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作業寫到深夜,減負怎麼就這麼難?在提倡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為學生減負已是喊了多年的口號。但即便如此,學生的負擔依舊,現在甚至流行這樣一句話:「減負減負,負負得正。」究其原因,當然是應試教育這道深溝橫亙其中,阻其發展。
有幾位孩子讀小學的家長就說道,自己的孩子每天寫作業都要寫到深夜,看著孩子這麼累的樣子自己心裡也是一陣陣痛。小編認為,布置過多的家庭作業是老師不負責任的表現。小學生抄寫生字、生詞、數字動輒一個字一篇半篇。簡單重複機械勞動,佔據了學生思考的時間。不符合小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長期下來,學生就失去了思考問題的能力,就失去了創造力,也失去了學習中探究未知領域的動力。
同類型的題目學生會做就可以,根本沒有必要布置大量作業佔據學生玩耍、思考的時間。試想,每天晚上作業做到深夜,學生早上六七點鐘又要起床忙碌新的一天的學習任務,學生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第二天上課精力肯定又要大打折扣,實屬得不償失。
隨著「減負」措施的進一步實施,有些地方出臺了比如「晚十點,不作業」等相關措施,但實施效果還是有些令人堪憂。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多數家長的共識,「鯉魚跳龍門」亦成為家長施加在孩子身上的終極目標。課外輔導轉變為教育的重要「模塊」,補習班成為孩子的標配,哪家報得多就是對孩子教育的格外重視。看著孩子們的辛苦,家長們只能以「現在吃點苦,長大就享福了,我是為他好」來安慰自己;但其中,恐也有不少攀比、從眾的心。
在唯分數論和一考定終身的教育制度下,絕大多數家長都會爭先恐後地為孩子報名補習班,與之對應的學生也都要起早貪黑地奔波在各種培訓機構之間。正是家長和學生的這種需求,使得培訓機構面對巨大的衝擊依然有增無減。
對於「減負」,不少人有著錯誤理解,認為「減負」減的是在校時間、降的是學業要求。決策者實施粗暴減負,學習時間一刀切;民眾發聲反對減負,擔憂孩子「越減越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