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說話聽得見卻聽不懂? 這或是老年性耳聾的前兆

2020-12-22 浙江新聞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景:老人坐在椅子上,子女湊到其耳邊大聲叫喊,老人才恍然大悟般點點頭,含含糊糊地說幾句話。

  上了歲數的老人,多多少少都會有聽力下降的情況,這是生理老化的自然現象。但這並不等於對老年性耳聾可以不重視,聽之任之時間久了,那就真的會「越老越聾」,到最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作為聽力下降比率最大的人群,老年人該如何正確應對聽力損失問題?看看專家怎麼說。

  耳聾什麼表現?聽得見但聽不懂

  80歲的李奶奶最近有個煩惱,別人跟她說話,她雖然聽得見聲音,但經常搞不清是什麼意思。「我雖然年紀大了,但腦子也沒糊塗到這個地步吧?怎麼別人說話我就是聽不懂呢? 」李奶奶說。

  實際上,李奶奶這個煩惱,就是老年性耳聾的一種表現。隨著聽力下降,有部分老年人的辨別能力也會跟著下降。能聽得見別人說話,但分辨很困難,也就出現了「只聞其聲,不解其意」的現象。

  耳聾是影響不少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一大問題。因為聽不清、聽不懂,老年人與人說話時經常打岔,問對方在說什麼,或是靠猜測、推斷,有時發生「答非所問」的笑話,弄得對方莫名其妙,氣氛變得尷尬。當與人交流成為障礙,即使家裡的電視、收音機聲音越開越響,老人卻慢慢變得更加孤獨。

  老年性耳聾帶來的問題很多,但在很多人眼中,上了年紀聽力下降太正常了,聽之任之,不甚在意。發展到最後,即使汽車在馬路上鳴笛,或許也不一定能聽得見。

  耳聾有法子治麼?雖不能逆轉但可改善

  「老年性耳聾的確是身體慢慢老化的表現,這個進程的表現是因人而異的。有些人五十來歲就覺得聽不清了,有些人八九十歲還耳聰目明,這個說不定。 」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何雲生說,儘管聽力隨著年齡衰退是自然規律,但並非每個人到一定年紀都會耳聾,這與家族遺傳、身體狀況、環境因素有關。

  何雲生表示,老年性耳聾屬於神經性耳聾,是耳蝸內聽覺器官和聽覺神經發生的一種退行性病變。一旦發生,就目前的醫療技術而言是不可逆轉的。但這並不代表老年人面對耳聾就無能為力,實際上如果及時、有效幹預,保護、改善聽力也不難。

  醫學上把一個人能聽到的最低聲音稱為聽閾,也就是一個人的聽力水平,以分貝為單位計算。正常情況下,健康人的聽力水平在20分貝左右,聽閾達到26-40分貝屬於輕度聽力損失,41-60分貝為中度聽力損失,61-80分貝為重度聽力損失,超過81分貝就是極重度了。「一般人與人正常說話聲音在40-60分貝左右,一輛火車從身邊經過時的聲音為100分貝左右。也就是說,達到中度聽力損失,別人說話輕一些就容易聽不見,極重度基本上就完全沒法交流了。 」何雲生說。

  按照何雲生的經驗,他建議老年人出現聽力下降或者耳鳴等症狀時,要就到醫院找專業醫生檢查一下,排除其他會引起聽力下降的疾病,針對聽力損失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不要等到完全不能溝通時再幹預。尤其是有耳聾家族史的患者,更要提高關注度。

  「老年性耳聾想要用藥物改善病情是很難的,最好的辦法是佩戴助聽器或者使用人工耳蝸。當雙側耳的聽力水平在50-70分貝時,佩戴合適的助聽器能提高聽力;85-90分貝以上,建議採用人工耳蝸。 」何雲生說。

  耳聾如何預防?控制好「三高」

  專家指出,現在老年人常見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如果控制得不好,對聽力也有不良影響。「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這類疾病會引起血管性病變,損傷內耳細胞的同時,也會影響內耳、聽神經系統的血液循環和功能,繼而影響聽力。 」何雲生表示,預防老年性耳聾,延緩聽力下降,「三高」一定要控制好。

  此外,飲食上要限制脂肪攝入,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以及魚類。同時注意用耳衛生,不要長時間戴著耳機聽戲曲、音樂,一次佩戴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音量也別開太大。

  過年過節放鞭炮時應該遠離,以免劇烈的鞭炮聲衝擊雙耳造成傷害。戒菸、戒酒,儘量保持情緒穩定,加強體育鍛鍊。體育活動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內耳的血供也會隨之得到改善。老年人可以根據自身身體情況,選擇慢跑、散步或者打太極拳等活動。

相關焦點

  • 聽得見卻聽不懂 可能是耳聾的開始
    (原標題:聽得見卻聽不懂 可能是耳聾的開始) 今年79歲的陳阿姨
  • 走出老年性耳聾的幾大誤區
    因此,如果老年朋友抱定「老了就該聽不見」的錯誤想法,就會忽略掉那些同樣可以影響聽力的因素,延誤治療的時機,進而使聽力進一步惡化。所以,老年人並非一定會有聽力下降,即便有年齡因素,其聽不見的情況往往也是可以幹預的。通過控制基礎病用藥,使用人工聽覺裝置,調整生活方式,積極就醫定期隨訪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將「聽不見」變成「聽得見」;將「聽不清」變成「聽得清」。
  • 教你如何自檢老年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是指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聽覺功能開始逐漸減退導致的聽力下降。很多人會覺得老年人出現聽力下降屬於正常情況,忽視了聽力損失的危害,放任其發展,導致了一系列不良後果。如何自己檢測是否出現了老年性耳聾呢?
  • 提醒:5種情況或是耳聾的前兆,早發現
    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老年人的聽力不好,實際上,現在年輕人因為工作生活環境也會影響聽力,給自己的耳朵帶來更多的損傷,在這一點上就需要多多注意。出現聽力下降不要慌,儘可能的檢查治療,平時在工作生活中也需要多注意,要是出現以下5種情況則需要注意了,可能是耳聾的前兆。
  • 神經性耳鳴 突發性耳鳴 傳導性耳聾 混合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
    中青年人過早「耳背」 --神經性耳鳴 突發性耳鳴 傳導性耳聾 混合性耳聾 老年性耳聾 前幾天,40歲的李先生參加了單位組織的體檢,在用秒表檢查聽力時,醫生發現他左耳的聽力比右耳的聽力要弱,他也明顯感到,左耳沒有右耳靈敏。為他體檢的醫生告訴他,這可能和他的生活方式有關。
  • 超過35歲 就聽不到這種聲音?
    早些年還有一篇文章稱25歲以上的人群聽不到蚊子叫,不過,這和所謂的35歲一樣,都是謬誤。人正常的聽力頻率在20-20000赫茲內,分為低頻、中頻和高頻三檔。一般老年性耳聾最通常的表現是高頻聽力下降,這就是為什麼某些高頻的聲音只有年輕人能夠聽得到。
  • (健康之道·漫話老年耳聾①)
    ●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肝腎功能不好的患者,如果基礎疾病控制不好,會對聽力產生一定的危害    老年性耳聾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影響老年人聽力健康的原因很多,年齡是最重要的因素。隨著年齡增長,聽覺系統的相關功能會下降。
  • 耳聾耳背,老人家的世界誰能懂?提醒:趁年輕快快預防吧!
    因此接下來就帶大家詳細的了解一下其相關方面的內容:老人耳聾,一定要很大聲地跟他們說話,他們才能完全聽得清楚嗎?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朋友都會用高分貝的聲音跟老人說話,尤其是對於聽力有損失的老人們,但結果往往是家屬的聲音大了,但老人仍然聽不清楚,而且需要聽很多遍,這樣會讓人覺得不耐煩,也不能達到溝通的目的,總是弄得雙方都很不愉快。其實事實是並不需要做得如此的誇張,只要了解了老年性耳聾的特點,日常不需要靠吼,他們也能聽得見。
  • 老年得了耳聾有哪些症狀
    人老了之後,聽力可能會越來越長,出現耳聾的情況。有的患者會出現完全耳聾的情況,這對於老年的生活中必然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不能與人正常交流。那麼,老年得了耳聾有哪些症狀呢?
  • 什麼是神經性耳聾,神經性耳聾能恢復嗎
    #神經性耳聾#神經性耳聾,主要是由於內耳毛細胞、螺旋神經節、聽神經、聽覺中樞器質性病變,所引起的聽力下降或者喪失。主要由遺傳、藥物、噪聲、年齡、外傷等因素引起。小編簡單的給大家說下。這部分患者,也會出現言語解析度的下降,多數表現為聽得見,但是聽不清。
  • 為什麼會耳聾?耳聾的表現症狀以及影響!
    由於每個人的遺傳基因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所以衰老的程度和速度也不同,隨著組織器官衰老,耳器官與耳有聯繫的神經系統~直至聽覺的中樞—大腦皮層都會或多或少出現衰老,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導致老年性耳聾。
  • 愛耳日:一勞累就聽不清 小心「低頻聽力下降」
    該病的突出表現是病人的低頻聽力受到損害,聽力範圍收窄,當聲音分貝超過某一區間時,病人就會覺得吵得無法忍受,當聲音分貝低於某一數值時,病人又聽不清楚。由於男性聲音低沉,很多病人反映「女人說話聽得清,男人說話聽不清」。由於耳具有維持人體平衡的功能,除了聽力下降,病人還會出現眩暈的症狀。
  • 防老年耳聾,請記得用這幾招!
    防老年耳聾,請記得用這幾招!七條自測老年性耳聾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高志強:1.在正常音量下看電視會聽漏一些詞語;2.鳥叫聲聽不見了;3.面對面交流時經常打岔或要求對方重複;4.在人多嘈雜的餐廳時很難加入對話;5.不分場所,說話的音量會不自覺加大;6.打電話不順暢,經常要求對方提高音量;7.出現耳鳴、失眠、眩暈症狀。
  • 孩子出生後沒做過聽力篩查,4歲了說話還含糊不清
    先天性耳聾黃金幹預期在3周歲前聽力障礙患者主要分兩類,一類是語前聾,即患者在還沒學會說話之前就聽不見聲音了,這類患者發生耳聾的時間通常在3周歲以前。先天性耳聾與多方面因素相關,包括遺傳因素、媽媽在孕期發生病毒感染、寶寶早產或出生體重過低、膽紅素過高等,都可引起先天性耳聾。此外,還有一部分是因為藥物引起的耳聾。
  • 治耳鳴耳聾 民間有個「霍一絕」
    只需睡前在雙耳蝸和雙腳心各埋一粒,第二天早晨醒後就揭掉,一星期左右,耳朵裡像蚊子叫的嗡嗡聲、火車駛過的轟轟聲、風颳樹葉的嘶嘶聲、水流樣的譁譁聲、頭上的蟈蟈聲、地上的蛐蛐聲明顯減輕,一副藥康復耳鳴;耳聾的,哪怕還剩1%的音感,最多二副藥,能聽清別人說話,連公交車報站名也能聽得一清二楚,與人交流沒有任何障礙。在大醫院都治不好的耳鳴、耳聾,用霍家埋藥法,千八百塊就能徹底斷根,二、三十年都不易犯。
  • 說話聽不懂,是哪方面出了問題?
    說話太快了,自己的思維跟不上對方的速度,所以聽不懂說話,這是正常的說話聽不懂現象。但是有的人在和別人進行交談的時候,不管是語速多快多慢,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只能到一個層次就再也無法維持。而這種狀態,在醫學上叫做感覺性失語症。
  • 頻繁頭暈耳鳴 當心耳聾前兆
    頻繁頭暈耳鳴被認為是耳聾的前兆。  10月11日(本周六)14時30分,中科體檢「健康百家談」公開課將邀請在全國耳鼻喉學術界享有很高聲譽的夏華主任醫師,帶來「揭開耳鳴的面紗」主題講座!夏華主任醫師在耳鼻喉科從事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四十餘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其《鼻咽癌的研究》課題在第一次全國科學大會上獲得科學獎。
  • 巧治耳鳴耳聾,簡單有效便捷
    只有得過耳鳴耳聾的人才知道「久鳴必聾」、「久聾必呆」不是開玩笑的,希望大夥耳朵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調理,莫要拖著扛著,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找準方法,不要著急亂投醫讓自個吃虧、遭罪。
  • 耳聾患者為什麼聲音小聽不好,大聲音還怕吵
    我們總以為耳聾的人小聲聽不見,要聲音大些才好,而且是越大越好。其實不然。很多聾人怕吵,甚至非常怕吵。  我們的聽覺是有限度的。就像把水結冰時的溫度定為 0 攝氏度一樣,聽力學家把正常年輕人剛剛能聽到的幾種不同頻率的聲音人為地定為 0dBHL(聽力零級)。0dBHL大小的聲音正常人勉強能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