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張鶴在父親的辦公室裡接觸了第一臺電腦,聯想8086。好奇的他站在文員的身旁,不眨眼地盯著她的手指在鍵盤上飛舞,屏幕上隨之出現漂亮的字體。之後,他便經常來這裡玩,時常忘記了吃飯。
8年後,那個痴迷電腦的小孩,創辦了自己的網站,躍升為行業老大。他為之奮鬥了十年。有一天,他忽然覺得這個網站已經沒有多少再上升的空間了,於是以天價賣給了百度。 而他,選擇了又一次站在起跑線上,與巨人騰訊QQ展開較量。
你不一定知道張鶴,但你一定知道天空軟體。上網的人或多或少都從這個網站下載過軟體。
他是「天空」的創始人,曾經以3000萬元的「天價」把自己的第一個企業賣給了百度,遂淡出媒體視線。2009年1月,他再度「浮出水面」,身份是51.com即時通訊部負責人。
張鶴供職的51.com,成立於2005年8月,據稱是中國最大的社交網站,張鶴獨立負責即時通訊事業部的運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職業經理人。即時通訊是個競爭激烈的行業。
「這的確是很有挑戰的事,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面臨巨大挑戰。」張鶴說得很平淡。
在很多人看來,張鶴揚名不僅僅是因為天空軟體的網站下載方便,或者它是業內翹楚,而是因為張鶴將天空賣了一個好價錢。
百度完成收購後,張鶴謝絕所有的採訪,無人知道他放棄的真正原因。後來他才說: 「當時,天空軟體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再向上走空間也不會很大。」
彼時,天空軟體網站為用戶提供的軟體數量接近40000個,保持每天更新100多個最新軟體的速度。在ALEXA全球網站排名中,天空軟體網站名列第357名,每日頁面流量已經超過500萬。它和華軍軟體並列行業第一。
他曾把天空軟體看成自己的孩子,並為之傾注太多的青春與熱血,「只有結束一段生活,才能開始另外一段生活。天空軟體就是一次創業的經歷,過程。」
在逐步的摸索中,張鶴建立了網站的盈利模式。
「1999年,國內幾乎所有的搜尋引擎都是免費使用的,而不像現在的網站鋪天蓋地地競價。」 張迅速抓住這個機會,替天空做了大量的免費推廣。
2000年左右,網際網路泡沫泛濫。而此時,天空軟體已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也逐漸轉入盈利局面。一個國外的軟體作者給張鶴寄來了第一筆廣告費。
「具體的數字我都不大記得了,反正是不到100美元。」這筆錢給張帶來了不小的驚喜。「之前,從沒想過靠網站賺錢。僅僅是自己做了個網站,想讓網站被別人知道而已。」「後來,許多廣告自動找上門來,網站保持著每年百萬以上的收益。」
2005年,張鶴建立了軟體共享註冊中心。「這個項目其實並沒有什麼經濟效益,一年的盈利還不到100萬。
張鶴說話語速並不慢,但是話語非常平淡。創業和被收購,做老闆和給別人打工,在他的眼裡並沒有什麼實質的不同。「我應該算是一個悶騷的人,如果這悶騷是指內心世界豐富的話,我認同。」他說,就是因為話比較少,他才多了時間去思考。雖然他一直比較內向,但對什麼事情都懷有比較冷靜理智的心態,是開始懂事之後慢慢練就的。
「當一件事情你用盡全力無法改變的時候,只能平心靜氣地接受。但如果能改變,就要盡力去改變。」
他說,如果說他的性格裡面有什麼因素能夠幫助他離成功近一點,更近一點的話,一定是「堅持、專注」。在他看來成功「要捕捉住每一個機遇。多關注圈內的動態,要知道競爭對手在幹什麼,同時踏踏實實地做自己的事情。」
「我不喜歡設定很遠的目標,每天放在你面前的事情很多,一步一步去做就可以了。做好自己能做的東西,在沿途尋找更好的機遇。」
很多事情只要足夠堅持和專注,目標明確,應該離成功不會太遠。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