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社區團購民調:超八成用戶認為涉嫌壟斷 菜販將無法生存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鳳凰網科技訊 12月18日下午消息,網際網路巨頭「下手」社區團購,關於「社區團購是否會砸了菜販飯碗」的話題成為近期民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針對此話題,鳳凰網進行了相關問題的調查,在過去10天時間裡,有超過80萬用戶參與到我們的調查中。調查結果顯示,67.72%的用戶認為網際網路插手的社區團購會砸了菜飯們的飯碗,超過80%的用戶認為網際網路此舉涉嫌壟斷,對菜販們的生存構成威脅。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人們的的生活的網絡化和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藉助網際網路平臺和科技巨頭的應用程式,社區團購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接受並使用。不過對於通過社區團購買菜來說,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還是有近六成(58.01%)的用戶會選擇傳統買菜方式。但隨著網際網路巨頭對社區團購的巨額補貼深入、市場下沉,這個數字或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依據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在12月14日對阿里、閱文、豐巢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頂格處罰,三家企業各被罰款50萬元。處罰金額雖然不大,但向社會釋放出強烈信號——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加強監管、營造更公平競爭環境勢在必行。這也為對「社區團購」虎視眈眈的網際網路巨頭敲響了警鐘。

相關焦點

  • 媒體環境下的社區團購
    媒體通過引導公眾對菜販生存問題的討論,讓公眾在社會道德下產生情感、價值判斷,公眾對網際網路巨頭入局社區團購的不滿,使得整個行業發展的輿論環境友善程度降低,不利於網際網路巨頭形成良好聲譽口碑。今年前半年,社區團購話題並未引起太多討論,但進入10月份,社區團購話題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尤其是11月份以來,網絡上關於社區團購的話題內容不斷增多,直到11月11日,人民日報評論社區團購稱「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社區團購話題才被更多的公眾所熟知,市場壟斷、底層生存、商業模式、未來前景等成為輿論場中重要議題。
  • 賣菜站上新風口,社區團購會砸了菜販飯碗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 吳濤)你家門口的小賣部老闆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突然站在了社區團購的風口——申請成為團長,幫助賣菜,坐等收錢。背後發生了什麼?未來靠「賺差價」的小菜販還能生存下去嗎?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社區團購為何這麼熱?
  • 社區團購「靴子落地」,監管:嚴禁低價傾銷和壟斷
    九條規範條例,招招指向目前社區團購經典的行業現象,可以看出監管層對社區團購進行「冷處理」的態度。謹防低價傾銷+壟斷雞蛋,是社區團購大戰的始發點。作為生鮮品類中的少有的「標品」,雞蛋幾乎是所有社區團購平臺用來吸引線下消費者的利器。9 塊 9 的雞蛋的使命,和一些電商平臺上的爆品思維如出一轍——利用低價爆品,吸引用戶到平臺,為其他商品帶流量。
  • 人民日報叫板社區團購,網際網路賣菜行不行?
    順理成章的社區團購關於網際網路賣菜的事情,其實不是新鮮事情。早在10多年前,PC網際網路興起的時候,就有很多商家試驗過這個市場。但是,高昂的運輸成本,稀少的用戶,沒有把這個事情做起來。而2020年,在疫情期間出現的社區團購蔬菜肉類,讓這個市場的價值重新被評估。
  • 正在被社區團購「殺死」的不知情者
    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網際網路巨頭在這場疫情中看到武漢被培養起的線上消費習慣,齊聚武漢在社區團購上展開「廝殺」。如火如荼的社區團購併沒有給冬天的武漢帶來一絲暖意,初雪過後,冷意直鑽衣縫,灰濛濛的天空更平添幾分蕭瑟。在這個特殊節點,鳳凰網財經《啟陽路4號》來到這座城市,探尋社區團購陰影下的零售菜販的生存現狀。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 平臺賣菜對菜販衝擊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昨天就近期的「社區團購」熱潮發表了一則評論。  文章稱,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不過,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
  • 風口浪尖上的社區團購該走向何方
    不過就在最近,火爆背後也有了一些新轉向:12月9日,南京市場監管局公眾號發布《電商「菜品社區團購」合規經營告知書》(下稱《告知書》),要求經營社區團購的平臺不得以低價傾銷等方式,排擠競爭對手獨佔市場;「團長」需要辦理相關的市場主體登記等。隨後,阿里、美團、滴滴、蘇寧等負責人在《告知書》上簽字並承諾將積極配合政府監管。  南京也因此成為首個出臺文件喊話社區團購的城市。
  • 供應商斷供社區團購!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是怎麼被做砸的
    它憤怒地貼出了一則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將戰鼓擂得震天響。通知顯示,它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這樣的行為影響嚴重,損害客戶的利益。
  • 別全面絞殺社區團購!連菜販都當不了的底層正被它拯救
    然而,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些並不是社區團購「必需」的操作方式,只能代表巨頭的戰術,不能代表社區團購。壟斷有罪,但社區團購這個商業模式無罪。拋開巨頭、拋開惡性競爭,回歸社區團購本身。在審視社區團購時,主流視野認為的底層,是凌晨3點在整理菜店的小販。然而沒看到是,在更底層的地方,有人連當菜販都做不到。弔詭的是,在主流視野中,社區團購是讓巨頭們奪走菜販生計的罪魁禍首。在邊緣世界裡,社區團購卻開闢了新的可能性,讓貧困的菜農有通道進入市場,有機會參與市場競爭。
  • 生鮮電商兇猛搶市 菜販該怎麼辦?|社區團購|橙心優選|多多買菜|...
    誰也沒想到,一場疫情讓非接觸式的社區購物蓬勃發展,而賣菜因為高頻率、硬需求成了社區團購的最佳入口,進而成了資本追逐的寵兒。今年6月,滴滴推出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創始人程維高調宣稱投入不設上限;一個月後,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大舉進軍菜市場;8月,拼多多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也宣告上線。
  • 社區團購動了誰的奶酪?最難不是小菜販,有生鮮超市銷量跌20%
    「巨頭的真實目的是爭奪用戶和下沉市場,中國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上用戶有2億到3億的規模,這部分高價值用戶的潛力已經被充分挖掘了,想要挖掘新的用戶和新的消費習慣就要向下移動,這部分人群的價值並不高,但總比沒有好。」灃京資本基金經理吳悅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並沒有徹底跑通,現階段是巨頭用錢買潛在用戶。
  • 阿里美團拼多多退出社區團購?有供應商禁止供貨!人民日報評論釋放...
    因為,在網際網路流量價格日益昂貴的今天,買菜作為大眾生活的高頻場景,簡直就是網際網路流量的發動機,不但可做到導流,而且用戶習慣一旦養成,給平臺擴展至多品類甚至全品類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多家公司將退出社區團購?
  • 風口浪尖上的「社區團購」將去向何方?
    實際上,今年下半年來,社區團購不斷引發爭議,「擠壓菜市場小販生意」「壟斷渠道」等說法引發關注。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社區周邊並沒有匹配的菜市場和大型超市,這給了社區團購發展空間。而在菜市場或農貿市場集中的地區,消費者也需要更多可挑選的空間。他指,社區團購未必能替代傳統菜市場,但發展得好,可能帶來生鮮行業分工的變化。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部分渠道商停止向社區團購供貨的情況目前還沒有代表性,需要進一步觀察。
  • 人民日報點名後,社區團購已成眾矢之的,我們為啥要對它說不?
    隨著人民日報的發聲,對社區團購的質疑在這本周終於達到了高潮,社區團購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 雖然網上買菜方便了廣大居民、價格便宜帶來了實惠、有利於農業農牧業產業鏈集約化、可能會提高流通效率。但是社區團購為什麼成為了眾矢之的呢?
  • 社區團購低價搶市風越刮越猛——別說菜販 社區店也扛不住了
    不僅菜販,隨著社區買菜熱度的持續升溫,不少傳統實體門店也扛不住了。社區買菜生意火爆 團長忙到沒空接娃 幾家歡樂幾家愁,和傳統門店形成鮮明對的,是正站在風口浪尖的社區團購。「你參與社區團購了嗎?」「有啊,我鄰居在做『叼到家』團長,最近東西好便宜,我跟她買過好幾次呢。」
  • 別說菜販 社區店也扛不住了!社區團購低價搶市風越刮越猛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12月1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 不僅菜販,隨著社區買菜熱度的持續升溫,不少傳統實體門店也扛不住了。昨日,導報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社區團購的買菜風越刮越盛,市場被各種低價平臺用力撕扯,設立於各小區的「團長」忙的快要瘋掉了,可傳統生鮮門店的「蛋糕」卻越來越小,水果店、小菜攤苦不堪言,連一些超市也開不下去了。
  • 社區團購爭議:你1分錢買菜的背後,菜農們該何去何從?
    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們相繼投入海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但輿論場上也有許多不同聲音。有人指出,誰能率先搶佔生鮮社區團購市場,誰就能再造一個阿里巴巴。燒錢換市場,打垮所有競爭對手後依靠壟斷地位再提價獲取暴利,這一招已經被證明為是一條簡單粗暴可行的賺錢道路。資本特別的喜歡。於是乎,繼多年前的1塊錢打車的網約車大戰、點外賣不要錢的外賣大戰之後,現在,來到了買大白菜只要1分錢的社區團購大戰。
  • 社區團購不能再走「燒錢換壟斷」的老路
    投入不設上限、不用擔心虧損、老闆親自帶隊……在購物、打車、外賣等之後,社區生鮮團購正在成為不少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新「風口」。網上買菜,在兩年前曾被視為一門最難啃的生意。物流成本高、利潤太微薄,讓一眾大小公司鎩羽而歸。
  • 社區團購究竟搶了誰的生意?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爭的是什麼?
    記者注意到,目前北京、上海均未開通美團社區團購業務。為何北京、上海鮮有社區團購社區團購大戰雖如火如荼,但在北京和上海,卻鮮有用戶能「薅」上「羊毛」。莊帥認為,首先,一線城市的「團長」獲取難度相對較大,線下店一般都有固定的生意;其次從用戶的時間和意願方面來看,一線城市用戶鄰裡關係親密較低,人的流動性強,對「團長」的信任度相對較低;而且一線城市生活節奏快,下單後即時送貨上門的模式顯然更受青睞。
  • 社區團購野蠻生長何時休
    近期,隨著大量資本進入,各大社區團購湧向城市的大街小巷,引發社會熱議。消費者、「團長」、平臺、菜市場等相關主體正在「用腳投票」作出選擇。業內人士認為,社區團購平臺競爭仍處於初級階段,激戰或將持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亟須加強精準監管,釋放網際網路技術在民生領域應有的潛能。