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總會發現,寶寶會做一些父母禁止做的事情,而且,有的事情是父母禁止也禁止不了,寶寶還是會去做,這令很多父母感到頭疼。
其實,寶寶之所以做這些事情,不是想與父母作對,是因為這些行為是符合寶寶的成長規律,寶寶在天性的驅使下會主動去做,父母的阻擋反而是不利於寶寶的成長。
1、吃手
這個現象一般是出現在寶寶一歲之前。寶寶也不是會無緣無故的吃手,在媽媽的肚子中,他們就開始吃手了。在出生後,他們會通過吃手來安慰自己。吃手能夠增加寶寶的手指靈活度,有助於寶寶今後對於雙手的使用。強制幹預反而會使得寶寶延長吃手的時間,無法有效的讓寶寶改掉這個習慣。
當然,在吃手的時候還是要注意個人衛生,父母要經常給寶寶的雙手清潔,給寶寶提供一些安全健康的咬膠代替寶寶吃手等等。
2、往嘴裡亂塞東西
這個現象出現在寶寶的口腔敏感期,這是寶寶開始用嘴巴探索世界的時期。一般來說,在兩歲之前,寶寶這個行為就會停止,如果父母幹預的方式有誤的話,會導致寶寶今後採取其他方式來補償這種滿足,比如咬指甲等等,對寶寶身體造成危害。
在寶寶口腔敏感期父母應該保持寶寶身邊物品的清潔,儘量在寶寶身邊放一些食物,讓食物來滿足寶寶。
3、扒拉碗筷
在飯桌上,這是一個不禮貌的行為,父母一般會教育寶寶不要扒拉碗筷。其實,寶寶這樣做,是因為寶寶想自己吃飯,不想再由父母餵食了。
因此,在這個時期,父母要讓寶寶自己學習吃飯的動作,在寶寶出現疑惑的時候,引導寶寶學習正確的吃飯姿勢與動作,不要過度幹涉寶寶的學習。
4、經常發出噪音
寶寶在生活中經常會無緣無故的發出尖叫聲等等刺耳的聲音,這讓父母感到寶寶在故意調皮,是沒有禮貌的表現。因此,當寶寶發出聲音的時候,父母總是會強行制止寶寶。其實,這種方式是寶寶表達想得到關注的方式之一,想讓父母或者是身邊的人關注自己。
父母在面對寶寶這個問題的時候,要注意不要過度的指責寶寶,要尊重他的這種探索行為,自己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不到大聲尖叫,寶寶是會模仿的。
5、怕生
很多寶寶在成長的時候,都會有怕生的時候,他們會顯得很不歡迎陌生人。其實,這個時候,說明寶寶開始有記憶了,能夠分辨熟人與陌生人了。
因此,在這個時期,父母不要強迫寶寶去接觸陌生人,自己始終要陪伴在寶寶身邊,讓寶寶慢慢的接受與陌生人見面。
6、喜歡亂扔東西
其實,寶寶在扔東西的時候,需要用到手與眼睛,這恰恰是能夠訓練寶寶手眼協調能力的時候。而且,在父母撿回寶寶扔出去的東西的時候,會建立寶寶對於父母的信任,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在這個時期,父母可以準備一個小筐子,專門讓寶寶把東西扔進去,扔的準的話,要給寶寶獎勵,鼓勵寶寶鍛鍊手眼協調能力。
7、喜歡抽紙巾
有的寶寶喜歡不斷的把紙巾抽出來,其實,這是在增加寶寶的手指靈活度,表現了寶寶手指發育更加精細化。
在這個時期,父母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沒用的廢紙給寶寶抽著玩。
8、喜歡摟著玩偶
當寶寶過度的依賴玩具或者一些物品而不是父母或者是親人的時候,就說明寶寶缺乏安全感。
在這個時期,父母要多花時間來陪伴寶寶,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不要強制讓寶寶從物品的依戀中走出來,這樣只會讓寶寶更加沒有安全感。
9、喜歡咬牙
這個行為說明寶寶在這個時期處於長牙的階段,牙齦感到疼痛,就像通過咬其他物品來緩解牙齦的不適。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安全健康的奶嘴給寶寶咬,或者是準備一些健康的食物讓寶寶磨牙。
10、喜歡把東西搬來搬去
這個時候,說明寶寶探索世界的能力在進一步成長,他們開始感受自己探索能力獲得成就的快感中。
這個時候,父母要注意寶寶的安全,對於寶寶一些做的合適的行為要給予表揚,增加寶寶的自信心。
寶寶成長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並不是盡善盡美的,會有很多父母看不慣的行為,但是,在父母制止寶寶這些行為前,也要多思考一些,這些行為是不是一定對寶寶有害,對於寶寶是不是會有收穫,自己在阻止的時候應該採用什麼樣合適的方式,或者是用什麼樣的物品或者是方式來補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