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些被誤解的行為,家長不要過多幹預,以免「多管閒事」

2020-09-06 飯糰麻麻育兒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喜添新成員,因為家有一寶,會讓家裡的氛圍都熱鬧不少。因此,作為家裡備受寵愛的成員,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全家人的心。

但對於寶寶來說,並不是大人所有的關心都會有助於寶寶的成長,甚至有的時候,反而還會因為家人的過度幹預而影響到寶寶健康發育。

所以,為了讓寶寶能夠健康成長,我們在照顧他的時候,在這幾點上要學會「冷眼旁觀」。

經常吃手

很多大人都好奇,明明給寶寶吃的飽飽的,但他經常還是會把自己手裡的東西往嘴裡塞,有時候把自己的手指頭也抱著啃。

看見這麼不衛生的習慣,大人們自然是要橫加幹涉,想改變這種習慣

但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其實不然,寶寶的這種行為正是他探索認識世界的一個過程,我們不應該阻止,要滿足他的這一需求。

不過,為了保證寶寶的健康,我們得做好他的手部清潔工作,這樣就不用擔心他吃手手會不衛生了。

怕生哭鬧

寶寶平時的時候明明可乖了,不哭也不鬧,感覺很好相處的樣子,可是一看到陌生人他就開始哭鬧,怎麼哄都哄不好,讓大人們也是尷尬不已。

其實,這就是寶寶認生的表現,因為一般6個月大的寶寶已經有了基礎的認知能力,他能區分出家人和陌生人。所以,一看到陌生人他就會感覺不安,才會不停地哭鬧。

不過,我們對此也不要過多的幹預,更不要強迫他去跟不熟悉的人接觸,以免讓寶寶沒有安全感。最好的方式就是平時可以多帶他去人多的地方,讓他慢慢地適應,就不會讓他再害怕見到陌生人了。

亂扔東西

有時候我們剛把房間衛生整理好,寶寶就開始「調皮搗蛋」了,把手邊的東西一個個都扔出去,等著我們去撿。而且,我們把東西放回原位後,他又故技重施,全都一個不落的扔出去。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大聲呵斥,制止寶寶的舉動或者直接把東西不給他,而這樣會響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訓練。所以,當寶寶有這一舉動時,我們不要忙著去阻止,而是要合理的引導

比如可以給他準備一個小籃子,讓他把東西扔進籃子裡,這樣既能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又能避免把房間衛生弄的一團糟。

所以說,當寶寶開始有一些在我們大人看來很不合理的行為舉止時,我們不要急著去打壓。因為這恰好代表了寶寶在不斷地成長,而我們一定要尊重他的這一些習慣。

相關焦點

  • 寶寶被誤解成「惡習」的10種行為,過度幹預,反倒「多管閒事」
    只想著用粗暴的方法幫寶寶改變,這叫馴服,不叫教育。在養育寶寶的過程中,寶寶是會出現一些「壞習慣」,但這些壞習慣實際上只是我們認為不好的事情,其實對寶寶來說卻不一定是壞事。而且是寶寶發育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在不該幹預的時候過度幹預反而不利於寶寶發育。這些壞習慣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寶寶10種被誤解成「惡習」的行為,家長別盲目「多管閒事」
    寶寶在發育過程中,總有些行為在家長眼裡是&34;。家長越是想要控制寶寶,寶寶越不受控制。你家寶寶有沒有過下面這些行為呢?寶寶10種被誤解成&34;的行為,家長別瞎制止,易弄巧成拙1、愛吃手一般情況下,出生不到一年的寶寶會習慣性地把手放進嘴巴裡,吃自己的手玩。家長很擔心寶寶把手上的細菌吃到肚子裡,一看到他們吃手就把手拿開。
  • 寶寶吃手不應該過度幹預?家長了解這些,寶寶才能用嘴巴探索世界
    當寶寶吃手時,家長過度幹預並不好孩子吃手的時候,趙姐都會強勢地進行幹預,每每惹得孩子大聲哭鬧,有時候過於用力地把手從孩子嘴裡抽出來,也會弄疼孩子。趙姐的婆婆則說「孩子小時候都會吃手,過多的幹預反而不好」趙姐對此將信將疑,總覺得這樣不衛生。1.
  • 娃被誤解成「惡習」的10種行為,若過度幹預,反倒「多管閒事」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總會發現,寶寶會做一些父母禁止做的事情,而且,有的事情是父母禁止也禁止不了,寶寶還是會去做,這令很多父母感到頭疼。其實,寶寶之所以做這些事情,不是想與父母作對,是因為這些行為是符合寶寶的成長規律,寶寶在天性的驅使下會主動去做,父母的阻擋反而是不利於寶寶的成長。
  • 寶寶的「惡習」得保護好,父母過度幹預,反倒「多管閒事」
    然而有些習慣並不是真正的壞習慣,對寶寶來說其實非常正常,父母要保護好,過度幹預反而成為了一種多管閒事。01寶寶被誤解的十種惡習但是在父母看來吃手的這種行為非常不衛生,所以他們會想要去幹涉。然而這對寶寶來說,卻是他們自我安慰自己的一種方式。
  • 寶寶成長的10種探索行為,常被父母當壞習慣,過多幹預反而有害
    父母好好分辨,寶寶的這些行為不是「壞習慣」以下寶寶成長的這10種探索行為,常被父母當做壞習慣,了解後需要你別再粗暴幹預了,科學引導最重要。1歲前愛吃手這時寶寶靠吮吸感知世界,這也是他安慰自己的一種方式,舒緩煩躁與疲憊情緒。
  • 寶寶吃手指,要不要幹預?
    說起寶寶吃手,很多家長擔心吃手很不衛生,寶寶會因此受到細菌或病毒的入侵。因此,從寶寶第一次開始吃手就應該幫他糾正,想方設法阻止他或她把手放進嘴裡。可寶寶們會鍥而不捨地吃手,甚至用哭鬧來表達他們的不滿。到底要不要對吃手進行幹預呢?
  • 寶寶為什麼會吃手手,家長到底要不要幹預呢?專家給出科學的答案
    那麼究竟,寶寶為什麼會吃手手,家長到底要不要幹預呢?首先,寶寶吃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吮吸反射:小嬰兒天生就有吮吸反射,這種反射甚至可成為判斷新生兒大腦健康與否的指標。而且,從科學的角度來看,0~2歲本身就是寶寶感知運動的階段,通過吸吮手指,能提升自身反射、感覺和協調能力,是促進智力發育的一大方式。既然如此,這是否意味著家長不需要幹預呢?
  • 寶寶遲遲不會翻身,家長到底要不要幹預?
    俗話說:「三翻六坐七爬八滾」,意思是,通常情況下,寶寶在三個月大時就可以學會翻身這個動作了。但有的寶寶四五個月都不會翻身,這可把爸爸媽媽急壞了,這種情況要不要幹預呢?所以說,寶寶在身體發育期缺鈣,會造成發育不良、發育遲緩。因此,在嬰兒期家長一定要給寶寶適當補鈣,並多曬太陽讓身體生成更多的維生素D,幫助身體對鈣的吸收。
  • 嬰幼兒睡眠問題行為幹預家長小組招募
    這些多與家長不恰當的養育方式有關,可以在專業指導下,通過系統的行為幹預得到有效改善。一站式解決寶寶睡眠問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發育行為兒科睡眠專家團隊將依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免費為寶寶提供詳細的睡眠、氣質類型、認知發育及社會-情緒發展評估,並開展行為幹預的家長小組指導,一站式解決寶寶睡眠問題!
  • 生活中難免被人誤解,當被誤解的時候,不要有過多解釋
    可是有時候你越著急告訴別人真相,得到的結果是別人越不在乎這些真相,因為別人只在乎有趣的事情,他們並不在乎真相。那些很容易誤解你的人往往內心都沒有底線,他們對你的印象是模糊的,所以別人說什麼他就信什麼,而真正了解你的人是不會輕易誤解你,所以當誤解產生,不要去過多解釋,越過多解釋,別人反而認為你是心虛的表現,有時不解釋才是最好的方法,當別人誤解你之時,不要去做過多的解釋,繼續過你以前的生活,時間久了他們就知道真相是什麼。
  • 3歲前的孩子,3個「不乖」行為是成長需要,家長別誤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家長參與到兒童的生活中去的確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情,但是有很多家長過度參與了,因為關心則亂的心理誤解了他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事,反而給育兒帶來了阻礙。按理說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因為太過關心了以至於一點風吹草動就焦躁不安,以為寶寶長歪了,像上次就一臉憂心地向我們訴苦說寶寶不愛她了,開始反抗了。實際上2歲的他們開始出現自我意識是很正常的,有「反抗」的行為也非常正常。
  • 打頭,自傷,要挾大人,行為問題家長怎麼辦?ABA行為幹預個案
    最近幾天有好幾個家長在諮詢行為問題怎麼幹預,因為現在比較忙,沒有辦法一一當個案進行分析和制定幹預方案。但行為幹預都是採用ABA的行為幹預療法(ABC行為幹預原則),通過記錄行為,在分析前因,行為,後果,找出孩子出現行為問題的原因和規律,再通過阻斷,轉移,忽略的方法來幹預。所以我下面分享下之前的一個行為問題幹預個案,希望其他家長可以參考。
  • 寶寶吃手好處多,除非是在這個階段,否則不要貿然幹預
    好處多,無需幹預寶寶為啥會對吃手如此情有獨鍾?因此,當看到小寶貝們開始有吃手這種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要緊張,更不要過多幹預。1、不要強行戒斷吃手這個階段如果強行制止寶寶吃手,只會讓寶寶產生挫敗感和逆反心理。
  • 寶寶愛吃手到底是怎回事?爸媽應該怎麼辦?要不要強制幹預?
    吃手指是嬰兒的一種合理需求,當她無聊的時候,當她需要安慰得不到滿足的時候,當她緊張不安的時候,當她難受不舒服的時候,吃手可以緩解她的焦慮,帶給她安全感,對寶寶的心裡健康是很有好處的。寶寶愛吃手,爸媽要不要幹預?
  • 寶寶溢奶的護理和幹預
    大部分寶寶喝奶後會出現溢奶現象,就是從嘴裡吐出少量乳汁,或者在吃完奶一段時間後吐出少許小塊狀的酸味奶,這些都屬正常的生理現象,媽媽們不必過於擔心。相對來說,吃配方奶的寶寶比吃母乳的寶寶更容易出現溢奶現象。
  • 寶寶入睡難、容易醒,家長看看自己是不是犯了這些錯
    忽略寶寶發出的入睡訊號寶寶犯困的時候一般都會發出訊號,比如揉眼睛、拉耳朵、打哈欠、變得煩躁。有的寶寶甚至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困意。這時候家長要學會觀察這些訊號。如果寶寶已經玩了很長時間,應該感到睏乏了,家長要及時安排寶寶去睡覺,以免寶寶疲乏過度,反而不易入睡。
  • 六個月的寶寶總吃手,家長若阻止,這些影響要提前了解
    但是也有一部分寶媽認為,寶寶可以吃手指,畢竟寶寶現在沒有很強的意識,吃手指,可能就是潛意識得行為,所以不去阻止。至於到底寶寶應不應該能不能吃手指,應該理性的分析這個問題。丹麥神經學家認為,寶寶這樣的行為,鍛鍊了相應的神經,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不僅如此,寶寶吃手指的過程還鍛鍊了寶寶手的靈活性。儘管好處比較多,但是很寶媽看到寶寶吃手指的情況還是有點不自然,依舊不喜歡寶寶吃手指的習慣。鑑於這樣的情況,建議寶媽做好這些準備就夠啦。
  • 寶寶遲遲不會說話可能是這些原因,家長千萬不要再拖!中美星星橋
    所以對於說話晚的寶寶,一定要到醫院進行評估檢查,以免耽誤寶寶的治療。孩子說話晚的原因有哪些?4、交往障礙,比如孩子有自閉症、自閉傾向等情況這類寶寶有-些典型的特徵,如社會交往障礙、刻板行為、興趣狹隘等等,比如不願意和同齡小朋友接觸,視線飄忽必定,總是反覆做一件事情或說同-句話等等,同時寶寶的語言能力也比較差。家長發現後也需要及早帶寶寶去醫院進行診斷,選擇專業康復機構進行幹預。
  • 寶寶四個月還是不會翻身,順其自然OR人為幹預?家長的選擇很重要
    說到睡覺姿勢,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到底要不要幫助寶寶翻身,人工幹預對孩子是否有好處,家長們要深入了解,才能夠更好地照顧孩子。前段時間鄰居來找我請教育兒問題:「我家孩子現在四個月了,睡覺還不會翻身。你說我們要不要去幹預孩子翻身啊,我覺得得幫他翻身,不然孩子一直壓迫神經,影響發育。但是老公又說順其自然,讓孩子自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