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喜添新成員,因為家有一寶,會讓家裡的氛圍都熱鬧不少。因此,作為家裡備受寵愛的成員,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家人的心。
但對於寶寶來說,並不是大人所有的關心都會有助於寶寶的成長,甚至有的時候,反而還會因為家人的過度幹預而影響到寶寶健康發育。
所以,為了讓寶寶能夠健康成長,我們在照顧他的時候,在這幾點上要學會「冷眼旁觀」。
經常吃手
很多大人都好奇,明明給寶寶吃的飽飽的,但他經常還是會把自己手裡的東西往嘴裡塞,有時候把自己的手指頭也抱著啃。
看見這麼不衛生的習慣,大人們自然是要橫加幹涉,想改變這種習慣。
但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其實不然,寶寶的這種行為正是他探索認識世界的一個過程,我們不應該阻止,要滿足他的這一需求。
不過,為了保證寶寶的健康,我們得做好他的手部清潔工作,這樣就不用擔心他吃手手會不衛生了。
怕生哭鬧
寶寶平時的時候明明可乖了,不哭也不鬧,感覺很好相處的樣子,可是一看到陌生人他就開始哭鬧,怎麼哄都哄不好,讓大人們也是尷尬不已。
其實,這就是寶寶認生的表現,因為一般6個月大的寶寶已經有了基礎的認知能力,他能區分出家人和陌生人。所以,一看到陌生人他就會感覺不安,才會不停地哭鬧。
不過,我們對此也不要過多的幹預,更不要強迫他去跟不熟悉的人接觸,以免讓寶寶沒有安全感。最好的方式就是平時可以多帶他去人多的地方,讓他慢慢地適應,就不會讓他再害怕見到陌生人了。
亂扔東西
有時候我們剛把房間衛生整理好,寶寶就開始「調皮搗蛋」了,把手邊的東西一個個都扔出去,等著我們去撿。而且,我們把東西放回原位後,他又故技重施,全都一個不落的扔出去。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大聲呵斥,制止寶寶的舉動或者直接把東西不給他,而這樣會響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訓練。所以,當寶寶有這一舉動時,我們不要忙著去阻止,而是要合理的引導。
比如可以給他準備一個小籃子,讓他把東西扔進籃子裡,這樣既能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又能避免把房間衛生弄的一團糟。
所以說,當寶寶開始有一些在我們大人看來很不合理的行為舉止時,我們不要急著去打壓。因為這恰好代表了寶寶在不斷地成長,而我們一定要尊重他的這一些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