔 通訊員薛豔)銀行卡被盜刷的第8次,卡主人才收到提示簡訊。為了挽回損失,卡主人將銀行告上法庭。西固區法院審理認為,卡被盜刷源於卡主人曾點開過一條詐騙連結。
  • 銀行卡被盜刷66萬!他立即這樣做,銀行被判全額賠償!▎卡內被盜90萬,她只用了一招全部追回!
    今年3月13日21時,居住廣州南沙區的市民周先生在家突然收到銀行發來的手機簡訊,告知其名下的儲蓄卡在河南鄭州剛發生一筆66萬餘元的消費交易,而銀行卡就在自己手中,他意識到自己的銀行卡已被盜刷!於是,周先生將銀行告上法庭,請求被告賠償遭盜刷的66萬元,並賠償相關的律師費、訴訟費等費用。近日,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判決該銀行賠償周先生全部被盜刷的存款66萬餘元及相應利息,並賠付周先生因維權所支付的全部律師費,合計69萬餘元。
  • 湖南一儲戶銀行卡被境外盜刷,法院:銀行賠錢後可向嫌犯追償
    湖南一儲戶銀行卡被境外盜刷,法院:銀行賠錢後可向嫌犯追償 澎湃新聞記者 譚君 2017-10-13 15:40
  • 卡在手裡卻被盜刷,到底誰該擔責?法院判了!
    而銀行則表示,趙某在使用銀行卡過程中,曾經出現過其密碼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他人操作而鎖定的情形。由此我們可以推定,趙某在使用過程當中,對其自身設置的密碼存在保管不善的行為。因此對本次的銀行卡被盜刷而造成的損失,原告應該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
  • 銀行卡在境外被「盜刷」31次 法院判決銀行承擔賠償
    央廣網北京11月21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人在國內家中坐,銀行卡在身上帶,卻在境外被消費了31次,卡內近5萬元的存款不翼而飛。北京的孫女士為此打起了官司,兩審法院都裁決由銀行賠償孫女士損失。法院裁決的依據是什麼?如何防範銀行卡被盜刷?銀行卡被盜刷,銀行都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 銀行卡在境外被盜刷銀行是否承擔責任?
    孫女士頓感疑惑,因為她自回國後從未使用過該銀行卡,涉案銀行卡也從未丟失,一直由其保管,且銀行卡密碼信息只有本人知曉。孫女士查詢帳戶交易明細後才發現,其銀行卡自回國後依然在泰國發生了31筆異常消費。孫女士立即前往派出所報案並訴至法院,主張銀行對儲戶存款應具有安全保障義務,要求銀行對其被盜刷的損失予以賠付。
  • 銀行卡被盜刷10萬多!銀行該賠嗎?
    人在家中躺,錢卻「不翼而飛」,浙江省杭州市的姑娘小康(化名)氣炸之後一頓「猛」操作,把銀行告到了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銀行則認為,小康的銀行卡被盜刷是小康自身的過錯造成的。小康在辦理銀行卡設置密碼後,長時間內未進行密碼更新、修改,不排除密碼曾被洩露的可能;小康的銀行卡是磁條卡,未升級變更為晶片卡,磁條卡在境外通過ATM機進行操作的話,被複製、盜用信息的風險較高。
  • 銀行卡一天遭盜刷三次 持卡人訴至法院獲賠償
    中安在線訊 據市場星報報導,去年,合肥市民劉某在國內自駕遊途中,發現自己的銀行卡一天內遭盜刷三次,共近萬元。事後因銀行拒絕償付盜刷損失,劉某將銀行告上法庭。3月23日,記者從合肥市中院獲悉,日前,法院依法判決該銀行賠償劉某6500元。  據悉,2010年,劉某在合肥市某銀行辦理一張借記卡。
  • 每日一法第1008期:銀行卡被盜刷,銀行是否擔責?
    案情簡介劉先生在某銀行辦理有一張銀聯借記卡,案發前該銀聯借記卡上存有10萬人民幣。2018年11月某晚,劉先生手機上收到一條銀行跨行轉帳5萬元的簡訊,隨後十多分鐘卡上的剩餘金額再次被人分批取走。劉先生立刻意識到銀聯借記卡被盜刷,立刻報警並撥打了銀行客服電話,後持卡趕到ATM機存入100元現金並修改密碼。劉先生隨後起訴銀行,要求銀行承擔該筆款項的賠償責任。
  • 農行銀行卡被盜刷37萬餘元,官司打到省高院,判賠九成
    交涉無果,於某將農行告上了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農行賠償銀行卡被盜刷的全部損失。2一審認定被盜刷事實判令銀行賠付全部損失一審法院審理認為,綜合現有事實,能夠證明於某銀行卡的資金372306元是通過快捷支付被盜刷的。
  • 銀行卡被盜刷維權:儘快到ATM機存款證明人卡未分離
    銀行卡就在自己身邊,卻被盜刷巨款,收到卡內存款被轉走的手機簡訊後,持卡人第一時間再次向卡內存款以固定證據,隨後以銀行未盡安全保障義務為由,要求銀行賠償被盜刷的巨款,並將官司打到了法院。銀行則以其盡到了注意義務,持卡人存在使密碼洩露的可能等為由,拒絕賠償。那麼,銀行卡被盜刷後,銀行和持卡人究竟誰來承擔責任?
  • 承辦法官解析:人在國內銀行卡在國外被盜刷十餘萬 杭州女子「教科書式維權」拿回全部損失
    央廣網北京9月21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常亞飛)銀行卡和手機明明在身上,人在杭州,卻接連收到在不同國家交易的提醒簡訊,卡裡10萬餘元存款被分5筆全部盜刷。幸好杭州姑娘小康在發現被盜刷後及時留存證據,通過一系列堪稱「教科書式維權」的操作拿回了全部損失。那究竟是什麼神操作呢?總臺央廣記者常亞飛專訪此案辦案法官、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員額法官酈金晶。
  • 磁條卡被盜刷十萬,杭州姑娘固定證據後起訴:法院判銀行全賠
    銀行卡和手機在身邊,杭州姑娘小康(化名)卻接連收到交易提醒簡訊,顯示借記卡內的10萬餘元在境外被分5筆盜刷。由於她當天持卡在發卡行櫃檯存入100元,證明自己人在境內、卡在身邊,並迅速報警,起訴銀行後挽回了全部損失。
  • 銀行卡被盜刷,儲戶銀行誰該擔責?
    :按照本銀行規定,攔截了您尾號****銀行卡的一筆可疑交易支出,如為正常交易,請回復「FJYZ﹟卡號」後辦理。很快,楊某又收到多條某銀行發來的相同簡訊提醒。  此時,楊某發現,自己銀行帳戶內餘額只有4000餘元,遂立即撥打某銀行電話,要求掛失,但情急之下,楊某的操作並未成功。再次撥打電話後,楊某終於成功辦理了掛失。此時,該卡內的餘額僅剩512元。為證明案件發生時自己的銀行卡並未丟失,楊某立即通過某銀行櫃檯向卡內存入1元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