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8日 09:16:45 來源:福建日報
三都澳海域新型養殖漁排
初夏時節,暖陽微醺,一路乘船穿行寧德三都澳,在三都鎮三都島周邊和礁頭前沿海域,靛藍色的塑膠浮球隨波蕩漾,棕紅色的龍鬚菜長勢喜人,豐收的喜悅讓養殖戶笑逐顏開。
整治後的藻類養殖
協同整治,確保違養「清得走」
在三都鎮東北12.5公裡處,有一座白匏島,東臨霞浦縣溪南鎮,西對三都島,南對青山島,北對福安市地界。三都鎮白匏村因該島而得名,全村90戶人家,幾乎家家都靠漁業養殖為生,養殖面積達1.2萬畝,以海水養殖、捕撈,種植龍鬚菜、海帶為主。
自去年8月全面啟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行動以來,蕉城區下定決心「全面清」,把矛頭首先指向全區5萬多畝龍鬚菜養殖。必須要把5萬多畝龍鬚菜養殖全面清理完畢後進行規範養殖,全面退養禁養區和限養區內的傳統漁排,把海漂垃圾和廢舊漁排、空排全部打撈上岸。
隨著清退工作的深入開展,各類糾紛矛盾日益凸顯。白匏村地處福安、霞浦、蕉城交界區域,人員複雜,清海工作開展以來,雖經多次勸退和清理,但該區域的「三菜」(龍鬚菜、海帶、紫菜)違法種養殖現象依然存在,且呈周邊蔓延趨勢,需三地協同整治。
3月28日,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協調福安市、霞浦縣協助蕉城區海洋執法部門,依法對白匏村附近海域「三菜」進行清理。當日共計出動160人、船隻20艘,清理龍鬚菜2000多畝,積極推動海上養殖環境規範化、有序化。
隨之,三都澳海域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截至目前,共清理海漂垃圾4674.8噸、廢棄漁排12239口,清理岸線19.85公裡,全面退養禁養區和限養區內的傳統漁排180717口,籤訂漁排升級改造協議58622口。
三都島周邊的萬畝藻類養殖示範片
創新模式,引導群眾「規範養」
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不僅要做到「清得走」,還要保證群眾「安得下」。
「把漁排都清了,重新規劃好的海域,該如何安置呢?可不能讓養殖戶們沒了飯碗啊!」三都鎮副鎮長劉永裕說。
為公平分配海域養殖,三都鎮創新工作模式。按照海域所有權屬於國家、審批權屬於政府、使用權屬於各村、承包權屬於養殖戶的原則,由各村按照用海指標,向區海洋與漁業局申請海域使用權證書。各村取得海域使用權證書後,以優先退養戶、村民競標承包等方式分配藻類養殖用海,承包者與村委會籤訂養殖用海承包協議。3年後,將面對全村群眾開展海域抽籤、競標。海域承包金作為村集體收入,或是用於海域打樁布球,或是由村裡返還給村民。
海域使用金體現了有償用海,海域承包金增加了村集體收入,返還給村民的部分保障了群眾的利益,形成了多方共贏格局。而這項新舉措,率先在三都鎮礁頭村得以落實。
近日,記者走進三都鎮礁頭碼頭。「村裡進行了公開抽籤,50多戶養殖戶以傳統的抓鬮方式進行競標。村裡130畝藻類養殖海域劃分為13個片區,按照一個片區10畝每年6000元的價格,承包期3年,讓退養戶優先進行抽籤、承包,承包者與村委會籤訂養殖用海承包協議。」礁頭村村主任林曉明說,目前一次性收了養殖戶兩年承包金,使村集體收入增加了15.6萬元。
今年48歲的陳由森,幸運地競得10畝的養殖海域,便投入7萬多元,歡歡喜喜地「下了水」。「塑膠浮球不僅美觀,還很實用。」他笑著說道。
劉永裕:「我們以礁頭村為試點,正在總結經驗、全鎮推開,確保海域分配公平有序。」
升級改造,嚴把設施質量關
如今,三都澳海面乾淨了、視野開闊了、航道通暢了,在規劃區內養殖的萬畝藍色藻類養殖浮球隨波跳動,黃黑相間的新型塑膠漁排連片成排,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但新型技術產品投入市場常常伴隨著諸多不安的質疑聲,新型塑膠漁排也不例外。
「有的海域水流壓力大,常常會壓破塑膠浮球。投入這麼多錢進行升級改造,真怕收不回本啊!」飛鸞鎮下村的養殖戶林久坎,一邊忙著給自家的養殖水域換上塑膠浮球,一邊說道。
與養殖戶不同,作為塑膠漁排生產企業的金貝爾(福建)水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則對塑膠漁排生產行業的低準入門檻憂心忡忡。「生產加工塑膠網箱是一個系統性的結構工程,隨著養殖戶對於塑膠漁排需求量的迅速增多,許多企業紛湧而至,產品良莠不齊,極易造成不良誠信等影響整個行業發展的局面。」相關負責人王承健說。
面對社會各界的種種訴求,蕉城區嚴把質量關,著力確保產品使用安全。4月2日,蕉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區海洋與漁業局聯合委託福建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對轄區內的4家塑膠漁排生產企業進行質量監督抽檢,把好海上漁排藻類養殖升級改造設施質量安全關。
據介紹,抽檢工作是按照寧德市政府制定的方案要求進行的,通過對海上養殖設施的強度、尺寸、抗氧化性能等指標進行隨機抽檢,掌握相關產品的質量狀況,回應社會各界對塑膠漁排穩定性和內在質量的關切,助力蕉城區海上漁排藻類養殖升級改造。下一步,他們將在做好海上漁排藻類養殖設施質量跟蹤檢查的同時,積極督促相關企業就標準問題進行擬定,強化裝備企業的自律行為,並對塑膠漁排適應性進行推廣和宣傳,轉變生產企業與養殖戶的觀念。(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郭文輝 周思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