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們都能在情理交融的家庭下慢慢長大、變老,也為下一代營造出優秀的原生家庭環境。
01
家,該不該講理?
網上看到一則問題:
你是什麼時候對父母感到失望的?
有個回答說:
大概是從他們不講道理開始的吧。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孩子犯了錯,你第一時間不是去尋問原因,了解事情的經過,而是選擇呵斥孩子。
孩子對某件事的看法和你自己的觀點完全相反,你覺得孩子的想法有問題,好說歹說想幫他糾正過來,說服他站在自己觀點的這一邊。
孩子被你要求不允許看手機、看電視,哪怕有時的作業要求需要用到電子設備,你也將信將疑,直言孩子撒謊。
……
以上這些場景,一旦孩子開始反駁,原來平和的家庭就會瞬間被點燃成一個戰場。
我遇見很多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最委屈的不是父母沒有成就,也不是父母工作太忙沒時間陪伴,而是有些父母,真的太不講道理了。
習慣性雙重標準,時常性偏愛苛責,只要聽到反駁聲就會用家長的權威來壓制孩子……現實中,這樣的父母並不在少數。
有很多人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是講情的地方。
但所謂沒規矩不成方圓,家就是一個方圓,方圓之內必得有規矩的存在,而規矩,就是「理」。
這個「理」,是說話的分寸,也是做事的底線。
哪怕是血緣相融的親人之間,也得有「理」在,才會家庭和睦,興旺發達。
02
家庭和睦的前提,是「情理交融」
《金牌調解》節目裡看過這樣一對夫妻。
鄒女士很愛丈夫林先生,但結婚30年,不僅把丈夫逼得深夜離家出走,還把兒子逼得四年不回家。
她很委屈,把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丈夫。
林先生很無奈,說鄒女士經常動輒暴怒。常常因為很小很小的事情,鬧得不可開交,這些年來,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妻子稍不滿意,下場就一個字——鬧。
有次丈夫想給兄弟送幾百塊錢的禮物,鄒女士覺得兄弟不仁義,就不該往來,丈夫不同意,鄒女士就不依不饒,覺得丈夫不尊重自己,非鬧得最後都聽她的。
這段婚姻中,一家三口都過得很壓抑。丈夫、兒子覺得鄒女士性格太極端,控制欲太強烈,逼得人喘不過氣。
而鄒女士卻覺得丈夫不理解她的需求,也從不主動體貼和包容她。
類似這樣的婚姻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普遍,只是程度或輕或重罷了。
男人怨女人不講理,女人怨男人不懂情。
雙方都認為得不到該有的尊重,可雙方也只顧慮了自己的感受。
調解員最後說了一句話,讓人感觸頗深: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但不意味著可以對親人無理取鬧,不講道理。
它的真正意思是,要多講情,把理放在情裡面,情理交融,用「情」去讓家人知道理在哪裡,用溫和的方式帶著對方到道理這一邊來。
深以為然。
家就好比一輛車,講理就是踩剎車,講情就是踩油門。
如果一輛車光有油門,路上很容易出事故,如果一輛車光有剎車,去不了任何地方。
只有油門和剎車配合,情理交融,「家」這輛車才會越開越穩,越開越遠。
03
情理交融的關鍵,是「不爭對錯」
「情理交融」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
無論是對父母、對孩子、對伴侶,我們都很難做到像對待外人一樣是非分明。
總是習慣性對家人苛責、要求太多,這也是人之本性,人啊,就是忍不住對最親近的人任性。
而很多時候,打破一個家庭和諧的常常是一件因我們「任性」而起的小事,破壞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的也還是那些細碎、不以為意的小事。
越是對小事置之不理的家庭,越是容易矛盾頻頻。
其實要想緩解因小事而導致的家庭紛爭,最關鍵的一步就是——不爭對錯。
《我們仨》中記錄過這樣一件小事:
楊絳和丈夫錢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因為一個法文的發音吵了一架,兩人說了很多傷感情的話,後來楊絳去請同船一位能說英語的法國人公斷,最後結果是楊絳贏了。
可楊絳雖然贏了,卻很不開心,出國的興致也被破壞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把對和錯看得太重了。家人之間,你對了又如何,錯了又如何?
如果得不到嘉獎和鼓勵,反而落得滿身抱怨或是不痛快,這樣的計較和爭執就會成為破壞家庭和諧的導火索。
但不爭對錯並不意味家裡的所有事都可以糊裡糊塗,而是別讓家庭的氛圍總是處於劍拔弩張的狀態。
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在80%的家庭小事上,多用「情」,少用「理」,不爭對錯,能讓就讓。在20%的家庭大事上,多用「理」,少用「情」,尊重對方的表達,心平氣和達成一個共識。
下面總結了3條注意事項,或許對家庭和諧有幫助。
兒女的事由兒女自己去決定,父母的作用是輔助孩子長大,而不是代替他們長大。
多給孩子提供有幫助的建議,少給他們滿足自己控制欲的命令。
父母的心是敏感的,並且年紀越大越敏感。
什麼是孝順,首先要主動地「孝」,多關心愛護他們,其次要「順」,就是順著他們的脾氣、想法去和他們相處。
哪怕你內心不認同,也不要當面表示出來。其實真正做選擇時的決定權一直把握在你的手裡,父母給的建議始終都是建議。
多包容伴侶身上的缺點,畢竟後半輩子,你是在和對方的缺點相處。
多忍讓伴侶的脾氣,誰都有脾氣,且會對最親近的人發脾氣,如果伴侶一發脾氣,你的脾氣也上來了,家又怎能不變成火山呢?
多陪伴伴侶,哪怕工作忙,也要抽出時間和伴侶相處,你們是要一起陪伴到老的人。很多夫妻之所以最後鬧成離婚,就是因為陪伴少了,對日常小事的容忍度也因此降低了。
04
常常聽到一句話:
最高級的炫富,就是家庭和睦。
的確如此。在和睦的氛圍下長大的孩子,性格、脾氣、教養終究是不一樣的。
三流的家庭不講道理,一流的家庭不爭對錯,希望我們都能在情理交融的家庭下慢慢長大、變老,也為下一代營造出優秀的原生家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