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養育寶寶經歷的寶爸寶媽們都曾遇到過,一個故事講過了一遍又一遍,寶寶依然很喜歡聽;看過的繪本,依然經常拿起來看;用手將積木擺到另一塊積木上,再不斷地拿起、放下,如此重複不下十多次。那麼小寶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重複的行為呢?這種一成不變的行為會不會影響到寶寶的身心發展呢?
蒙特梭利說過「重複是寶寶的智力體操」,寶寶在與周圍物體的反覆接觸中,興趣中心逐漸從自身的動作轉移到動作的對象,這個時候他喜歡重複某個動作是很正常的,說明寶寶對自己動作產生的效果發生了極大的興趣,而且也是他認識事物因果關係的開始。寶寶的各種能力就是在這樣的親身體驗中學到的。他在感覺,在思索,在體驗,這才是他的最佳狀態,媽媽千萬不要阻止或者打斷,可以在一旁仔細觀察,寶寶到底要體驗什麼。
一、寶寶的重複行為到底有什麼意義?
1. 為引起父母的注意
很大的原因是想得到父母更多的愛。一些寶寶一天到晚拿著同一本書讓父母念給他聽,其實他們並不乎書中是什麼內容,他們想要表達的真正意圖是:「請你時刻注意我,愛我!」
寶寶從重複行為中獲得關注,父母也在寶寶的這種重複要求中理解寶寶的內在需要。因為在這種親子互動過程中,父母更容易通擁抱、撫摸、語言、親吻,讓寶寶體驗到我們的關心和愛!
2. 在重複中不斷地以自己的速度吸收、學習
小寶寶們的接收和理解能力比較弱,他們需要在重複中不斷地學習。有些細心的父母或者替寶寶做成長記錄的父母會發現:寶寶的重複行為總會在持續一段時間後的某天,出現了學習上的躍進。也許他突然會抓住物體、會說出哪句話、唱出哪首歌,或者不知道什麼時候他會翻身了……在親子共讀中,這種 「突然」發生的學習躍進,也會在他不斷地要求成人重複閱讀的行為後出現。父母所提供的,如蓋房子所使用的框架,寶寶可順著這框架,不斷地以自己的速度添加土和磚,並在發展成熟之際展現出來。所以,他們一定會在重複中以行動或語言來表示,他已經獲得某項能力。
二、家長需要怎麼做?
雖然寶寶喜歡成人一再地讀某一本書給他聽,但若要成人不厭其煩地照做,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當你在某天、某時,真的不想再念下去,但又不忍寶寶遭受被拒絕的挫折時,可以利用一些小方法哦。
1.你只須慢慢地、一頁頁地翻書中圖片給寶寶看,對寶寶的問題簡短回答。只要一會兒功夫,寶寶通常就會失去往下再看的興趣,但卻不會失去明天再次閱讀的興趣。
2.當你察覺到寶寶還想要繼續讀下去時,可在念完書時,趕緊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選擇一個其他事情做。
3.可反問寶寶:「你從書上看見了什麼?」或請他們自己「念」給你聽。有經驗的父母都知道,寶寶可以自己嘟噥嘟噥、煞有介事般地念起書來。把被重複要求的對象轉回到寶寶身上,他們大可在一讀再讀後,自行決定結束該次的閱讀。
4.直接誠懇地告訴寶寶:「媽媽累了,現在不想再念。」大人誠實地向寶寶坦白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是尊重寶寶的一種表現。
重複動作能幫助寶寶積累豐富的感覺印象,有助於認知能力的發展。寶寶在不斷重複的遊戲動作中,將短時記憶變為長時記憶的儲存,增加對物理世界各種物體、各種環境的認識,這些都奠定了日後進一步認知發展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