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被小學數學教育的教條僵化再一次震驚了

2020-12-13 為了理解而教和學

今天看到一個小學數學的視頻「3÷5+2÷5=1被數學老師判錯,孩子百思不得其解,你知道哪錯了嗎」。具體內容是這樣的:一個小孩的聲音說,你們知不知道下圖的計算是錯的?正確的做法是紅筆的做法。前者錯誤的原因是「答案中用了除法分配律」,但是老師說了「除法沒有分配律」,只要用了除法分配律,那這個計算過程就是錯的。後者的做法對,是因為化成分數以後,做分數加法,還不用通分,就能算出來了。然後,孩子特別自豪地結束了視頻,敬請大家期待下一次更新。

我被震驚了!我被小學數學的教學的無腦無目標和教條震驚了。我一直在做點如何在儘量早的時候就教真正的數學,而不是先教算術然後教數學的努力。我甚至還寫了《小學數學這樣學》(有興趣的,搜一下「吳金閃的書們」,可以下載電子版,出版也在推進)。這完全就是責任感的驅動。

但是,我發現,在這樣的無腦無目標和教條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情況下,我這些努力,能夠起到個屁的作用啊。

確實,除法對加法沒有左側分配律,只有右側分配律。相比起來,乘法對加法既有左側分配律,也有右側分配律。但是,你要注意,那是因為乘法有交換律。因此,你可以說,乘除法對加法都有右側分配律,然後由於乘法還有交換律,除法沒有交換律,所以,才導致上面說的乘除法分配律的差別。

因此,不是「除法對加法沒有分配律」,而是「除法對加法沒有左側分配律,有右側分配律」

而且,更加重要的事情是,只要用上「乘法對加法的右側分配律」,加上「除法通過倒數變乘法」,你就可以證明出來「除法對加法的右側分配律」。這個證明過程正好就是視頻裡面孩子的解題過程。

也就是說,這個主講人的真正的數學知識是懂的,但是,被他的老師下了一個禁令:除法分配律是要用了就是錯的,就要扣分。

這反映了小學數學老師什麼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態度?無腦、無目標、教條、唯分數不在乎是否真正正確、完全沒有學習方法上的引領。我們一條條來帶這些帽子。更進一步這不是一兩位老師的事情,我抽問了幾位學生,都說「老師說了,除法沒有分配律,不能用」。(順便,除法分配律的說法也是錯的,應該說,除法對加法的分配律。要不然,我可以把括號裡面改成乘法、減法、除法、開平方等等等等,然後,等著你給我個分配律。這也反映了小學數學教學的不講道理)。

首先,數學不是算術(數學是幫助人開展思維的語言,數學是人們用來描述世界的語言,見《小學數學這樣學》),而且就暫時接受數學是算術,算術也不是記憶和運用規則,而是想明白。算術規則有很多很多條,難道,人類解題也是和機器一樣一條條來嘗試,然後看看哪一條能用得上,這樣的「窮舉法」嗎?難道,數學學習就是為了把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一代代都培養成窮舉法機器?

更何況,這裡的讓孩子們記住的禁令規則還竟然是錯的!我猜測,這孩子的老師,注意不僅僅只有這一個老師這樣這只是一個代表,的動機大概是這樣的:

由於除法確實沒有左側分配律,因此,為了「幫助」孩子們多得分不犯錯,只好簡單粗暴規定,除法就沒有分配律。為什麼不太可能是數學老師真的不知道有一個除法對加法的右側分配律呢?這個我想大多數老師,這點數學知識上是問題不大的。但是,我可能會被再次震驚哦。

因此,這說明,這些老師們唯分數論,不在乎是否真正正確。你有沒有想過,數學的定理有沒有,是你規定的嗎?如果長此以往,你的學生們對數學會形成一個怎樣的認知呢?不過就是一堆規則的集合,並且還是不能挑戰,不能被理解的規則的集合!這些個數學老師們,你們這是對數學的玷汙和對人的理性的侮辱。

數學不過就是幫助人類開展更嚴密的更具有想像力的思考的語言,一門用來表達更加明確的含義的語言,一門用來描述世界的語言。數學家用,科學家用,工程師們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用。數學的知識是有體系的,從儘量少的假設和定義開始,構建整個數學的大廈。

最後,回到學習方法,你從紅筆的解題過程就可以看出來,只要從「乘法對加法的右側分配律」和「除法通過倒數變成乘法」,就很容易得到「除法對加法的右側分配律」。如果你再介紹一下乘法交換律、除法沒有交換律,並且回答好為什麼一個有一個沒有,我想沒有孩子會想不通這個乘除法看起來不同的性質。如果你還能從乘法和加法的含義(加法是合起來數一數,乘法是重複多次的加法,也就是重複多次把同一個數量地合起來數一數)來幫學生理解一下為什麼乘法對加法有右側分配律就更好了。甚至,你如果還能把右側分配律和交換律當基礎,把左側分配律當做導出結論,構建一個前面的知識正好夠(充分必要)得到後續知識的知識體系,那就更好了。因此,正好這裡可以滲透以批判性思維和系聯性思考為指導的理解型學習。

但是,這群老師們怎麼做的呢?為了避免丟分,直接孩子和髒水一起潑掉,還是禁令形式的潑掉,以後堅決不能使用!

在這樣的小學數學教育下,我們的國家會有希望嗎?我們的一代一代會有希望嗎?

我建議,重新招募對數學真正有理解的學習的最好的學生來當老師。其他科目也是。儘快淘汰這群在上學的時候就是中等偏下的學生來當中小學老師!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真的,只有自己學習有方法的學生,學有餘力,看得透自己學科的學生,才能來當。

你想想,視頻裡面的學生,得被這群愚蠢的老師們扭曲到什麼樣的程度,才會覺得「我能夠找到除法沒有分配律這個錯題原因還挺自豪」啊!

這樣的數學教育真的是對人性的扭曲、對數學的褻瀆!

相關焦點

  • 經濟學理論不應該是僵化的教條
    但理論不是僵化的教條,實踐在發展,理論也要不斷接受實踐檢驗,與時俱進。理論之樹常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本文選自2018年5月25日《學習時報》,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作者:王東京)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 中國數學教材「走紅」英倫 九九乘法表「震驚」英國教師
    英國教師被九九乘法表「震驚」2009年和2012年,經合組織發布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報告,中國上海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領域位居榜首,引來包括英國在內的不少國家「取經」。特拉斯認為,過去15年來,就數學的表現而言,英國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而像德國和波蘭等國家都一直在向東方學習。她說:「上海的教學方法對資源的利用似乎更加有效,而且更注重孩子們需要從小就擁有的核心算術能力。所以,我們看到小學和初中裡的數學水平非常高,而且專門的數學教學水平也非常高。」對孩子的鼓勵和對數學的積極態度在特拉斯看來也是中國取得成功的一個因素。
  • 無法理解現在的小學數學考題,8x6應該讀作什麼?
    現在的小學試題越來越難了,怪不得有網友表示:二年級以上的試題都不會。昨天兒子拿回來他的一張數學考卷,其中有一道題是「8x6讀作___」。兒子填的答案是八乘六,結果答案判錯了。這個還要上升到對錯的程度,是不是有點過於教條了?都一直提在創新,但並不意味著要死摳字眼。雖然是簡簡單單一道題,卻能反映出當前教育的現狀。都說我們很難培養自己的人才,錢學森之問過去了那麼多年,依舊無人能解。而根源還是在這些孩子的培養上,刻板和教條是奴化教育的最基礎元素。 老師把數學教成八股,那麼這些孩子們呢?考試考這些乘和乘以的區別,這有何意義嗎?
  • 大興區召開小學數學教育大會
    ——直面數學教育改革 在探索研究中前行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8年12月18日,大興區教委、大興區教師進修學校小學教研室以「面向新時代的數學學科教育改革:方法與途徑」為主題,在北京小學大興分校召開了「大興區小學數學教育大會」。
  • 樂高品牌大使:樂高已成刻板的積木拼搭教條,制約兒童創造力
    樂高品牌大使:樂高已成刻板的積木拼搭教條,制約兒童創造力 金思燕 編譯 2016-05-04 17:25 來源:澎湃新聞
  • 日本小學教育憑什麼能震驚世界?看完你就知道了
    那看完這篇介紹,你的觀念可能就要發生改變啦~日本的小學教育曾震驚一時,來和紐扣醬一起看看是什麼讓它令人震驚的吧!Part3:體育教育:遠不止「運動」那麼簡單日本小學裡,體育課的被重視程度超乎人們現象,體育鍛鍊的目的也遠不止給孩子一個強壯的體魄那麼簡單。
  • 英格蘭小學將用「中國模式」教數學 投四千萬英鎊作保障
    據英國媒體12日報導,英格蘭8000所小學將在數學課堂上採用「中國模式」。英國教育部決定,在未來4年投入4100萬英鎊,用於改善該國數學教學,並保障「中國模式」的推廣。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說,該國教育部負責學校改革的國務大臣吉布12日宣布,「上海式數學教育」將成為英格蘭的標準教育模式。
  • 旌陽區張洪明小學數學教育名師工作室: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領域常態...
    旌陽區張洪明小學數學教育名師工作室: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領域常態教學中核心素養養成實踐研究開題論證會順利召開 2020年11月21日 11:56:46 來源
  • 小學容易、中學超前,難易搖擺中的數學教育
    小學容易 中學超前  難易搖擺中的數學教育  馬嘉是北京一所高校數學專業的老師。這個暑假他給女兒馬璐報了一個為期12天的數學課外班,「用女兒的話說,課外班上最難的題也比她平時在學校做的最簡單的題簡單。」不過,馬嘉仍然堅持讓女兒上這個課外班,「學校學的數學太難了,在這裡讓孩子找找做題的自信」。
  • 難易搖擺中的數學教育:小學容易,中學超前
    中國青年網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試圖對當前的中小學數學教育作出更為理性的分析。「淺得讓人想哭」小學數學陷入操作化和直觀化的形式中「我總在強調,小學數學一定不能太過於操作化、直觀化,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回想問題。」
  • 看完以色列和美國的小學教育,我終於明白了一件事情...
    而今天聊這件事,我是用兩個身份來說:   國內教育的親歷者:我從小學到高中,經歷了十多年中國國內系統教育,一直在觀察、追問、思考;   小學生家長:我的孩子就在國內一所小學,我經歷了小學家長的一切,因此也會權衡。   很多人問過我:你覺得中國教育系統是不是已經爛到無可救藥了?你準備送孩子出國留學嗎?
  • 小學容易中學超前 難易搖擺中的數學教育
    文件的發布給數學教學起到了定盤星的作用,一些本質的問題應該得到更充分地討論:中小學的數學教育到底應該如何發展?忽易忽難的搖擺能否停下來?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試圖對當前的中小學數學教育作出更為理性的分析。
  • 親歷香港小學開放日:震驚與憂慮
    熊德志  5月4日,適逢周六,有幸親歷香港保良局陳守仁小學開放日。作為一個曾經的師範大學畢業生,對此次參觀的感受頗為複雜,既對學生的能力感到驚訝,同時又感到憂慮。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小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30位。
  • 英國小學數學教育向中國取經
    很多來英國上學的中國孩子們,在開始時都難免會在語言方面處於一定劣勢,但是他們往往不難發現,自己也有著令英國孩子們羨慕不已的巨大優勢,那就是自己的數學水平。熟悉英國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英國的小學課堂上,來自中國的孩子們往往在數學成績方面名列前茅。
  • 打破「標準答案」的教條束縛
    一方面,僵化死板的考核會讓基層在工作中只顧「面子」,不管「裡子」,從而形成迎檢「盆景」打造得相當「高產」,而面上「風景」卻難盡人意。另一方面,不合常理、不接地氣的檢查考核會讓基層無所適從,最後只得「另闢蹊徑」,琢磨出一些令人咂舌的「對策」強行「對標」上級要求,導致最後結果與檢查的初衷背道而馳。平心而論,上級的檢查考核是必要的監督手段,有助於推進相關工作在基層落實。
  •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從這幾方面入手,激發學生對數學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通過對周邊小學的數學教學和課堂模式進行實地考察,我們了解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依靠教科書並系統地複製內容教科書和組織形式主要形式是一個較大的班級,形式是單一的,一個老師不能同時照顧幾十個學生,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掌握程度是不同的,老師的班級進展和深度解釋單一,實踐材料分布均勻,教學模式過於僵化的現象。
  • 我經歷的小學數學教育40年曆程
    我經歷的小學數學教育40年曆程溧之道原創我出生在65年,正是國家貧窮的年代。童年時代最大的願望就是每天能吃飽飯。1972年我開始上小學,在生產隊的稻場上就讀於當地的耕讀小學。那段時間,小學數學教材中有繁分數,有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應用題中有工程問題、雞兔同籠問題等繁雜的傳統應用題,課本中開始出現解方程。小學升初中,需要考試,考試成績特別差的學生,就失去讀初中的資格。當地教育部門也會組織學生參加數學競賽,並且在小升初考試、中考、高考中排名次,對於落後的學校教育主管部門會點名批評,並責令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 南關村教育集團參與「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行動研究」教研活動
    疫情籠罩下的特殊時期,為了繼續提升全體數學老師的專業素養和課堂教學質量,3月12日下午14:00,許昌市南關村學校教育集團在許昌市、魏都區教研室的組織下,在吳正憲老師及其團隊的引領下,與網絡教研初次相遇,準時參加了「基於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教學行動研究」2020年第一次主題教研活動——」如何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在這裡聆聽講座、研討分享、見證成長!
  • 如何正確啟蒙孩子數學數感?不被教育機構所坑,教育資源免費分享
    所以我們不用那些有的沒得教育機構,自己就可以少花錢做好孩子的科學數學啟蒙和深入教育。其實我們家長對未來的焦慮問題而非常重視對孩子早期的知識灌輸教育,而且是嚴重的拔苗助長,本末倒置,就數學來說,很多父母和教育機構則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過早的教授一些數學的抽象概念部分,使得孩子從一開始就用僵化的死記硬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並且過快的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
  • 細品《三傻大鬧寶萊塢》,他迂腐教條,但為何卻是帝國理工校長?
    三傻重聚而且重要的是,這部片子當時帶給人的除了感動,更難得的是關於友情、親情、愛情和教育的思考。如今重新回顧,更是品出了當年沒挖掘出來的味道。愛孫出生面對剛出生的外孫,他終於不再固執地讓他學習機械,而是說出了讓全場學生震驚的「想當足球運動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