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物質文化是支撐
學校物質文化表現為實體性的物化存在,是學校直接的外在表現,是學校文化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提出要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要求學校在發展勞動教育過程中明確實施機構和人員,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適當組織學生走向社會、開展校外勞動鍛鍊。
這就要求學校發揮物質環境的載體功能。
一是通過物質載體的建設,為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提供廣闊的平臺。如,學校內外多元勞動場域的開設、系統化勞動課程的構建、多類主體人員保障措施的實施等,可以形成多部門、多載體、多形式共同培育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合力,拓寬勞動教育形式。
二是學校物質文化建設為勞動教育的實施提供了鮮活的元素,進一步豐富了勞動教育的實踐內容,可以為勞動教育的深入進行提供有力抓手。
我校在勞動教育課程的開發、實施方面,建立了堅實的部門保障。
首先,設立了課程發展指導中心,有效參與開發和實施學校課程建設,完善學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同時,負責建立完善的課程治理和運行機制,協調各年級課程執行情況,為保障學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下達完成提供了支持。
其次,學校醫務室 24 小時安排專人值班,隨時待命,為保障學生安全健康做好充足準備。總務處為勞動教育課程的開設提供工具、場地、素材等後備保障。
此外,學校還積極探索與校外公益機構合作,建立公益勞動教育基地,提升勞動教育的實際效果。
02、精神文化是引領
學校的精神文化往往是學校全體成員發揮集體智慧的頂層設計,包括學校的辦學理念、發展定位、育人目標等。學校精神文化的構建,能夠在學校形成濃厚的勞動氛圍。
在此種勞動氛圍下,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薰陶和感染,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實現勞動教育的引導。
構建勞動教育精神文化環境就要把握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凝練學校勞動理念,明確勞動教育總體目標,並將勞動教育融入到學校的理念、定位和育人目標之中,從而使學校形成一致的勞動教育價值觀。
我校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充分挖掘辦學以來關於努力拼搏、自強不息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並以圖片、視頻、話劇等形式展現,以此激勵全校師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師生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幫助其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此外,基於當下勞動教育的現狀,結合學校辦學實踐,我校提煉出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理念——「自己創造未來」。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注重培養學生在勞動中的創造能力與創新能力,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自己創造未來」這一理念正是要喚醒學生的生命自覺,增強學生自主發展的意識,培養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創造的素質與能力,發揮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造的綜合育人價值。
學校明確制定了「培育學生勞動素養」(包括勞動認知、勞動態度、勞動能力)的總體目標,並以課程、活動形式不斷予以貫徹執行。
03、行為文化是媒介
學校行為文化是學校實踐過程中展現的行為方式,是運用行為科學的有關理論來指導學校的制度機制建設、師生行為規範、課程實施、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等,從而有效改變師生態度行為。
行為文化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媒介。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既需要精神層面的引導影響,同時也需要外顯的行為來影響客觀環境。勞動教育通過對個體實踐創造精神的培養,最終使之形成正確的行為方式與價值觀念。
構建勞動教育行為文化環境,可以通過精神文化潛移默化地將積極正向的勞動價值觀傳遞至每一名師生的心中,並進一步內化為自身的素養。自身素養的提升會逐漸外化為行為表達,各主體的行為表達再通過交互式反饋進行檢驗,給予肯定或調整。
我校充分調動學生、教師、校長、家長四類主體的作用,投入到勞動教育的實踐中。
基於「培養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創造的素質與能力」的勞動理念,學校開展了校園美化主題勞動教育活動(師生積極投入到學校物質文化的創設和維護中)、教室美化主題勞動教育活動(師生共同參與幸福教室的打造,開展各項文化布置工作)、樓道美化主題勞動教育活動(師生作為樓道文化建設的主體,自主創意,自主設計,自主施工)、衛生間管理勞動教育活動(全體師生加入衛生間管理工作,做到「衛生間管理」人人參與,後勤服務中心指導學生參與衛生間的清掃與維護)。
通過各項主題活動的開展,內化理念於心,外化素質於行。此外,充分發揮家長的優勢,讓家長參與設計、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增強了勞動教育的社會性、實踐性。
04、制度文化是保障
學校制度文化是學校師生共同認可並遵守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制度文化是開展勞動教育的基本保障。
學校勞動教育制度環境的積極構建有助於明確學校勞動教育方向,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功能。在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往往會有活動娛樂性偏多而啟迪性不足、忽視勞動教育導向等問題。勞動教育問題的出現亟需制度的約束與規範。
構建勞動教育制度文化環境,需要加強勞動教育的系統性和科學性,完善評價機制與獎勵機制,使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既能展示自我,又能增強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意識。
我校在完善學校勞動教育方案的過程中,特別關注對勞動教育課程標準和學生評價標準的建立,並積極探索和研究勞動教育相關獎學金和榮譽評選實施細則。
學校以期通過各項制度的建立,正確制定勞動教育發展方向,發揮制度的激勵作用,引導師生轉變意識行為,逐漸變外在規約為內在自覺,真正做到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同時,通過制度建設營造濃厚的勞動教育氛圍,涵養深厚的勞動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