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產品經理晉級答辯該注意哪些點?

2021-01-0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筆者前段時間一直在準備公司的P族通道晉升答辯,慶幸順利通過了,簡單的總結了一些晉級答辯的注意點跟大家分享下。希望不管你是面試產品經理,還是做日常項目匯報,都能有所收穫!

在網際網路圈,大家對騰訊的職級有著普遍的認知:騰訊職級體系分6級,最低1級,最高6級。同時,按照崗位又劃分為四大通道,內部也叫「族」,每一級之間又分為3個子級——產品/項目通道,簡稱P族;技術通道,簡稱T族;市場通道,簡稱M族;職能通道,簡稱S族。

提前補齊短板

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寫PPT之前,你需要把通道晉級的標準了解清楚,兩個級別能力差距突出的部分,就是這個層級的關鍵點。

比如2升3,從通道標準上的這個圖上就能清晰的看到差距的突出維度:溝通能力、執行力、產品規劃(版本計劃/節奏)、市場分析能力/前瞻性、專業設計能力、技術知識、其他知識(財務、心理學、美學等)。

同時,需要多借鑑前輩的晉級經驗,多了解跟你通道相關的同事的晉級答辯心路,公司內部有個知識共享平臺「KM」。

我當時是把KM平臺上關於產品通道的晉升文章都過濾了一遍,提取了一些我認為的共通點和價值點,然後對照通道的要求具備的能力標準分析:哪些是自己薄弱的?哪些是自己擅長的?思考薄弱點該如何改進?體現在當前及未來的工作中。

所以,其實是越早準備越好,因為它會成為你的指導思想,潛移默化的體現在你當前的工作中。比如:你的弱勢是數據分析,那麼平時就要對產品數據敏感,多做些數據對比分析;如果劣勢是市場前瞻性,那就要多關注行業動態,友商的布局,多思考你的產品定位,總之不要讓它成為你的短板。

選哪個產品來講?

——儘量選擇完整的,有挑戰的近期項目來講,切記貪多。

騰訊要求晉級所講的項目為近半年的產品, 所以只要申請晉升的button是點亮著的,你就去試試。不然產品拖到後面,也會被挑戰,會被問到為什麼不早點去走通道面。通道晉升不僅僅會影響到薪水,還會影響到你的職業成長。

晉升答辯前的準備會迫使你在項目結束後,對自己做一個深度復盤,幫助自己更快速的成長。不要用忙,沒時間給自己找藉口,做項目基本不會不忙的,work-life balance是自己把控的,我自己也是走了一點彎路。

PPT上放一個產品,還是多個產品?

其實都可以,如果是多個產品的,你需要從多個產品經歷中能提取出一些共性和線性的東西,然後以這條共性的方法論或者經驗展開,用項目來驗證你的方法論。在20分鐘內把這條線講透,其他枝節都不重要。產品經理也是需要具備這種提煉重點,有的放矢的思維能力。

如果講一個產品,那儘量選擇一個完整的項目,如果有從0到1的產品更好。梳理幾個做成產品的關鍵點和由此推導出的可複製的方法論,把它講透。

產品如何講?

確定了某個產品,如何來陳述?

可以借鑑「黃金圈法則」,「黃金圈法則」是營銷大師 Simon Sinek 在他的 TED 演講上提出的理論——也是著名的賈伯斯思考模式。

跟隨這個法則的還有一句名言: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 they buy why you do it。

這個模型的核心是一個「黃金」圓圈,由裡而外分別是why-how-what,意思是:任何成功的組織或者個人都是從why出發的。直指問題核心,從為什麼開始,然後是如何做,最後才是做什麼,效果如何。

第一點:WHY?

首先,你要說清楚為什麼要做這個產品,把產品的背景和意義,遇到的行業痛點講清楚。

不要把關鍵信息放在備註裡,只是口頭說,要直接把行業或者競品的一些數據放在PPT裡醒目的位置上——行業遇到的痛點是什麼?競品有哪些?他們分別的布局是怎樣?

講清楚「why」,一方面能突顯出你的思考高度和市場的敏銳度,以及做這個產品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在場的評委可能並不是做你這個領域的,對你的產品也不了解,你要讓他們先了解了你這個產品背景是什麼,繼而他們才會有興趣聽你是怎麼做的。

第二點:HOW?

這塊講不好,是個坑。

注意是講如何做好,而不是如何做?

也就是說項目內容不需要面面俱到,但你提煉的幾個點,一定要有理有據,論證充分。

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

比如說我提到我們的產品首先要具備支持模型全格式的能力,那為什麼要先做這件事?

我當時是從以下幾個點分析的:

首先通過研究發現了一個現狀:遊戲資源的原始格式非常複雜balabala……行業解決方案是怎樣的?目前業界,沒有一泛競品平臺能支持全格式,balabala……國外一些知名的模型網站如A站和S站,國內的X站等,他們各自的現狀怎樣?競品為啥不解決你這個問題,是方向還是能力問題?S站和A站還有國內平臺,他們的方向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優勢在哪?如果他們以後也做了怎麼辦?比如我們需要有支持最全格式的能力,才有盤活項目、沉澱海量資源的可能性。我們的用戶上傳者需要批量上傳,瀏覽者也能基於更強大的資源庫裡找到合適的作品。同時也能形成差異化,有別於業界的其他產品。至於優勢,我們大概有X個月的XX技術壁壘。我們採取了什麼方案?也就是下面要講的what。

綜上How要講好,需要直指核心點,是你做成這個產品的關鍵要素。

第三點:WHAT?

「what」是基於你上面「how」的分析結果,我們採取了方案後達到什麼樣的效果?跟預期比怎樣?

比如上面這個案例,我們在滿足了核心能力後,看到了效果:產品支持市面上所有的主流資源格式,XX工作室作為第一批合作夥伴,導入了XX萬級的歷史資源,沉澱了第一批作品。

這個是一個從0到1的案例,那如果並不是從0開始,那就需要列出由於你的這個方案,最終的效果相對於之前的數據對比。

很多時候,一個產品在敘述的過程中有些核心能力點是有關聯度的,因為什麼做了什麼,然後達到什麼效果。同時,發現可能還不夠,或者因為這個功能帶來了其他的問題,然後我們又做了什麼,這次又達到了什麼效果?

有數據就拋數據,最直接,提升的效率都儘量量化;沒有直接的數據,你也盡力去在當前業務框架下,去推導出一個符合邏輯的數據,如果評委對你的數據疑惑,你可以解釋給他聽,你是怎麼思考的。

數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拆解推導維度,說明你是真正的在考慮這款產品的價值。

另外,產品初期,沒有太多數據的情況下,產品比如獲了什麼獎,有合作夥伴,用戶,領導對你的褒讚,這些都可以平時記錄下來放在你的PPT裡,都是非常有利的舉證。

三個注意點

1)你在項目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這個產品的產品經理是不是擁有低一級別的能力也就夠了?或者換個其他人也能做?也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你儘量把這些能力概括提煉,放在PPT前幾頁,讓面試官一開始就對你有這樣的認知,然後通過你的產品逐步論述拆解:你是分別做了哪些事,確實驗證了你之前提到的能力?(換個其他人可能真做不了,或是不一定會先做這個方向)。

2) 產品的「難點」在哪裡,或是做產品的過程中遇到什麼挑戰或者困難?

當然,這也可以作為你上面的講「How」的其中一個點,就看你怎麼梳理你的ppt架構了。

這個問題我在KM上看到也有同學在問,因為一個困難點經過層層分析,每一部分都似乎變得簡單了,好像也沒有什麼難點。我在看我自己做的東西也會有這種感覺,拆解下來每個部分都不難啊。

但評委考察的點,可能並不在於你做的東西有多難,因為大家都清楚搞懂了都不難, 沒搞懂的話什麼都難。真正的考察點是當你面對這個問題時,你是怎麼思考的,邏輯是否清晰,有自己的方法步驟,包括是否做過一些橫向方案的對比,有數據的最好能羅列一些數據。

這也是非常花時間的地方,同時這也是在論證你在項目中的關鍵作用,是不可被取代的。也是評委會在你的陳述過程中,判定你是否具備這個level的一些技能點(比如上面雷達圖)的標準之一。

在陳述過程中如果被挑戰,也不用心虛。你能做的就是告訴別人,在這個場景下,我的選擇和判斷就是最佳或者接近最佳的。自信心非常重要,評委不見得都了解你的產品,在整個答辯過程中,你就是這個產品的專家!

3)在介紹完項目後,記得在結尾梳理下前面你對於這個項目的貢獻小結。

算是加深評委對你PPT架構的印象,如果前面他分心沒有聽清楚的,這個時候,也能大概知道你做的事,在結尾留個好印象。另外,如果你覺得你的產品還有什麼地方可以進一步優化的,假設它是一個特別亮的點,但由於時間關係,還沒來得及做,也可以放在你的感悟裡面,算是你對於產品的規劃的一點思考。

答辯前的準備

說完了如何寫ppt內容,再談談答辯前的準備吧。

1. 讓資深的通道專家或者leader幫你把關

答辯面試25分鐘,真正給你講的時間最多在15-20分鐘,剩下的是評委提問時間,一般會有3-5個面試官。

雙盲標準,在答辯前,評委和你都不知道對方是誰,面完也不能打聽和套關係,這都是違反騰訊高壓線的行為。

所以,準備充分非常重要,最好在寫完PPT後,找你的老大或是相關通道的專家幫你看下PPT,最好是曾經擔任過該通道的面試官。但由於我當時部門內沒有資深的產品專家,所以我需要去總部深圳答辯。

我是在答辯前2天,才找到一個擔任過P通道的面試官幫我看了下,要修改的地方還挺多,時間非常趕。所以,如果可以,儘可能的更早點讓專業的產品專家看一下,即使本部門沒有,也可以找其他部門的產品leader幫忙指點下。

儘可能參加晉升模擬答辯,一方面能讓你獲知即將被挑戰的一些問題,另一方面也會讓你有時間節奏感,減輕現場緊張感。你可以把大家提出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做好問題備份。騰訊內部有些部門會安排至少2-3次的模擬評審——直接leader評審、部門組織的模擬評審、還有分公司安排的模擬評審。

如果沒有模擬評審也沒關係,你可以儘可能的窮盡評委可能會問到的問題,把能想到的問題和答案都一一列出。當時中心只有我一個產品過通道,我在準備答辯的過程中,其實也缺少了這一環。在深圳答辯前的一晚,我用手機開了錄音,把自己的陳述內容錄製下來,重複聽,感覺不妥的地方,就停下來修改措辭,直到自己覺得沒問題,沒有了外部依賴那就自己多努力吧。

2. 提前勘察現場

在評委的位置上核實PPT內容:

提前熟悉去現場的路線和會議室裡的布局,最好能在評委位置,檢查下自己的PPT內容,字體是否合適,投影屏是否有色差,做到萬無一失。

我答辯的會議室,是個非常迷你的6人會議室,用的電視機投屏。20以下的字體基本沒辦法看清,我臨時把PPT上的原先14、16、18的字體全部改成至少20+,標題24+。這點也是你不提前做準備,根本無法知道的。也是很慶幸來提前考察地形了!

在答辯者的位置上多演練:

在可能的答辯者的位置上,多演練幾遍。你可以在每個可能的位置上,都練一遍,讓自己更熟悉環境,陳述時更有信心!當然也有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比如:我在答辯時,評委讓我背對投影屏坐,這是我之前沒有嘗試過的位置,但不管怎麼樣,此時你已經對整個環境已經非常熟悉了,基本是沒太大壓力的。

小結

關於晉升答辯,最後再做個小結:

有申請晉升的機會,不要錯過,試試總歸沒壞處。提前準備,補齊短板,提前用通道要求的標準來指導自己工作。找你的老大和資深的通道專家幫你看下PPT和模擬演練,最好是曾經擔任過該通道的面試官4. 用「黃金圈法則」維度思考陳述你的內容,先講why,讓聽的人容易懂。講好how,切入核心點,因人成事。PPT的字體,最好20以上,寫出逐字稿,多演練7. 提前勘察環境,因為你的每一步都有可能跟預期的不一樣。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要自信,你就是你的產品的專家。盡人事聽天命,盡力做好準備,不要留有遺憾。希望大家都能順利晉級!

 

作者:卡洛兒,微信公眾號:產品喵要讀書

本文由@卡洛兒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當年要是知道這些套路,我晉級答辯早就升P8了
    我之前曾經寫過一篇講述產品經理晉級答辯的文章《做好這四點,保你快速升P8》,但是和本文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本文作者對於晉級答辯這個問題的提煉總結已經非常全面、經典,建議大家留存文章,每年晉級答辯之時拿出來研讀。
  • 實踐復盤:產品經理該怎麼寫埋點文檔?
    ​編輯導語:埋點,就是在用戶使用產品時記錄下用戶行為數據,以便後面對用戶行為進行數據分析。對於產品經理來說,工作內容可能經常涉及到埋點文檔。那麼,對於產品經理新人來說,如何上手寫埋點文檔呢?本文作者通過復盤自己的實操經歷,為我們做出了總結。
  • 產品經理周報第 61 期|百度上線全網視頻搜索客戶端「快搜視頻...
    這段視頻中,產品經理奧斯汀·程首先談到了Android Messages是如何整合到谷歌助手中的。他解釋了谷歌助手如何監視用戶的對話,並插入諸如天氣之類的信息。這些主要是利用手機上的AI技術,對上下文進行分析,然後再將該信息提供給谷歌助手,提取所需數據。
  • 產品經理學PMP,有必要嗎?
    項目管理和產品領域的關聯度很大,知識點多多少少有重疊的領域,就連它們的縮寫都是PM。那麼在PMP的知識點裡,有哪些值得我們(產品汪)學習實踐呢?首先,簡單介紹下啥是PMP。PMP指的是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認證。
  • 中小學高級教師晉級答辯心得
    2019年11月份填的表,因為是第一年發送電子檔,所以填表和審核資料很麻煩,包括上傳自己的資料都要傳個通宵,所以下年晉級的提前做好各種資料原件和複印件齊全和保暖,以免凍著自己,原想著12月底或者1月份能開始說課,結果沒有等到,期間要把兩個年級段的每課都整理成10分鐘微課的形式,也有培訓的,聽說要兩千塊錢,本身就窮,想著兩千也不是小數目,所以沒參加。
  • 萬字長文聊聊產品經理跳槽面試
    編輯導語:產品經理在面試時,對於面試過程中的一些流程和過程要很注意,當然自身能力是更重要的;本文是作者分享的關於面試中的注意要點以及一些方法,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 醫療產品經理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在工作要點,設計邏輯等等方面我們面對的是複雜的用戶群體,醫院分為民營非民營,用戶角色可以按照病種劃分、可以按健康狀況劃分、可以按照醫護患者劃分、等等每一個角色的不同,那麼我們呢的產品設計思維就不同。面對多樣化的需求,我們該如何去設計項目化與產品化?那麼我們該如何配合相關的工作人員?我們產品設計思維如何做出調整?
  • 復盤我的半年產品工作——管理篇
    在加入新公司的時候,我恰好讀完了劉飛的《從點子到產品》,其中他在書中提到了工作復盤後的成長,從那時起我便決定在自己未來的工作也養成定期復盤的習慣(話說半年的時間是有些長啊O(∩_∩)O~)。在這次工作復盤的過程中,一些好的工作習慣讓我嘗到了甜頭,也輔助了我對過往工作的審閱。
  • 產品經理晉級產品專家必跨的14道臺階
    在做好1-2個產品突破點構成差異優勢之後,我拿到更多資源;然後構建產品主幹,再捕獲更多資源;然後逐漸豐滿肌肉和臟腑,獲得更多客戶和市場認可,然後補充皮膚和毛髮,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卡在點上,否則業務就可能松到拖死或者緊到崩斷。三、跳出產品思維,融入商業思維產品經理工作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商業化盈利。
  • 產品經理進階計劃|產品經理能力規範之溝通規範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無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式溝通還是平行式溝通,不會溝通的產品經理註定是弱勢的一方。無論你是準備「被懟」還是「懟別人」,這篇文章也許你該好好看看。
  • 復盤分析的方法論&應用技巧
    項目復盤的參與人員:最好參與過項目的人都能參與進來,在項目開展過程承擔關鍵角色的人員是必須要參與的,例如項目經理、產品經理、研發經理、運營經理等等。項目復盤的提前準備:通知需參與會議的相關人員,讓各自準備相關的材料、邀請一位復盤會議的引導者。
  • 10月產品總結|全面復盤分析,開展規劃Workshop
    從用戶到場景,從場景到產品使用路徑,全面的梳理復盤過程產生的新的需求點,對於簡單需求形成各方滿意的初步方案。本月復盤內容簡述現狀問題:司機拉不上來,沒有司機貨主的貨就沒有人拉。GMV就上不去。怎麼解決?
  • 產品經理面試問題: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編輯導語:不同階段的產品經理所需要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隨著不斷地提升,你的能力也要跟上你的步伐;本文是作者的面試經歷的實例,在面試中被問到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哪些能力時應該如何回答,我們一起來看一下。2016年我要從阿里巴巴集團轉崗去菜鳥,那時候對菜鳥的發展充滿了期待,同時也想有更多的新業務體驗,希望自己能有一些0-1建設新產品的經驗和能力。雖然是內部轉崗,但也需要嚴格的面試流程,在1面和3面的時候,都被問到一個問題:你覺得產品經理需要具備哪些核心能力?
  • 復盤陌陌面試,拆解策略產品的面試考察點
    提到策略產品,不少人都會疑惑它是做什麼的、又該如何考察?以往也有不少文章分析過策略產品經理的職責與工作內容,而本文中,筆者就圍繞策略產品的另一方面,即面試考察展開,並通過陌陌的一次產品面試做復盤,希望給需要找這方面工作的夥伴們一點指導與啟發。
  • 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維度是什麼?
    作為產品經理,我想我們必須擁有以下這些技能。1. 業務邏輯梳理能力在經歷了一些項目之後,逐步發現,產品人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是對業務邏輯的理解以及深入的程度。而業務邏輯又可以大致分為2個方面:流程規範、商業模式,這其實是點和面的關係,商業模式是業務面,流程規範則是每一個業務點。
  • 方法論 | 產品經理的原型工作流
    交互原型圖是產品經理必備的技能,不管是小白,還是大牛;是實習生,還是總監,都是從畫原型圖開始的。好的交互原型圖,可以讓開發不問一句,就能看得清清楚楚,開發得明明白白;差的交互原型圖,可以讓UI、開發、測試焦頭爛額,摸不著頭腦,讓產品經理的威信大大降低。
  • 清單式工作,或許這產品經理最好的工作方式
    編輯導語:說到清單,可能你會和會計聯繫起來,但是清單對於產品經理來說也同樣是一個很好的工作方法。清單式工作方式,能夠幫助你持續、正確、安全地把事情做好,對於產品經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或許,這是產品經理最好的工作方式。如果說只是單純說清單的話,清單真的無處不在,各行各業都有清單。
  • 你是一名行政助理,還是產品經理?
    同樣是一個項目或者一個功能,兩個產品經理差的到底是什麼?憑什麼到了年底,人家的績效要比你好?其實只需要一句話就能概括:懶惰讓你的工作毫無深度可言,讓你忽略了你該做的事。其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你的產品沒有深度,需求落地沒有深度,從而讓整個團隊擱淺。
  • 復盤:100份簡歷中4人錄取,產品經理招聘有何背後邏輯
    本文筆者通過對自己的一次產品經理招聘的復盤,從招聘方的角度來分析:產品經理招聘從篩選簡歷到面試的種種需要注意的問題。從公司層面和業務部門要求層面去把關,到來我這裡選擇就會比較主觀一點,會通過工作經驗細節描述,簡歷的排版、結構、語言表述、工作經歷等整體體現出來的簡歷質量和產品感。一份高質量的簡歷,就跟一個產品一樣,可以看出求職者的產品功力,所以花點時間仔細看一下還是有必要的。
  • 學習心得|我的產品經理入行記
    本文來自產品經理就業特訓營1804期優秀學員李同學,全篇深入解讀了他是如何跨過0經驗、非計算機專業、面試這三個坎,最終入行產品經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啟發。一方面,在這裡推薦幾本書:《邏輯思考力》、《金字塔原理》、《產品經理必懂的技術那點事兒》,對於一些想入產品這個崗位的新人來說會有一定的幫助;另一方面,在面試時要多強調本專業與該崗位的聯繫,強調內在的聯繫,不同的專業會有不同的思考模型,強調自己的優勢,以及可以帶來的什麼幫助。三、如何應對「面試緊張」這個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