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擁抱更美好的未來——臺商「西進」的重慶觀察

2020-12-17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重慶5月30日電題:向西,擁抱更美好的未來——臺商「西進」的重慶觀察

新華社記者趙丹平 趙宇飛 石龍洪 伍鯤鵬

作為最早到重慶投資的臺商之一,李文勳至今記得1989年初到重慶時的情景:市區計程車不多,只有兩座跨江大橋,交通物流不便,除一些老廠礦外沒什麼像樣的企業,產品配套能力落後……

30年間,大陸西部地區迅速崛起,臺商「西進」大潮也乘勢而起,重慶已發展成為臺資企業在大陸西部聚集的重鎮,3萬餘名臺商臺胞在此安居樂業,將深沉的感情傾注在「第二故鄉」。

圖為重慶夜景。 新華社記者王全超 攝

如今,重慶臺商融入西部大開發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共享廣闊發展機遇,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助推著重慶及西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小標題)西部機遇吸引臺商聚集重慶

30年前,李文勳決定投資130萬美元在重慶建一座熱水器廠。30年後,李文勳創辦的百吉集團已從一個小熱水器廠成長為年產值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製造企業。

百吉集團的發展歷程,見證著大陸西部地區的崛起。

圖為重慶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臺灣百吉集團董事長李文勳。新華社記者李愛斌 攝

如今,重慶已從封閉落後的內陸老工業城市,成長為國際物流體系四通八達、產業商貿繁榮發展的中心城市,被賦予西部大開發戰略支點、「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重要定位。

「西部崛起的巨大機遇,是臺商選擇重慶的重要原因之一。」重慶市臺辦副主任劉建南說,2007年前後,重慶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臺灣英業達、廣達等十大電子廠商和上下遊企業陸續落戶重慶,並帶動重慶臺商臺胞數量爆發式增長。

目前,重慶已成為大陸西部臺資企業數量和投資總額最多的省市之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重慶市累計批准臺資企業1725家,累計合同臺資282.96億美元,實際使用臺資62.33億美元。

多位臺商表示,除廣闊的發展機遇、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區位優勢外,「交心」是他們選擇重慶的重要原因。

「重慶敞開懷抱,歡迎我們來投資。當地領導經常主動詢問企業是否有困難,並及時予以解決,這份誠意讓我堅定地選擇重慶。」展旺塑膠(重慶)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輝炎回憶,當初為確保企業順利投產,當地政府安排專人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務」,幫助租賃廠房、發布招工信息,並解決臺籍員工就醫、子女就學等難題。

去年8月,為落實「惠臺31條措施」,重慶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出臺「重慶58條惠臺措施」,涵蓋渝臺經濟交流合作、社會文化交流合作、臺胞在渝就業創業和居住生活等方面。

「在心理上,重慶臺商認為臺灣人和重慶人的身份並沒有什麼不同,因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臺灣人不是外人,臺商臺胞在重慶也能享受同等待遇。」李文勳說。

重慶臺商將深沉的感情傾注在「第二故鄉」。在渝臺商專門成立重慶臺商兒童暨家庭扶助專項基金,對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的孩子給予救助,目前已救助近百名重慶兒童;每年季節性血荒來臨時,臺胞們都會走上街頭開展獻血活動,傳遞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大愛。

(小標題)融入重慶共享「一帶一路」機遇

凌晨時分,重慶團結村站,一列中歐班列緩緩駛出站臺,搭載著重慶恆暘綠科技有限公司的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駛向1萬餘公裡外的德國杜伊斯堡。

圖為重慶發出的中歐班列。新華社記者李愛斌 攝

重慶恆暘綠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2017年落戶重慶的臺資企業,從事半導體設備、太陽能電池板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海外客戶分布在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

「通過中歐班列經陸路直達歐洲,比海運節約一個多月,對於注重效率的科技型企業至關重要。」公司技術部總監李衍霖說,重慶等大陸西部地區不但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要素成本優勢,而且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地區。

如今,廣大臺商充分意識到西部大開發戰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並積極參與、融入其中,希望共享發展紅利。

作為跨境電商平臺「臺灣直購網」的創始人,44歲的臺商何玉玲依託網際網路,讓鳳梨、芒果、牛樟芝、木質工藝品等臺灣特產直接對接大陸消費者,並已將商品賣到中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何玉玲原本是一位保險業職業經理人,「一帶一路」倡議為她帶來創業機遇。何玉玲打開一張地圖,以重慶為一個起點,中歐班列向西橫貫亞歐大陸,中新互聯互通「陸海新通道」向南直達東南亞國家,長江黃金水道向東直接出海。

「『一帶一路』是一個宏大的構想,沿線國家和地區有很多商機。」她指著地圖說,企業可藉助重慶便捷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向西拓展中亞、歐洲市場,向南輻射東南亞市場,將為企業拓展出廣闊的發展空間。

李文勳說,臺灣島內市場空間有限,而大陸西部地區擁有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西部大開發戰略、「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實施,更讓西部地區從對外開放的「末梢」成為「前沿」,臺商「西進」可以贏得更美好的未來。

(小標題)轉型升級助推西部高質量發展

與老一輩臺商主要從事傳統加工製造業不同,科技型、成長型、創新型企業成為新一輪臺商「西進」的主力,在共享大陸發展紅利的同時,也對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圖為重慶臺企生產流水線。新華社記者趙帥 攝

坐落於渝西小城璧山的臺商工業園,已聚集80多家臺資企業。「近幾年到璧山投資的臺資企業,正從傳統加工製造業轉向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為主導。」璧山區區委副書記、區長秦文敏說,越來越多的臺企將生產線和研發部門都轉移到璧山,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趨勢。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準備在璧山投資建廠的臺企,擬投資2億元人民幣,主要從事等離子領域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它是臺灣最大的常壓等離子設備生產製造商之一。

「重慶不但有政策優惠,高端人才也開始聚集。」馗鼎科技副總經理陳彥政說,璧山將成為企業的一個基礎研究中心,通過與政府和學術機構的合作,企業研發進度將不斷加快。

不僅如此,依託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從事傳統製造業的臺資企業,也正從勞動密集型向智能製造方向轉型。

作為全球第二大筆記本電腦電池製造企業,重慶西勝電子科技公司2018年共生產2300萬件筆記本電腦電池模組,產量超過全球的十分之一。在廠區內,一臺臺機器人搖頭晃腦,往來穿梭,有的抓起零部件,準確安裝在相應位置,有的舉著焊槍對準點位實施焊接……

圖為臺資企業重慶西勝電子科技公司員工在生產筆記本電腦電池。新華社記者石龍洪 攝

「自動化率已接近50%,以前需要100人的生產線,現在只需要10人值守。」公司總經理莊子明說,大部分零件由機器人一次安裝、焊接完成,不但精度更高,還將大幅節約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老一輩臺商見證了大陸西部的崛起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步伐,而新一輪的臺商『西進』,既獲得自身轉型升級的新機遇,助推重慶等西部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將成為兩岸之間的新橋梁,為兩岸深度融合發展做出新貢獻。」劉建南說。(完)

相關焦點

  • 【一顆中國心 兩岸一家親】向西,擁抱更美好的未來
    臺商「西進」的重慶觀察  作為最早到重慶投資的臺商之一,李文勳至今記得1989年初到重慶時的情景:市區計程車不多,只有兩座跨江大橋,交通物流不便,除一些老廠礦外沒什麼像樣的企業,產品配套能力落後……  30年間,大陸西部地區迅速崛起,臺商「西進」大潮也乘勢而起,重慶已發展成為臺資企業在大陸西部聚集的重鎮
  • 臺商「西進」貴州再拓事業版圖
    臺商「西進」貴州再拓事業版圖 2020年11月30日 08:5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貴陽11月28日電 題:臺商「西進」貴州再拓事業版圖  作者周燕玲  「我們的第四家吉他工廠落戶貴州正安,如果不『進來』未來可能就會被邊緣化。」
  • 疫情難阻臺商西進投資步伐
    繼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戰、科技戰及引起全球經貿格局與產業鏈變動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與蔓延又引發一場新的全球產業鏈大變動、大調整,更有美日等推波助瀾,鼓動企業撤離中國。海峽對岸的臺灣當局持續推動臺商「返臺投資」,強化與美歐、東南亞等經貿關係。在多種因素疊加背景下,臺商對大陸投資動向格外受到關注。
  • 站穩重慶向西前沿,璧山加快發展步伐
    8月30日,璧山車輛段變電所斷路器合閘,1號線尖頂坡至璧山站接觸網送電成功,此舉標誌著「尖璧段」順利實現「電通」,為後續聯調聯試奠定基礎;與此同時,一張秀湖公園站的圖片也顯示著璧山「雲巴」的建設進度,快捷的生活方式正在向璧山靠近。
  • 重慶向西,璧山當立
    一、橫空出世的璧山重慶向西,號角聲聲。囿錮於主城九區的慣勢觀念是第一個被打破的。重慶大都市將渝西12區縣照單全收,擴充為前所未見的主城21區。對突然發生的深刻改變,蘇軾以回憶的筆觸去羨慕,而我更喜歡把這種回憶引申作未來。展望這璧山縣城羽扇綸巾的雄姿英發。其實,仔細梳理璧山近幾年的發展軌跡,也許,它讓人豔羨的使命角色從某一刻開始,就已經是註定的事。
  • 重慶向西的時代風口,它是名副其實的門戶擔當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重慶一直保持著以渝中半島為核心的基本盤,大部分建成區位於中梁山和銅鑼山之間。直轄後,重慶城開始向內環線以北、中梁山以西、銅鑼山以東三面拓展;進入新千年,「城市向北」狂飆突進,而在縉雲山與中梁山之間的廣闊天地中,「重慶向西」也第一次吹響了衝鋒號。
  • 重慶西進——又一城市副中心正在崛起
    曾經的重慶向北,造就了火熱的兩江新區,也成就了重慶北區飛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政策、資金、資源等各種利好,全面湧入新區。城市規劃、公路路網、軌道橋梁、公園綠化等基礎設施飛速兌現。(圖片來源:江津區委宣傳部)高新區擴容開啟重慶向西全新發展時代2019年12月24日,重慶正式官宣,雙福正式納入重慶高新區拓展園
  • 「重慶西進」的璧山機遇:軌道站前片區崛起
    「重慶主城,我們來了」,這無疑是60餘萬璧山人共同的心聲。隨著交通發展的「加速跑」,璧山的「融城時刻」,也許真的到來了!  「二環時代」到來  重慶「西進」正在加速  進入21世紀,重慶就一路向北,重慶西區反而顯得沉寂。
  • 臺當局委託徵信社查臺商西進 開始所謂"有效管理"
    華夏經緯網10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落實「有效管理」政策,臺灣「經濟部」最近已委託民間「徵信社」調查臺商「違法」西進,調查行動鎖定十餘家上巿櫃公司。 據悉,這是臺「經濟部」首次動用徵信社搜集臺商在大陸的資料。官員指出,當局禁止「公務人員」赴大陸,「經濟部」和「情治單位」無法派「執法人員」到大陸,才會找徵信社。
  • 臺灣青年「登陸」西進尋創業機會
    中新社重慶8月29日電 題:臺灣青年「登陸」西進尋創業機會  作者 劉相琳  從廈門到廣州,再從武漢到重慶,臺灣青年許育瑋連日來已在大陸多個城市考察,他正在尋找合適的城市實施創業計劃。  許育瑋是臺灣中州科技大學2015年應屆畢業生,在同學忙於實習和找工作的時候,他卻輾轉於大陸多個城市。
  • 重慶發展一路向西,璧山房產未來如何?且聽內行人道來
    重慶發展一路向西,那麼,璧山的房地產行業發展情況將會如何呢?想要投資,是新區的新房子好,還是老城區的舊房子更有價值呢?有關這兩個問題,幸福錦囊邀請了房產專家來幫你分析分析! 問:重慶發展一路向西,會對璧山未來的房地產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 重慶向西,城市的下一個發展風向在哪裡?
    從觀音橋的發展開始,重慶四次向北,有的人自始嗅覺靈敏次次都抓住機會;而有的人卻每次都與機會失之交臂。現今,因《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的明確落地,新的時代機會已逐漸清晰——重慶向西。城市副中心,將帶動哪一方土地崛起?隨著城市西進,大渡口區城市勢能已逐步煥新,其價值也隨之轉變。於此之時,區域亦被拉入城市副中心重慶半小時經濟圈。
  • 成都重慶爭搶富士康:誘發IT巨頭狂飆西進
    重慶那邊。早在5月19日,富士康在重慶的產品外銷基地已完工,重慶將在明後年形成年產1億臺筆記本電腦的規模,佔據全球1/3產能。精彩激烈的賽事,引來全球「觀眾」山呼海嘯般的呼應。英特爾、宏碁、戴爾、惠普、德州電器、聯想、廣達、英業達、仁寶、緯創、和碩……在富士康布局成都、重慶的牽動下,世界IT產業掀起前所未有的西進大潮。
  • 重慶臺商談臺當局「新南向」:這渾水我不趟
    「南下」還是「西進」?——重慶臺商談臺灣當局「新南向政策」    新華社重慶3月3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陳舒、趙宇飛、劉恩黎)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力推所謂「新南向政策」,意圖逆阻、切割臺灣與大陸之間日益緊密的經濟聯繫。對此,多位在渝臺商表示,「新南向政策」實為下策,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參與大陸的「一帶一路」等新戰略,方是紓解臺灣經濟困境的良方。
  • 紐西之謎攜手2020抖inCity未來盛典:記錄美好生活 探尋多元「自然...
    12月19日-12月20日,由抖音主辦、紐西之謎獨家冠名的2020抖inCity未來盛典將落地上海——作為「抖音城市美好生活節」的大型收官站,盛典集結了電影《晴雅集》原班人馬:導演郭敬明、演員王子文、汪鐸,知名音樂人丁當、沒發黴樂隊、阿弗婁,抖音大V多餘和毛毛姐、大狼狗夫婦······更有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韓國旅遊發展局坐鎮,一同為美好城市打call,與全民一起揮別2020,共迎2021
  •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夏一西教師的優秀是如何煉成的?(十)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許常生有句俗語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麼,夏鎮一中西校也是不大不小的一個江湖。學生將在學校裡拜師學藝,練就成長成才的武林功夫;品嘗酸甜苦辣,喜悅悲傷,自我錘鍊修身養性的內家功力。教師將在這裡擯棄刀光劍影,追尋唇槍舌戰了無痕,化有形於無形,用內力滋養學生的心靈;採眾家之長,匯自家功夫,在教育之中開宗流派,練就自我優秀的秘籍絕學。
  • 臺媒:臺灣人才西進大陸200萬人 掏空臺灣勞動力
    (臺灣《遠見》雜誌網站)西進浪潮狂襲,掏空臺灣勞動力!據臺灣「中時電子報」8月3日消息,臺灣人大舉西進尋找工作機會,人數不斷攀升,據了解,目前長住大陸的臺灣人口多達200萬,其中多數為勞動人口。以去年勞動人數為1183萬8千人對照,臺灣流失勞動人口逾1成,這波西進浪潮來得又急又猛,令人怵目驚心。
  • 借來上帝視角三分鐘,揭秘重慶向西的城市邏輯
    如同過去重慶向北被認定為城拓的必然路徑, 重慶向西如今已然成為一種現象。 這種現象有何必然性? 在此風口之下,誰又是新的價值高地?
  • 【媒體看新建】城市向西 未來可期
    城市向西南昌西進新建區撤縣設區,是南昌市實施城市西進戰略中的重要契機。由此,新建區被納入南昌主城區範圍,開啟了加快推進區域向城市形態轉化之路。優化路網體系,以楓生高速為紐帶,打通六個斷頭路,對接六個端點;加大市政設施建設,補齊老城區功能服務短板,升級城市公交系統……撤縣設區5年來,新加入南昌主城區隊伍的新建區一直致力於對標兄弟城區,補齊城市短板。
  • 臺灣服務業,西進大陸咋作為?
    大陸海底撈火鍋店提供的特色服務,讓人印象深刻。(資料圖片)臺灣業者不僅帶來了臺式產品,更帶來了精細化服務的理念。與製造業不同,服務業是以「人」為主體的產業。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兩岸民眾對服務標準、人員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期沙龍讓我們一起來關注臺式服務理念,以及兩岸服務業如何優勢互補、對接合作,共同為兩岸民眾提供更優質、更多元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