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校服太多也當減減負

2020-12-22 紅網

近日,陝西蒲城縣有家長反映,孩子就讀的堯山小學和北關小學給學生定製了禮儀制式服裝,3月30日,孩子將衣服帶回家,一同帶回的還有《告家長書》。對此,有家長認為,衣服價格太高但質量不高,孩子已有多套校服,這次購買也未提前通知家長,是變相強制購買。(4月6日 西部網)

在現今的中小學校園,學生統一著校服,似已漸成風尚。在很多人看來,中小學生著校服可以體現身份感,增強榮譽感,還詮釋一種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尤其在學校舉辦的各類活動中,整齊劃一的校服,更是一道靚麗的青春風景線。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穿校服,猶如軍人著軍裝,自是再正常不過。

但凡事皆有度,對待校服,也當如此。譬如,學生購置校服,有夏裝、冬裝及春秋裝即可,非因不再合身或破損等因素,似不應無節制更新。否則,便應了「過猶不及」的老話。就如蒲城的這兩所小學,學生們已有多套校服壓箱底,而校方仍不遺餘力「推陳出新」,難怪會引發眾多學生及家長「吐槽」。

「吐槽」之一,是「變相強制購買」。從學校回應及家長反饋來看,事前雖然「開過學生家長代表會」,但並沒有徵求全體家長的意見,也就談不上所謂「自願」。事實上,《告家長書》與校服是同步發送的,儘管要求家長「需填寫是否同意並籤名」,但這種「同步發送」的做法,無疑證明此舉更像是「走過場」。

而即便「開過學生家長代表會」,也不能言之鑿鑿謂之「自願」。除參會人數及產生辦法是否具代表性尚存疑外,鑑於老師與學生這類特殊關係,就算參會學生家長代表「一致通過」,也很難保證是其真實意願的表述。就如有家長說,「(一旦拒絕)會很尷尬。」

「吐槽」之二,是質次價高。這套校方所稱的「定製禮儀制式服裝」,其價格依據尺碼分別為280元至360元不等,顯然談不上「廉價」。而唬人的價格背後,卻是家長們對其式樣的「哭笑不得」:「上衣厚度像冬季,褲子薄厚卻像夏天。」而這套「禮服」發放次日即被收回,也不知是質量果然太次,還是家長們的投訴起了作用?

「吐槽」之三,是校服更新太勤。對此,家長們表示,「孩子有多套校服,為啥還要購買?」而校方回應的理由則是,「(因)全縣中小學校服樣式相近,(故)定製這批衣服是想做一些嘗試來體現自己校園的特色」。或許這個說法確實反映了校方推出這套校服的初衷,但其效果卻實難得到公眾認同。

原因在於,不說這套「學生禮服」能否體現校園特色尚存疑問,就算其與各校的校服相比,確屬「別具一格」,也僅僅是一種表象化的「校園特色」,而非實質意義上的教育特色。當然,讓校服做到「與眾不同」也未嘗不可,但若僅僅發力於此,就有些本末倒置。與其這樣,不如潛心於教育創新,這才是孩子們翹首以盼的校園特色。

更何況,現今學生家庭的教育負擔,不可謂不重:擇校熱導致的高價學區房,以及從小學持續到初中、高中階段的「補課熱」,已讓眾多家長不堪重負,而今接踵而來的「學生禮服」無疑會讓他們「又添新愁」。既然眼下的學區房以及「補課熱」都正在逐步「降溫」,那麼,委實太多的學生校服,相關部門是否也當責成學校減減負呢?

文/徐甫祥

相關焦點

  • 給小學生家長減負,到底要從哪裡減?
    近日,有代表提議:要給小學生家長減負,長期以來,小學生家長需要陪跑孩子語文、數學、英語甚美術課、手工課的作業,這樣的情況不僅小孩子得不到鍛鍊,也會使家長苦不堪言。小學生目前壓力過重想要給家長減負,讓家長不用再繼續「陪作業」,那麼學校就要給孩子們減輕負擔。目前小學階段的很多作業其實已經遠遠超出小孩子合理的接納範圍,甚至出現了小學三四年級的奧數題,把家長都難倒了;還有一些孩子,才上小學,每天寫作業就要寫到很晚,如果再磨蹭一些的話甚至根本寫不完。
  • 教育減負,到底是減了還是增了?
    教育減負,到底是減了還是增了?教育減負已提出了好多年了,然而呢?學生並沒有感到減少了多少負擔,老師們也沒有感到輕鬆,而學校更是被各種雜事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減負到底減了什麼?一、學生的書包越來越沉。學校的負雖然從肉眼上看是減輕了,但家庭的負擔逐漸變強了,孩子們的學習也逐漸增加了,減負到底是減了還是增了呢?三、孩子的作業越減越多。
  • 減負是減什麼?正確理解減負
    我們了解,國家層面已經先後發布了多個減負令,但感覺孩子負擔不減反增。請問陳部長,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怎樣才能真正為我們的孩子減負?陳寶生部長回答關鍵詞:1、這裡我要講清楚一些概念,一個是什麼叫負擔?我們講的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指的是違背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超出教學大綱、額外增加的這一部分,我們把它叫做負擔。
  • 小學生寫作業寫到深夜,減負怎麼就這麼難?
    小學生寫作業寫到深夜,減負怎麼就這麼難?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為學生減負已是喊了多年的口號。但即便如此,學生的負擔依舊,現在甚至流行這樣一句話:「減負減負,負負得正。」究其原因,當然是應試教育這道深溝橫亙其中,阻其發展。
  • 中國校服VS日本校服,忍了中學生,忍了高中生,卻忍不了小學生
    在很多人的學生時代,校服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對於校服,我們上學的時候十分討厭它,而當我們離開校園的時候,又十分懷念,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校服和日本校服的差別吧。
  • 給小學生減負,取消英語課程,把英語奪走的課時還給語文如何?
    給中小學生減負已經講了20多年,但問題就是減不下來,或者說未能實現根本性的減負。吳志明認為根本問題在於指揮棒。國家的教育資源總體還特別不均衡,家長和孩子都想考取名校,或者都想考取達標學校,面對數量龐大的學生,只能靠考試分數來篩選。
  • 中國教育減負,為何越減越累?_央廣網
    中國教育減負,為何越減越累?當《人民日報》回顧「過往10年的減負之路」才發現,我們所謂的減負,沒有抓住根本問題。很多客觀數據都足以說明中小學生學業負擔多年來一直居高不下,依然在危害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管理方面也陷入治理困境。  那麼,中國教育到底何時能實現減負?到底應該怎樣才能真正實現「減負」?我們對待「減負」應該更理性一些。
  • 教育部:科學減負應有增有減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胡浩)近日,關於中小學生減負的話題再次引起社會熱議。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5日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合理的課業負擔是必需的,學習不可能沒有負擔。科學減負應當有增有減,把不合理的負擔減下來,增加體育美育勞動教育。
  • 江蘇省作協主席範小青:給小學生家長減負,減得下來嗎?
    初中校長說:現在義務教育,小學升學都沒有畢業考試,所以小學生升上來質量都不高。局長想了想,又到小學去調研,最後下了一道命令,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個學期進行統考,成績全縣排名。於是,小學老師們緊張起來了,作業布置得多了,要求家長完成的任務也多了起來。而且小學生都特別聽老師的話,執行老師的任務不打折扣。家長們開始叫苦連天。叫的家長多了,也有到範小青委員那裡去訴苦的。
  • 家長被要求批改作業,減負到底減的誰的負?
    一直在說減負,減負,減的到底是誰的負?是學生亦或是老師?下面這些事情想必在座的家長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批作業、拍視頻、家長群打卡……老師要求批改作業?忙碌家長苦不堪言!曾幾何時,家長們只需要在作業上籤籤字就算完成任務,現在呢?
  • 給小學生家長減負:減負難成功的原因在這裡,作為家長,你怎麼看
    「給小學生家長減負,其實也是給小學生減負,更是讓教育回歸初心,回歸根本。我建議請專家論證,從教學大綱改起,給小學生減負,以所有作業基本在校完成為基準。同時,對學校要有嚴格規定,學校給家長的「陪作業」任務一定要適度和合理。」
  • 減負減負,越減越重,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減負
    多年來,中小學生減負問題,一直是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人們關注率最高的問題,然而,正如大家都知道的,減負減了20多年,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卻越減越重,學生們睡眠時間越來越少,學生體能越來越差。為什麼?本人想就中小學生的減負問題和大家探討研究。
  • 有人說校服毀了中國人的青春,中國校服與日本校服的差距多大?
    我們以前小學和初中在一個校區,小學生的夏季校服是藍色配白色,初中生的是灰色配白色,而且都是那種很迷的灰和藍。差不多就是這個顏色,並且更土。當年上學,只是知道自己穿一整套不好看,現在做了這麼久的形象設計培訓,終於知道為什麼我們中國的校服會被狠狠避垢。大家比校服不是比誰更美,而是比誰更醜,沒有最醜只有更醜。
  • 減負,從書包減起(圖)
    「向課堂要質量,把學生的書包重量減下來,家庭作業量減1小時,課外活動時間多1小時,睡眠時間多1小時。」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出臺相關規定,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書包「減負」量化  重量不超過學生體重10  %調查顯示,我國小學生書包平均重量為3.5公斤,初中生書包為5.5公斤,書包超重現象十分嚴重。
  • 雖然實行了義務教育,教育部也倡導學生減負,那為何越減越負?
    雖然實行了義務教育,但家長和學生們普遍反應負擔不但沒減少,反而越減越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比如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夥食費,住宿費,還有校服的費用,包括一些資料費。在小學,初中公立學校的學費收費並不高,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不至於因為學費造成太大的壓力,所以只是免除學費對於家長來說並沒有減輕很大的負擔。
  • 小學生上學天天穿校服好不好
    我家女兒已經上高中,我家孩子是從小學三年級時學校才要求天天穿校服,特別感謝她的小學要求天天穿校服。整個小學期間買了四套校服,因小學生長得特別快,一到三年級買了一套。三年及時一次買了三套,兩套一模一樣的普通運動型,一套夏天穿的短袖。總共四套校服才華了300多塊錢,穿六年時間。
  • 基層減負年是什麼意思?給基層減負要怎麼減
    呼籲多時的給基層減負,終於迎來一個重要通知。  3月11日晚上,中辦印發的《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全文公布。《通知》說,2019年要解決一些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切實為基層減負。  而2019年正式被確定為「基層減負年」。  出擊  十八大以來,中央狠抓作風建設。
  • 片面減負適得其反
    下午三點半放學,初衷是給小學生「減負」,但讓為人父母的很是為難:要麼得一人辭職當全職家長或請老人過來坐鎮,要麼得把孩子交給託管班或課外培訓機構,哪一種對家長們來說都屬於「加負」,而不是「減負」。下午三點半放學,有幾個受益方:一是學校與老師,拿同樣的錢,但工作量降低了,二是託管培訓機構,獲得了學校出讓的市場空間,賺得盆滿缽滿。
  • 5年級小學生書包重10斤家長稱越背越重期待減負
    專家建議,為書包「減負」有意身心發育。5年級小學生背10斤書包「不稱不知道,一稱嚇一跳,孩子的書包太重了!我女兒讀小學五年級,她的書包重量超過5公斤重!」新學期伊始,一位周姓家長向記者抱怨,呼籲減負多年,但是孩子的書包依舊沒有減。那麼是否如這位家長所反映的那樣呢?學生的書包究竟有多重?書包裡面都有些啥?
  • 一年級小學生書包超6斤 課業減負先從書包減重開始
    一年級小學生書包超6斤 課業減負先從書包減重開始 原標題:   新學期開學後,孩子們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一部分家長發現孩子的書包似乎越來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