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說:「酸苦甘,及辛鹹;此五味,口所含。」甜味是中國傳統五味之一,普遍受到消費者喜愛。
通常我們從蔗糖和蜂蜜中獲得甜感,中國傳統上還使用甘草,現代使用羅漢果、甜葉菊調配甜味。但是,蔗糖、蜂蜜的產量容易受到氣候、病害等因素影響,價格波動大,而且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甘草和羅漢果在我國屬於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質,甜葉菊則不能直接用於食品加工製造。為了滿足各類消費者的需求,適應不同食品對不同甜感的要求,科技界致力於開發研究新型甜味劑。
甜味劑的種類
甜味劑主要分為天然甜味劑和人工合成甜味劑。
(一)天然甜味劑
1.天然物的衍生物。三氯蔗糖,甜度為400~800倍(以蔗糖為標準,下同),甜味特性十分類似蔗糖;阿斯巴甜,又稱甜味素,甜度為200倍,具有清爽的甜味,味質近於蔗糖,但是在高溫條件下不穩定;紐甜,甜度為7000~13000倍,具有純正的、類似於蔗糖的甜味,且有清涼的感覺,對苦味、澀味等不良味道及某些刺激性氣味還有減輕和掩蓋的作用。
2.非糖天然甜味劑。羅漢果甜苷(羅漢果提取物),甜度為300倍,有羅漢果特徵風味;甘草類甜味劑(甘草提取物),甜度為200~500倍,其甜刺激來得較慢,消退也較慢,持續時間較長,有特殊風味;甜菊糖苷(原產於巴拉圭和巴西的甜葉菊提取物),甜度為250~450倍,帶有輕微澀味。
(二)人工合成甜味劑
採用化學合成、改性等技術得到的有不同特性的人工甜味劑,化學性質穩定,耐熱、耐酸和耐鹼,在一般使用條件下不易出現分解失效現象,故使用範圍比較廣泛。人工合成甜味劑的甜度遠高於蔗糖,但是不同的甜味劑甜感特點不同。人們在不斷開發甜感像蔗糖,但甜度更高、性能更穩定、更廉價的甜味劑。常用的人工合成甜味劑有:糖精或糖精鈉,甜度為200~700倍,明顯後苦;甜蜜素,甜度為30~80倍,甜味純正、自然,無異味,甜感產生較慢,但持續時間較長;安賽蜜或AK糖,甜度為200倍,甜味純正而強烈,持續時間長。
甜味劑須按照規定的範圍和限量使用
撰寫:曹雁平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