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前因虎照火遍全國,如今他開淘寶店賣蜂蜜,還要精準扶貧

2020-12-19 天下網商

11年前因虎照火遍全國,如今他開淘寶店賣蜂蜜,還要精準扶貧

iwangshang / 劉飛越 / 2018-07-19

摘要:「我賣的東西,除了我自己的蜂蜜之外,主要是我扶持的十個深山貧困戶的東西。」提起他這個淘寶店,周正龍新話匣子就被打開了。

圖 / 文  天下網商記者 劉飛越

2018年6月,拍虎風波結束六年之後(2012年出獄),63歲的周正龍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淘寶店掌柜,專門銷售家鄉的土特產:「土蜂蜜、土豆和農家自醃臘肉。」

「我賣的東西,除了我自己的蜂蜜之外,主要是我扶持的十個深山貧困戶的東西。」提起他這個淘寶店,周正龍新話匣子就被打開了。

周正龍介紹,身為獵人的他從父親手裡繼承了養蜂手藝,有著幾十年的養蜂經驗。拍虎風波出獄之後,他重操舊業,養蜂收割土蜜,自己因此也賺了點錢。

「2018年3月初,鎮裡搞精準扶貧,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幫助10個貧困戶脫貧。我一想那就幫他們養蜂吧。」說起這件事,大嗓門的周正龍象是連珠炮一樣講開了。

他說,他先仔細考察了山裡的一些農戶,選出確實困難又能吃苦耐勞的人家作為他的精準扶貧對象。他幫他們制定了養蜂計劃,幫他們訂做蜂箱,定期挨戶傳授養蜂和收割蜂蜜的技術。

「他們的蜂蜜收割了,我就從山上背下來,再幫他們找銷路。有的家裡還種一些土豆,醃製一些臘肉,吃不完的我也幫他們賣。這些都是原生態的土特產,城裡人喜歡。」周正龍說,開始的時候蜂蜜銷路並不好,有人建議他開個網店。

「我不會用電腦,就把我兒子找來,讓他給我開了個店。我又去註冊了一個商標,簡單拍了點產品照片就掛到了淘寶店鋪裡。」周正龍說,淘寶店開張之後,還真是有人慕名買這些產品,土蜂蜜的銷路也逐漸打開了。

現在,周正龍是個大忙人,每天都要走路十幾裡山路,去山裡看這些扶貧對象養蜂的情況,順便把收割的蜂蜜帶下山來。有的貧困戶沒有錢買蜂箱和蜂種,周正龍就免費給他們定做蜂箱,或者想法找人資助貧困戶發展養蜂業。

「我跟村裡籤的精準扶貧的協議到今年年底結束,現在這十家貧困戶共養了200多箱蜂,有些陸續開始產蜂蜜,有些還在學習技術中。我覺得,只有教會了他們技術,他們才真的能脫貧。」說這話的周正龍表情凝重,目光堅毅。

2018年7月,我走訪了周正龍的七個精準扶貧對象,其餘三個最近都在外出。

黃萬青,65歲,今年養了5箱蜂,他的框裡背著的是剛從山上取的蜂蜜。以前靠種地生活,一年下來剛夠老倆口吃飯。大兒子33歲,天生小兒麻痺症,腿瘸,在安康一飯店洗碗,二兒子31歲,在廣東一廣告廠打工,有慣性病,賺的錢不夠看病。黃萬青家去年拿到低保,他過年花了160元買了一套深藍色衣褲和一雙運動鞋,昨天縣裡開精準扶貧會,他穿著出門衣服來開會,他有五六年沒有買過新衣服。今天是他養蜂第一次搖蜜,搖出9斤蜜,周正龍回收給了他450元錢,周正龍還買了老黃50元的土豆。

米登軍,44歲,養了18箱蜂。此前為曠工,在河南桐北縣一鐵礦下井十年。去年賣蜂蜜3000元,今年計劃可以賣5000元。他的父親1998生病,這些年賺的錢都給父親看了病。2017七月父親病情加重他就回來照顧父親。計劃以後在家養蜂。兒子18歲,讀高中。

張正友,70歲,家裡養了120箱蜂,他養了十年蜂。5月搖了一次蜂,搖了200多斤,被周正龍回收,賺了一萬多元。以前全靠零賣,銷路不穩定,現在周正龍開了淘寶店,有了銷路,賣蜜不愁了。今年還要搖兩次蜜,還能出400斤。一年靠賣蜜就有30000元的收入。去年雨水多隻取了200斤蜜,一斤50元。今年周正龍回收蜜,一斤60元。今天他和老伴來打工拆房子,一人一天150元的工錢。

熊昌平,44歲,去年開始養蜂,有25箱蜂,賣蜂蜜收入6、7千元。今年鄰居的蜂得病,傳染了他家的蜂,蜂都跑了。目前只剩下8箱,蜂群小,一年取一次蜜,8月份取。今年投資7000元買蜂箱搖蜜機等設備,準備以後大力發展養蜂。以後產量多了周正龍會回收,在淘寶店上賣。他的大女兒出嫁,還有個小兒子,在讀小學六年級。

張必成,46歲,養了18箱。去年賣了兩萬多元,他除了養蜂,還在國道邊補汽車輪胎。

朱太軍,53歲,2017年開始和周正龍學養蜂,目前有45箱蜂。今年周正龍幫忙給做了一天蜂箱。今日搖蜜20斤,預計今年能搖出200斤蜜。

易明友,56歲,2015年養蜂26桶,由於技術不行蜂都跑了沒有成功。2017年又開始在周正龍的幫助下養蜂,目前只養了兩桶蜂。去年只有一桶蜂,今年5月份自然來了6、7千隻蜂。當時他在地裡種洋芋,回來了才發現蜂箱裡有蜂了。

周正龍除了走訪扶持的貧困戶外,自己也在找新的養蜂場地。今天他和兒子上山看新的養蜂場地,他們爬了兩小時多的山路,來到一個半山腰的開闊地,他張望著四周雲霧繚繞的群山,說:「這裡真是養蜂的好地方,要是這裡養蜂賺不了錢,真是天理難容。」

相關焦點

  • 麗江大學生淘寶創業賣蜂蜜 半年銷售額50萬
    如今團隊擴建到同學15人,在麗江古城批發市場開了四家實體店和一家淘寶店,店名就叫「麗江好貨」,主要銷售雲南當地的瑪卡、普洱茶、藏紅花、臘排骨等等,主打產品則是當地的野生蜂蜜。15人齊心協力,去年過年都沒回家,輪流值守看店,從2016年7月至今,整個團隊的銷售額到了50萬——但是因為貨物全是借貸,還掉貨款和各項開支,負責團隊財務的大三學生柯雙手裡就剩下1000塊錢。團隊調整方向:要把「麗江好貨」的品牌打響,貨賣全國,必須上淘寶;要開淘寶店,則必須找到能鎮店的好蜂蜜。什麼叫好蜂蜜?
  • 淘寶店如何靠下架時間獲得精準流量?蜂蜜市場競爭很大如何操作?
    今天有賣家問蜂蜜市場競爭很大,如何操作?答:首先蜂蜜這類農產品淘寶上整體的競爭確實很大,所以越是這樣的產品,越要通過分析同行的主圖以及問大家,確定好自己的購買理由,尋求產品的差異化。。。其次站外推廣和淘寶相結合,比如微博上有很多做這種蜂蜜的,我之前看過一家利用微博做粉絲,月銷從0到幾千,目前還有抖音,火山這樣比較火的視頻平臺,也可以利用,所以做電商首先你得懂淘寶規則,學習運營,但是不能局限於淘寶,思維要擴散我剛剛招聘面試運營,我應該問他什麼?
  • 火遍朋友圈的楊霞賣蜂蜜涉嫌違法
    近日,一個名叫「楊霞」的女人火遍朋友圈,不少地方資訊類自媒體以《那個叫「楊霞」的女人,你在某某地方火了!》為標題進行宣傳。文章稱,楊霞從小生活在大山裡,後帶著女兒前往大城市打拼,在有了一番事業後,有感於市場上所售蜂蜜質量不佳,決定回鄉賣土蜂蜜,「找回兒時純真的味道」。
  • 普安95後「殺馬特」青年開淘寶店幫助村民脫貧,一年賣出烏雞和紅米...
    96年「殺馬特」青年,小學學歷,曾在流水線上打過工,在理髮店當過髮型師,如今成了電商脫貧帶頭人,通過淘寶把村民們的烏雞、蘿蔔、紅米等農產品賣向全國,全年銷售收入突破300萬元。李榮富說,流水線工人的生活枯燥乏味,最開心的事,莫過於發了工資去理髮店給頭髮染個好看的顏色,再到縣城裡逛一逛。他最喜歡的顏色是橙色、紅色,因為走在路上回頭率最高,陌生人的關注讓這個年輕人對生活多了一些期待。此後,李榮富索性轉行學習美容美髮,在理髮店幹了3年,一度成為店裡技藝最高超的燙染師傅。 不過,李榮富的職業軌跡,因為兩個人的到來,發生了改變。
  • 被「滅霸」帶火的這家淘寶店 成了全村的希望
    那一天,他的淘寶網店突然出現一些奇怪的提問:「你賣的這個果子就是滅霸吃的那種嗎?」因為沒看過復聯電影,曾祥奇專門跑了趟縣城,看到電影畫面的瞬間,他認定:自己淘寶店賣的火參果,就是全網追擊的「滅霸水果」。
  • 經銷商開淘寶店賣假貨 168元正品假貨只賣18元
    經銷商開淘寶店賣假貨 168元正品假貨只賣18元濟南一名特百惠經銷商,因實體店銷售業績慘澹生意賠本,違反公司規定在網上以他人名義開了6家淘寶店。但是這6家淘寶店當中,有兩家賣的全是假貨,價值168元的杯子只賣18元,其餘四家也是真假摻雜。
  • 賈生虎:電商打開了命運的另一扇窗
    1986年出生的賈生虎是康縣雲臺鎮唐壩村人,因從小身體殘疾,多年來,父母為了給他看病沒少費心。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自成年後,賈生虎就開始四處打工,然而自己掙錢不多,父母又逐漸年邁,他只好回到村裡「種地養家」。身殘志堅的賈生虎,並沒有因各種困難而停滯不前,相反,他一直在思索著如何改變命運。
  • 明星開淘寶店,能活幾天?
    雖然店名聽著陌生繞口,但不影響它創造令其他淘寶新店眼紅的成績。但如果你知曉了它的來頭,也許這個數字就不足為奇。事實上,這是李小璐開的淘寶店。她在開店當晚發了一條微博,親自上身品牌的衣服——儘管在這條微博底下點讚第二的熱評寫道,「衣服好土,鑑定完畢」,也並不妨礙店鋪迎來一個開門紅。
  • 瀏陽市小河鄉:成立首家農產品「扶貧超市」全力助推精準脫貧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12日訊(通訊員 張可夫 施宏)「火焙魚很下飯」「米不錯」「聽說這裡的蜂蜜挺好」……近日,瀏陽市瀏河西路通程商業廣場新開的一家「精準扶貧」小河特產超市,吸引了周邊不少居民前來購買。
  • 如今開淘寶店真的那麼難做起來嗎?
    1淘寶門檻越來越高因為淘寶越來越規範,需要的專業知識也越來越多,而大多數說淘寶難做的,是因為他們覺得淘寶還像以前一樣傻吊式操作:覺得開個店隨便上架一兩個產品,然後標題要麼抄襲同行的,要麼憑自己感覺那老胡不得砸錢開他幾十個淘寶店,天天躺著簡單粗暴賺銀子不香嗎?所以不是店鋪難做了,而是平臺越來越規範,當初投機取巧沒技術沒能力的那波人活不下去罷了。
  • 「私人訂製」開啟「精準扶貧」新思路
    新華社哈爾濱7月25日電(記者 楊思琪)如果不是村裡來了個年輕人,57歲的夏亞軍不會知道有個詞叫「私人訂製」,不會想到種了半輩子老玉米的他會和「訂單農業」扯上關係,更不會相信賣「農體驗」也能走上脫貧路。  夏亞軍是黑龍江省綏化市明水縣明水鎮互助村的一名貧困戶,大伙兒都叫他「老夏頭」。
  • 副縣長上淘寶直播叫賣,扶貧土特產短時間被「秒殺」
    【編輯/王梅梅 統籌/劉姝蓉】廣東省湛江市遂溪副縣長闞生波25日上淘寶直播,推介粵桂(遂溪·融安)扶貧協作產品「金桔膏」、「桑葚膏」、「黑芝麻丸」等,均在短時間內被「秒殺」一空。大白新聞了解到,為了助力精準扶貧政策,不少縣級領導幹部親自上場助陣。今年淘寶年貨節期間,50位縣長組團帶貨在淘寶直播間賣特產。
  • 鄉村小學院 成就大作為 西北大學建社區學院「硬核」扶貧
    幸運的是,2年前,在縣政府鼓勵下,他走進西北大學在當地設立的「社區學院」。在這裡,他先後參加了電商應用技術、電商專題知識、電商扶貧,以及電商創業等一系列培訓。目前,依託電商平臺,楊飛主營臘肉、塊塊糖、層層糖、魔芋乾等當地特色農產品,年銷售額超過50萬元,利潤逾10萬元。楊飛98%的貨源都來自和他一樣的貧困戶。
  • 為家鄉蜜蜂銷售開新路!他說自己的「中國夢」正在實現
    2011年大學畢業後,麻功佐看到網絡銷售的商機,在杭州開起了網店,看到家鄉的土蜂蜜因為質優味美深受歡迎,幾經思索,他決定回鄉創業,用電子商務技術拓寬蜂蜜銷售渠道,改善家庭條件。麻功佐的蜂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僅賣蜂蜜,環境也成賣點「周邊5公裡要繁花密布,花種越多越好,花期越長越好。」
  • 名模扎堆開淘寶店:有人一年賣了近10億!
    名模扎堆開淘寶店:有人一年賣了近10億! iwangshang / 柳敏 俞子冠 / 2018-01-30 摘要:「模特-網紅-網店」成了影響力變現的絕佳途徑。
  • 每天3萬人在家新開淘寶店:餐館上直播、店員雲復工……
    數據顯示,2月份,每天有超過3萬人來淘寶開新店,還有更多人把以前沒有經營下去的淘寶「老店」重新開了起來。包括淘寶直播、淘小鋪在內,各種線上運營平臺都活躍起來。淘寶行業平臺事業部負責人張凱夫告訴記者:「來淘寶開店是一個沒有門檻的事情,我們非常歡迎線下商家來淘寶上尋找機會,我們也開放了更多的工具給到商家,比如淘寶直播。」
  • 殘疾女孩開淘寶店當魔豆媽媽 幫碭山酥梨拿下全國第二
    但產量大也是煩惱:要賣出去又賣得好,每分鐘得銷售3噸梨。李娟的成功試水,激發了國家級貧困縣碭山的脫貧信心。政府以農村電商為抓手,著力培育水果支柱產業,副縣長還曾多次前往阿里巴巴等公司洽談合作。將農村戰略作為集團三大戰略的阿里巴巴,已形成了由農村淘寶、淘寶、天貓、盒馬、菜鳥、螞蟻金服等組成的興農集群。
  • 一個全球購賣家的進化史:賣過手機殼,開過天貓店,如今卻想做男版...
    一個全球購賣家的進化史:賣過手機殼,開過天貓店,如今卻想做男版「張大奕」 iwangshang / 路遙 / 2017-07-18 摘要:內容是驅動直播銷量的武器,也是韓承浩篤信的生意經
  • 開網店直播賣蘋果成沂源這個村「新農活」
    呂迅和他的團隊在美麗鄉村直播間賣蘋果。  沂源縣石橋鎮下黃安村全村114戶、374口人,是省級扶貧工作重點村,村民收入主要靠蘋果種植。今年受疫情影響,村民出不去,客戶來不了,導致蘋果滯銷。呂迅另闢蹊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和「網際網路+農業」的方式助力產業扶貧、發展農村電商。30多天時間,呂迅和小夥伴們把蘋果銷往全國20多個省,銷售16萬斤,銷售額達65萬餘元。
  • 湖南花垣縣十八洞村的精準扶貧之路,了解一下!
    201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來到這裡考察調研,首次提出「精準扶貧」的重要思想,使這裡成為我國脫貧攻堅歷程中具有「地標」性意義的地方。5年多來,十八洞村在上級黨委和政府領導下銳意進取、積極探索,走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精準扶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