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果比糖還甜卻幾乎沒能量 鍾凱:是安全的食品甜味劑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2日訊 羅漢果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藥食兩用植物,它所含有的羅漢果糖苷作為食品甜味劑甜度高、口味好、能量低,發展前景廣闊。今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國食品安全30人論壇專家鍾凱博士撰文表示,羅漢果糖苷安全性強,但如果有相關產品聲稱具有健康奇效則需警惕。

  據估計,一個羅漢果乾果(平均以15克計算)含有的天然甜味成份相當於一斤白糖所產生的甜度。羅漢果的甜味從何而來?鍾凱表示,羅漢果中含有少量天然糖分,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不過它和一般的水果不同,甜味主要來自其中的糖苷類物質,此外也有提供少量甜味的甘露醇等成分。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和日本科學家分別對羅漢果甜味來源進行研究,並發現了羅漢果糖苷。這是一種叫「葫蘆素三萜皂苷」的物質,其甜度可達蔗糖的數百倍,卻幾乎不提供能量。

  那麼羅漢果糖苷是否安全?作為最早一批被批准的「藥食兩用物質」,在中國,羅漢果糖苷用於食品甜味劑也早已獲批。鍾凱表示,儘管針對羅漢果安全性的研究較少,但它在東南亞有數百年的食用、藥用歷史,並未有過副作用的記載。

  不僅如此,美國於2009年批准羅漢果用於食品和飲料,且給予了羅漢果提取物「GRAS」待遇,即對其安全性十分放心。另外,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國的官方部門也已經認可了羅漢果的安全性,而且兒童、糖尿病人、孕婦及乳母均可食用。

  「已經有中國的羅漢果企業已經向歐盟提交了相關技術文件,如無意外,它將獲得歐盟批准成為食品用甜味劑。」鍾凱說。

  其實,羅漢果糖苷對熱穩定,對酸鹼穩定,水溶性很好,且沒有明顯的金屬味、苦味、澀口等口感上的缺陷,因此在食品工業中有廣泛用途,目前由羅漢果提取出的天然甜味劑已經成為和並駕齊驅的產品。鍾凱認為,由於人工甜味劑時常受到輿論質疑,天然甜味劑成為未來發展趨勢,隨著歐美市場的開發,羅漢果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羅漢果是否具有健康功效尚未明確。雖然有科學研究表明,羅漢果糖苷具有一定的抗炎症、抗氧化作用,但所需攝入量遠遠大於正常人攝入標準,因此鍾凱強調,如果相關產品真的有「奇效」,消費者需要小心,有可能是加了違禁藥物。對於羅漢果提取物是否有助於控制體重,他認為,甜味劑控制體重的作用在學術界觀點不一,多數研究認為甜味劑有助於控制體重,但作用並不顯著,少數研究發現甜味劑對控制體重根本沒有作用,甚至有反效果。

(責任編輯:吳曉薇)

相關焦點

  • 代糖也分「三六九等」|蔗糖|赤蘚糖醇|甜味劑|代糖
    記者查閱《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目前我國已批准的甜味劑有:紐甜,甘草酸銨、甘草酸一鉀及三鉀,D—甘露糖醇,甜蜜素、環己基氨基磺酸鈣,麥芽糖醇和麥芽糖醇液,乳糖醇,三氯蔗糖(又名蔗糖素),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索馬甜,糖精鈉,阿力甜,阿斯巴甜,天門冬醯苯丙氨酸甲酯乙醯磺胺酸,甜菊糖苷,安賽蜜,異麥芽酮糖,赤蘚糖醇,羅漢果甜苷,木糖醇,愛德萬甜。
  • 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甜味劑,多元化的甜蜜選擇
    甜味劑是最常見的食品添加劑之一,它可以在保證食品口感的同時,降低糖分和熱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指出,甜味劑因甜度高、能量低(或不含能量)、工藝性能穩定、安全性高等特點,在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於食品和飲料生產加工中。作為賦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劑,甜味劑還為需要減糖和控糖的消費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
  • 【原創】食品裡加了「甜味劑」!你需要糾結如何選擇嗎?
    甜味劑的安全性已得到國際食品安全機構的肯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食品安全局、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澳大利亞紐西蘭食品標準局、加拿大衛生部等機構對所批准使用的甜味劑的科學評估結論均是:按照相關法規標準使用甜味劑,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 甜味劑,甜到憂傷
    人們對甜味的偏愛,來源於漫長進化過程中哺乳動物對生存所需能量物質的追求。甜帶來的愉悅直擊心靈,可如今這「甜蜜負擔」逐漸讓人消受不起。其實有甜味的食物並不一定含有糖,在上一篇無糖,依然可樂我們做了可樂測評,用味覺直觀感受了糖和甜味劑的區別,那麼可樂中呈甜味物質都有哪些呢?僅從配料表上看,經典可樂和無糖可樂的區別在於使用了不同的甜味劑。
  • 賣給消費者的「天然」甜味劑小糖包,是一門什麼樣的生意
    代替傳統白糖、從植物中提取的甜味劑在中國消費者日常的飲食選項中增多了,上表中列舉的赤蘚糖醇和甜菊糖,以及羅漢果甜苷都是例子。在本文中,我們將其代稱為「天然」甜味劑。甜菊糖在食品界被廣泛採用的阻礙在於,它的後味微苦。如果在微博裡搜索「甜菊糖+喜茶」關鍵詞,消費者的吐槽不少。大多數代糖和白糖還有一些微妙的不同,比如你感受到甜味的時間(口感線性)。喝口使用了白糖汽水,你能在4秒內達到甜味峰值。但代糖的反饋時間更長,幾乎要10秒之後。
  • 比糖還甜的「代糖」,真的可以放心吃嗎?
    還有人問我們:聽說無糖可樂裡加的甜味劑對身體不好,是真的嗎?甜味劑對身體有沒有副作用?作為糖的替代品是不是真的可以放心選擇?今天就讓食品工業的業內人士帶你搞搞清楚吧~——代糖和糖二選一?選代糖!類似無糖可樂這樣的產品裡添加的甜味劑就是代糖,屬於食品添加劑。
  • 形形色色的甜味劑,你了解多少?
    通常我們從蔗糖和蜂蜜中獲得甜感,中國傳統上還使用甘草,現代使用羅漢果、甜葉菊調配甜味。但是,蔗糖、蜂蜜的產量容易受到氣候、病害等因素影響,價格波動大,而且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甘草和羅漢果在我國屬於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質,甜葉菊則不能直接用於食品加工製造。為了滿足各類消費者的需求,適應不同食品對不同甜感的要求,科技界致力於開發研究新型甜味劑。
  • 世界上最甜的物質,一瓶蓋的量相當於吃一輩子的糖!
    什麼是高倍甜味劑?甜味是一種令人愉悅的味道,但隨著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甜味也帶來了煩惱。以肥胖、糖尿病為代表的慢性病與能量攝入過多密切相關,糖和油成為各國膳食指南裡重點關照的對象。科學家需要找到糖的替代品,這就是甜味劑。其中有一些甜味劑的甜度驚人,且不提供能量或只提供很少的能量,是無糖食品的好幫手。
  • 用木糖醇等「甜味劑」代替糖,真的好嗎?
    於是糖這種大分子有機物所呈現出的「甜味」,與人的喜悅和滿足串聯在一起。如今中文中「甜」這個字眼,已經超越了味覺的範疇,更多的被用來形容美好、愉悅的事物,由此,足見人對糖的重視。1.「糖」為何頻繁遭受質疑一直被視為「生命之源」的糖,最近幾年卻頻繁受到質疑。
  • 你拿得起放不下的甜,都是糖的味道嗎?
    一般食品工業上會選擇澱粉經過不完全的水解製成的含有葡萄糖、麥芽糖等混合物甜味劑,也就是轉化糖漿,供大規模食品添加使用。當然,源於蜜蜂辛勤勞動的「蜜糖(蜂蜜)」在古代也是一種重要的甜味劑,其來源植物花朵「蜜腺」分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等混合性糖分,經蜜蜂採集後注入酶類分解其中蔗糖成為葡萄糖和果糖加工濃縮而成,算是一種經過動物加工的混合甜味劑。
  • 減糖、控糖的時候,生活依然很甜蜜?
    隨著消費者對低糖和無糖食品飲料的需求不斷增長,甜味劑部分替代糖已成一種趨勢。   我國是甜味劑生產和出口大國,主要品種包括糖醇類,例如木糖醇、麥芽糖醇、赤蘚糖醇等;高倍甜味劑,例如甜蜜素、糖精(鈉)、阿斯巴甜、安賽蜜、三氯蔗糖;以及天然甜味劑,例如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等,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的選擇。
  • 一文解讀飲料甜味劑:「絕對不能吃」是聳人聽聞,種類多不是壞事
    甜味劑的安全性已得到國際食品安全機構的肯定,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食品安全局、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澳大利亞紐西蘭食品標準局、加拿大衛生部等機構對所批准使用的甜味劑的科學評估結論均是:按照相關法規標準使用甜味劑,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 風靡那麼久的低糖零卡食品,添加的到底都是些什麼?
    赤蘚糖醇屬於糖醇類甜味劑的一種,還包括以前大家都很熟悉的木糖醇,山梨糖醇,乳糖醇等等,都是天然的糖醇類甜味劑。赤蘚糖醇其實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廣泛,特別是海藻、蘑菇類、甜瓜、葡萄等水果類、以及動物體液中,人體眼球、血清、精液中都有.....
  • 無糖代糖 不含糖的食品是否就離肥胖遠一點兒
    這類飲料均在標籤顯著位置並使用大號字體標註「0卡」「無糖」等字樣,價格與同類含糖飲料沒有明顯差異。吳崇明介紹,含糖食品是指含蔗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澱粉糖漿、葡萄糖漿、果葡糖漿等成分,這類食品可以為機體供給能量。同時,它們也容易引起人體內能量過剩,嚴重時可引發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等疾病,不利於身體健康。
  • 為什麼我都吃代糖了還沒瘦? - 上遊新聞·匯聚向上的力量
    / 甜度高&幾乎不含熱量 /代糖(sugar substitutes)是指除糖以外,另一種可為食物添加甜味的物質,又叫甜味劑。這類甜味劑 只需要很少的量就可以產生足夠的甜度,且幾乎不含熱量 , 因此,又被人們叫做低能量甜味劑(Low-calorie sweeteners)、非營養性甜味劑(non-nutritive sweeteners)。在過去的100多年間,甜味劑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麵包、糕點、餅乾、飲料、調味品等眾多日常食品和飲料中。
  • 一次性送你13種糖尿病人也能吃的「糖」
    在糖友圈經常會有這樣的問題出現:糖尿病一點糖都不能吃了嗎?真的"談糖色變"了嗎?牛奶裡面添加了某種甜味劑這個能喝嗎……等等類似的問題。這些都是因為糖友們對甜味劑不怎麼了解才會產生的一疑問,那麼今天就和糖糖一起來看看吧~甜味劑雖然味甜,但是熱量低,不會對血糖產生明顯影響,屬於非糖物質。
  • 這股「控糖」風是如何影響食品行業的?
    這些代糖也被稱為甜味劑,是能夠給予食物甜味的食品添加劑。它們對血糖的影響不大,經過內臟排出體外後不會為人體所吸收。與蔗糖等甜但能量值低2%的非營養型代糖幾乎沒有熱量,也不會導致齲齒。這些替代蔗糖的代糖最早給糖尿病患者帶來了福音。同時,當和蔗糖達到相同甜味度時,人工代糖的成本更低,食品飲料公司得以降低生產成本。
  • 零糖飲料爆紅,真的「更健康」?
    「所謂代糖產品一般是指一些能夠提供甜味,又低熱量或者0熱量的食品添加劑,因此代糖的攝入雖然提供了甜味,但是並不引起人體發胖及血糖的變化,是全球各個國家批准安全食用的系列食品添加劑,而這其中,天然的甜味劑和糖醇類更是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元氣森林公司在回復南方周末記者的採訪時說。
  • 「減鹽、減糖、減油」 :看看十城調研報告,你是哪部分的?
    甜味劑使「減糖留甜」 : 14個品牌40種產品低糖、無糖 「三減當中,相對做的較好的是減糖。」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表示,「實際上,中國人總的來說,吃糖並不是很多,而且現在甜味劑在食品行業減糖方面已經有成熟應用,有了相對有效的替代。」
  • 天然甜味劑應用陶瓷膜分離技術的優點
    天然甜味劑是能賦予軟飲料甜味的食品添加劑。在甜味劑發展的進程中,蔗糖市場一直隨著人口的增長而持續增長,始終保持著甜味劑市場的主導地位。然而近20年來,肥胖症、糖尿病和齲齒等高發病的產生,被認為與飲食習慣及膳食結構,尤其是與蔗糖攝入過多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