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書店未來的發展趨勢應當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城市的文化空間。獨立書店要做的不是成為一個書商,而是要營建文化,甚至是創造文化,在孕育思想的同時孕育希望。
在世界讀書日裡,網絡書店和實體書店紛紛掀起了短暫的大促銷。相對於網絡書店的超低折扣,作為實體的獨立書店生存境遇並不那麼樂觀。位於上海半島創意園區的半島書店開張時,一位教授贈送了三枚印章給書店,分別是「不上不下」「可上可下」和「能上能下」,這也恰好印證了當下獨立書店所面對的困境與轉機。
品位與利潤如何兼得?毋庸置疑,這是絕大多數實體獨立書店不得不思考與面對的問題。當網際網路的洪流席捲了整個圖書市場,讀者無需移步書店就能購買到心儀的圖書,而且應有盡有,這樣的性價比是實體書店所不及的。在新的網絡書店與傳統書店雙重夾擊下,很多獨立書店為了招攬生意,只能依靠出售大量的中學輔導書和品相低劣的圖書來尋求經濟效益,此舉的確能吸引一些購書者,但吸引不了高水準的讀者。更何況,有些書店並不願意降低「身價」,而有些書店即便降低了「身價」也難逃被市場拋棄的命運。
因之,獨立書店需要轉型方可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去。降低自己的品味並不是真正的出路,它意味著一種倒退,即便能換取短暫的收效,也不過是臨死前的迴光返照。目前,大部分獨立書店都嘗試著改變,比如,在書店內兼售咖啡。「咖啡與書」歷來都是文人們所青睞的組合,讀者們可以坐在舒適的沙發上,享用精神與物質的雙重饋贈。另外,有些規模稍大的書店,如上海的季風書園與北京的單向街,定期都會舉辦一些文化活動,比如觀影、講座、沙龍,但凡與思想文化有關的活動都可被吸納進來。
與此同時,獨立書店的發展方向絕不能局限於單純的書店,如果只是作為書店,在市場網絡化的今天很難贏取經濟利潤,唯有打造自己的特色方才能獲得一線生機,如蘇州的貓的天空、南京的先鋒書店等,一直致力於打造獨屬於自己的名片與品牌,並將明信片、書籤等文化小商品構成了銷售的一大賣點,甚至成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因此,獨立書店未來的發展趨勢應當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城市的文化空間,這個空間能夠負擔起一個城市思想文化交流的任務,努力成為一個大的文化場域,而不是單純的賣書。獨立書店要做的不是成為一個書商,而是要營建文化,甚至是創造文化,在孕育思想的同時孕育希望。
當然,要讓獨立書店走出困境,僅靠經營模式轉型是遠遠不夠的,即便如季風這樣著名的獨立書店,也偶有入不敷出的情況。而且,獨立書店在大城市尚且如此,那些中小城市,甚至在鄉鎮裡,更是難覓出路。從「不上不下」到「可上可下」,最終實現「能上能下」,對於獨立書店而言,還有好長的路需要走,我們憧憬著這終極的願望,但願這不只是讀書人一廂情願的幻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