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獨立書店

2020-12-17 中國青年報

    獨立書店未來的發展趨勢應當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城市的文化空間。獨立書店要做的不是成為一個書商,而是要營建文化,甚至是創造文化,在孕育思想的同時孕育希望。


    在世界讀書日裡,網絡書店和實體書店紛紛掀起了短暫的大促銷。相對於網絡書店的超低折扣,作為實體的獨立書店生存境遇並不那麼樂觀。位於上海半島創意園區的半島書店開張時,一位教授贈送了三枚印章給書店,分別是「不上不下」「可上可下」和「能上能下」,這也恰好印證了當下獨立書店所面對的困境與轉機。

    品位與利潤如何兼得?毋庸置疑,這是絕大多數實體獨立書店不得不思考與面對的問題。當網際網路的洪流席捲了整個圖書市場,讀者無需移步書店就能購買到心儀的圖書,而且應有盡有,這樣的性價比是實體書店所不及的。在新的網絡書店與傳統書店雙重夾擊下,很多獨立書店為了招攬生意,只能依靠出售大量的中學輔導書和品相低劣的圖書來尋求經濟效益,此舉的確能吸引一些購書者,但吸引不了高水準的讀者。更何況,有些書店並不願意降低「身價」,而有些書店即便降低了「身價」也難逃被市場拋棄的命運。

    因之,獨立書店需要轉型方可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去。降低自己的品味並不是真正的出路,它意味著一種倒退,即便能換取短暫的收效,也不過是臨死前的迴光返照。目前,大部分獨立書店都嘗試著改變,比如,在書店內兼售咖啡。「咖啡與書」歷來都是文人們所青睞的組合,讀者們可以坐在舒適的沙發上,享用精神與物質的雙重饋贈。另外,有些規模稍大的書店,如上海的季風書園與北京的單向街,定期都會舉辦一些文化活動,比如觀影、講座、沙龍,但凡與思想文化有關的活動都可被吸納進來。

    與此同時,獨立書店的發展方向絕不能局限於單純的書店,如果只是作為書店,在市場網絡化的今天很難贏取經濟利潤,唯有打造自己的特色方才能獲得一線生機,如蘇州的貓的天空、南京的先鋒書店等,一直致力於打造獨屬於自己的名片與品牌,並將明信片、書籤等文化小商品構成了銷售的一大賣點,甚至成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因此,獨立書店未來的發展趨勢應當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城市的文化空間,這個空間能夠負擔起一個城市思想文化交流的任務,努力成為一個大的文化場域,而不是單純的賣書。獨立書店要做的不是成為一個書商,而是要營建文化,甚至是創造文化,在孕育思想的同時孕育希望。

    當然,要讓獨立書店走出困境,僅靠經營模式轉型是遠遠不夠的,即便如季風這樣著名的獨立書店,也偶有入不敷出的情況。而且,獨立書店在大城市尚且如此,那些中小城市,甚至在鄉鎮裡,更是難覓出路。從「不上不下」到「可上可下」,最終實現「能上能下」,對於獨立書店而言,還有好長的路需要走,我們憧憬著這終極的願望,但願這不只是讀書人一廂情願的幻夢。

相關焦點

  • 對話不流:獨立書店不因獨立而有價值
    大抵每一個愛書之人,都曾夢想過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獨立書店。然而,我們不禁要問,我們是否真正了解獨立書店?你也許也曾好奇,獨立書店這一概念究竟從何而來?獨立書店應該如何生存?獨立書店在未來將向何處發展?與「保羅的口袋」創始人的這次對談,或許不能完全解答關於獨立書店的種種困惑,但至少可以為我們提供一種重新審視獨立書店的可能性。
  • 書店觀察|從藝術書展看二線城市的獨立書店
    當初,曉南決定做藝術類獨立書店的原因有兩點:其一是自己很喜歡看這個類型的書籍。另外一個原因是,在瀋陽很少有書店專營這類型的書籍,但當地卻有這樣的需求。2019年5月,在曉南逛上海UNFOLD藝術書展回瀋陽後,就下定決心在東北做一家專注於藝術、生活的獨立書店。
  • 劉燕燕和她的獨立書店
    「獨立書店,因其獨立所以能活」。在圖書零售店分類中,獨立書店自成一格,與其它形態各異的圖書零售賣場相比,獨立書店具備三點特質:一是無所依附,二是人文觀照,三是持之以恆。即獨立形態,獨立品格,獨立操作。
  • 獨立書店的逆戰之道
    獨立書店雖然被譽為是「靈魂庇護所」,卻不是玩情懷的地方。與其他商業體一樣需要對行業的熱愛。在堅持經營二十年以上的獨立書店,其創始人大都是對書籍充滿了熱愛之情。比如西安「萬邦」書店的魏紅建、南京「先鋒」書店的錢曉華,在閱讀理念上,他們有著共同之處:對閱讀有著獨到的見解。
  • 漂洋過海來看你——臺北獨立書店之旅
    或者換句話說,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是魔靈的手指,它只撥動我們腦纖維的琴弦和靈魂的音板,而激發出來的聲音卻與我們心靈相關。」二手書除了實用,它的意味還存留於購書者在讀書過程中產生的「胡思亂想」以及和前任讀者的心靈交流。划過的筆痕,恰巧也是你中意的段落,批註的文字,讓你怦然心動,你會想這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他/她經歷過什麼樣的事呢?
  • 獨立書店 臺灣的獨特風景
    「獨立書店不能消失」眾所周知,臺灣的「文化部長」龍應臺本身是一位作家,她深知獨立書店對於啟發民智的作用。上任伊始,龍應臺辦了多場「國是論壇」,第一場,就是從獨立書店的生存研究起。她認為,大人、小孩固定到社區書店看書、買書,生活的情感很強烈,「但是透過網絡買書,就少了背後的人際網絡關係!」
  • 想開書店?或許這家獨立書店的經營模式能給你一些啟發
    另外,當時光是找書店的鋪面,我就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因為我深知找到一個好鋪面,幾乎這個生意就成功一半了。孔網:那在您看來,什麼樣的鋪面是一個好的書店鋪面?關於獨立書店的樣本,我在多種場合以及給讀本屋的客人都會推薦我最喜歡的獨立書店——萬聖書園。不止是覺得他們的選書太棒了,還特別欣賞他們的經營態度,當年下架諾貝爾獎得主的書,讓我很是佩服了一番。並且我也非常贊同萬聖的創始人劉蘇裡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獨立書店因其獨立,所以能活」。可以說,我經營書店無不是在踐行著這句話。
  • 臺灣獨立書店何以能存活
    在臺灣,除了「誠品」這樣的大型連鎖書店,街巷中還生存著許多獨立書店,幾乎每家獨立書店都有一份足以立世的「營生」附著於賣書生意之上,這份「營生」如以文創產業的視角來看,就是獨特的創意形成了獨立書店不可取代的個性,使它們得以在大型書店的折扣戰中生存下來
  • 樂讀書社:一個有態度的獨立書店
    好書加咖啡是獨立書店的主流運營模式  大公網11月3日長春訊(記者 盧冶)提到獨立書店,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書店也就罷了,加上「獨立」二字有何涵義?通過搜索可以看到,所謂獨立書店,是指以經營學術文化特色圖書為主的民營書店,體系外、實體性、品位高是它的特色。如果說大型國營書店是郵輪的話,獨立書店便是一艘艘五顏六色的長尾船,點綴著文化這片海洋。  在長春,就有這麼一家特立獨行的獨立書店。它是呂冬和近60名股東一起眾籌建立,旨在為大家提供一個可以盡情發聲的文化空間,去碰撞更豐富且有深度的文化理念。
  • 獨立書店,像Hermès、Prada、LV一樣活著
    武漢方艙醫院的病床上,手捧著《政治秩序的起源》的付先生,在外界視角中就被賦予了特殊意義;另一邊,單向空間書店發出了「走出孤單,保衛書店」的聲音,直言需要「眾籌續命」。實體書店特別是獨立書店的生存現狀也是一種表徵,我們能明顯發現,近些年獨立書店、出版機構的「求助周期」越來越短了。書店清倉求助、社會眾籌救助、運氣好的能有官方支持——這些年,獨立書店的故事幾乎都是如此「瀕死」又「撐住」。實體書店的存亡究竟意味著什麼?獨立書店的異化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 廣州5家獨立書店紀實報告
    我喜歡獨立書店,因為它獨立,自信和安靜,就在那,可愛得等待著你的漫步探索。時常下班後,去附近的書店轉悠,看到某些文字欣欣然,看到某位姑娘怦怦然,幾個小時就悄悄然過去了,也正好躲過了下班高峰擁擠的地鐵人群。獨立書店和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靈魂所在。如果沒有,或者過少,則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精神貧瘠和歷史單薄。
  • 青島如是書店今開業 為山東省最大民營獨立書店(圖)
      半島網3月12日消息 臺北的誠品書店、北京的三聯韜奮書店、南京的先鋒書店、廣州的方所……這些著名的書店已然成為代表各自城市的文化地標。繼北京、廣州等城市之後,青島也擁有了一家具有本土特色、著力展示青島人文、具有青島「海」味的獨立書店。
  • 臺北小調|閱讀主義:串聯街區的獨立書店
    一方面,讓各地獨立書店更廣為讀者知悉與光顧,另一方面,彼此間的群抱效應可以省卻很多資源與經驗的重複和浪費。協會會員基本上以書店經營者為主,只要是對獨立書店的經營發展有興趣的機構、個人都會受到歡迎。基於協會的內部規定,必須有兩名以上協會理監事推薦,並經年度理監事會議審查通過方可成為會員。現階段,全臺個體書店約有1500家,符合獨立書店精神與宗旨的書店約200家。
  • 專訪|吉井忍:開書店是需要溫度的一門生意
    在大型連鎖書店和網絡書店的衝擊下,全世界獨立書店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大學畢業後,幅允孝在一家書店工作,他喜歡嘗試各種各樣的擺書方式。如果有書店請他幫忙選書,這家書店的銷售額會增加兩三倍。再後來,幅允孝乾脆獨立出來開一家公司,成為了一名選書師。
  • 廈門獨立書店之旅
    不在書店。這是本人見過最美的獨立書店,老別墅改造,種滿了花花草草,位置比較偏,鬧中取靜,但還是很多遊客與文青慕名而來,尤其是愛拍照的妹子,還有很多知名劇組來這邊取景,但是書不打折,二樓的書可借閱,大多是愛書店之人捐贈,提供餐飲,意面已經小有名氣; 2。
  • 有什麼樣的書店,就有什麼樣的城市
    亦如他,從早秋開始,就邀請我去見「時見鹿」書店的掌柜。並說,對方很期待跟我的見面。當時,我未置可否,沒想到這寒冬歲末,他依舊沒有改變他的初衷。在這之前,對「時見鹿」書店,我並無印象。也沒有想過跟她要產生什麼樣的關係。我潛意識認為,不過一家書店而已。
  • 未來書店什麼樣?| 一葦書坊生日快樂
    這家位於成都極具市井生活氣息的玉林街區的獨立書店,正以其獨特的內容與魅力吸引著成都的文藝群體,開業一年之際已然成為成都的一個新文化坐標。恰逢2021年的書店日曆收錄了一葦書坊,正好在他過周歲生日時日曆定稿付印,以此做為生日禮物,祝一葦書坊生日快樂。
  • 臺灣獨立書店的堅守者:魅力來源於經營者個性
    「來的都是熟客,或者是從網絡上『認識』我們找上來的。很多作者也喜歡選我們這裡作新書發布會。」老闆詹正德告訴記者。僻處新北市淡水區,深藏在一連片的小吃店中,卻能吸引各地的作家和讀者慕名前來,二樓書店有河book被業界視為臺灣獨立書店的代表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臺灣獨立書店的生存狀態:小小門面,專精於某一類書籍,在鬧市喧囂中彌散安靜書香,成為一處文化地標。
  • 獨立書店,像Hermès、Prada、LV一樣活著?-虎嗅網
    實體書店特別是獨立書店的生存現狀也是一種表徵,我們能明顯發現,近些年獨立書店、出版機構的「求助周期」越來越短了。 書店清倉求助、社會眾籌救助、運氣好的能有官方支持——這些年,獨立書店的故事幾乎都是如此「瀕死」又「撐住」。 實體書店的存亡究竟意味著什麼?獨立書店的異化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 臺北五間特色獨立書店
    今日網絡科技愈加發大物,透過網絡閱讀蔚然成風,但依然還有很多人喜歡翻書的快感,更何況書店早已擺脫單純賣書的呆板印象,複合式經營模式已成常態,相比於誠品等大型連鎖書店,小而美的特色獨立書店依然充滿了他獨有的韻味,下面就簡單介紹臺北的五間特色獨立複合式書店。有興趣的書友閒暇大可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