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三都澳:清「違養」,清出海上新田園

2020-12-22 中新網福建

2019年06月28日 09:16:45 來源:福建日報

三都澳海域新型養殖漁排

  初夏時節,暖陽微醺,一路乘船穿行寧德三都澳,在三都鎮三都島周邊和礁頭前沿海域,靛藍色的塑膠浮球隨波蕩漾,棕紅色的龍鬚菜長勢喜人,豐收的喜悅讓養殖戶笑逐顏開。

整治後的藻類養殖

  協同整治,確保違養「清得走」

  在三都鎮東北12.5公裡處,有一座白匏島,東臨霞浦縣溪南鎮,西對三都島,南對青山島,北對福安市地界。三都鎮白匏村因該島而得名,全村90戶人家,幾乎家家都靠漁業養殖為生,養殖面積達1.2萬畝,以海水養殖、捕撈,種植龍鬚菜、海帶為主。

  自去年8月全面啟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行動以來,蕉城區下定決心「全面清」,把矛頭首先指向全區5萬多畝龍鬚菜養殖。必須要把5萬多畝龍鬚菜養殖全面清理完畢後進行規範養殖,全面退養禁養區和限養區內的傳統漁排,把海漂垃圾和廢舊漁排、空排全部打撈上岸。

  隨著清退工作的深入開展,各類糾紛矛盾日益凸顯。白匏村地處福安、霞浦、蕉城交界區域,人員複雜,清海工作開展以來,雖經多次勸退和清理,但該區域的「三菜」(龍鬚菜、海帶、紫菜)違法種養殖現象依然存在,且呈周邊蔓延趨勢,需三地協同整治。

  3月28日,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協調福安市、霞浦縣協助蕉城區海洋執法部門,依法對白匏村附近海域「三菜」進行清理。當日共計出動160人、船隻20艘,清理龍鬚菜2000多畝,積極推動海上養殖環境規範化、有序化。

  隨之,三都澳海域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截至目前,共清理海漂垃圾4674.8噸、廢棄漁排12239口,清理岸線19.85公裡,全面退養禁養區和限養區內的傳統漁排180717口,籤訂漁排升級改造協議58622口。

三都島周邊的萬畝藻類養殖示範片

  創新模式,引導群眾「規範養」

  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不僅要做到「清得走」,還要保證群眾「安得下」。

  「把漁排都清了,重新規劃好的海域,該如何安置呢?可不能讓養殖戶們沒了飯碗啊!」三都鎮副鎮長劉永裕說。

  為公平分配海域養殖,三都鎮創新工作模式。按照海域所有權屬於國家、審批權屬於政府、使用權屬於各村、承包權屬於養殖戶的原則,由各村按照用海指標,向區海洋與漁業局申請海域使用權證書。各村取得海域使用權證書後,以優先退養戶、村民競標承包等方式分配藻類養殖用海,承包者與村委會籤訂養殖用海承包協議。3年後,將面對全村群眾開展海域抽籤、競標。海域承包金作為村集體收入,或是用於海域打樁布球,或是由村裡返還給村民。

  海域使用金體現了有償用海,海域承包金增加了村集體收入,返還給村民的部分保障了群眾的利益,形成了多方共贏格局。而這項新舉措,率先在三都鎮礁頭村得以落實。

  近日,記者走進三都鎮礁頭碼頭。「村裡進行了公開抽籤,50多戶養殖戶以傳統的抓鬮方式進行競標。村裡130畝藻類養殖海域劃分為13個片區,按照一個片區10畝每年6000元的價格,承包期3年,讓退養戶優先進行抽籤、承包,承包者與村委會籤訂養殖用海承包協議。」礁頭村村主任林曉明說,目前一次性收了養殖戶兩年承包金,使村集體收入增加了15.6萬元。

  今年48歲的陳由森,幸運地競得10畝的養殖海域,便投入7萬多元,歡歡喜喜地「下了水」。「塑膠浮球不僅美觀,還很實用。」他笑著說道。

  劉永裕:「我們以礁頭村為試點,正在總結經驗、全鎮推開,確保海域分配公平有序。」

  升級改造,嚴把設施質量關

  如今,三都澳海面乾淨了、視野開闊了、航道通暢了,在規劃區內養殖的萬畝藍色藻類養殖浮球隨波跳動,黃黑相間的新型塑膠漁排連片成排,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但新型技術產品投入市場常常伴隨著諸多不安的質疑聲,新型塑膠漁排也不例外。

  「有的海域水流壓力大,常常會壓破塑膠浮球。投入這麼多錢進行升級改造,真怕收不回本啊!」飛鸞鎮下村的養殖戶林久坎,一邊忙著給自家的養殖水域換上塑膠浮球,一邊說道。

  與養殖戶不同,作為塑膠漁排生產企業的金貝爾(福建)水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則對塑膠漁排生產行業的低準入門檻憂心忡忡。「生產加工塑膠網箱是一個系統性的結構工程,隨著養殖戶對於塑膠漁排需求量的迅速增多,許多企業紛湧而至,產品良莠不齊,極易造成不良誠信等影響整個行業發展的局面。」相關負責人王承健說。

  面對社會各界的種種訴求,蕉城區嚴把質量關,著力確保產品使用安全。4月2日,蕉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區海洋與漁業局聯合委託福建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對轄區內的4家塑膠漁排生產企業進行質量監督抽檢,把好海上漁排藻類養殖升級改造設施質量安全關。

  據介紹,抽檢工作是按照寧德市政府制定的方案要求進行的,通過對海上養殖設施的強度、尺寸、抗氧化性能等指標進行隨機抽檢,掌握相關產品的質量狀況,回應社會各界對塑膠漁排穩定性和內在質量的關切,助力蕉城區海上漁排藻類養殖升級改造。下一步,他們將在做好海上漁排藻類養殖設施質量跟蹤檢查的同時,積極督促相關企業就標準問題進行擬定,強化裝備企業的自律行為,並對塑膠漁排適應性進行推廣和宣傳,轉變生產企業與養殖戶的觀念。(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郭文輝 周思穎 文/圖)

相關焦點

  • 寧德三都澳旅遊攻略
    同時,它也是非常良好的旅遊勝地,本篇文章就給您帶來寧德三都澳旅遊攻略。三都澳推薦遊玩一天1、前往礁頭或城澳客運碼頭從寧德市區出發,前往寧川北路閩東大廣場門口,那裡會有去礁頭以及城澳的客車(小客車),在礁頭或城澳下車,車票價格(在礁頭下車)是一人18元。
  • 福建寧德的三都澳,清朝時為何被英德日意等列強盯上?
    答案非常明確:有一個說法是在福建省寧德市的三都澳。位於福建省省會福州市以北的寧德市區,所瀕臨的那個曲曲折折的海灣,就是在國際上大名鼎鼎的三都澳。三都澳地形非常複雜,首先輪廓像一個瓶口朝下的大瓶子。「瓶口」非常小,最寬也就約2600米,善泳者是可以遊過去的。別看「瓶口」不寬,「瓶身」卻很大,約有714平方公裡。
  • 「i·寧德」誰是三都澳?它有著什麼曾經、未來!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在雲臺山、寧波、漳州和澳門分設江海關、浙海關、閩海關和澳海關的同年,清政府在三都澳設了寧德稅務總口,下轄九個口岸,每年徵稅達一萬兩千兩白銀。而三都澳,也成為蕉城走向世界的門戶。一個地方的繁盛,是與經濟的繁榮成正比關係的,三都澳也不例外。它有天造地設的地理環境,在數百年前,就是關乎國家經略的一枚棋子,它的背後,是一盤更大的棋局。
  • 寧德大黃魚重回中國人餐桌的傳奇|劉家富|寧德|尤維德|三都澳|大黃魚
    在福建省寧德市三都澳大黃魚深水塑膠漁排養殖區,福建三都澳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撈起大黃魚查看長勢。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 攝從捕魚人到養魚者劉家富出生在福建省連江縣的一個小漁村,年少時和父親出海捕魚時,對這種會呱呱叫的魚產生了濃厚興趣。
  • ...有個夢,一個大港夢,夢了數百年」——三都澳演繹新時代「變奏曲」
    「開埠之後,得天獨厚的優良條件,讓三都澳很快就成為知名港口。」寧德市政府的工作人員介紹,早在唐朝時期,它就已經被開發;明代在這裡開闢了運糧航線,還在此設河泊所管理漁課;清康熙年間,在三都澳設了寧德稅務總口,下轄9個口岸,每年徵稅達12000兩銀子。當時,它作為進出口物資貿易的集散地,推動了當地商業發展和經濟繁榮。
  • 福建寧德三都澳傳統養殖開始轉型升級
    &nbsp  三都澳人工養殖區是「浮在海面上的城市」——用塑料泡沫浮球和木板搭建漁排,下為網箱養殖,上面可以住人,漁戶相連,綿延近百公裡。這裡的漁排上常年住著近萬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養殖區。&nbsp  然而,這兩個「世界第一」的背後卻一度隱藏著無序養殖的弊端,不僅養殖戶苦不堪言,也讓三都澳生態環境不堪重負。
  • 三都澳:能成為中國第一大港嗎
    三都澳能否借勢成為中國大港口?  黃金海岸線上的「斷點」  寧德不僅是中國1.84萬公裡黃金海岸線上的一個「斷點」,不能與富庶的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比,即便在福建的九個地級市中,寧德的經濟實力也是忝陪未座的一個。人口佔全省的10%,經濟總量只佔5%,地方財政更只佔區區的3%。全市9個縣,竟有6個屬國家級貧困縣。  寧德長期窮困,源於此地交通逼仄、地緣偏僻。
  • 寧德三都澳五一旅遊攻略:交通路線+門票+遊玩景點
    建議遊玩:3小時  門票:45元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地址: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市區東南面30公裡處  電話:0593-2825260行車路線寧德三都澳交通指南:G坐標城澳外漁潭旅遊客運碼頭  寧德三都澳地址:寧德市蕉城區三都澳鎮鬥帽村
  • 海上天湖·三都澳
    早在唐朝以前,三都澳就已開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此設有寧德稅務總口,下轄9個口岸。光緒二十三年(1898年),正式開放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同年5月8日,成立福海關。隨後有美、英、法、俄、日及荷蘭、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13個國家的20家公司在三都設立子公司和商行。
  • 海域高密度養殖整治的寧德答卷:海上「牧場」風光正好
    臨近歲末,站在福建寧德三都澳海域的漁排上,養殖戶宋向國看著長勢喜人的大黃魚在碧海中歡騰,滿懷欣喜。十幾年前,同樣面對這片海域,宋向國卻一籌莫展:投放的魚苗大都活不成,「靠海吃海」還能「靠」多久?怕是要「斷」了子孫後代的路!
  • 海域高密度養殖整治的寧德答卷:海上「牧場」 風光正好
    臨近歲末,站在福建寧德三都澳海域的漁排上,養殖戶宋向國看著長勢喜人的大黃魚在碧海中歡騰,滿懷欣喜。十幾年前,同樣面對這片海域,宋向國卻一籌莫展:投放的魚苗大都活不成,「靠海吃海」還能「靠」多久?怕是要「斷」了子孫後代的路!
  • 寧德三都澳,不僅是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獨特的海上風光更為迷人
    丁酉夏月,回寧德省親,得閒遊三都澳。三都澳,在寧德市東南面,為閩東沿海的"出入門戶,五邑咽喉"。由三都、青山、鬥帽、白匏、雞公山5個單島和一個城澳半島,14個嶼,17座礁,5處灘涂以及官井洋、復鼎洋組成。
  • 《企業家之路》主持人「3.15」赴寧德三都澳直播閩東大黃魚復工復產
    閩東大黃魚復工復產的喜人景象 《企業家之路》與您共同見證 ▲3月15日《企業家之路》主持人何豔欣新媒體直播寧德企業復工復產吸引
  • 三都澳,假裝在歐洲的廢墟探秘
    三都島上的天主教堂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教堂所在的三都島是三都澳眾多島嶼中最大的一座。三都澳位於福建寧德附近,整個海灣由東衝半島和鑑江半島合抱而成,形如一隻倒扣的窄口瓶子,僅有一處2.6公裡寬的出水口。「瓶子」內,水域寬闊平靜,一百多個島嶼星羅棋布,被譽為世界級的天然深水良港。
  • 福建寧德30萬網箱密布三都澳 大黃魚之鄉受病害困擾
    福建寧德30萬網箱密布三都澳 大黃魚之鄉受病害困擾2012-05-29 14:48:00  水產養殖網  寧德市是福建省水產養殖重鎮,海水網箱養殖約佔全省七至八成,僅閩東三都澳海域的網箱數量就在31.83萬口之多。其中大黃魚約佔九成,形成以三都澳、沙埕灣為中心的12個海水養殖大區。&nbsp上世紀末寧德全市網箱養殖僅3200多口,如今規模已是當年百倍,三都澳海域網箱養殖發展迅速,並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 寧德市穩步推進三都澳新區開發建設
    這邊三都澳新區啟動區配套設施建設熱火朝天,那廂金蛇山市政填海造地工程進度也不甘落後。該項目用海總面積615畝,陸域總面積434畝,項目概算投資近3.4億元,截至8月初,已完成陸域吹填砂98.5萬方。項目計劃於2019年底完成總體建設。「三都澳新區啟動區和金蛇山市政填海造地工程都是三都澳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 投資1000億建設臨港工業區 三都澳開發拉開大格局
    東南網寧德9月13日訊(本網記者 葉伏國) 記者從13日召開的新聞通報會上獲悉,寧德將投資約1000億元用於三都澳城澳臨港工業區及深水碼頭連片開發項目的建設,項目建成後,三都澳城澳臨港工業區每年GDP總量可達60-100億元,可創造近萬個就業機會。  寧德三都澳是中國僅有、世界上少有的港口,坐享「世界級天然深水良港」的美譽。
  • 寧德三都澳放流野生大黃魚苗(圖)
    隨著船老大一聲喊,一盆又一盆的魚苗遊向大海……  昨日上午,開始伏季休漁的寧德三都澳,16艘漁船將260多萬尾野生大黃魚魚苗放流到官井洋海域。據了解,今年我省開始實施海洋漁業資源放流增殖計劃,將人工放流10億尾「魚子蝦孫」,以恢復日益枯竭的珍惜漁業資源。
  • 「海上浮城」三都澳旅遊攻略(門票+交通指南)
    C.船票:優惠政策:兒童1.1-1.3米(不含1.3米)半價08:00—18:00  交通指南:  G 坐標城澳外漁潭旅遊客運碼頭  寧德三都澳地址:寧德市蕉城區三都澳鎮鬥帽村  寧德三都澳自駕車路線:  福建寧德與外界交通十分便捷,南北走向的瀋海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貫穿寧德市境內,104國道與瀋海高速公路平行
  • 三都澳:臨港臨海新興產業正崛起
    原標題:三都澳:臨港臨海新興產業正崛起 16日下午5時04分,福州港三都澳港區漳灣作業區8號、9號碼頭。忙碌了一天的輪機,沒有因此刻臨近日落而停歇:一臺輪機正往一輛大貨車上卸貨櫃,還有一輛大貨車在一旁排隊,第三輛滿載貨櫃的大貨車正徐徐開進港區。離輪機不遠的泊位上,還停著一艘輪船,正在裝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