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麼?
這確實是個問題。

這聽起來是個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卻很難回答。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的認知多半是對於外部世界的,進行著探索自然或者徵服自然的活動,實現改變世界面貌的目的,由此實現人類社會的進步和自身的解放。
但對於人本身的認識,卻遠不及對外認識那般深入。
緣何?
在於這個問題太過抽象,或者說容易陷入無從下手的窘境。
但文明曙光出現後,人一旦有了自覺的意識,從純粹的物質追求中部分解放出來,思想的花朵便悄然綻放。
思想者的重任自然是哲學家義不容辭的主要業務,他們不僅僅思考這個世界,還思考人的本身。
於是,在文明開始有了繁榮跡象時,這個問題就被普遍談論著,人們也試圖想定義自身,好對自身有個清晰的認識。
據說德爾菲城阿波羅神廟的柱子上一個振聾發聵的箴言就是:認識你自己。
這個告誡不單單對於個體而言,也在提醒人們應該好好認識人本身。
於是,就有了一位哲學家有趣的定義。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源頭,其所達到的文明成就一些內容至今影響著後來人。
哲學家的思維是活躍而廣博的,幾乎思考他所能想到的所有,在那個時代,他們幾乎想認識一切,雖說文明開化才真正開始。
其思考的主題自然有關於人自身認識的內容。
古希臘最突出而偉大的哲學家之一,自然少不了柏拉圖,他承上啟下,師從蘇格拉底,啟發亞里斯多德,而且,柏拉圖還與中國春秋時代的孔夫子一樣,開辦阿卡德米學園,做起了講學授徒的偉大事業。

他們的主要事業自然就是思考與人類有關的一切。
其中有一天,就有學生問道:先生,人是什麼?也就是如何定義人本身呢?
這可不是無聊的問題,人們認識一個對象,讓其成為知識,對其下一個本質的定義是極其必要的,不然,無法讓該對象區分於其他事物,自然沒法深入或者改造什麼了。
對於這個問題,顯然柏拉圖是思考過的,他的回答是:「人是沒有羽毛的兩腳直立的動物。」
搞笑的是,第二天,有學生扔了一隻沒有毛的雞在柏拉圖面前,笑著對柏拉圖說「先生,這就是你說的人嗎」?
顯然,學生對柏拉圖的回答很不滿意,或者說柏拉圖關於人的定義漏洞百出。

但嚴肅看待柏拉圖的回答,可以看到,他的定義是生物學的定義,著眼點是人是動物,沒有羽毛,把人從飛禽那兒區別開來,而直立行走,則使得人類與走獸有了分離,且從人類進化角度看,人解放的上肢,而實現了直立行走,是進化史的一個飛躍。

所以說,柏拉圖在回答人是什麼的問題上還是認真思考並嚴肅回答的,且這個定義本身很有概括力。只是,還不足以讓人們信服,因為沒有深入到本質層面,以至於被學生用一隻無毛雞給開了個玩笑。
但正是有了柏拉圖這類不成熟的思考,以後的思想家對於人本質的思考才有了更為成熟和深刻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